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異月更的互聯網,社交媒體最近這幾年所經歷的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和一些同行(從事社會化營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發現這個行業轉變很快,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微博營銷時代了。這是一個變化飛速的行業,可能有人剛剛進入就開始計劃離開,也有人總是抱怨卻一直堅持。從當初大家對微博還不熟悉,到現在除了要應付各種社交工具和平臺外,還要時刻關注整體的大趨勢。交流的過程中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遍自己從開始踏入社會化營銷行業到現在的一些歷程,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二。
說起社會化媒體不得不從它的始祖Facebook開始說起,那是Facebook還沒有被“組織”發現的2008年。Facebook在08年的時候已經火遍了香港各地,而在年輕人眼中用Facebook的人都意味著很潮很酷,所以我也就跟風開始使用。那時候國內估計還沒有社會化媒體這種說法,更多人可能只知道以Facebook為首的社交網站的存在。
隨后沒多久,象征著國內社交網站始祖的校內網和開心網開始冒頭。很多人通過校內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初戀情人或者小學同桌,又有很多人則通過開心網的社交游戲結識了新的男女朋友??匆娚磉叺男』锇閭兌紳u漸開始用國內的社交產品,而Facebook又被“組織”盯上了,所以我也開始跟著一起用校內網和開心網。
到了2009年,校內網和開心網都有了各自的明確定位。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們把校內網給占領了,而坐在辦公室里的“白骨精”們則把開心網給占領了。當時,無論是校內網還是開心網都屬于純正的互聯網產品,都還沒有被“邪惡”的品牌主們盯上,而大學生和白領們也都在各自的領域玩得不亦樂乎。而我則偶爾上上開心網玩玩偷菜游戲,偶爾上上校內網和大學妹子們敘敘舊,那時國內社交網站還算得上是一片純凈的樂土。直到09年7月份,這份寧靜終于要被打破了,校內網跟風Facebook推出站內的公共主頁服務。
推出公共主頁意味著不但名人明星可以在上面集聚自己的粉絲,品牌也可以通過公共主頁來推銷自己的產品。雖然校內網剛開始只開設了為數不多的幾個明星、影視和品牌的公共主頁,但是Facebook的公共主頁已經成為各大品牌主青睞的地方,許多大品牌都通過開設公共主頁的方式來從事營銷活動。也就是校內網的這個舉動,讓我開始接觸社交網絡的營銷。
當時我是從事線下派對策劃的工作,派對的目標群體是高校大學生,而每一個派對都會要求參與者登記姓名和聯系方式。那么如何利用好這些用戶的信息資源呢?如果直接發信息甚至是打電話則會讓用戶產生抗拒情緒,如果不用這些信息又很浪費;而當時校內網是實名注冊的,所以我們決定通過校內網來維護客戶關系。
對于一些身邊的朋友或者一些老的客戶,校內網的賬號能起到一定的維系作用??赡苁怯捎谑烊岁P系的原因,一些相互熟悉的顧客會在賬號上和我們互動。但是對一些新參與的客戶效果則沒有那么明顯,要么不添加我們,要么不和我們互動。
同年也是7月份,作為第一個將微博模式復制到中國的飯否因為被“組織”盯上了,所以網站被無限期關閉。當時由于自己還不屬于互聯網的深度用戶,所以沒有使用過飯否的產品,倍感可惜。
和新浪微博的機緣
第一次參與運營非個人性質的微博賬號是因為工作的關系,從事線下活動策劃很多時候需要動用網絡的力量來推廣。從人人網的運營經驗我們發現雖然賬號發布的活動傳播力度不是很強,但是人人網能把參與過我們活動的老顧客都聚攏在一起,只要我們一有新的活動他們就能第一時間獲知,這就在無形中培養了一小批忠實客戶。
