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定理的啟示:從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理解互聯網的價值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事物發展規律,并追求一個系統下最大效率的學科。每個產品其實都是一個約束條件的系統,那么產品經理自然就是這個系統的制度設計者,如何追求產品內效率的最大化是可以從經濟學中獲得啟發的。今天要講的概念是科斯定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科斯定理
科斯對于其定理寫成文字,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在交易成本為0的情況下,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這個財產權最終都會流向最能發揮其價值的人手中,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這樣看不僅拗口難懂,而且無法真正理解科斯定理的含義。下面我用產品人的視角去解讀一下,并討論如何在產品中有效地運用科斯定理。
1. 社會對成本的判定
先舉個例子,從前火車都是燒煤的,燒煤就會噴出火星,這種燒煤噴出火星的狀況是改不了的,所有火車都有這個特性。
如果這輛火車經過了一塊農地,農地種的是亞麻,農場主把700噸亞麻堆在了鐵道旁,火星把亞麻點燃了。亞麻是農場主的,鐵路旁的農場也是農場主的,你覺得火車公司該不該賠償農場主?你肯定覺得應該賠。
再看一個案例,有一家養雞場,他們知道自己養雞會發出惡臭,所以在建廠的時候就把地址選在了偏遠的郊區,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別人了。這家養雞場經營了很多年,城市在這期間不斷擴張,終于有一天這家養雞場旁邊建了居民區。居民住進去后發現養雞場在風吹之后惡臭會飄過來,就去告養雞場,說它污染了環境。如果你是法官,你又會怎么判?
所有的沖突和傷害,本質上都是對資源的爭奪。
我們看上面兩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看起來都是一方傷害了另一方:鐵路公司的火車運行燒了農場主的亞麻,養雞場的惡臭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大部分也都是這么認為的。
這時候科斯站了出來,在幾次辯論后發表了影響深遠的《社會成本問題》。他認為所有的傷害都是相互的,在這些案例里不存在一方傷害一方,應該換個視角,看成雙方在爭奪一些稀缺的資源。鐵路公司和農場主在爭奪鐵路旁土地的使用權,養雞場和居民在爭奪新鮮空氣的使用權,他也因此在1991年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火車和亞麻的案例
其實上面兩個案例都是真實事件,最后法官是怎么思考這個問題的呢?法律經濟學這愛潑斯坦提出了一種思考方式,假如鐵路公司和農場的主人都是同一個人,情況會怎樣,那么他一定會把亞麻搬到離鐵路更遠的地方,而不會想著如何防止火車噴出火星。
如果法官判決鐵路公司需要承擔亞麻被燒的責任,那么會產生什么結果?鐵路公司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他們需要買下鐵路旁邊的土地,這顯然是成本非常高的,鐵路旁邊的土地資源也因此被浪費,而鐵路的發展也一定會比現在滯后很多,所以最后法官判定農場主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正是基于這個想法,科斯提出,誰避免意外發生的成本更低,誰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樣才能使社會整體的效率更高。
2)養雞場和居民的案例
同樣我們去看法官是怎么判這個案子的,居民認為養雞場傷害了他們,但是法官說:人家可沒有傷害你,人家特意把廠設的遠遠的,是你們自己靠近人家。
但是法官又說,城市的發展在所難免,這是應該鼓勵的。我們不應該因為一家養雞場而限制了整座城市的發展,所以居民可以要求養雞場搬走,但是居民剝奪了養雞場本應該擁有的權利,所以應該承擔養雞場搬遷的費用。這樣的判決是不是比判決某一方勝訴,更能促進社會發展呢?
假如法官判決養雞場勝訴,會帶來什么結果?那么一座城市的郊區會早早的設立很多工廠,最后限制的城市的發展,這顯然是對整個社會不利的。
3)互聯網產品中的責任歸屬問題
我相信很多產品經理看到這里已經深有體會了,在很多產品中也有不同的角色。比如很多產品中有B端商戶和C端用戶,他們之間也會常常有沖突,如果處理不好整個產品就會逐漸衰敗。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的制度設計者,就需要思考這樣的問題。
首先舉一個淘寶的例子,作為電商平臺,用戶在購買前看不到實物,難免沒有安全感。那么平臺為了鼓勵用戶放心購買當然要給予用戶退貨的權利,但是退貨產生的運費誰承擔呢?這時候的商家是有評分和信用體系的,用戶在購買前可以仔細查看商家信息和商品信息,但是商家卻無法避免用戶惡意退貨,所以在減少退貨這件事上,管理用戶的成本更低,平臺判定退貨的權利歸于用戶,但是運費也需要用戶來承擔。
但是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案,因為很多信用良好的用戶因為信用差的用戶因為沒有辦法甄別,一起均攤了這部分成本,這時候就體現了商人對經濟學的補充。我前面說過經濟學追求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最優解,而產品經理角色定位更像是商人,要利用經濟學規律追求自身企業的最大化。淘寶拿出了芝麻信用這個利器,信用好的用戶憑什么和信用差的用戶一起均攤成本啊,你放心買,退貨的費用有運費險給你擔著。你要是總是隨便退貨怎么辦,慢慢的運費險賠付的金額就會越來越少,直至無法購買運費險。也就是說你的權利使用是需要有成本的,否則就會被濫用。你看在這個案例里,商人就利用新技術和經濟學規律,找到了一個系統的最優解。
再看一個滴滴的例子,很多用戶在打車的時候會把東西落在車上,很多司乘會因此產生矛盾,乘客認為司機應該把東西送給他,司機也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把東西送回去,得讓用戶自己回去取。作為平臺如何去處理這種矛盾呢?
