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App為什么那么難用?
為什么銀行APP那么難用?本文從開發方式、產品交互、信息展示、產品智能化幾方面指出了難用的原因,并給出了自己的兩點思考,與大家分享!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銀行的app真的挺難用的。招商銀行在銀行app里已經算好用的了,但仍然無法和一些第三方支付理財軟件相比,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以一個產品經理的視角來追溯下這個問題。
一、開發方式
招商銀行的開放方式是聘請外包團隊,也就是交付開發模式,而一般的互聯網公司都是自己不斷運營迭代的。
交付式開發有兩個顯著的劣勢:
- 從立項到交付,整個周期較長
- 靈活性較弱,按合同辦事
銀行和負責開發外包團隊是兩個利益體,他們有著不同的目標。
那么從開始合作、確定需求、簽訂合同、成果展示和驗收整個過程中,雙方都會盡力維持自己的利益,因而很多時間都浪費在商談和走流程上了。更別說增加什么臨時需求了。
而互聯網公司則不同,自己開發運營,整個團隊有著共同的目標。由于省去了復雜的合同談判流程,互聯公司可以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做到敏捷開發,快速迭代。
這對于用戶來說,有著很好的體驗。
二、產品交互不友好
1. 觸達常用功能流程太長
上圖左邊兩張圖是招商銀行的界面,右面是支付寶的界面。
在想商家出示付款碼這個場景下,招商銀用戶碼需要兩步操作才能的打開:先點擊掃一掃,再到左下角點擊付款碼,而支付寶用戶直接在首頁點擊付錢即可完成。
同時,還需要用戶提前知道在掃一掃點開后可以找到付款碼。顯然,用戶使用招商銀行付款的操作成本較高。
再來看和掃一掃同級的幾個入口,收支平衡和轉賬相比付款是相對低頻操作,而點擊賬戶總覽進入的頁面實則和下方導航的我的頁面中的賬戶總覽相同。
這樣的設置,對于首頁的入口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
2. 頁面目標性不強
3. 頁面展示方式不清晰
以上兩點用一個頁面來說明:
招商銀行賬戶總覽界面
招商銀行對這個頁面的定義是用戶賬戶情況的一個概覽。針對每一款基金產品顯示截至目前的收益情況。而用戶在打開這個頁面時更希望知道是昨日的收益情況。
因為基金的走勢在每個交易日都會產生變化,用戶會根據上一個交易日的變化情況作出買入和賣出的操作。而持倉收益在這里的參考意義并不是很大,持倉收益在一個長周期需要關注的數據。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頁面中一級分類是投資和負債,二級分類是理財產品、基金,在二級分類下面還展示了基金的明細。這樣的設計導致整個頁面信息很多,而有效信息又較少。
對于基金產品展示凈值和持倉收益對于基金是否進行操作是沒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的。因而過多的信息展示導致頁面的目標不明確,用戶獲得的有效信息較分散且不清晰。
理財產品和基金是投資板塊的兩個子分類,基金下面會展示用戶所有的基金產品。但是從頁面設計上,基金和他下面的基金區分度很低,頁面的層級關系并不明顯。這樣展示不清晰會產生一定的理解成本。
三、缺乏圖表化直觀的信息展示
左圖是招商銀行基金經理信息的頁面,右邊是一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
不同的投資者是有不同的投資偏好的,有追求高收益的,也有喜歡穩健理財的。這會影響到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選擇。
在左圖中,只能粗略的感知到這個基金經理的盈利能力。右圖中可以對基金經理的一個投資風格有一定的了解。如圖中所示是一個穩定性較差、追求高收益的基金經理。
四、產品智能化較低
在越來越多的產品上線智能投顧的時候,招商銀行給我分配了一個活人版的理財經理,負責給我推薦銀行主推的理財產品。在他一段時間的努力下,我的錢越理越少。賬戶總覽那張圖我沒有抹去。
的分析,只是基于銀行總體決策帶來的投資產品推薦。這在大大增加了勞動力消耗的同時,降低了銀行的生產效率,非常不明智。
通常情況下,人的存在會比機器更容易建立信任感。但在和理財經理的相處中,我更加相信智能投顧了。智能投顧不僅可以分析基金估值的高低,也會給出市場情緒的判斷,這對投資者是很有幫助的。
五、兩點小思考
1. 銀行需要做好軟件產品
在最初思考為什么銀行app那么難用時,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假設,就是個人投資者的業務對于銀行來說不重要,但當我查閱了相關報告后發現并不是這樣。
下圖是中國銀行2015年財報中的數據(這是能找到最近的數據了)。
可以看到個人的資產和企業的資產幾乎不相上下。
同時我又找到了近兩年第三方支付的數據報告,可以看出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量并不低。
2019Q3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6萬億元,而支付寶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
2. 銀行相比一下第三方產品有很多優勢
1)用戶對銀行的信任值較高
相比一些理財產品,銀行在很多投資者的心中還是更可靠的,至少銀行不會跑路。
2)銀行滿足了多種資金使用場景
在微信推廣微信支付時,微信砸重金和央視春晚合作給大家發紅包。同時,也曾和滴滴打車合作派發打車紅包。為的就是讓用戶完成綁卡操作,且創造使用場景。
