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行業研究報告:公有云、私有云和云生態

4 評論 14880 瀏覽 89 收藏 27 分鐘

隨著后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云服務已成為互聯網最炙手可熱的業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國內的阿里云和騰訊云,國外的則是亞馬遜云和微軟云。本篇研究報告針對于云服務行業業務模式、生態建設和國外云服務廠商對比三方面進行討論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云服務業務模式

在云服務行業中,云服務廠商所具有的優秀的業務模式是其良性持久化經營盈利的基礎,本部分我們通過對比分析國內領先的兩家云服務廠商——阿里云和騰訊云的所提供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專有云)產品/解決方案來粗略性地分析云服務行業的業務模式代表性特點,以期望能夠得到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1. 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分類

首先我們對兩家的公有云產品分類進行大致了解,通過瀏覽阿里云和騰訊云,我們可以歸納出,兩家廠商所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分類大體如下:

云計算基礎:大體對應于云計算中的IaaS部分,包含計算、存儲、通信、網絡、CDN、數據庫等,本類別較貼近底層技術

安全服務:貫穿于云服務的整個階段,提供安全保證,包括云安全、數據安全、業務安全、安全解決方案,本質上是在售賣安全經驗和服務。

  •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騰訊云會提供反欺詐、風控、防刷、手游安全這些服務,這些技術很明顯地帶有騰訊本身的業務特點,這屬于對自身業務經驗的一種集成,然后將這些業務經驗產品化之后就可以作為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行售賣,這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做云計算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勢

大數據:集成大數據能力,IaaS、PaaS、SaaS都有包含,包含大數據平臺(主要提供技術底層支撐)、可視化及分析和大數據應用(推薦系統、用戶畫像等)

AI:集成AI能力,同樣是IaaS、PaaS、SaaS都有包含,這里是AI落地和開放最近的地方。具體細分類別為視覺、語音、NLP、多媒體、翻譯等,也有針對特定行業或場景定制化的AI應用解決方案

開發者服務:主要為開發和運維提供服務,包含管理、開發工具、運維工具等等

企業應用:主要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包含域名、網站、協同辦公等,是更加針對企業內部的服務

行業應用:針對特定行業的而做的定制化服務,在這一部分能看到阿里云和騰訊云在行業布局上的些許差異,這也和其本身的原有業務緊密相關:

  • 騰訊這邊比較突出的是:游戲、教育
  • 阿里這邊比較突出的是:新零售、交通、智能工業

2. 公有云:業務特點分析

通過對兩家廠商的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的分類分析,我們大致能夠獲得一些對云服務業務特點的認知:

(1)行業化

云計算服務算是非常典型的toB服務,因此行業化就在整個業務中顯的非常重要。針對不同的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的行業特點定制化服務,才能取得比較高的客戶滿意度??疾靸杉宜峁┑漠a品/解決方案,均有行業應用、行業解決方案這樣的類別。

進一步細化,可以看到兩家廠商所提供的服務基本覆蓋了常見的所有行業(包括零售、電商、金融、政府、交通物流、教育、制造、游戲、音視頻、醫療健康、能源、地產、文化文旅等等),但在對準著重發力的行業上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比如阿里側重金融、零售、電商行業,而騰訊側重教育、醫療、游戲行業

(2)經驗化

從產品/解決方案體系來看,做toB服務對經驗的要求特別高。

拋開基礎的IaaS可能只是寄托于純粹的技術實力,但其他的特定業務極其需要較深的業務經驗才能讓客戶有更高的滿意度。例如阿里提供電商和新零售的解決方案,騰訊提供游戲視頻的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借助于本公司在特定領域深耕而獲得的經驗而發展的,客戶的信任感和交付后的穩定性實際性能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

(3)賦能化

在研究兩家提供服務的實際客戶案例時,廠商對客戶的賦能是另一項突出的業務特點。

所謂賦能,就是指廠商不僅僅提供基礎設施、核心技術、解決方案等等,還輸出本公司在做業務的價值觀、方法論以及組織架構方法。這也是保證交付服務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讓客戶學會服務廠商的業務方法,才能保證解決方案和產品長久并持續地發揮作用

3. 公有云:產品和解決方案設計特點

通過對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的分類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云服務廠商設計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思路特點:

根據場景設計:針對場景設計,這樣才能抽象出實用度和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案,這樣設計出的產品對客戶也才有最大化的價值

打包化:即把基礎的IaaS、PaaS、SaaS等基礎的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結合在一起,打包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應對場景和行業的一種手段,這種設計方式提供了成套方法,具有較好的效果

