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教育行業正在經歷著什么?

10 評論 33456 瀏覽 163 收藏 71 分鐘

本文分析了教育行業中教育信息化、幼教、K12教育、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幫助你加深對對教育行業的認知。

教育是世界各國的發展重點。國家,需要教育來保持人才的輸出,來加強工業發展,培養科研人才,加快生產效率。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導致各階段的發展進度不一。近年來國家不斷地進行調控,重視教育行業的均衡發展,使得教育成為最穩步發展的行業。

基于中國的國情,教育行業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個方向,并且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細分領域。

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培訓市場體量已頗具規模。但市場格局卻極度分散,呈現出“大市場,小公司”的競爭狀態。

2018年以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市場加大監管力度,“超強監管”時代到來,整個教培行業開始了優勝劣汰的陣痛期。

老牌留學機構太傻留學宣布破產、“明星”家教O2O機構瘋狂老師停止運營、老牌英語機構韋博英語跑路,還有數以千計倒閉的機構。

但同時,優質的教育企業也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據統計:2019年有36家企業融資金額過億元。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行業中教育信息化、幼教、K12教育、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詳讀以下內容可以讓你對教育行業有更深的認知。

一、教育信息化

互聯網教育是ToC 的,直接面向消費者,而教育信息化是ToG 的,主要面對政府主導的教育機構。

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正在加碼,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下,教育裝備和服務的市場空間快速放大,每年教育信息化投入穩定在3000 億元以上。

教育部門正在建設教育云平臺,其中又分為國家云平臺和地方云平臺,地方云平臺會與國家云平臺對接。

1.1 教育信息化的三個階段

從電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

1.1.1 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階段(1978-1998年)

  • 中國教育信息化的開端是“電化教育”,從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被劃分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階段,其中又可細分為:視聽教育階段(1978-1984年)、視聽教育向計算機教育過渡階段(1984-1994年)和現代遠程教育發軔階段(1994-1998年)。
  • 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鄧小平提出了要將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手段應用到教育中來。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電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規劃(討論稿)》。同時,批準成立了中央電化教育館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據此,1978年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開端之年。
  • 1983年10月7日,第一次全國電化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宣讀了題為《開創電教新局面》的報告。電化教育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基礎教育階段電化進程相對較慢,截止至1982年9月,擁有電教機構的中學只有7000多所,占全國中學總數的7.5%,擁有電教機構的小學有7000多所,僅占全國小學總數的0.88%。
  • 1984年2月16日,鄧小平在上海展覽中心觀看了“電腦娃娃”的程序設計,作出指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此事標志著在有條件的地區中小學計算機教育被提升了日程。
  • 1994年前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成熟,計算機市場的拓展和微機價格的下降,我國配置計算機的中小學校不斷增多。
  • 至1998年,我國教育信息化起步階段基本完成。全國中小學擁有計算機165萬臺,計算機教室近10萬個,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有近3000所。同年6月,教育部報請國務院批轉《關于發展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意見》,我國由第二代遠程教育(廣播電視遠程教育)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遠程教育)推進。

1.1.2 教育信息化走進基礎教育階段(1999-2009年)

  • 無論是從網絡環境的建設來看,還是從資源庫的建設來看,基于互聯網的現代遠程教育都是優先發展高等教育。進入21世紀之后,“校校通”工程和“農遠”工程的全面實施,才標志著現代遠程教育逐步走向了基礎教育領域。
  • 1999年1月,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決定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同年6月,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正式發布了《全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據此,1999年成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正式啟動之年。
  • 2000年10月,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原計算機教育)、啟動“校校通”工程、加強多媒體資源建設等多項任務,國家主導的數字資源建設工作由此拉開帷幕。11月14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提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到10年時間,使全國90%以上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與網絡聯通,使每一名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提高所在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核心是利用多種方式、用較低的成本實現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
  • 2001年4月,《全國教育事業十五規劃》提出四大戰略要點,其中之一是“努力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同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建設項目。
  • 2002年,第一步教育信息化規劃——《教育信息化十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 2003年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稗r遠”工程啟動初期主要依托教學光盤播放點、衛星教學收視點和中心學校計算機教室等3種模式,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傳輸到西部農村中小學
  • 2008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努力推進‘班班通,堂堂用’”。

1.1.3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薦階段(2010-2015年)

這一階段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是“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歸納為三個核心任務: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與應用、管理系統構建。

  •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的論斷。
  • 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發布,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9月,首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劉延東副總理指出要建設好“三通兩平臺”,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體系建設。10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薦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要工作的通知》。2012年底,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兩級(國家、?。┙ㄔO、五級(國家、省、?、縣、校)應用體系基本搭建完成,能夠做到“一校一碼”和學生電子學籍“一人一號”。
  •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形成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整體部署。方案提出:未來6年建成覆蓋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學籍、教師和學校資產的管理信息系統及基礎數據庫。
  • 2015年5月,“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在青島召開,成為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新的里程碑。9月,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集意見稿)》。

1.2 教育信息化1.0時期的成績

1.2.1 五大進展

  1. “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快速推進;
  2. 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
  3. 信息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4. 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幅提升;
  5. 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1.2.2 三大突破

  1. 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
  2. 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
  3. 探索符合國情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1.3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宣布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2.0階段,但可以發現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所提出的“三全兩高一大”還是在“三通兩平臺”的基礎上,更強調了融合應用。

  • 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
  • 2017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啟動會上,指出我國教育信息化將進入2.0時代。
  •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提出了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

