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產品的平臺論:從電商平臺說起
如果統計創業公司在PPT里最高頻的詞匯,那么“平臺”一詞一定是出現最多的。
所有人都知道,打造所謂“平臺級”的產品是非常不容易的。產品經理愛說這個詞,投資人愛聽這個詞,但是什么是“平臺”,以及“平臺”產品有何規律和關鍵,卻是很少被談及的。本文的主題雖是討論教育平臺,但鑒于現在世面上還含有特別成功的教育平臺產品,所以先看一看其他領域的平臺產品的案例,看看是什么讓它們成為平臺,以便我們反過來思考教育領域的機會。
首先我們看一下最有名的淘寶。
我們都知道,淘寶之所以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推出“支付寶”,提供了信用中介,讓買賣雙方解決了基本的支付/交付的信用難題,從而使電子購物具備了基本的可行性。
那么,淘寶之后,何以出現了京東這個大型電商平臺?
回想一下你第一件在京東買的商品,京東是靠什么起家的?沒錯,各類電子產品,這類產品的共性是:
- 嚴格的標品。
- 絕大多數用戶搞不清楚,很難辨認水貨、翻新或者是商品否做過手腳。
- 商品平均單價高。
綜上,我認為京東能在淘寶確立自己電商平臺地位后,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劉強東得意的自建物流戰略,而是京東選擇了電子產品市場,并且初期完全采用了自營的形式。
淘寶雖然解決了基本的支付/交付信用難題,但一開始就生為平臺的淘寶,解決假貨和水貨問題上,成本非常高。而對高價的電子產品而言,用戶恰恰是最怕買到問題產品的,京東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需求大爆發的期間崛起,恰恰就是靠自營解決了用戶的甄別難題,與淘寶差異化競爭,在市場上取得立足之地,最終發展壯大為真正的電商平臺。
回顧上述國內兩大電商平臺形成的關鍵點,我們后見之明的發現,原來電商平臺形成的背后邏輯,是各自解決了兩個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其一,支付與交付的基本信用,這個是針對所有網上交易的基礎;其二,是正品問題,這個對高單價的電子產品尤為重要。
當然,買家評論、幫助店主學會運營、七天退貨,提升物流等問題也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這些問題并不是最根本的。買一個東西,能不能收到,和收到的和自己想要一樣不一樣,是用戶兩個最根本的需要,解決這兩個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產品也才最終形成了電商平臺。
那么教育領域的產品,面臨什么樣的問題呢?
這時,我們需要正向推導,即把剛才從現有產品案例出發,反推背后邏輯和用戶核心需求的過程反過來。那么,我們的問題就可以改成,一個教育平臺,他的用戶為什么要使用這個平臺,它能為用戶解決什么問題?在教育領域,是否存在著獨有的信息不對稱,需要這個平臺去解決?
在探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互聯網教育平臺,最終的盈利模式,一定是要讓用戶掏錢為自己學的內容買單。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用戶有各種途徑學習,知乎、專業論壇、網絡文章、公開課、身邊朋友等等……而互聯網教育平臺,并不是要滿足這些泛學習的需求,或者更準確的說,這些輕度或者泛化的學習需求無法形成一個集中的平臺,無論是教授者還是學習者都沒有充分了理由聚集在一個平臺上。
我們需要明確的問題就是:學員用戶學習的目的是什么?進一步說:用戶掏錢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其實說穿了,人們進行學習這個行為,終極的目的只有兩個,要么是“好玩”,要么是“有用”。
“好玩”這個事情先放在一邊,因為用戶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他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去獲取,無論是書籍還是網絡,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可能有個以興趣為導向的互聯網教育產品成為平臺級產品,因為信息源頭太多,用戶需求分散且迥異。
而“有用”作為一種剛需,人們付費學習的動力強得多,而且在線下就有這樣的例子,那就是各種各樣的大學和職業院校。有用有很多具體情況,比如說為了留學,為了或者某種證書……但終極的來看,大部分還是為了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因此表面上看,付費學習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事情,平臺只要解決兩者之間的問題就可以了,而實際上,我們卻忽視了為付費學習的結果最終“埋單”的主體——用人單位。
為什么大家都想考清華、北大、劍橋、哈佛?因為這些院校保持著自己的高入門水準和穩定的教學研發質量,最終用人單位可以通過這些院校提供的證書,低成本的篩選出相對靠譜的人。沒錯這些院校也有不靠譜的人,但是總體概率大大降低,大家都搶著去的優秀公司,用這些院校的畢業證書來篩選人才,招聘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如前一個段落描述,當前網上的教育平臺,能做到這一點的很少,甚至很多都沒有以此為目標。這就是打造教育平臺的核心——認證。
這也正是淘寶教育,跟誰學等“教育平臺”為何做不起來的原因,電商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定是忽視用人單位這個第三方的,電商之前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買賣家雙方之間。而急于擴大品類,引進大量良莠不齊的教育內容提供者,表面上看是在向“平臺”大步邁進,實際上恰恰是削弱了自身品牌的“穩定性”,也就是削弱了打通用人單位和學員之間信息壁壘的能力。
提到“認證”,想必很多人會大搖其頭,理由歸結下來不外乎如下幾點。
- 各大高校有國家認可的證書,有法律效力和公信力,互聯網平臺做不到。
