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網絡大電影:秀場直播新趨勢?看誰先趕上這趟班車

0 評論 12163 瀏覽 26 收藏 21 分鐘

網絡大電影最近幾年都很火,《煎餅俠》10億票房,《萬萬沒想到·西游篇》3億多票房,這無疑是PUGC沉淀內容的一種趨勢。今年還有兩個更火的是直播和網紅,特別是秀場直播上產生了大量的內容,如果將這些網紅沉淀下來做網絡大電影,效果會是怎樣的?

據業內人爆料,網易bobo八月末將發布《十二圣女》的網絡電影,直播+網絡大電影效果會是怎樣,答案現在還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嘗試研究他們為什么要拍網絡大電影,往下閱讀,歡迎拍磚。

主播都月入過萬?

一部手機或電腦,隨便唱唱歌陪陪聊,直播吃飯看書打瞌睡都能收到打賞,月入過萬不是問題。想必這是外行人不懂的“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據行內可靠數據,月入過萬也只是少數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直播行業超過200家公司,近80萬從業人員,900億元以上的行業規模,用戶群體超過2億人。

網絡主播的收入主要靠網友”打賞“。所謂”打賞”,即會員在直播平臺通過充值方式購買道具或禮物,主播收到的”禮物”,一般不會折現直接進入主播個人賬戶,而是被其所在的直播平臺和公會抽成,不同等級的主播拿到的底薪和提成比例也不一樣。如果主播擁有海量的粉絲、等級也高,那他的收益就會很高,可以輕易將粉絲的關注和支持變現。

事實上,在這個行業只有金字塔頂的有限的女主播能做到月入幾萬到幾十萬的收入,大部分女主播每個月也就幾千塊的收入,主播們看著工作很輕松,實則每天工作至少6小時以上這與她們的夢想大相徑庭,這種收益與她們的追求之間有這強烈的反差。

(數據來自于網絡,為了保密隱去禮物單位)

所謂僧多粥少也是影響主播收入的重要原因,小編在里面一篇直播文章《移動直播異軍突起:ME直播產品體驗報告》中提到,主播過多而粉絲付費卻是有限,加上200多家直播平臺的瓜分,使得粉絲聚集粉絲聚焦在單一主播上的消費量是個邊際遞減的效應,而用戶在觀看直播時具有隨意性和固板性,隨意性在于粉絲對同質化內容上無太多挑剔性,操作習慣上是隨便點點隨便看看,不容易產生消費行為,固板效應指粉絲會追捧某幾位喜歡的主播,并對其消費,不容易將追捧行為和消費行為延伸到新的主播上。這就導致不同主播間的付費粉絲形成壁壘,不易遷移,對平臺來說是經濟的損失,對中長尾主播來說是一種競爭壁壘。

秀場主播才藝豈可止于賣藝

靠”打賞”獲得收益,是典型的關注度經濟和粉絲經濟,這實際是過時的經濟模式。未來的互聯網經濟業態是意愿經濟,市場主體并非是主播或網站,而是用戶。通過對用戶特殊習慣和需求的直播,將是未來黏連用戶的重要途徑。未來的經濟模式,還是將互聯網免費模式進行深化,平臺將依靠大數據、精準廣告來獲取利潤,而非”打賞”的分成。

按現在的準入標準,誰都可以當網絡主播,但要成為真正的“網絡紅人”很不容易?!邦佒怠备哒?,往往會發現有數不清的更高“顏值”者;有才藝、智商“爆表”的人會悲催地發現,“學霸”太多,想脫穎而出也很難。

于是,炒作便成了網絡主播躋身更高層次、獲取更高關注和更多資源的最基本手段,但炒作的人太多,就越來越考驗獨特性、稀缺性??涨暗母偁帀毫?,催生了網絡主播的炒作方式不斷推陳出新。

(圖片來源網絡,與文章無關)

這種盈利模式是不能持久的,平臺靠色情、低俗信息、無差異化的聊天來獲取利潤有很大的法律風險,所以網絡平臺和網絡主播應重新去定位、去思考到底靠什么吸引粉絲。

現在更大壓力來源于三方面,一方面《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約束,使原先靠“賣肉”就能賺錢的快捷方式大打折扣;第二方面來源于韓國主播的競爭,不少韓國女主播都在本土接受過藝人培訓,許允美和樸恩率都曾是韓國女子組合的成員,還出過單曲。在有著“造星工廠”之稱的韓國,藝人如同從流水線上制造出的產品,在中國女主播大多以直播為樂趣的時候,韓國女主播群體早已職業化了。

所以主播未來的生存方式只有一種:打造專業IP!

網紅轉型專業IP?