從教育信息化1.0的“三通兩平臺”到2.0時代的“三全兩高一大”,一脈相承的主題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能力。

但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深化應用,融合創新”方面提出了更具體的措施。

1.3.1 基礎教育信息化主要實現的三大目標

  1.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助力實現教育公平;
  2. 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提高教育質量;
  3. 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1.3.2 基礎教育信息化產品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大類

  1. 硬件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設備、錄播課設備、走班排課用到的電子班牌、校園安防用到的攝像頭、門禁卡等有形的器材及設備。
  2. 軟件產品包括云服務、課程軟件、App等應用產品及服務。其中,根據應用性質又可分為工具類軟件產品和內容類軟件產品。工具類軟件產品更多的是服務于學校的教務管理、家校溝通、校園安防、生活服務、考試測評等場景,通過技術來實現提高管理效率的功能。內容類軟件產品更多的是服務于課堂教學場景,通過技術和教研為學校提供優質 的教學服務,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工具類軟件產品又可分為大型平臺類和小型應用類。大型平臺類主要是指可以支持區域智慧教育生態或智慧校園建設的架構性產品/服務,大型平臺類產品可以兼容若干小型應用類軟件產品。小型應用類產品是指功能比較單一的軟件產品,主要包括教務管理、校園安防、家校溝通、題庫等多個細分領域。

在實際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市場中,產品的劃分并不是那么清晰,會出現跨品類的情況。如有些STEM教育的研發企業也會同時提供創客教室的建造、3D打印機、機器人等硬件器材和在線課程的軟硬件產品。

大型平臺類軟件供應商包括天喻信息、科大訊飛、學樂云等企業,此類產品一般會包含智慧課堂、教務管理、校園安防、數字圖書館等多個功能,也會設有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多級別賬戶,發揮區域智慧教育的架構作用。小型工具類產品則以校園安防、家校溝通、教務管理類居多。

根據購買行為的決策人與付費人的不同,教育信息化產品和服務的“進?!蹦J娇梢苑譃閠o G(政府采購)模式、to B(學校采購)模式和to B to C(學校引入,家長付費)模式。

在to G模式中,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是教育信息化產品/服務采購的決策者和實際購買者。政府向企業提出具體需求,企業提供能夠滿足政府需求的產品/服務,而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和家長更多的是產品/服務使用者的角色。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8》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有294個地級市、2851個縣級區劃;普通小學16.7萬所,普通初中5.19萬所,普通高中1.35萬所;在校生人數達到1.7億人。

在政策鼓勵和需求旺盛的雙重利好條件下,教育云平臺領域必然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無論是縣級采購,還是學校采購,在教育平臺全覆蓋的情況下,按照生均200元/年的費用計算,將是超過340億元的市場規模。

工具類軟件產品更受資本青睞,從2012年至2019年6月,有教育信息化進校業務的相關公司投融資事件,共計270筆。其中,工具類企業融資181筆,內容類企業融資89筆。

國家、省、市、區縣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提高教育管理和決策的能力都需要掌握全方面的數據。因此,在學校層級能夠智能地收集數據,實現數據的各級互聯、各類互聯、能夠為管理部門提供可靠的數據報告,這樣的教育云平臺是今后教育信息化升級的重點。

二、幼教

中國幼教市場規模龐大。中長期的驅動力方面消費升級大于人口因素,看好消費升級驅動下中高端民辦幼兒園發展機會。中國新生兒出生率長期向下的邏輯不變,但二胎政策帶來短期的增量人口紅利需要重點關注,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實施,2019 年迎來“全面二胎”政策開放后的第一批新生兒的入園潮。

我國幼兒園建設穩步推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進一步提升至79.5%。根據2018 年7 月教育部公布數據:截至2017 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5.5 萬所,比2016 年增加1.5 萬所。學前教育入園幼兒1938.0 萬人,比上年增加15.9 萬人,增長0.8%;在園幼兒4600.1 萬人,比上年增加186.3 萬人,增長4.2%。

全國有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達516.5 萬所,占幼兒園總數的64.5%,農村地區該比例較高,接近70%;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249.0 萬人,占全國在園幼兒總數的70.6%,比上年提高3.4 個百分點。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9.6%,比上年提高2.2 個百分點,入園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

教育部、廣證恒生數據顯示:2017 年幼教市場規模約5906.5 億元。其中幼兒園教育經費約3255 億元,家庭保教規模約2651.50 億元,預計2020 年幼教市場規模為7627.34 億元(受疫情影響可能會有變化)。

2.1 普惠性幼兒園的普及,意在降低幼兒園教育成本,提高學前教育覆蓋率

2018年,上市民辦幼兒園收費偏高,紅黃藍直營幼兒園普通課程收費最高為5000元/月/人,優質課程最高可達14000元/月/人,其他如博實樂、新天際幼兒園收費亦較高。

2.2 幼兒園階段,父母更關心孩子性格上的培養

92.3%的中國父母對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教育需求是培養性格習慣,其次是促進溝通交流,占比72.6%,提升技能素質、提高智能潛能與提高學習成績均位于此二者之后。

雖然提高學習成績并非父母對幼兒園階段孩子的主要教育需求,但中國父母較愿意陪伴幼兒園階段孩子共同學習,所以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比較滿意。

2018年,中國學齡前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達到26.5%,父母年均可接受投入幼兒園階段孩子的培訓班費用約為2400元,支出意愿相對較高。