層次化:兩家廠商在設計產品和解決方案都注意到了層次差異化,提供的服務既可以是非常原始的服務器、硬件層次,讓技術積累和開發實力比較深的企業客戶有比較大的可定制性。也可以是智能推薦、人工智能應用接口、BI應用等高層次的類SaaS服務,摒除底層技術細節直接使用,降低門檻以適應需要

4. 私有云:產品/解決方案

國內的兩家云計算同樣也有著成熟的私有云產品/解決方案,分別是阿里云的Apsara Stack,被其稱為“專有公共云”;以及騰訊云的TStack和TCE的私有云解決方案

縱觀兩家廠商的私有云服務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包含:

  • 提供專業而廣泛的私有云產品類別選擇:大體與公有云的內容重合,但更具集成化
  • 快速交付部署、遷云
  • 運維及運營支持
  • 安全服務
  • 培訓服務

由于私有云是直接向客戶交付一種云服務的能力和配套設施,因此不同于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僅提供產品的銷售和后續的服務支撐,私有云服務必須要實際參與到企業本身的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的建設中去。因此從交付部署遷移、運維及運營、安全和培訓都需要私有云提供方來參與。

更成套和體系化的服務,更顯著的持續性支持,是私有云不同于公有云的顯著業務特點。因此私有云面向的對象往往是真正的“大客戶”:金融銀行、政府、國企以及大中型民企,這些對象是私有云的主要客戶。

5. 私有云:業務目標

私有云的業務目標與公有云有所不同,由于需要涉及到客戶云建設的全流程中,私有云除去要提供穩定、可靠和多樣的云服務外,還需要達成這以下幾點業務目標:

  1. 簡化基礎架構
  2. 縮短交付周期
  3. 提高開發效率
  4. 降低運營成本

其實這四點正是TStack面向客戶闡述的優勢點,我認為這四點將私有云的業務目標概括地非常清晰。正是基于這四點,阿里云和騰訊云的私有云方案都具有成套連續的特點,譬如他們甚至都提供了云計算最底層的基礎設施——服務器(騰訊云的黑石一體機柜)

上面四個業務特點更多地是在闡述通有的業務目標,而云計算由于是toB服務于企業的因此,因此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行業化的定制性

針對于這樣的需求。首先,騰訊云和阿里云的私有云也做了相應的分層設計:他們分別設計了針對于不同企業客戶的不同私有云解決方案,充分滿足不同客戶的各種需求。例如TCE就分為行業版、企業版、大數據版、AI版以及敏捷版,Apsara Stack也提供了企業版、敏捷版兩種版本以供不同的客戶進行選擇

其次,他們充分整合了公有云中的各種PaaS、SaaS做集成化,針對各行業進行設計,提供了繼承更多公有云特性優勢和能力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因此被稱作“專有公共云”)。并且,他們也在將該解決方案提供給特定行業的時候,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比如騰訊云就在為多家政府機關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成熟的政務云經驗)

除此之外,他們也非常關注私有云落實到實際企業場景下的可定制性,因此他們為客戶開放了API和SDK以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定制的需求,進一步發揮了私有云靈活的特點

6. 趨勢:混合云

毫無疑問,云計算最終的發展趨勢一定是朝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結合——混合云發展,因為沒有絕對的私有云,也沒有絕對的公有云。純粹的公有云和純粹的私有云都有其局限性,而混合云將能夠同時避免他們的劣勢而發揮他們的優勢。

具體來說,比如混合云可以降低純粹私有云的資金和維護成本。并且,在特定業務條件下,可以發揮公有云強大的彈性來用于計算、存儲等,而將核心隱私性的數據放到私有云中處理,并且還可以將一些靈活性的定制化功能交由靈活性高的私有云運行。這種混合云的業務模式已經在12306網站中獲得了成功的實踐

7. 重要條件

通過對云服務業務特點的把控,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在提供云服務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條件,正是做到了這些點,讓成功的服務廠商得以成功:

(1)技術積累

技術積累自然不必過多解釋,技術積累往往是云計算服務廠商最重要的底層實力,業界領先的云計算廠商都有深厚的技術積累

(2)市場教育

主要涉及客戶企業中領導層到執行層的認知,這點是比較需要擔心的條件。在研究兩家廠商的行業案例時,會發現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也觸及到了抵觸和缺乏意識的人群,如何矯正這些人群的認知,也是云服務業務和產業互聯網智能化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例如現在較多傳統行業的從業人員并未有數據驅動和迭代的意識。而沒有這種意識支撐,很多云服務智能化技術所帶來的益處他們無從感知,因此客戶的認知是一個重要條件,云計算行業應當努力建設生態,做好市場教育,改變傳統企業客戶的認知

