免費模式對智能硬件行的通么?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掏錢,是用戶增長最大的攔路石。
最近10年,見識了太多互聯網企業的爆發式增長。他們或借助軟件免費而大量獲客,如360殺毒?;蛞蕾嚲揞~補貼而迅速崛起,如滴滴打車?;蚪柚L口閃電開拓出新市場,如快手抖音。
01?人民幣玩家模式
盡管手段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人民幣玩家的模式。
- 前期靠著資本優勢,大把撒錢引流,爆發式增長。
- 中期持續補貼,收購小玩家搶占市場,以期實現壟斷。
- 后期尋找盈利模式,想著法兒變現。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見證了抖音三年稱王,也眼見瑞幸十八個月赴美上市后,因財務造假而轟然倒塌。我們被滴滴打車的便利,和高額補貼吸引而紛紛上車,也眼見ofo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
最后我們才發現:所有的免費,都是資本為盈利付出的成本。而所有付出的成本,都是為了找到最終的商業價值。如果找不到,只能完蛋。
但不論如何,有一點倒是真理:人民幣玩家在前期往往無往不利,資本有其天生的優勢。
然而要想做人民幣玩家,你得畫一張大餅,讓資本看到盈利的希望。但資本不傻,餅也不能憑空亂畫。
互聯網行業,你可以跟金主爸爸說:
我帶著你,你帶著錢,去轟轟烈烈干一場。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先來一波明星廣告(產生曝光度),再對標行業頂流(提升品牌調性),持續撒券(勾引用戶,產生粘性),用戶規模很快就能上億!
刺激不刺激?心動不心動?
啥?這能掙錢么?
呃,老板您別急!
用戶一上規模,咱就趕緊再拉一波投資,估值一上升,您投的錢馬上就升值了。
規模再上一個臺階,咱就該去敲鐘了。
敲鐘你懂的,就可以割韭菜啦!
是不是想想就很激動?
投不投?干不干?
什么,還要考慮考慮?
忘了跟您說了,這一切只要18個月!
02?先談錢還是先談感情
好了,不扯遠了。這只是個調侃,人民幣玩家還是幾把刷刷的,夠我們搞硬件的土老帽學上好些年。
總結下他們的三個操作和兩個特點:
三個操作:
- 廣告曝光制造熱點;
- 持續補貼大量引流;
- 靠用戶規模再融資。
兩個特點:
- 資金投入周期相對較短;
- 不盈利也能再融資或上市。
粗略看看,三個操作在智能硬件行業也可以照抄,似乎沒什么問題。但仔細想想,卻沒有那么簡單。
互聯網產品和硬件產品都可以通過廣告曝光制造熱點,但用戶轉化卻天差地別。互聯網軟件產品下載就可使用,注冊即是用戶。而智能硬件付費才能使用,掏錢才是用戶。
掏錢,永遠是用戶增長的最大攔路石。
硬件產品可以低價,但無法做到完全免費,雖然可以通過低價提升銷量,做大規模,但畢竟還是要付錢。而且持續、全面的低價容易給用戶品牌廉價的印象,拉低了品牌的調性。
互聯網軟件可以做到免費,通過付費享受服務或享受差別化的服務,大量補貼給用戶的感覺是占到了便宜,提升了用戶粘性。
智能硬件是先談錢再談感情,而互聯網軟件是先談感情再談錢(人民幣玩家資助)。
先談感情的自然更容易吸引用戶,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做大用戶規模,擴大知名度,靠用戶規模的增長再融資。
對于投資者而言,資金投入的周期更短。而一旦有了用戶規模,所有的用戶都是潛在的付費客戶,用戶規模的越大,潛力自然越大,給資本的預期更高,也就更容易融資或上市。
03?人民幣玩家在智能硬件行的通么?
人民幣玩家模式(或者說免費)在智能硬件行業似乎行不通。
互聯網產品的本質是提供平臺,而智能硬件的本質是提供商品。對用戶而言,平臺本身不產生價值,價值在于平臺背后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并不一定由平臺直接提供,平臺只是服務和用戶的連接器。
這樣的例子很多,美團做外賣,但并不提供真正的食物,他只是用戶和商家之間的橋梁。在用戶量極大的情況下,美團本身的研發、服務器成本分攤到單個訂單就極低。因此美團前期可以雙向補貼用戶和商戶,一旦規模做大,便向商戶分攤平臺成本,向用戶分攤人力運送成本,進而實現盈利。
從用戶角度理解,付錢是給商戶,而不是平臺。與平臺之間不摻雜錢的因素,還時常給你優惠,自然感情深。感情深了,便宜占了,后面打打感情牌找你要點小錢似乎也無可厚非。只要美團愿意犧牲一點點利潤來承擔運費,它可以對用戶永遠免費。
對于硬件產品而言,廠商并非充當一個中介的角色。它與客戶的關系就是一手交錢,一首交貨。金錢關系赤裸裸,就是這么直白,沒有絲毫掩飾。
平臺向用戶提供服務免費還可以向商戶收傭,但一個硬件廠商如果做產品免費,他圖啥,做公益么?廠商就是美團商戶,每賣出一件產品,不僅有硬件本身的成本,還有賣場或電商的抽傭,還有競價廣告及其他支出,平著成本賣都是虧的,何論免費。
而且,智能硬件的粘性較低,同類同質產品多,用戶很容易切換到其他品牌。同時,同樣的產品,用戶短期內不會多次購買。這樣即使你有了用戶,也難以產生規模效益。除非你像華為小米一樣,既做手機,又做電視,把能做的都做了。
智能硬件免費血虧,虧了還吸不了粉,吸了粉還難以形成高頻購買。免費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何吸引資本來幫助你免費?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行。如果你能有一款智能硬件產品,用戶對該產品的軟件使用頻次高,粘性大,能夠形成口碑式的傳播。那倒是可以試試硬件免費,先來擴張用戶規模,等到規模做大,再提供軟件增值服務,通過軟件服務來實現盈利。
不過這樣一來,生意的本質也就發生了改變,你提供的不再是產品,而是服務。
#專欄作家#
胖子里德,微信公眾號:硬件產品經理雜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能硬件產品經理,創業者。分享硬件產品經理技能及日常創業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所以結論就是硬件不適合 燒錢 補貼 盈利的三步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