對于新浪微博,我們希望能把這種聚攏客戶的方式同樣移植到過去,那樣就可以第一時間讓大家來參與我們舉辦的活動。但是初期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新浪微博和人人網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新浪微博不是以“添加好友”的機制來聯系用戶,而是以“粉絲”的制度。那就意味著我們關注了一個用戶,但是那個用戶不一定會到回來關注我們,所以我們賬號的粉絲增長很慢。后來我們漸漸將重心返回到人人網的運營,而漸漸放棄了新浪微博。
如果說第一次運營新浪的賬號是嘗試性的摸索,那么第二次的運營嘗試則真真正正地帶領我進入社會化媒體領域。
依舊是10年的夏天,出于對服裝行業的熱愛,加上看好互聯網的無限機遇,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決定成立一個依賴于互聯網銷售的眾包服飾品牌。我們當時策劃搭建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上每個顧客都是設計師,而我們則負責幫助他們將設計制成實物再貼上我們的品牌,最后放到市場上銷售。作為整個項目的負責人,除了需要籌備和協調項目外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品牌的推廣。出于推廣成本的考慮,當時我們只圈定了線下的展會和線上的網絡推廣兩種方式。而在眾多網絡推廣的形式中我們最熟悉的只有社交網站,所以我們的推廣重心也擺在了上面。
火爆的新浪微博成為了我推廣品牌的首選地方,但是由于賬號剛剛開設,粉絲數基本為個位數,所以品牌的曝光度和知曉度都非常低。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第一批粉絲非常關鍵,也決定了一個品牌能否做起來。做創意眾包品牌和做傳統服裝品牌可能有所不同,前期我們是沒有實體的作品來支撐自身的品牌的,加上我們還是處于籌備階段,所以微博的內容來源便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新浪微博的草根式生長
在總結了幾種微博大號的運營方式后,我決定把微博的內容圈定在潮流時尚領域,主要介紹一些街頭潮流的動態,分享一些街拍造型和潮流單品。內容來源則是一些大品牌的官方網站和一些國外的潮流資訊門戶。希望能用一些相關的內容將粉絲慢慢積累起來,再偶爾插入一些和自身產品相關的內容去推廣品牌。
有了內容作為整體運營的基礎,再通過熟人關系擴散傳播后粉絲漸漸開始有了初步的增長,但是整體的增長速度還是非常緩慢。過了一兩個禮拜后,粉絲還是不足三位數,這樣的增長速度估計等到有了幾千粉絲后這個品牌都已經不存在了。于是就開始研究其他同類型的草根賬號的一些漲粉策略,是否有一種方法能快速增長粉絲呢?(那個年代,粉絲買賣估計還不大流行,所以我也沒有獲得這方面的信息或者渠道。)
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微博上很流行一種做法就是“關注然后取消”,也就是俗稱“騙粉”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曝光,現在業內也有一種比較好聽的說法叫“精準粉絲獲取”。在對效果產生好奇的情況下,我開始了自己的“騙粉”生涯。剛開始沒有摸索到門道,粉絲回報率并不是很理想,每天關注了幾百個粉絲,回粉率最多也只有幾十個。而且那個年代還沒有類似“粉絲工具箱”或者是“綠佛羅”這種專注粉絲管理的應用,所以基本上就是每天吃飽飯就坐在電腦前面點擊一些大號的粉絲然后一個一個地點關注。
回粉率一直不見提升,于是我轉變了關注的策略,去選擇一些和我的賬號類型相似的一些大號進行關注。例如我是從事潮流信息播報的,我就選擇一些時尚行業的大號。那個時代時尚街拍什么的遍地都是大號,但是專注街頭潮流信息播報的卻只有為數不多的三四個,我就是其中一個,所以粉絲也很買賬。除此之外,我還通過新浪微博搜索標簽里面帶有相關行業關鍵字的微博賬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一次性批量關注很多賬號,所以也是其中的一條捷徑。