- 社會在變化,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會為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見識而學習(比如羅胖的app,得到),提高職業競爭力這塊市場不用去和傳統公司搶。
- 高校的教學和研發成本相當高,經營下來是賠錢的,大多數要依靠國家的支持或者社會的捐助?;ヂ摼W公司想自己做,根本就只能是賠錢買賣。
- 認證是個結果,并不是追求的目標,它本身需要優秀的老師,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工具,這些才是根本。
針對這幾點,我的理解分別如下。
(1)公信力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互聯網時代,甚至更早的重大創新,從來沒有哪項創新一開始就是合法或者有政府背書的。Uber,淘寶,無人駕駛技術,無論哪一個都面臨法律的空缺,甚至違法地方法律的窘境,但是這從來不是阻礙創新的原因?,F代教育的前身,大學,本身也是從純粹民間的書院、教會學校等組織演化而來,在漫長的歲月里并沒有什么國家背書。
(2)泛化的知識傳播和系統性的教學從來不是同一種商品。前者可能會作為后者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兩者的界限非常明顯。未來還沒到了每個人都為純粹的興趣而活的地步,中國更是距離其遙遠,另外一方面,泛化的知識傳播缺乏集中到某一平臺的動力,很多垂直領域的論壇、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內容產出者乃至問答類的知乎和百度知道等產品,已經滿足了很多泛化的,碎片的學習需求。
(3)高校是個虧本生意,但互聯網教育平臺不是。因為網絡本身具有傳播信息邊際成本極低的特性。當然網絡自身在教學效果上有其局限性,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產品在教學模式,學習工具,學習氛圍營造,以及初期切入的學習細分領域等很多方面做好工作。
(4)這句話本身沒錯,如上面所說,很多方面需要做好才能保證認證效果。但是沒有以認證為目標的話,就沒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導致方向迷?;靵y和戰術上的彎路。比如,用戶數量重要不重要?是不是要快速的搭建平臺讓良莠不齊的知識提供商入住?要不要加入純粹興趣愛好類的內容?測評類產品和功能的優先級是怎樣的?社交對于我們重要不重要,怎么做學習上的社交?所以認清“認證”這個目標的核心地位,是解決戰略問題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打造一個以“認證”為戰略核心目標的產品呢?我大致的歸結為如下幾點建議,還請各位斧正。
第一,利基市場一定要選擇傳統成人教育較為薄弱的領域。比如職業教育、比如互聯網新興行業的必備技能。這是由顛覆式創新的一般規律決定的,也是由公信力的產生過程決定的,這種差異化的競爭能在初期為產品帶來更穩定的用戶群體。
第二,一開始一定要從“自營”做起。或者一定要保證教學內容的高品質和穩定性,不能為了短期利益或用戶數量而急于開放“平臺”,這樣才可能梳理品牌乃至公信力,最終獲得一種強的認證能力。
第三,技術上的關鍵是如何提供優質的錄播課內容生成和學習工具。為什么是錄播課?因為這才是降低成本,讓大多數人都有可能接觸到最優質系統性學習內容的根本方案。最優秀的教學者,時間的成本也是最高的,請他來做講座都不容易,系統性的講授怎么可能讓他反復做?因此直播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用于答疑解惑,或者輔助性的討論、專題的學習。
第四,測評非常重要。這是提供有效認證的重要前提。某些自動化的測評工具簡直本身就是很好的創業項目(比如批改作文)。
第五,要貼近用人單位的需要。他們為你的認證埋單,是最重要的結果。為了實現這一點,初期的創業公司可以考慮先從企業培訓市場做起,或者至少更加注重和企業的相關合作,這一方面可以更快的增加品牌認知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過來影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制定。
第六,K12,即中小幼市場,不是個好的切入點。如果你只是想賺錢,那么這在短期或者中期是個很好的市場。但要成為真正的互聯網教育平臺,中小幼并不理想,因為其絕大部分學習場景,都應該是在線下的,孩子的自制能力,心智成熟度等等原因,使他更適合線下學習,而且線下的中小學已經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系統性學習的時間,在這個領域,做教育學習的工具還是有空間的,平臺沒戲。
第七,凡是有利于教學效果,和認證能力的事情,都可以做。這個要根據具體的公司能力和短期目標來看,舉例來說,我認為在技術還不夠發達的時候,適當的加入線下教學的環節并沒有什么不可。
第八,凡是和認證相關性很小的方向,不要去做。這個看起來像是廢話,既然認證是戰略核心目標,那么按照人盡皆知的“聚焦”原則,無關的當然不要做。但這真的是難的,誘惑很多,比如很多提高用戶粘性的功能。這里就要想清楚,我們滿足的到底是用戶的什么需求,核心價值在哪,單純為了提高用戶活躍而作的功能,如果對學習效果沒有實質幫助,對提高認證的效力沒有意義,就是有害的。
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也許10年左右,互聯網教育平臺提供的學習成果證書,將超過90%的本科和大專,這是絕大多數求學者的福音,是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把握這個機會也將真正的改變這個世界。
后記:
本文為本人在互聯網教育領域從業2年來的一點思考,如能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那正是本人的榮幸。
如果有朋友有興趣就此問題,進行一步的討論或者批評指正,那也很歡迎。
本文由 @楊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深入本質了,寫的真好!
寫的很好,能加下您的微信或QQ嗎,跟您多溝通交流一下~
謝謝,微信號:amuyianchen
br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