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過后,下一個機會點在哪里?

5 評論 10422 瀏覽 16 收藏 12 分鐘

錯過移動互聯網的“后浪”,還有一個機會。

可能很多很多80末,90后的年輕互聯網人都在等待。

移動互聯網過后,下一個機會點在哪里?

上一個大的機會是2008年蘋果發布iphone3G后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作為移動終端(手機)的上游控制者,蘋果(iOS)和Google(Android)吃盡了這個時代的紅利。

2008到2018的十年,涌現了海量的移動互聯網紅利機會。無論是吃喝玩樂(美團,點評,Yelp),娛樂(抖音快手),消費(手淘,拼多多),社交通訊(Facebook,微信)。早期進入移動互聯的人,都嘗到了這個時代的紅利。

來到2020年的今天,在某些領域或許還有一些機會,不過都只是小機會。但是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或許在期待著一個更大的機會。

大膽預測一下,我認為這個機會便是 —蘋果眼鏡(Apple Glass)。

我們來詳細分析下為什么。

首先回顧一下世界上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基本遵循這么一個簡單的公式:

收入 = 流量 * 變現效率

同時做過互聯網流量和商業產品的人都知道,流量永遠是比變現效率更難做但又是更核心的。公司甚至可以不賺錢,如果你能源源不斷吸引著流量,在資本市場上也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如微信)。

微信支付真的比支付寶做得好?其背后其實是微信巨大的場景流量。

美團酒旅為什么能反超攜程?依然是其背后的高頻矩陣流量。

所以,得流量者得天下。這幾乎也是永恒的商業本質。

那么流量是什么?轉化到用戶側,就是你的注意力,你的時間。

是什么控制了你的時間?是場景控制了你的時間。當你無聊的時候。以前,你可能會打開電視機。因為你知道看電視能消解你的無聊。但是現在你可能會打開手機上的抖音,因為那里面的世界更精彩。

智能手機為什么能成為上個時代的機會。因為越來越多的場景能被移植到手機上。越來越多人的時間也被吸引到手機上。時間就是金錢。移動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

智能手機本身其實并不是偉大的產品。應用商店的創造才是其根基。手機原本最核心的功能(打電話)已經很大程度上被邊緣化了。如果隨時隨地連著網,即使沒有電話功能貌似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那么智能手機有哪些特點能成為一個時代最流行的終端產品呢?

可攜帶。大屏幕。

可攜帶可以解鎖更多的場景(也意味著更大的流量)。電視為什么慢慢落寞了是因為它的場景單一,只能放在家里。

蘋果手機一個比較創新的點在于把手機的鍵盤移去了,改成了全屏手機。在一個終端中,視覺的反饋是最重要的。越大的屏幕意味著單位時間更多的信息承載量和更大的可拓展性。雖然在交互上從鍵盤輸入到切換成手指multi-touch,會讓很多用戶一開始非常不習慣。喬布斯才不會管這些,因為最核心是要解鎖信息輸出擴展生態。輸入的模式,用戶慢慢會適應的。

所以只要滿足上面兩個條件,都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流量終端產品。

為什么一定是蘋果眼鏡(Apple Glass)?

蘋果公司的營銷總監曾經說過,他們制造的產品,本質上就是為了替代自己上一代產品。比如銷售更多手提電腦,就是為了讓你少用臺式電腦。銷售更多iPad,就是為了更少用Macbook,銷售更多蘋果手表就是讓你更少用iPhone。

蘋果手表顯然沒有完成它的使命,因為天生屏幕尺寸的限制。使其只能成為一個附屬品。從這個思路去思考,蘋果眼鏡必定能成為下一代的終端。

首先來說說智能眼鏡的可攜帶性。因為這個直接決定了場景流量的大小??蓴y帶性要滿足兩個最基本的需求:輕便和時尚性。

輕便不用說了,蘋果眼鏡就應該設計成普通眼鏡一樣,既輕又舒服。這也是為什么我不看好現在一眾火熱的VR設備。戴著這么厚重的設備,必定沒有太多的場景,也就能玩玩游戲,滿足滿足人們獵奇的心里。

再就是時尚性。這的確是一個比較難攻克的問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習慣戴眼鏡。不過幸好眼鏡這個產品早早已就被發明,也就是說你戴著眼鏡,不會被當成異類。只要產品后續能夠被普及,不戴眼鏡的那些用戶也會紛紛戴上眼鏡,人群的從眾效應是非??膳碌?。

所以只要讓這個產品流行起來便可以了。那么有什么阻礙這個產品流行起來的因素呢?