在轉變了關注策略后,回粉率開始慢慢上漲,那時候因為新浪發現很多賬號通過這種方式騙粉,所以進行了關注限制,每天每個賬號只能關注500個左右的粉絲,到后來就變成了只能關注300個左右。在精準關注的情況下粉絲回報率是什么情況呢,就是每天關注300個粉絲里面會有將近200個以上的回粉。也就是說一個禮拜下來可以獲取到至少1千多個粉絲,一個月下來也可能會有五六千個粉絲的增長。和之前進行相比,這是一個很可觀的增長數據。
在這里可能有些人會問,新浪微博總關注人數是有2000上限的,如果回粉率要超過一千多,關注總數怎么也要有接近2000吧?總的“可關注數”滿了怎么辦?滿了當然就是取消關注再換一批粉絲了。也就是說可能今天晚上12點之前我關注了300個粉絲,過了一到兩天總的“可關注數”差不多滿了,我需要把前兩天關注的取消掉再關注另一批新的粉絲。對于這種過渡頻繁取消關注的動作,掉粉情況卻沒有想象中糟糕。雖然說我關注了他們后又取消對他們的關注,這樣很容易得罪粉絲,但是因為我的內容滿足了粉絲們的需求,所以大部分粉絲還是會買賬繼續關注我的賬號。
到了后來,新浪微博出現了各種限制,例如一天之內“主動關注”和“取消關注”這兩個動作只能對300個用戶進行操作等等,粉絲的回報率也開始出現了下降。但是由于各種粉絲管理工具的出現,也大大便利了很多草根賬號。隨著新浪微博用戶的慢慢精明起來,加上新浪官方限制,回粉率也在逐日下降。于是我又開始尋找新的獲取粉絲的方式。
在暗地里,新浪微博上有很多類似“互粉聯盟”的組織,只要加入到這個組織就可以和上面的人進行互粉以此增加自己賬號的粉絲數。但是這種方式只存在于小賬號之間的交換,畢竟無論怎么互粉也不能一個月增長幾萬粉絲,所以另一個組織就出現了。
相同級別的大號之間存在一種組織叫做“互轉聯盟”,博主和博主之間會進行內容互轉,通過這種互相轉發的方式來吸取對方的潛在粉絲。例如,我是十萬級的潮流大號,那么我會去找一些同樣是十萬級的時尚大號,然后我們會不定期互換內容進行轉發。我今天想要發布一條關于女性街拍的內容,那么我就會和一個相同等級且內容和女性相關的博主打聲招呼要求轉發。下一次,這位博主有和潮流相關的內容則可以讓我幫她轉發。
剛開始這種互相轉發的轉化率并不高,可能一條微博只能帶來幾十個粉絲,而轉發數也只有寥寥可數的十來個。后來經過研究發現,需要在整體內容上進行策略性的調整,交換的內容如果能夠契合轉發博主的粉絲性質或者和當下的一些熱點進行內容再創作就比較容易引發更高的傳播度。由于需要對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的緣故,交換轉發的頻率就開始逐漸下降,但是為了帶來更高質量的粉絲,只能提高內容質量而減少互換的次數。
“定向關注”和“資源互換”兩種漲粉策略在前期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草根大號快速漲粉,隨著賬號的粉絲越來越多,微博的馬太效應(越多粉絲的賬號越容易獲取其他粉絲的優先關注)則就越來越明顯。在新浪微博瘋狂發展的前期,微博注冊用戶都是“小白”狀態,他們不知道微博有什么東西,那么就會選擇關注很多不同的賬號,這也是當時做草根微博賬號的一個機遇。而我則通過這兩種方式也培養了一批賬號。
新浪微博的銅臭味
最初開設微博賬號是希望能利用微博來帶動品牌的營銷,但是由于合伙人之間對品牌的大方向出現了問題和分歧,最終我們的品牌在盈利模式不明確的情況下夭折了。卻正是因為對微博的探索和嘗試,也讓我摸索到了另一個看似很有“錢景”的行業。
第一次知道可以通過微博賬號賺錢是由于一個品牌通過私信找到我,說他們正在舉行一個微博有獎轉發的活動,希望能利用我的賬號幫他們轉發內容。他們給到我的報酬是50塊錢一次轉發,因為當時我的賬號才只有1萬多一點點的粉絲,所以給到的價格也不高。但是正是由于這次的商業轉發讓我開始接觸到微博大號的一些盈利模式,也是這一次經歷才清晰地感覺到我開始踏入這個行業了。