而使用銀行app的用戶已經完成了綁卡操作;同時用戶用錢時第一想到的就是銀行卡;相比于需要制造使用場景的微信支付,銀行具有很多先天優勢。
#專欄作家#
作者:牛奶,公眾號:產品經理的小紅書
本文由@牛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打開銀行app是為了掃碼? 買理財不是貨比三家? 連用戶真實需求都不知道,就不要誤導別人了。
app的體驗都是根據這個app最高頻的應用來優化的。
銀行以業務為中心。沒有可比性,做得再漂亮,不如高利率理財吸引人。
請問對比的互聯網基金平臺是哪一家App啊,我下載體驗下。
作者大概率是不懂銀行用戶真實需求的。
沒有可比性,評價角度太主觀了,我說誰好誰就好的感覺
感覺評論區更好看
本來想評論的,看完覺得這個分析太片面了
補充一點,比如上面提到的付款碼隱藏問題,我看了一下,招行的一個注冊賬戶是支持綁定多家銀行卡的,也就是說這里付款可以選擇其他銀行卡進行跨行支付,招行格局有點大,并不完全是為了自己業務引流,所以它真的有必要出現在首屏嗎?哈哈,個人的看法
讀文章的時候,一度有種筆者是因為錢越理越少而對招商銀行有偏見的感覺,哈哈。其實招商銀行在銀行系app中做的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跟其他銀行相比有很多亮點。但確實不能與互聯網產品比,銀行app和互聯網app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體系,面對的用戶畫像也不一樣,銀行app要體現其專業權威性的話,確實不能按照互聯網的模式來設計,但是這也并不代表其沒有可優化的地方。
看來外界對招行的發展了解的還不夠多
招行app 不是交付式吧,迭代速度很快的,都是行內自有研發力量在做
你這分析算表面 最跟本原因是 銀行一直保持著其固有的傳統辦事思維去做APP 他們的理解就是從實現模型的角度把業務搬到app上而已 所有的東西原來是怎么樣的 搬到app上就應該怎么樣的 而新金融公司則沒有原來的思想包袱 沒有已經形成的模式 和改變成本這些東西 一開始就是用戶模型去思考東西 他們想的是?需要什么 然后我怎么做出來 銀行思考的是 我現在有些什么了 然后怎么做出來 這才是最跟本的原因 最明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信用卡跟支付寶的借唄花唄產品 銀行只是一門心思想怎么把信用卡搬到APP上 而實際不知道就算你花再大的力氣再多的積分 人們已經不care信用卡這些玩意了 借唄花唄多好用 ?
拿付款碼功能的層級對比支付寶是不是不太合理了,大多數用戶打開銀行app是不是為了被掃碼付款是否有待調研商榷?
是的,而且轉賬是銀行app的高頻操作,畢竟轉賬沒有手續費。
另外,還是要看app的用戶畫像,畢竟挪個功能區就能解決的事,流程再長也不至于一直被詬病,猜測是有自己的業務打算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金融或者是銀行行業的產品經理。
1. 從我個人使用角度并沒有感覺銀行 App 有多難用,覺得難用是因為金融本身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層次
2. 說難聽點,不會用是因為你不懂這塊東西
3. 金融產品做數據可視化要看你的展現對象,不同金融產品定位不同,目標群眾的金融知識層次也不同,不同金融產品在不同層次用戶視野里看重的數據也不同。圖中一個只有raw data一個做了雷達圖。但說實話,真正的專業買家只看raw data,雷達圖真的是華而不實。
4. 另一個,數據穿透。理財產品靠不靠譜還要看披露的數據真實不真實。數據在哪里?對不起,不在 BAT 那里,大部分在老牌券商下面,人家是基金管理人,我按照國家要求披露我應該的部分,其余的你可以自己去查。這和App還是系統的迭代速度沒有任何關系
再說說智能投顧:
1. 目前面向普通用戶的智能投顧依然是不靈的
2. 說白了我隨便突出幾個看似有用的指標,你覺得它越高越好,其實在專業金融人士眼里,根本不看這個,而普通老百姓也就盲目購買成了韭菜
(甚至還是覺得這個功能幫我做了分析了,其實分析了個寂寞,你都沒學過 CFA、FRM,你根本看不懂產品屬性 產品結構 投資久期 你不是韭菜你是什么,還不如去買貨幣基金或者銀行定期存款)
先寫這么多
聽上去朋友應該是來自券商的了,先握個爪~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想面招行,想說幾點:傳統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是+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很多交互理論設計原則層面看上去不合理的地方,背后有深層甚至無法逆轉的原因;銀行和券商的業務結構很龐雜,你看到的財報里“個人金融業務”要具體看是什么統計口徑,是不是還有個人貸款業務和信用業務,不是所有的個金業務都在線上完成的,比如你買房貸款,會走APP嗎?應該不會,銀行系統里一般通用的叫法是“對公”、“對私”;高階的金融產品設計不是給所有人準備的,正如這個朋友所說,需要一定的業務知識門檻,所以學院派的方法論有的時候是跑不通的,我們自己產品梳理了journey map之后,沿著每一個節點去做運營,也不是都起正面效果,有全量數據埋點卻難以構建用戶行為模型,這一點需要反思再反思,否定再否定。
銀行和互聯網公司的App之間最大的差距來自于 政策 ,其次是組織體系、人才、理念等,資金基本是不缺的。
是啊 銀行最有錢
好牌沒打好
嗯嗯
感覺和重視程度有關系,要是真的重視用戶,就會去重視軟件,會考慮自己招聘優秀人才開發軟件。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