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商業,流水的流量

1 評論 6337 瀏覽 9 收藏 8 分鐘

我不知道“流量紅利”“流量枯竭”“流量入口”“流量焦慮”之類的車轱轆話還能紅多久,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尊重商業本質的那一批公司從來都處在這種周期之外。

2020年了,沒想到還有人認為,手上攥著大把流量,就能做成生意,還能做好生意。這種論調簡直讓人感覺回到了所謂的「古典互聯網」時代,靠燒錢燒出個偽入口,接下來就能坐地撈錢?

近的有瑞幸咖啡實力打臉的中概股丑聞,遠的有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留下的一片狼藉和待退款的押金,第三方應用商店在手機廠商寡頭面前的不堪一擊,還有曾經行業前兩名都落敗于千團大戰……歷史告訴我們,流量或許是消費互聯網前期生意的必要條件,但流量≠生意。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你看看現在拼多多勢頭多猛,靠的就是巧妙利用了騰訊富裕的社交流量。而快手、抖音憑借短視頻獲取巨大流量池后,現在直播賣貨,做成電商平臺妥妥的。

這的確是個事實,但只是階段性事實。如同股市波動有周期一樣,身處一個W或M型曲線中的人,沒有誰能預料,我們現在處在什么位置,上升還是下降,我此時做的選擇或決策對還是不對,只有度過一個完整周期回望,我們才能準確知道彼時的站位。

事實上,中文互聯網的流量是周期性的,不同的階段,不同類別的互聯網企業,會站上流量的潮頭。但流量并不意味著用戶忠誠度,也不意味著商業的走通。

只不過,不同的周期里,我們總能看到流量平臺無邊界擴張的野心,也總會看到有些觀察者模糊和誤讀流量和商業的差別。但野心歸野心,像做商業和做流量是兩碼事一樣,平臺能力和野心也是兩回事。

既然提到流量,我們不妨說說「流量為王」時代的案例。很多人可能只記得C2C淘寶崛起,擊退eBay,率先升級B2C商城,而不記得百度和騰訊兩個流量王者也曾經進軍電商,但絲毫未對阿里造成實質沖擊。

流量遷徙的故事來來去去,總是缺乏新意。

在門戶網站過后,就是搜索和社交的天下,也就是百度和騰訊長袖善舞的開始。百度曾在2008年推出百度有啊,并且模仿淘寶完善產品,同樣主打免費,并且陸續上線了有啊店鋪、有啊商城、有啊店鋪助手以及百付寶等等,盡管擁有龐大的搜索流量加持,但最終,揚言3年內打敗淘寶的百度有啊在3年后沒有逃脫關閉的命運。

同樣的,騰訊拍拍網有QQ的加持,拍拍網開始運營時,QQ已經有6億左右的用戶。但含著金湯匙出身的拍拍,并沒有因騰訊海量的用戶資源而持續增長。盡管拍拍網創下過電子商務網站進入全球網站500強的最短記錄,但是其后繼無力。拍拍網市場份額從2007年就開始萎縮,最終賣身給京東,而后者恰恰也沒有流量基因,核心是線下物流。

空有流量沒啥用,還必須與價值模型結合。

所以我們看到,百度核心還是回歸搜索和信息流,百度仍然擁有流量入口,但還是走向衰落。

而騰訊作為流量大戶,現在的戰略和投資邏輯,也都是讓社交更多與商業接觸,其在新文創領域的合縱連橫,也凸顯了IP連接的重要性,而非流量的灌溉。

風水輪流轉,搜索和社交江山尤在,但流量的大王旗,慢慢被快手、抖音這兩個「短視頻+直播」的平臺扛走了。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有流量了,就有流量焦慮,焦慮勁兒上來了,就想搞電商。

在淘寶直播誕生了李佳琦、薇婭兩位現象級電商直播紅人的同時,快手隨即捧出了辛有志、散打哥兩個家族,并且和董明珠、丁磊等企業家聯手搞帶貨,抖音則是扶持了羅永浩。

不僅是直播帶貨,快手和抖音已經有了電商化的動作。大家似乎認為,不管是平臺型還是自營型,有了流量就有了GMV,電商這事就能持續。

但一個前提是,娛樂型流量和消費型流量本身不是一回事,同樣的點擊人數和次數,淘寶和天貓的轉化顯然更高。

快抖的邏輯還是娛樂流量的邏輯,和淘寶天貓本質上是不一樣的物種。這在海外也是如此,Facebook和Instagram的流量再高,也和亞馬遜不是一回事。

另外,就算流量獲客了,留存和復購則是另外一回事。品類數量、性價比、服務體驗等方面,對供應鏈的管控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決定了,電商是把重的活做細,而不是把輕的流量用到細致。

總而言之,商業不一定一切設計都以效率導向,但效率一定是根基。交易一定要大流量、有大流量就能交易,都是邏輯上不成立的臆想式論斷。如果電商真有這么容易,中國今天應該已經造出十個八個亞馬遜了。

中國商業生態能有今天的繁榮,靠的不是在流量池里搭個小店搭出來的,也不是靠補貼補出來的。

很大程度上,沒有擔保支付、金融、算力、物流等等「新基建」的開拓和成熟,也就沒有如今的新商業。

阿里選擇的路子是做生態,今天已經是一個基礎設施屬性的商業經濟體,騰訊則是IP連接器,新巨頭們,美團和滴滴也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流量打法。

但浪潮襲來,獲取流量的公司還是會一茬一茬地長出來,又因為獲取流量的效率更迭而一茬一茬地過去。

我不知道“流量紅利”“流量枯竭”“流量入口”“流量焦慮”之類的車轱轆話還能紅多久,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尊重商業本質的那一批公司從來都處在這種周期之外。

 

作者:李小歪,編輯:吳懟懟

本文由 @咸魚魚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了一通,沒有實質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