那次之后,慢慢地我開始接觸越來越多的博主和品牌方,發現這個行業雖然很有前景但卻是一個水很深的行業。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所以很多很凌亂的潛規則,而博主的報價也各式各樣。當時,在接觸到的博主當中,粉絲只有一萬多的博主一個月也可以賺到一千多兩千塊錢的轉發費,而幾十上百萬粉絲的博主則有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月收入。在嗅到了錢的味道后,我和我的一些小伙伴們又開始出動了。
當時賺快錢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則是利用自己的賬號不斷發廣告將流量導向淘寶來刷爆款,刷完后再去拿貨再用不同的賬號導流。以此類推幾次下來,也能獲得一筆不小的利潤。另一種做法相對而言更加“土匪”,因為當時已經遍地都是賣僵尸粉的公司,可以通過購買或者自己制造大量粉絲的方式打造許多十幾萬以上的“大號”。同時為了制造更真實的賬號,轉發和評論也需要結合相應的粉絲數進行造假。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建立不少垂直類的賬號,最后通過幫助品牌轉發商業微博獲利。
賺快錢容易破壞行業的秩序和規則,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到賺快錢的行業,微博的泡沫越來越大,到最后一個有著幾十萬粉絲的賬號轉發一條微博才收廣告主幾塊錢轉發費。沒多久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們趁著泡沫破裂之前抽身退出了這個行當。
品牌的社會化營銷開局
同年年底,人人網布局的社交媒體廣告平臺終于打響了成功的一炮,優衣庫的排隊游戲讓各大品牌看到了社會化媒體所帶來的機遇。當時優衣庫僅僅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參與的人數就達到了一百多萬。一打開人人網的新鮮事頁面,基本上被小伙伴們在優衣庫的排隊信息刷屏了。
回想起優衣庫當時的游戲機制,其實很簡單。登陸人人網賬號并且進入優衣庫的活動頁面,選擇排隊的角色并發布留言到自己的新鮮事就可以每隔5分鐘參加一次排隊。排隊可以參加優衣庫的抽獎活動,獎品有iPhone4、iPad、旅游券、特別版紀念T恤等等。在排隊過程中還可以和一起排隊的好友聊天增加等待的趣味。通過朋友和朋友之間的社交關系傳播,加上中獎幾率極大,所以造成了人山人海的局面。
經過了各種品牌持續的營銷洗禮,國內的社會化營銷概念慢慢興起,社會化時代也終于來臨了。而后出現的杜蕾斯熱點借勢,海底撈你學不會這些經典的案例,也讓這個行業慢慢出現在公眾視野。一個新行業的誕生必然引發不少投機者的駐足,也會引來許多好事者的爭辯,更會引來一大群看熱鬧的圍觀者。而我也逐漸從這個行業的一個投機者變成一個從業者,開始了我的代運營生涯。
不可猜的甲方
從入行到現在接觸了許多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甲方,有兢兢業業的精明小老板,有管理層只有兩三個人但是年收益卻上千萬的“小企業主”,也有全球500強的國際化企業的市場部。在這些企業當中,員工和老板的心態大多時候都是不予茍同。
先聊聊精明小老板這個群體吧,他們大多數都是某些連鎖經營品牌的加盟商,最為典型的有餐飲業、消費娛樂行業或者是減肥美容行業。這些小老板旗下可能有幾家到十幾家不等數量的店鋪,但是凡事必親力親為。這個群體中也有分兩種類型的小老板,其中一種是老一代的商人,另一種是新生企業家。
在老一代商人的眼中沒有KPI的概念,因為也不需要具體到這些細節。 “我不要看到有多少粉絲或者多少轉發,你給我說說這個東西每個月可以帶幾個人到我店鋪里消費就可以了”這是老一輩的商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所以和他們談營銷的時候,最直接的衡量方式就是ROI,是分毛算清的ROI。他們不知道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也沒有時間去聽你介紹。但是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微博和微信這兩個東西,因為很多“業內講師”會告訴他們這兩個東西是可以拿來賺錢的。