2017年11月紅黃藍的虐童事件,讓中國幼兒園安全問題顯露,引起了更多的重視。

2.3 普惠性幼兒園教育資源供給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大量社會資本過度投建高盈利幼兒園、收購國有或集體資產的幼兒園,導致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的社會資源分配不足,眾多普通家庭承擔了高昂的學前教育成本。

隨著國家持續增加對幼兒園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國家逐年安排建設一批普惠性幼兒園,重點擴大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地區、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普惠性資源。

同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更多舉辦普惠性幼兒園。預計未來幼兒園產業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轉變,約80%為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約20%為中高端民辦園。

2.4 民辦幼兒園或將逐步走向高端化

2017年5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人社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左右。由此,現有的較多中低端民辦幼兒園生存空間或將被壓縮,轉型成為普惠園或被學前教育資本收購。

已經入場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由幼兒園自主決定;同時,地方政府已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高度收費。由此,未來民辦幼兒園或將向高端園所發展,以期帶來持續穩定的營收。

2.5 啟蒙類與親子類產品將助力幼兒園教育發展

隨著數字出版及相關技術日臻成熟,交互內容、趣味內容逐漸成為眾多幼兒內容教育公司發力點。結合AR、VR技術,內容類學前教育公司發展AR繪本、VR內容,構建幼兒教育內容生態體系。

與此同時,啟蒙類產品品類日漸豐富多樣,包括英語、數學思維、傳統文化、感覺統合教育等;親子類產品則主要針對家庭教育市場空白,為新手父母提供養育、家庭互動、啟蒙教育等方面課程和內容。

2.6 AI+大數據有望成為幼兒園教育新技術的重要研發方向

目前AI+大數據應用逐漸廣泛,線下課堂和線上課堂相結合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基于AI技術與大數據對線上線下教育進行升級,形成線上AI系統提供教學+線下真人教師監督指導雙師教學模式,能夠改善教學資源不均衡狀態。同時幫助教育機構用線上方式快速占領當前未布局城市。

當前,如何將新技術更高效賦能于幼兒園教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雙師模式的直播教師難落實幼兒園教育,雙師課堂教學系統要求學校在網絡設備方面做相應持續投入亦成為挑戰。

三、K12教育

K12是現在最熱門的一個行業,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它的定義。

百度百科解釋:

K12或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簡寫,是指從幼兒園(Kindergarten,通常5-6歲)到十二年級(Grade Twelve,通常17-18歲),這兩個年級是美國、澳大利亞及英國、加拿大的免費教育頭尾的兩個年級,K-12是國際上對基礎教育的統稱。

在國內,普遍的理解是從小學到高中的12學年,幼兒園階段劃分到早幼教領域。

3.1 培訓現狀

K12教育主要分為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領域涉及學科輔導、課后托管、藝術培訓和高考咨詢等。

3.1.1 線下培訓現狀

隨著人均GDP的提高,用戶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提升,大班形式演變為更具針對性的1對1和小班,線下大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3.1.2 線上培訓現狀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線教育經歷了錄播課、O2O、C2C等模式的探索,逐漸回歸體驗導向和結果導向。在直播技術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線大班、1對1、小班直播成為當前K12課外培訓最為主流的商業模式。

3.2 需求端

2018年全國K12階段在校生(不含中職)約為1.74億,由于2019-2024年入學兒童對應出生年份約為2012-2017年,為出生人口數相對較高的年份,預計到2024年全國K12在校生人數將以3%的復合增速達到約2.08億。

看一組具體的數據:

  • 2003年以前,全國人均GDP不到1萬元,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優質師資匱乏,質優價廉的大班課非常受歡迎,新東方1993年創辦,依靠線下大班從北京的一所培訓學校發展成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 2004年一線城市的平均人均GDP達到4萬,加上1999年高考擴招4年后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線下一對一、小班課開始發展,代表公司分別是學大和學而思。
  • 2008年二線城市人均GDP突破4萬,1對1和小班快速發展。學大教育07年獲鼎暉投資,10年上市。11年新東方K12收入超過留學。
  • 2012年三線城市人均GDP突破4萬,線下小班繼續大發展,2013年在線教育起步。
  • 2016年四線城市人均GDP突破4萬,在線大班和1對1的發展引人矚目,16年跟誰學高途課堂孵化,17年全面聚焦大班直播。16年VIPKID收入破10億,17年掌門1對1收入破10億。
  • 2018年五線城市人均GDP突破4萬,18年猿輔導收入15億,FY19學而思網校收入破20億;
  • 2019年跟誰學K12收入近17億。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K12教育的發展過程,除了從線下往線上遷移,模式等也發生了改變,新的教育品牌充滿機會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起來。

3-5線城市城鎮居民是推動下沉市場消費升級的主力軍。

隨著城鎮化率逐年提升,3-5線城市城鎮地區K12在校生人數以高于全國平均的速度增長,估計2020年在校生人數約為8400萬,占全國的44%。參培人數約4700萬,參培率約56%,客單價約6600元,市場規模約3100億,占全國的38%(2017年約為33%,預計到2024年達到40%)。

參考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對全國K12在校生校外培訓參培率和生均支出調查的結果,對全國及下沉市場K12課外培訓市場規模進行估算。

假設2017年全國課外培訓生均支出為2800元,對應市場規模約4700億,若2017年全國課外培訓參培率約50%,則對應參培學生的客單價為5600元;隨著課外培訓參培率的提升和課外輔導客單價的提升,估計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7219億元。