主播網紅是個人IP化、IP個人化的特殊體。網紅,即網絡紅人,原來是指因某個或一系列事件及行為而在互聯網上迅速受到關注而走紅的人,目前泛指通過社交平臺走紅并聚焦大量粉絲的紅人。梳理網紅20年進化史,我們發現網紅的發展有一個七年躍遷的現象:即大約7年為一個周期,網紅就會進化一次。

隨著papi醬的走紅,IP這個詞變得更加風靡。IP,(Intellectual?Property)意思是知識產權,說白了就是具有商業價值。一個網紅要成為IP,一定得有商業價值。比如,你在美拍上有20萬粉絲,還不能成為IP。網紅轉型成為IP,這是互聯網迎合當代大眾文化需求的產物過程中,后浪推前浪的必經之路,現代性語境下的“娛樂至死”、內容碎片化、快餐式消費、去中心化、人格化特質凸顯。

主播和直播平臺之間已經呈現出綁架與被綁架的關系,而隨著大批明星和專業人士的加入,對直播平臺的依賴開始降低。尤其在監管趨嚴和草根主播來勢洶洶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主播們或許應該順應自媒體時代的趨勢。

首先,主播們“自立門戶”的硬件基礎已經成熟。視頻云的興起似乎是驅動網絡直播爆發主要的外在因素,一方面基于云計算的彈性服務降低了搭建直播平臺的技術門檻,另一方面配套服務的日臻成熟,解決了直播的人力投入和運維成本。比如,LYCAM+移動直播云服務,即將開源互動娛樂直播app;還有網易除了在視頻云服務上提供音視頻直播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還推出了云信、七魚、易盾等云計算產品,也就是說“直播+IM聊天+客服+安全保障”的直播機制已經出現。視頻云在滿足在線教育、秀場直播、遠程協助等To?B客戶的同時,崛起的主播們將成為潛在的客戶群。事實上,云計算服務商們或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網易云信開始為用戶提供視頻云服務,將即時通訊和網絡直播進行捆綁服務。

再次,價值觀趨同才是網絡直播延續的關鍵。目前的網絡直播或多或少的依賴于色情和暴力,這種低質甚至糜爛的娛樂化內容對網絡直播早期的擴張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監管的趨嚴,網絡主播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選擇是如何讓自己的內容更有價值,并在價值觀上和粉絲形成認同感。從媒體報道來看,在明星和網紅進入直播的同時,類如文化名人、財經分析師、基金經理等等也開始加入直播大軍。無疑,這些高質量主播的加入將加速網絡直播的內容沉淀,同時也將改變網絡直播的定位,不再是“造星平臺”,而是一個“發聲渠道”。

最后,主播們要想在以后的競爭中立足,估計真要研究下自己的特長與愛好了,把你關注的與擅長的領域做成直播內容,哪怕是教說普通話、教人炒菜、教人學鋼琴,也比露出全身80%以上的肉強,但總還有比你更敢露的,不是嗎?國人常說才藝,其實大部分主播只展示了皮毛的藝,而埋沒了更重要的才。

每個主播都是個IP,網絡直播平臺的群雄紛爭,讓內容生產者的重要性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在一番激流勇進之后,有價值的主播將替代網紅成為直播時代的標簽。

直播缺乏差異化內容?

目前大多數直播內容偏向于泛娛樂,同質化,無主題的聊天互動內容,只有在直播的時候,視頻直播才有節目,但它吸引并累積觀眾的時長有限,同質化內容也不易在觀眾心智中留下印象。即使是秀場直播,也會因為單調重復而導致觀眾失去興趣,反而看papi醬這樣獨特風格的主播,給觀眾帶來了極其鮮明有深度的直播內容,不需要過分綁架觀眾的關注力,換個時間也可以看。

再者,每一場的直播都是非常冗長的,對平臺或主播來說,直播的時間越長,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觀眾打賞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相對來說,視頻越長意味著觀眾的投入越大,觀眾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熟悉一段新視頻,這可能會導致觀眾還未等到直播視頻最精彩的一刻,就已經筋疲力盡。不可否認,每個主播都是非常擅長創造驚動人心的一刻,這一刻體現了主播的人格魅力和獨特風格,這一刻的內容也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可這一刻又是非常的短暫。直播平臺如果能將直播當中的每一段精彩時刻制成精彩短片或視頻預覽,甚至是有情節的內容,則效果一定很好。