新生企業家大多數是80后為主力軍的群體,他們部分有著海龜的背景,部分有著多次創業的經歷,部分有著名校MBA的頭銜?;蛟S沒有老一代商人資深的從商經驗,但是他們有著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愿意去嘗試的心態。他們嘴上常常會說要用真實有效的互動作為KPI,但是作為一個商人,ROI始終是他們心理最終的衡量標準。對于營銷的每一筆費用支出,有時候他們甚至比老一代商人有著更為精準的計算。
第二種是中小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他們所在的企業都是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的,而他們也一般都是身兼多職的“大忙人”。雖然他們不能做最終的決策,但是公司老板一般都會放權去給他們做規劃和安排,而在決策層面上也很有影響力。在早期接觸到這種甲方的時候,通常情況下他們的微博都是公司的市場部或者銷售部輪流管理,要么就是請一個實習生兼管這一塊。到了后期,微信興起了,他們則親自管理。對于社會化媒體這一塊,他們會用新媒體去概括。
由于經常出席一些同行的交流活動,他們也會從同行中了解到微博或者微信,也知道其中的重要性。苦于自身公司的人手限制和經驗不足,所以他們會將這一塊業務外包給一些公司或者團隊去運營。負責人們最苦惱的一個問題是,業內的運營代理商水平參差不齊,經驗豐富的運營代理商報價很高,報價低的運營代理則通常存在大量水分。
第三種是全球500強的國際化企業的市場部,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在國內社會化媒體興起的前期,他們的社會化媒體運營很多都是由4A廣告公司的數字營銷部門負責,但是后來發現這些4A不但報價高而且不給力后,他們會選擇一些創始人有著4A背景的本土代理商。
這些品牌的社會化運營部分一般都是由市場部的數字營銷團隊或者公關部負責,細分一些的品牌則會有自己獨立的社會化媒體部門。這些甲方通常都是最好“伺候”,但又是最難“伺候”的。好“伺候”是因為他們基本明白社會化媒體的運作規則,所以提案的時候代理商不必大費口舌就能表述清楚;難“伺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比代理商更懂社會化媒體的運作規則,在可行性方面總會雞蛋里挑骨頭。
不管遇到哪一種甲方,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品牌能通過社會化媒體產生一定的效果。在初次接觸或者提案的時候,品牌主和代運營可能是甲乙雙方的關系;但是一旦確定了雙方的合作關系后,更像是友好的小伙伴關系。雖然雙方會有小爭執或者不愉快的事發生,但是當大家站在同一陣線去對抗其他品牌的時候,是最為融洽和友好的時刻。
行業的開放和分享
首先談談理論派吧,在我這幾年對社會化媒體行業的觀察中,發現理論派中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種類,咨詢顧問,專業講師等等。這一群人基本上就是社交達人,他們每天活躍在各種的線上或者線下的論壇聚會傳授知識,也可以稱他們為“職業傳教士”。其中,專業講師大都有自己的一套營銷理論,而這些理論通常都被稱之為價值過百萬或者過億,一般情況下常人是不能輕易獲取,除非交錢聽他們的課程。
職業講師可以說是在整個行業中賺錢賺得最多的且最快的,因為他們一個課程動則上萬。他們也是對行業貢獻最大的人,因為他們擔當起了教育市場的艱巨任務。沒有他們開班授課,估計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意識到社會化媒體的重要性。