3.3 供給端

一二線城市教育資源相對充足,下沉市場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師資供給是最大瓶頸。

從師資供給的角度來看,3-5線城市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崗位數量、城市文化環境等因素,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

麥可思2019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中在全國19個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達到47%,在北京、上海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達到85%和80%。

從校內師資學歷情況來看,2018年北京、上海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達到30%、24%,而河北、江西等18個省份這一比例則不足10%。

3.4 價格

產品價格帶細分,在線教育解鎖下沉市場。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龐大且有明顯的分層性,不同消費水平的家庭可負擔的教育支出差異巨大。

據LEK咨詢測算:中國富裕家庭為一個孩子在K12階段投入的教育總花費約100-150萬元,平均每年約10萬元。

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17)在全國范圍的調查數據顯示:一線/二線/其他縣市校外培訓生均支出為7781/4863/2395元/年。

隨著人均GDP的增長,K12課外培訓出現價格帶的細分以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用戶群體的需求。以同等班型來比較,線下教育每小時單價是線上的1.5倍以上;從主流產品形態來看,線下主流產品(線下小班)價格是線上主流產品(雙師大班)的2-3倍。

在線教育尤其是在線班課的普及滿足了一二線城市支付能力不足的家庭以及下沉市場相對頭部家庭在課外培訓上的需要。

3.5 技術

直播技術走向成熟,帶來在線教育教學體驗和商業模式的飛躍。

  •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電信運營商發放4G牌照;
  • 2014年翼鷗(EEO)成立、次年推出在線教室技術解決方案ClassIn;
  • 2014年跟誰學成立直播技術團隊;
  • 2015年學而思網校首次嘗試直播課;
  • 2016年直播行業爆發,作業幫上線直播課產品、東方優播成立并確立在線互動小班的商業模式。

直播技術應用到在線教育領域后,迅速滲透教育培訓各個階段,隨之誕生了一批領先的教育培訓產品。

錄播、題庫、拍照搜題形式的在線教育缺乏互動、缺乏對學習過程的管理、無法對教學效果負責。本質上與教材教輔的區別不大,因而客單價低、壁壘低、粘性弱。而直播尤其是互動直播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在線教育的模式,使之成為“教學練測評”全環節服務的教育培訓產品。

5G時代更是讓技術突飛猛進,直播技術還打破了地域壁壘,破解了師資無法下沉的難題。在線大班和1對1借助直播模式快速崛起,收入高速增長。

直播滲透教育培訓各階段

3.6 宣傳推廣

社交及生活圈媒體時代,廣告投放成為重要獲客手段。

線下K12課外培訓的三個特點:

  1. 面向的用戶群體主要集中在“三公里生活圈”(單個門店對應的目標用戶群體小);
  2. 復購率高(用戶生命周期長、與教師有情感粘性);
  3. 口碑易擴散(羊群效應,老帶新)。

決定了大范圍、不精準的廣告投放收益遠不及提高教學服務質量、擴大口碑收益高。加之傳統媒體時代和門戶網站及搜索引擎時代,廣告投放成本極高,因此線下培訓很少采用投放廣告的方式獲客。

在線教育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和生活圈媒體的崛起為其提供了低門檻、高精準度的營銷手段,解決了在線教育面向全國招生、口碑不易擴散的難點。

媒介變化

3.7 商業模式

雙師大班和小班為主流模式。

目前在線教育主流解決方案包括在線大班、在線小班、在線1對1、雙師課堂等。

線下教培是一種基于本地流量的商業模式,主要獲客手段是地推,而線上教培是互聯網模式,主要流量來源在線上。由于流量成本攀升、流量來源趨同,線上機構獲客競爭激烈,成本高企。

四季續費基本流程為:暑期低價班大規模招生→暑續秋(低價轉正價,核心指標為轉化率)→秋續寒、寒續春。

3.8 盈利關鍵

大班看銷售費率(轉化率、續班率、科次),小班看毛利潤率。

理想狀態下,線上、線下大班/小班的營業利潤率排序應為:線上大班>線上小班>線下小班。

因為線上教育節約租金成本,而大班又進一步放大了教師產能。但是拆分當前主流在線教育機構的經營開支發現:現階段,線上大班和線下小班分別由于銷售費用和教師薪酬占比遠高于理想狀態而導致無法盈利。

四、職業教育

中國的成人職業教育市場可以分為兩個板塊,即以學歷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和非學歷型職業培訓。

前者主要以傳統的線下職教體系為依托,包括中等職業教育,例如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及高等職業教育,例如大專等。

勞動者在具有舉辦學歷教育資格的學校完成學習、并且通過考核之后,由國家級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部統一頒發學歷證書作為對其能力的認證。

而后者則以提升勞動者的技能為導向,包括了線下職業培訓學校以及逐漸興起的線上職業培訓體系,其學習成果主要體現在勞動的實踐中。

其中,針對認證型的技能,勞動者在完成學習并通過考核之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頒發證書,作為針對其特定技能的認證認可。

4.1 職業教育的意義

1)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

與高等學歷教育不同,職業教育因實踐而生,與終端人才市場的需求實時聯動。其影響面廣,囊括了在職人員、高校畢業生、無業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在內的,所有對職業能力建設與延伸有需求的人群。其影響力深,與國家推進人才強國策略,全面提升人才素質與競爭力。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等核心戰略的落地息息相關。