(3)政策及法律法規

任何產業的良好規范發展都一定離不開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國家已經響應了“新基建”的發展方向,這是產業互聯網的重大助力。但這只是第一步,隨著智能化的逐步深入,必然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也會對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云計算服務廠商必須對政策和法律法規做高度關注,這也是發展業務的重要因素

(4)硬件

硬件水平需達到一定程度,產業互聯網智能化與傳統互聯網智能化很大差異的地方就在于軟硬件的差異。在2C互聯網中,硬件的要求并不高。而在云服務和產業互聯網的時代,要想將云服務的作用完全落地發揮作用,必須有足夠豐富和強大的硬件技術(芯片、傳感器等)做相應支撐,云服務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8. 所遇阻礙

通過對行業案例的觀察,我們發現云服務廠商的業務在先進以及之后的發展中,可能遇到的較大阻礙有:

(1)與行業斷層

在前面的部分,我們提到了云服務必須做行業化的定制是較為關鍵的。而互聯網人和傳統產業人往往存在較大的代溝,大部分互聯網人對所涉及到的行業并不熟悉,因此這將會是一大阻力。對于這種阻礙,理想的解決方法可以是吸納更多的有行業背景的人進入云計算行業來服務本行業,這樣就能消弭較大的行業代溝。

除此之外,互聯網公司或云計算廠商在培養從業人員時,也應當更多的讓這些之后的從業人員在職業過程中不斷融入行業,扎根行業,保證他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行業。這樣,就能盡可能地避免行業斷層的現象。

(2)商業模式創新

國內外云服務廠商的商業化也正在嘗試更多新的形式,新產品新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尚未出現比較新穎和革命性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云服務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目前主流的商業模式為租賃式的提供服務,如果有更新潮的商業模式出現,相信能夠進一步增加云計算產業的發展,致于具體的模式,則需要各家廠商在之后的探索中不斷摸索,如同當年的騰訊摸索出虛擬商品的商業模式一樣。

二、云服務生態發展

作為大規模的云服務廠商,不能僅僅局限于提供產品/解決方案來牟取利潤,同時也應當建立起云服務生態,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共贏,產生 1 + 1 > 2 的效應

1. 云社區:技術生態

最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首先是社區,一個容納了各種不同角色的社區,兩者都建立了這種社區:阿里的云棲社區和騰訊云加社區

通過社區,云計算服務廠商能夠獲得更多的長期利益,并且能更好地去影響整個云服務行業,其中社區帶來的優勢主要包括:

  • 技術氛圍&內容化:建立良好的技術氛圍,促進開發者相互交流,產生并積累大量UGC的內容,這些UGC內容將進一步成為吸納更多客戶的重要資源(一些技術及科普類文章會被輸出到知乎、微信公眾號這些外部媒體平臺中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并且還能免去許多客服的支持性工作(開發者在社區搜搜,就能找到有人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的案例)
  • 反饋&問題解決:社區內產生的大量UGC內容和開發者的活躍常駐能夠輔助客戶解決問題,并且官方和云服務的開發團隊都在這個社區里與客戶進行良性互動,很好地保證了服務質量,也增強了客戶使用云服務的體驗
  • 增加平臺活躍度:社區能與其他許多機構做聯動,發起各種各樣的活動吸引社區內的成員參加,極大地增強了整個云平臺的活躍性,對平臺的運營起到了關鍵作用,并且能夠不斷吸納新的開發者和客戶加入云服務社區

2. 阿里云大學和騰訊云大學

阿里云大學和騰訊云大學主要提供有關云服務的教學和培訓,企業可以把員工送到這里培訓以提升公司的云治理水平。這里算是平臺的經驗輸出地,這種教學平臺一方面服務企業創收收入,一方面培養出更多自己生態背景的云技術從業者,變相地促進生態發展。

并且這里還可以穩固地向云社區導入更多用戶,是非常有價值的平臺,云服務廠商能夠依托這個平臺保證生態下不斷有新新鮮血液加入。

整個云服務行業也同樣需要這樣的平臺來為整個行業培養新鮮血液

3. 其他生態

騰訊云:

  • 云+校園
  • 云+創業
  • 云+公益
  • 騰訊數字生態大會

阿里云:

  • 云市場計劃
  • 云安全合作計劃
  • 等等

其他的生態部分也有利于云服務廠商本身的發展,包括和學校的對接,和云行業創業者、新型公司的對接,和服務企業的合作對接等等,云生態的建立不斷地將云行業本身地影響力輻射到整個社會的范圍。推動整個社會對云服務行業更新認知,獲得心理接受,真正讓云計算落地成為和水、電、網絡一樣的公共資源。