所以,直播平臺要想在競爭洪波中勝出,走差異化競爭也是必不可少的!200多家直播,定位明確的均能脫穎而出,泛娛樂排第一是YY,移動直播排第一是映客,游戲直播排第一是斗魚,體育直播深耕比較好的是樂視直播,財經直播較為知名的是如牛財經,同性直播是blued,醫療直播是瑞雪健康,還有各種直播+諸如淘寶直播、陌陌直播等,唯有秀場直播在行業上很難定論誰才是最突出的那個,可見秀場直播太過于常用,很難PK出個高低。

秀場直播是相對獨立的直播平臺,且已完成資本和市場的雙重驗證。直播平臺主要依靠廣告和打賞抽成盈利,因此用戶流量和頭部主播成為各大平臺競相爭奪的焦點,現階段的直播平臺走入了用戶流量爭奪白熱化的發展困境,部分直播平臺以自制直播綜藝開啟PUGC內容生態布局,平臺自制與直播綜藝代表了娛樂直播內容形式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發展方向。

直播成就主播,網絡電影成就IP

IP熱持續攀升,網絡視頻平臺充分發揮放大器的作用,成為IP分發、制作主要平臺;UGC和PGC的火熱發展促使短視頻、視頻直播等平臺成為IP的孵化器,網絡視頻與IP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網絡視頻對于平臺來說,廣告一繞是主要的變現渠道,但是付費用戶、付費收入不斷激增,成為綜合視頻平臺主流趨勢。例如,2015年12月愛奇藝付費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從500萬增長突破1000萬大關,而根據樂視2015年報,其付費業務達27.1億,同比增長71.9%,付費收入占主營收入的20.8%。來先看一下網絡視頻的數據,這些破億網絡視頻無不說明兩個問題:網絡視頻更懂年輕人,通過大數據精準描繪用戶畫像,把我核心用戶的關注點,把網絡上的熱點整合成視頻內容,使得視頻內容更加貼近目標受眾;第二個問題是,網絡視頻作為一個IP,不僅為視頻平臺帶來了營收,更是帶來了更多付費的精準用戶,可謂一部劇撐起一個平臺。

下圖反映的是第三個問題:與視頻領域強相關性的有秀場,可見秀場直播往網絡視頻方面發展是有借鑒之處的,比如利用大數據整合精準內容等。

然而反觀直播平臺,大量無差異的長視頻內容充斥著平臺,吸引并累積觀眾的時長有限,同質化內容也難以在觀眾心智中留下印象,用戶有限的支付能力難以撐起如此龐大的無差異化內容。網絡視頻的發展趨勢和模式,正給直播了一個參考的方向。從消費角度來講,直播平臺正需要一次消費升級的改變。

一方面,需要升級消費結構,簡言之就是你把錢投入消費的比例。過去,人們更多地把錢投入日常基礎消費品,吃喝是大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恩格爾系數較高”。對于直播用戶來說,以前那種三俗直播內容顯然是滿足了用戶的窺探、色欲和虛榮等日常基礎“精神消費品”,到現在,精神消費品必然升級,更加有質量的直播內容才能讓用戶掏出錢了,網絡視頻/電影可能就是個方向。

第二方面,升級的是消費品類。消費結構改變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消費支出的每個領域里,你愿意選擇什么品類的商品和服務,這個品類通俗點說就是“檔次”,直播平臺應該想方設法幫助消費者們重建品類邏輯,就是在人們針對這一領域的傳統印象中切分出“新的心智區塊”——直播+網絡大電影(網劇)。

誰先吃“直播+網絡大電影”螃蟹?

玩秀場直播的有大把,在日趨成熟的業務模式發展進程中,出現了直播平臺的垂直化發展。YY以潮音樂、玩唱會切入高端秀場,酷狗以繁星直播切入音樂垂直秀場,映客以移動端發力深耕,果醬直播.主打女性消費男色的“小鮮肉”….

說到第一個吃“直播+網絡大電影”螃蟹,就是網易bobo,這是大招了,走與他人不同的路線,據了解網易bobo正在與百世傳播合作《十二圣女》,通過網絡大電影,將內容從無序的聊天中直接升級到內容的大制作的高度,網易BOBO平臺這樣內容沉淀的不斷積累可逐漸與各大直播平臺拉開距離,形成獨有的排他性優勢。

而在經營上是粉絲經濟的二次變現,在內容上是與粉絲溝通的升級,從直播聊天到對整個電影故事的演繹。直播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性,是每個主播最真實的自我表達,將真實性衍生到電影上來,這種真實性與虛構性的交融使網絡電影更具有營銷點,直播與粉絲的交互又能讓電影更有傳播性。

總體來說,直播+網絡大電影(網?。┻@一招,我看行。

 

作者:陳俊君(微信號:cjjchenjunjun,公眾號:陳俊君),互聯網從業者。

本文由 @陳俊君?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