2)職業教育是以技能訓練為主,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

而就業,則是最基本的民生。

因此,廣義上說,職業教育既不應該是單純的課程、或者實踐體系,也不應該局限于某一類特定的人群。而應該伴隨著勞動者職業路徑的發展,助力其在單一技能方面實現能力的提升,在不同類型的技能方面不斷延伸的過程。

這個過程,不應該拘泥于時間、地點、形式等因素,這也是職業教育的特質之一。與義務教育或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是建立在市場需求基礎上的,是靈活多變的。

3)職業教育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對于保持人才供求天平的穩定至關重要

首先,從人才供給端看,不論是在職人員、高校/職校畢業生、失業/無業人員、還是農民工群體等,在職業教育方面具有普遍的需求基礎。

例如,高校畢業生可以借力職業教育,將在學校里面獲取的理論知識有效地延展到實踐應用中;或者彌補自身在某一應用領域的短板(例如,語言能力、計算機水平等等),同時提升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

失業人員則可以借助職業教育提升或拓展新技能,增強自身對工作的適應性,達到盡快獲取新工作、或進入自主創業路徑的目的。對于廣大農民工群體而言,職業教育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技能提升的本身,還是助力他們實現社會流動性的基石。

其次,從人才的需求端看,隨著中國人口紅利優勢的淡化,人才缺口逐漸顯現,尤其是應用型與創研型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國家GDP長期增長,特別是高質量GDP增長的隱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邊是就業人群的就業壓力逐年加大、就業競爭場面熱鬧,而另一邊,則是企業遭遇招人難、用工荒的現象層出不窮。

中國是傳統的制造業大國,如果以制造業為例,對標人才市場的供求關系:到2020年和2025年,中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新材料、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巨大。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幾乎每一個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增長的步速均跟不上人才缺口的增速,這意味著人才緊缺的現實將越來越嚴峻。

盡管中國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但職業教育仍然是國內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相對滯后于市場的實際需求,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演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線職業教育應運而生?!霸诰€”能夠打破傳統職業教育“線下”資源分布不均衡、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個人與機構投入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局限性。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地傳播,為中國職業教育在短期內解鎖重大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

盡管目前政府積極推動,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例如,引企入校、互聯網+教育等,但是由于整體發力較晚,中國的職業教育對標國外主要國家的發展現狀,仍然處于中等略偏下的水平。

其相對不足的主要表現有三:

  1. 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體系的相對定位不合理;
  2. 有終身化的職業教育概念、卻缺乏實現終身化教育的體系;
  3. 職業教育在授課方式、課程內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仍然比較大,導致課程體系的迭代不夠迅速,適用的人群不夠廣泛。

中國在線職業教育的興起是技術與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ヂ摼W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智能硬件設備的普及,為在線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職業形態、教育理念、課堂形式等多維度的演化變遷催生了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需求。

4.2 職業的動態演化

4.2.1 職業轉換

在快節奏的宏觀大環境下,很少有企業有、或者愿意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內部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外聘成為最簡單易行見效快的方法。這種模式必然引發人才跳槽潮,不論是常態化地、還是階段性地。

從個體勞動者的角度看,工作的選擇,包括企業轉換、與行業切換,是綜合考慮個人興趣、工作強度、長期發展機會等多元化因素的結果。

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就業不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通過不斷實踐來接近內心追求的過程。在線職業教育平臺的興起為這些職業轉換者,特別是處于上升期的年輕人,提供了有力支撐。

4.2.2 職場回歸

近年來,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80后、90后逐漸成為職場的主力軍,他們同時肩負著工作與家庭的責任。

當面臨人生重要選擇節點的時候(例如,生育、疾病等等),兩者往往難以兼顧。因此,職場中斷的現象日趨普遍,對女性勞動者的沖擊尤為明顯。這些“職場中斷者”往往期待在暫別職場以后,重新整裝出發。

然而,現實情況則是,由于勞動者的知識儲備與技能在中斷期內停滯不前,導致其難以達成職場回歸的目標,特別是難以達到中斷前所處的職場位置,不論是職位、還是實際收入水平。

對于勞動者而言,這種現實與預期的不匹配是經濟與心理上的雙重打擊。而在線職業教育可以以低成本讓整個學習的過程充分泛在化。勞動者可以在交通工具上、茶余飯后的間歇中等不同的場景下學習。

例如,利用等人等車的十分鐘即可完成一節微課堂的學習。讓職場中斷期不再等同于知識與技能發展的真空期,幫助勞動者保持住了他們在工作上的勝任力;同時,平穩了心態、重塑了信心。

4.2.3 斜杠人生

“斜杠青年”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英文單詞“Slash”,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開始追求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化生活。在他們的名片或簡歷上關于職業的信息總是會使用到斜杠分隔開來,因此得名。

目前在我國,斜杠人生正逐漸上升為一種潮流,以青年群體為主;但并不局限于此。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單單滿足于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擁有很多份需要不同技能的工作,增加人生的可能性;同時,提升收入水平,享受更好的人生風景。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青年人認為自己身邊存在著斜杠青年。這些斜杠青年充滿活力,能夠高效地利用時間,充實地生活,具有榜樣力量。

1)職業教育“終身化”關系著能否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不斷提升勞動者的勞動能力與產出率,是大勢所趨。

其背后的戰略意義在于,隨著我國人口結構逐漸變化,出生率趨低、而老齡化加速,勞動人口的年齡界限也會適當調整,持續的技能培養體系還涉及到勞動力資源的儲備。

職業教育“終身化”的趨勢進一步助推了在線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且賦予其持續勃發的生命力。