這個行業有很多人眼紅職業講師,說他們總是拿著別人的案例出去忽悠更多的人,而我恰好有一些不同的見解。職業講師們雖然大多數都缺乏實在的執行,但是他們的理論也并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撇去小部分純忽悠賺快錢的講師,大多數講師在傳授知識或者分享見解前還是會做足功課,最起碼他們分享的東西都會有實際的案例去支撐。存在即合理,別人能夠做成功的案例,總會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雖說實踐出真知,但是不停地去實踐而缺乏總結,容易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多幾次跤。理論派的人正好起到了幫助實踐派的人梳理經驗,理順策略的作用。如果根據自身的經驗你覺得有可取之處,不仿借鑒一二,如果覺得荒誕無趣,那大可不必理會。有人擅長做執行,有人擅長做總結,各有所長罷了。不過,對于初涉行業的人而言,還是建議首先去聽聽實踐者的建議,不然你會在這個行業里面迷失自我。
說說從事社會化營銷的實踐派,實踐派的人大致有廣告出身和草根出身兩種。廣告出身的基本都是從事廣告行業多年,身經百戰的,對廣告和營銷都有一套自身的獨到見解或者成熟的營銷體系。草根出身的則是做微博大號或者做事件炒作然后轉行做營銷的,他們沒有受過正規的廣告學培訓,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有廣告人缺乏的網感,對網民或者網絡事件都有著很好的把控力。
實踐派除了會和理論派的人有爭斗外,他們內部也會有小范圍的爭斗。部分專業廣告人覺得草根出身的人很低級,老是用一些三俗無趣的內容來炒作品牌。而部分草根則覺得專業廣告人很裝逼,動不動就拿STRATEGY或者BIG IDEA來嚇人。除此之外,他們又互相敬畏,專業廣告人會學習草根的一些接地氣的做法,而草根則會總結專業廣告人的成熟體系。
以前從事社會化營銷的實踐派大都敝帚自珍,見面無非就聊聊最近那個仁兄或者大姐又跳槽到哪間4A了,誰誰誰的團隊最近又走人了。最近同行之間出來社交大多開始談論自身的營銷經驗或者分析總結某個案例,這種開放互相學習的氛圍讓這個行業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記得曾經拜訪過一家從事社會化媒體數據分析的公司,這家公司的理念至今讓我記憶由新。不斷學習,共同進步,開放分享是他們的基本理念。這家公司的創始人認為,社會化媒體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工作。今天你學到了一個新知識,說不定明天就已經過時了,所以在這個行業沒有誰是誰的老師。大家都需要共同進步,甚至是CEO本身,都有機會成為你的學生。
除此之外,開放分享是也是他們的精神理念,只有善于分享才能更好地成長。所以他們會定期內部分享會,每個人都需要將自己近期的一些發現告訴大家。他們還有專業的知識儲備部門,負責將最先進的思想和大家分享。在分享自己見解的過程中不但能幫到別人也能幫助自己梳理調整,是一個雙贏的行為。
開放分享,學習更替。對于一個新行業而言,無論是理論派還是實踐派,互相扶持,共同進步,何樂而不為?
每一次轉變都是創新的開始
不知不覺,已經是13年的夏天了。從接觸這個行業開始,三年多的社會化歷程,看著國內行業的不斷變化。而我,也從做個人草根微博運營,成立工作室服務小客戶,踏足廣告圈服務500強品牌,到現在進入互聯網技術圈為品牌提供創意的技術整合服務。
每一個時代總有那個時代的策略和機遇,無論是草根微博時代,企業官微營銷時代,還是大數據下的社會化時代。每一次時代的轉變也都是創新的開始,包括最近傳得火爆的微信5.0大改革。轉變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秉著開放學習的心態,大家共同進步吧!
備注:文中部分配圖來自網絡。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