三、國內外云服務廠商對比

國外的AWS和Azure是體量非常大的云計算廠商。這里簡單描述下AWS和Azure的基本業務情況,然后同國內的兩家頭部云服務廠商進行對比,對世界云計算行業做一個簡單的了解,以期獲得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1. AWS

亞馬遜云,全球云計算行業中市場占比最大的云服務廠商,云計算先驅。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份額占據45%,是占據市場規模最大的云計算廠商。但最近增速在逐漸放緩,2019年增速到達30%左右,從初期的50%以上的增速,下降到40%,一直到2019年的30%,這也可以看出云計算市場也在不斷趨于穩定。

但目前AWS不論是行業內的聲譽、服務質量、產品創新還是技術上都是業內第一的水平,并且目前看不到明顯的衰退跡象。

AWS擁有堅實的IaaS產品實力和異常牢固的開發者和生態系統。AWS同時也涉足一些國內市場,不過由于一定的文化差異還是導致與阿里和騰訊的競爭中還是略顯頹勢,因為畢竟本土企業服務本土客戶更有優勢。在最新的發展方向中,人工智能是其增長關鍵。

2. Azure

微軟云,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份額中占據17.9%,是全球第二大云計算廠商。在最新一季度的增速為59%,但也低于市場預測的64%,這也說明云計算市場的增長規模在不斷放緩。

然而云服務的精細化的營收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微軟云的毛利率在不斷上升。做操作系統起家的微軟擁有豐富的面向企業服務的經驗,并且Azure是微軟積極轉型云計算業務的成果,這樣的轉型,也讓微軟在下一個時代延續了輝煌。微軟云也是市場占有率較高、聲譽較好的云計算廠商。

微軟云最大的優勢除了面向企業客戶服務的2B經驗,還有自家的.NET和操作系統生態,并由于原本就是傳統IT技術公司,所以相應的技術積累會比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深厚,這也成了他進軍云市場的有力條件。

第三個原因是微軟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這讓它能夠建造更多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國內市場方面,Azure的處境和AWS有些相似,因為非本土市場的緣故導致與騰訊云阿里云兩家的競爭中略有劣勢。目前Azure的發力方向主要是專注于云計算在醫療、零售和金融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應用,這個方向正是目前云計算做的行業化toB服務主體

總的來講,這兩家國外的云服務的實力都很強,世界范圍內還有諸如Google云等其他較為出名的云計算廠商。但是我不認為這些國外的云計算廠商能在本土擊敗本土的云計算廠商,原因還是在于他們對于國內客戶的理解不夠深、他們自身的服務體系不夠兼容國內以及相關政策法規對外部企業的限制等等。同樣的,國內云計算廠商業務出海同樣會遇到這些問題。

最后

總的來說,國外云計算在本質上吃虧的原因在于云計算產品化和服務化的差異,這一點在私有云中體現的格外明顯,國外的云計算大部分來自美國這種信息化程度極高的國家。因此他們服務對象大部分客戶都是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只需要提供單純意義上的“產品”即可。

而對于國內的大部分企業,并沒有像美國企業那么高的信息化程度,缺少高水平運維、開發人員,因此對于“服務”的要求非常高,并且需要云計算廠商來企業進行切實的指導建設,而這種全方位細致的服務特性正是國外云計算廠商所欠缺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國外的“產品模式”碰到國內的“服務模式”自然會吃虧。

再次觀察國內的兩家云計算廠商,他們都有著有較為堅實的技術積累,并且自研了云架構確保競爭力,保證產業的核心技術自我把控,是擺脫外部制約的關鍵條件。并且有著國內互聯網業務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我認為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將業務拓展到海外去。

顯而易見的,國內的云計算廠商和國外的云計算廠商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是可以預見的。而競爭的結果,則取決于云計算行業內的各家廠商的技術、產品、服務和銷售能力的綜合。國內云計算廠商拓展國外業務,必然要全面了解外國企業客戶的需求和訴求,針對化地設計產品和解決方案,運用恰當的營銷和銷售手段,積極爭取市場份額。

國內的云計算廠商,必須要針對性地對外部云計算廠商的業務模式和體系加以研究,學習國外云服務廠商先進的經驗和方法,為出海做出準備。

 

本文由 @大橙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智慧城市發言稿

    回復
  2. 正好我負責的產品就是基于公有云的saas產品,和所有云都有比較深度的合作,國內公有云技術,阿里華為是比較好的,aws機器技術很好但是落地差了一些。京東騰訊相對來說就差一些。

    來自江蘇 回復
    1. 是這樣,阿里云和華為云起步都比較早,騰訊京東這邊也是近些年才發力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