2)職業的演化帶來了教育的變化。

而教育的變化則是由諸如課堂形式、教學方式等若干具體模塊的改變去實現的。

網絡課堂,正是順應了“動態職業”和“終身教育”兩大理念而衍生出來的新教育手段、是基于互聯網的遠程在線互動培訓課堂。它以模擬真實的課堂場景,通過網絡給學生提供有效地培訓環境,是目前在線職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3)隨著技術的進步,網絡課堂具有不斷升級的潛質。

例如,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網絡課堂可以為用戶量身定制課程組合;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根據用戶的線上活動進行分析,主動推送其可能關注的學習內容等等。

4)在線職業教育,是互聯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產物。

因此,其行業生態結構與傳統的職業教育相比,內涵更豐富,結構也更為復雜。除了職業教育機構與用戶這兩個供需主體以外,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有大量互聯網科技企業參與其中,為職業教育供需兩個主體提供一系列的技術服務。

4.3 在線職業教育的行業生態圖的五個參與主體

以主流的B2B2C細分市場為例(由于商業模式的類似性,也包括了部分的MOOC市場),在線職業教育的行業生態圖至少包含以下五個參與主體:

4.3.1 在線職業教育的內容提供商

指直接提供職業教育學習內容或服務的機構、或個人,包括有學歷認證的職業學校和非學歷的職業培訓機構、與個體。其中,“在線”帶來的最大變化是:

  • 催生了很多新型線上非學歷職業培訓組織,極大地豐富了職業教育端的供給。
  • 讓以往集中在大城市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可以通過線上的形式,予以廣泛的普及。

4.3.2 在線職業教育的基礎設施

指為在線職業教育提供基本的技術資源和存在條件,主要包括用于教育行業的網絡、云和用戶終端。其中,網絡由互聯網和物聯網組成;云包括云計算資源,以及云上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處理教育數據和提供服務。

終端則包括各種智能終端和教學工具,用于承載教育服務。包括常態化應用的手機、平板電腦、以及不斷創新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智慧教室等。

4.3.3 在線職業教育的運營平臺

指在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構建整個服務系統。一邊為在線職業教育內容的提供者提供包括內容承載和分發的平臺、支付結算系統、在線教學和互動工具、學員與教務管理等在內的技術服務。

另一邊為終端用戶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和方便的學習工具,“處處皆能學,時時皆可學”。

4.3.4 在線職業教育的各類應用

指針對供求雙方的具體應用而設計研發的軟件程序。針對供應端,即2B端的應用相對比較復雜,涉及課程研發、質量控制、教學評估、市場營銷等諸多模塊,甚至是根據機構的需求和能力而進行的定制化設計。

針對需求端,即2C端的應用一般比較直接,多為標準化的學習工具,便于學員使用。

4.3.5 在線職業教育的終端消費者

在線職業教育的終端用戶:指使用在線職業教育內容或服務的最終消費者,包括在職與非在職的成人。

其中,“在線”最大的影響是擴大了受眾群體,以較低的費用、靈活的形式、針對性強的培訓讓大量的在校學生與職場新人成為重要用戶。

在基礎設施、運營平臺及各類應用領域里面活躍的互聯網企業,作為橋梁,連接在線職業教育的供需雙方,并且精準匹配需求。

既是在線職業教育顯著區別于傳統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是B2B2C這種商業模式的成功要素。在這個中間環節里,既有例如騰訊、網易、百度等全產業鏈的市場玩家,也有只專注于某一單一服務領域的平臺。

這些互聯網企業本身快速發展、追求創新的特質,持續地為在線職業教育市場注入活力。

4.4 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

從整體上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一直保持著雙位數的快速增長。

在2015年,市場總規模僅為1,125億元人民幣。到了2018年底,市場規模達到2,336億元人民幣,交出了三年翻一倍的成績單。

預計到2020年,市場仍將保持增長的態勢,總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在線職業教育是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中國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僅為368億元人民幣。到了2018年底,其市場規模達到768億元人民幣,實現了32%的年復合增長率,比整體市場增長快了近8個百分點。

未來,在政策利好、需求穩定、形式創新等因素的拉動下,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2020年,將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大關。

4.5 互聯網技術促發的行業新趨勢

在線職業教育讓以往的不可能成為可能,數字技術更是通過智能化、扁平化來重新搭建職業教育的學習過程。

未來,應進一步挖掘在線職業教育這支龐大的軍團的潛力,以實現教學個性化、運營智慧化和教育平等化為抓手,大規模培養高素質人才,支撐并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全面轉型升級。

4.6 在線職業教育用戶畫像

在線職業教育具有普惠性,學生、在職人員、失業人員、農民工群體等等均能廣泛受益。

但是由于互聯網、智能終端普及率、行業知曉率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城市人口,特別是高校在校生(18歲-22歲)與初入職場的年輕人(23歲-29歲)是目前在線職業教育使用最廣泛、最活躍的群體。

職業教育的強“就業屬性”在用戶對課程的需求和選擇上充分體現出來。個人用戶選擇的在線職業教育課程與他們所處的工作生活狀態密切相關。

4.6.1 固定在職

此類人群對職場發展類的課程最為偏好,其次是IT類和語言類。在職人員希望充分利用在線職業教育的平臺提升綜合素養,從而增強自身在職場中的競爭力,爭取更好的職業發展。

4.6.2 在校學生

學生群體仍然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在線職業教育平臺的核心意義在于彌補短板,促進應用,助力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換。所以,語言類、IT類、及職場生存能力提升類的課程最受歡迎。