隱私性

如果讓你去設計一個智能眼鏡產品,大部分產品經理一定會想在這個眼鏡上加上攝像頭。因為這樣可解鎖的場景就更多了,分享生活,拍照,視頻通話等等。這些都是流量巨大的場景。

但是但是!如果加了攝像頭,一定會阻礙這個產品的流行度,這反而削弱了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因為戴著帶有攝像頭眼鏡的產品,即使你沒有在拍攝,身邊的人也覺得你在拍攝。這個嚴重影響了他人隱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戴上這個眼鏡會變成“異類”。這個產品必定就流行不起來。

當年Google推出Google Glass的時候就有攝像頭,當時我就在想,這個必定是個非常錯誤的產品決策。聰明了解產品市場的蘋果公司,一定不會做出這種愚蠢的決策。

新的交互模式

智能眼鏡的發明一定會對人機交互模式產生巨大的挑戰。無論是采用語音識別技術理解聲音的輸入,還是通過AR(LiDAR)技術實現所謂的“隔空操作”,都對于無論是技術和產品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被需要解決就意味著機會,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會在未來急劇增加。

在技術成熟之前,解決方案便是“更少地操作”,無論是借助iPhone控制,還是更多二維碼識別等外設輔助裝置,都能解決這些問題。

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戴著智能眼鏡。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場景和流量。手機上面的流量會慢慢轉移到眼鏡上去。智能終端的轉變,無論從產品形態還是用戶需求甚至產業結構都會在不同程度發生改變。也就是意味著給你挑戰巨頭的機會。(巨頭由于體制原因想要改變底層認知需要較長的時間)

百度因為忽視用戶:“需要在移動端減少輸入成本”這個細微的差別(手機打字搜索比鍵盤打字搜索費勁多了)。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機會。底層邏輯是主動IO(搜索)->被動IO(推薦)。不然也不會有今日頭條這家公司,錯失了流媒體巨大的移動流量機會。在結構性變革時代,很多公司還沒搞明白對手在哪里就已經倒下了。

之前流行過一段時間的無論是AI,區塊鏈,VR等都沒能形成所謂的風口。因為很多所謂的高科技脫離實際使用場景。之前還有很多視頻文章在解釋什么是區塊鏈。因為其實大部分人都搞不懂。如果一個產品或者技術還需要大費周章去和用戶解釋,必定不是一個好的產品。你買第一個iPhone的時候,有看過說明書嗎?

對于大部分來說,跨越階層的機會是很難通過努力去達成。更多是你對這個時代和未來的思考。如果如我所料,智能眼鏡能成為未來的流行場景。那么可能很多行業:社交,通訊,出行,資訊,甚至電商等等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舉個例子,比如廣告行業,之前移動廣告都屬于賣時間邏輯,我把一部分流量讓出來變成廣告收入。流量和精準性之間,大部分公司只能做流量(大部分公司沒法做精準性)。但是假如換成了智能眼鏡,更多的智能軟件會具有更強大的場景能力。賣時間的底層邏輯或許就會變成賣場景的模式。

思考一下你所在的行業,產品。哪一些能通過智能眼鏡的賦能給社會和用戶帶來更多價值。有興趣的也可以和我交流?;蛟S未來的某一天,你會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而感謝我。

#專欄作家#

Louis徐瑋,前facebook產品技術leader。有用戶增長產品,商業化產品,風控產品等相關經驗。中美互聯網行業的思考者。公眾號:Louis徐瑋 (ID:louisxuwei)

本文由 @Louis徐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智能眼鏡繞不開攝像頭吧

    來自江蘇 回復
  2. 蜜汁自信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覺得起碼要以十年為一個單位來計算了,還得科學技術突破級別才能跨到眼鏡淘汰手機這一步,因為你要單純在一個眼鏡加上如此多設備功能十分困難,比較容易實現的方式需要人體研究特別是腦這一塊得到進一步發展

    來自廣東 回復
    1. 腦機接口?難度比眼鏡上加功能容易?

      來自安徽 回復
    2. 一塊玻璃整出手機的功能,個人感覺這個技術突破時間要比人體研究耗時長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