4.6.3 自由職業

這類人群需要通過在線職業教育,不斷地充電,進行自我提升。例如,自由職業的程序員需要不斷提升技能,穩固客戶。

自媒體運營者需要隨著各類應用的進步而不斷精進自身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等多方面能力等。所以, 職場發展類、興趣生活類、與設計創作類均是需求量大的線上課程。

4.6.4 不在職

本次研究的不在職人群包括無業、退休、全職主婦等多種人群。偏好的課程包括興趣生活類、語言類、職場發展類等。

用戶選擇進行在線職業教育的原因多種多樣,與他們所處的職場階段、個人知識結構組成、職業發展目標等因素息息相關,可以說是非常個性化的選擇。

其中,與時俱進地保持學習狀態、及不斷拓展知識結構(不論是興趣導向還是剛性需求)是最具普遍性的原因。

換言之,主動學習是在線職業教育用戶的共性。而學習時間靈活可控、知識獲取經濟門檻低、課程內容多元且應用性強,是用戶選擇在線職業教育的根本驅動力,也是在線職業教育行業的生命力所在。

不同性別用戶存在平臺選擇偏好差異。調研結果顯示:非官方在線職業教育平臺用戶中有的男性和女性分別占比65%和35%;而使用官方在線職業教育平臺的男女比例則相對均衡,分別為59%和41% 。

這與平臺的課程特色設置等密不可分。以騰訊課堂等為代表的非官方在線職業教育平臺課程內容多元,但是在IT等相關領域的特色、及優勢顯著,因此,男性用戶比例偏高。

整體上看,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互動、缺乏完善的課程質量評估體系以幫助用戶更好的選擇課程、在線職業學習的成果缺乏足夠的認知認可度,是個人用戶眼中,在線職業教育的三大主要短板,亟待改善。

除了個人用戶以外,企業用戶也意識到在線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便利性、與實用性。目前,使用最活躍的行業用戶分別是IT類和貿易類企業。對于企業用戶而言,通過在線職業教育平臺,提升員工針對工作的勝任力、及員工個體的綜合職業素養幾乎同等重要。

由于在線職業教育的成本、使用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下,員工可以通過在線職業教育平臺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廣泛獲取各渠道資源進行技能提升從而增強整個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在線職業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企業員工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自2014年正式走上線上以來,中國的在線職業教育市場快速增長,體量級不斷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行業發展成績單。

但是,如果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周期,中國的在線職業教育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距離充分發揮其商業及社會價值、行之有效地踐行“就業教育”的目標還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其中,最核心的挑戰在于:

  • 社會氛圍仍然追求學歷教育,對包括在線職業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的認知認可度普遍不足;
  • 在線職業教育仍然屬于教育的范疇,目前的商業模式相對固化,導致其社會價值不能充分被釋放;
  • 行業所處的生態圈沒有被充分激活,在創新與應用等核心領域的發展不能與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同步;
  • 對高質量內容及原創平臺的保護不足。未來,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既是在線職業教育平臺需要長遠規劃的,也離不開行政主管部門、及上下游機構的協同努力。

中國在線職業教育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就像是“成長中的煩惱”,是通向產業成熟過程中不可避免、且不可或缺的經歷。一個行業就是在遇到壁壘、突破壁壘的反復循環中,逐漸完善產業生態結構,構建起蓬勃發展的自循環體系的。

在線職業教育行業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在其發展初期的破壁階段,政府的合理引導與支持、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協作、以及對高質量、創新性強的教育內容及其平臺的保護是整個行業實現從“數量”型增長,到“質量”型增長轉化的關鍵。

五、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從廣義上講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0-18歲)諸方面素質和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青少年的身體及精神素養,思維認知,創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素質教育細分賽道:包括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科創教育、生活素養、營地研學等。素質教育門類眾多,隨社會發展,品類越來越豐富。

近年,國家一直在優化青少年素質教育發展思路與推進綱要,從全國人大層面到國務院及教育部層面,涉及素質教育的文件愈來愈多。從學齡階段到學前階段、從確立素質教育方向到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從傳統德智體美勞評價到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

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素質教育逐漸從補充走向主流。

5.1 校內課后服務市場的逐漸開放,為素質教育機構入校提供便利

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內容主要包括:

  • 課后服務內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堅決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

從各個省市在實踐“課后四點半”活動的情況來看,目前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或通過提高老師補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此類政策為優質素質教育產品入校打開了渠道,使得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的ToB服務成為爆發潛在市場。

5.2 家長對于素質教育的態度明顯變化

從《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可以明確看到,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業負擔重的學生基本保持在40%以上,基本符合素質教育實際主要能觸達的學生人群的現實情況。

另一方面,家長對于通過寓教于樂,提升孩子興趣的方式來達到減負目的的呼聲最高達56%,這為結合學科提升的素質教育產品設計提供了思路。

從課外輔導行業的規律來看,校外素質教育培訓的發展必然是以校內素質教育的受重視程度為大前提。在學齡段青少年有限時間的課外時間里,能夠實現校內校外聯動的項目,必然受到付費方家長們的優先考慮。

5.3 家長對孩子能力培養的訴求直接影響素質教育培訓市場的賽道熱度

根據《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養有明顯訴求,其中家長最關注“邏輯思維能力”(57.2%)、“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43.7%)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3.6%),而傳統家長看重的應試技巧和能力培養占比只有13%。

這說明家長對于孩子學習能力的關注變得更加科學與多元。

家長教育消費需求影響培訓市場產能供給,2018年素質教育最熱的賽道為科創教育與生活素養教育,這也印證了家長對于孩子能力培養訴求實際情況。

5.4 藝術教育仍深受家長青睞,體育教育、科創教育、生活素養教育家長選報意愿高

根據睿藝最新發布《2018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報告》來看,藝術教育和少兒英語教育依然是排在家長選報素質教育項目的最前列,可選占比分別為65%和48%,但選報意愿增長可能性有限。而體育教育、生活素養教育和科創教育意向選報比例明顯大于目前已選報項目比例。

說明這3個賽道的需求在明顯增長。

師資、口碑、位置是家長選擇線下機構時首要考量的三點,其中社區、學校周邊是最優先考慮型,教育綜合體取代商場,成為家長選擇線下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第三選擇。

5.5 幼兒園至小學階段是素質教育消費主要人群

付費者和使用者在變,目前素質教育的付費人群主要由80后和90后中產家庭構成,實際用戶年齡以05后和10后居多,并有繼續往下趨勢。

新生代家長和兒童對互聯網和在線產品的使用習慣明顯高于以讓用戶群體,創業者需要有意識的研發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新一代的90后家庭跟05后孩子對于素質教育的需求。

5.6 素質教育在線化趨勢明顯

出于教育生態鏈布局的考慮,頭部K12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布局素質教育賽道,從市場分析數據來看,素質教育的核心付費人群和用戶人群越來越趨于低齡;對于傳統k12課外培訓機構來說,素質教育可以增加營收來源,并聚攏流量入口。

對于不想錯過下一個爆發賽道的k12培訓巨頭來說,布局素質教育是各家機構的基本考量。

于此同時,素質教育相較于K12和職業教育賽道而言,尚未出現全國性龍頭品牌,眾多細分品類剛剛浮出水面,市場依然處于野蠻生長的早期階段。

通過分析各家已投資的項目來看,好未來,新東方等機構更喜歡通過股權投資及并購方式布局素質教育賽道,而以昂立為代表的部分機構更善于內部孵化。

5.7 素質教育領域公共供給層面(師資、內容、載體)的不足將是長期趨勢

2018年素質教育賽道在教育投資市場大熱,也正面反映了政策,市場,技術等多方面聚合力量增強。

一方面,一級市場的頭部風投機構在素質教育賽道的出手率明顯高于往年,投融資次數與金額均創新高;另一方面,k12教育培訓巨頭出于生態鏈考量也紛紛加碼布局素質教育領域各賽道,通過投資并購或者內部孵化方式,素質教育與學科輔導在流量入口端從競爭關系走向共贏局面。

研究發現:家庭教育消費需求的多元化,正漸漸通過技術進步和在線化手段得以實現。

素質教育需求從廣義來講仍然屬于家庭消費升級的范疇,得益于家長教育消費能力的提升和消費理念的更新,大部分家長在選報完學科輔導課程服務后,會根據孩子感興趣程度選擇性的選報素質教育產品。

目前素質教育的付費人群以80后,90后的中產家庭為主。他們擁有穩定的在線消費習慣,較強消費能力,和線上消費意愿強等特點。

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主要用戶已經是05后和10后學生為主,互聯網新生代人群對在線平臺天然接受能強。上述原因促使科創類在線產品、生活素養類等在線產品得到家長的熱捧。

5.8 政策方面,預計大概率會延續對素質教育的支持力度

從具體素質教育賽道來看,科創教育、文化思維素養提升、少兒體育、研學營地教育等領域,都有明確的鼓勵政策出臺。從中高考改革方向來看,大多數施行改革的省市都強調會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招錄時的重要依據。

“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在全國逐漸試點鋪開,也為素質教育機構進入校內B端市場,提供了政策保障,尋找與公立學校的課程合作成為未來素質教育機拓展業務的方向。

以美術、音樂為代表的部分傳統線下素質教育機構開始嘗試創新模式。

一方面加速線上與線下融合,研發線上教學產品,開發在線素質教育品類,通過在線直播消除地理空間的限制,觸達更多潛在用戶;另一方面嘗試與教育綜合體合作,通過一站式教育服務,以多品類滿足用戶學習需求,改善坪效,提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和單店產能,以此探索規模化可能性。

同時,研學營地教育的興起,為眾多素質教育機構提供了輸出課程和服務的新渠道,特別是以科創教育和體育教育為主題的素質成長營,成為一二線城市家長的熱門選項。

#專欄作家#

Yoga,公眾號:產品設計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小米生態鏈企業產品經理,關注教育、智能硬件領域,和大家一起分享經驗,共同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錯不錯,大而廣的教育行業解析,學到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看完了!干貨滿滿,對教育行業不了解的小白是很好的一篇文章

    來自北京 回復
  3. 沒看到在線少兒編程教學的分析

    來自四川 回復
  4. 文章贊呀!能問一下這么些好看的表格圖形都是用什么軟件做的嗎?

    來自廣東 回復
  5. 從業相關,難得看到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文章,期待更新。

    來自北京 回復
  6. 里面有部分內容還是很有見地的

    來自上海 回復
  7. 感覺這是一篇政府工作報告白皮書

    來自北京 回復
    1. 哈,挑想了解的部分看吧

      回復
  8. 太長啦,看的好累

    回復
    1. 看完了嗎??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