首先要看避免落東西這件事誰的成本更低,當然是乘客,所以乘客需要承擔最大的責任。但是司機和平臺也承擔一部分責任,那么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的總體成本會更低。所以現在所有乘客上車下車時系統都會提示用戶不要忘記東西,司機也會再提醒一句別忘記東西,這就已經避免很多類似事件發生了。如果還是把東西落在車上了怎么辦,平臺可以判定東西歸屬于乘客,司機需要把東西送回去,但是送回去產生的成本應該由乘客來承擔。
還有我自己遇到的親身案例,目前這種事件平臺還沒有很好地解決。我以前在自如平臺租過房,室友A的房間在浴室旁邊,她習慣11點就睡覺,而且一聽到聲音就睡不著,室友B呢很辛苦總是需要加班到11點才回來,所以需要12點才洗澡。室友A認為室友B吵到她睡覺了,室友B也很委屈,自己加班到那么晚難道還不能洗個澡嗎,兩人因此也爆發了很多矛盾。在這件事上自如是怎么處理的呢,平臺很粗暴地禁止了室友B11點之后洗澡。
在這件事上我認為平臺應該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誰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成本更低。應該是平臺,然后是室友A,平臺如果在用戶租房時就提醒房間隔音不好,室友A也考慮到自己情況多留意一下,這種事就能用較低的成本避免。平臺如果把責任判定到室友B身上,那么與室友A以后合租的人都需要加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在11點前洗完澡,那么等于直接篩選掉了一批用戶,顯然對平臺來說是不利的。
如果這種沖突沒有避免還是發生了,怎么辦呢?平臺應該幫助其中一方換房,誰應該搬走呢?我認為應該是室友A,因為如果室友B搬走了,還是解決不了隔音問題,換個人來類似事件還有可能發生。如果讓室友A搬走,可以幫她尋找一個隔音好一點的房間。至于搬家的費用,平臺或是室友B承擔我認為都比現在的結果要好。
二、科斯對資源歸屬的判定
1. 誰用的好就歸誰
科斯說所有一方傷害另一方的問題,都應該看作是雙方對資源的爭奪,那么資源該歸屬哪一方呢? 要看誰能更好的利用資源。
比如說我們在淘寶上的使用數據應該歸誰?用戶認為,這是我是用產品時產生的數據,當然是歸我;商家認為這是在我商鋪內產生的數據,應該歸我;平臺當然也認為這是在自己平臺產生的數據,應該歸平臺所有。
按照科斯定律,誰用的好就應該歸誰,因為不管這些數據最開始歸誰,誰能把這些數據用得最有價值,那么他一定可以用很多辦法最后獲得這些數據。而且對整個系統而言,一項資源當然要用在最能發揮其價值的地方,最后整個系統的效益才會最高。
那么誰最能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呢?當然是淘寶平臺了。平臺使用這些數據,用戶能更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商家能獲得更多的訂單,平臺能促成更多的交易,從長期來看最后三方都獲益。
其實看上面那些案例都是這樣判定資源歸屬的,鐵路公司能更好的使用鐵道旁土地資源,所以鐵路運行時資源歸屬于鐵路公司;居民能更好地使用城市的空氣資源,所以最后空氣的歸屬判定給了居民。
在產品中也是一樣,一個入口資源、一個banner位,誰用得最好,就應該給誰。
2. 科斯對價
上面說到所有一方傷害另一方的問題,都應該看作是雙方對資源的爭奪,無論我們怎么界定責任,判定資源歸屬,都需要達到一種平衡。要達到平衡,必須防止在判定權利后,對權利的濫用。
首先舉一個例子,有一塊保護區發現自己的生態鏈里缺少狼群,但是需要引入多少狼群呢?
如果你問飼養員,他們當然希望最好一只也沒有,自己的工作可以少一點。如果你問獵人,假如他是獵狼的,他當然希望越多越好。如果他是獵兔子的,他當然希望一只也沒有。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呢,他希望狼越多越好,狼越多他們得到的經費就越多。最后他們從科斯定律找到了辦法,養兔子的人如果可以證明自己的兔子被狼咬死了,那么就可以向養狼的人索要相應的賠償。有了這個價格之后,養狼的人就知道養狼是有代價的,就會把狼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這個價格通常就叫科斯對價。
同樣看上面的例子,淘寶把退貨的權利給了用戶,但是如果不給這個權利定價,用戶就會濫用這種權利。最后弄得商家無法生存,整個平臺的生態崩塌。所以用戶可以退貨,但是需要支付運費,這樣他們既能安心購買,又不會濫用退貨的權利。
滴滴把拿回物品的權利給了乘客,但是不過不給這種權利定價,用戶就不會記得要下車時檢查有沒有落下東西。所以乘客可以要求司機送回東西,但是司機送東西這段時間的成本都得由乘客來承擔。
三、交易成本
1. 什么是交易成本
下面就要講到今天的重頭戲,前面提到科斯假設在交易成本為0的情況下,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這個財產權最終都會流向最能發揮其價值的人手中。但現實中交易成本是不可能為0的,所以很多交易是不會發生的,那么這個交易成本是什么呢?
張五常老師給過一個廣泛的定義:凡是在一個人的社會里不存在,而在多個人的社會里存在的成本,就是交易費用。換句話說,凡是為了達成一筆交易要付出的成本都算作交易成本,它在人類社會幾乎不可避免。
這么說可能還是比較抽象,我們從產品經理的視角怎么去理解這個交易成本呢?用戶在購買一個產品的時候,付出的成本可不僅僅是直接支付的金額,在現實中他可能需要去搜索、比較、議價、還得監督產品的質量,這些種種都是交易成本。也就是說交易成本是為了促成一筆交易需要額外付出的成本,這些成本明明用戶付出了,但是企業不會因為這些成本多給用戶什么。我們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但是這些交易成本,付出再多也換不回一分貨。
2. 為什么說交易成本對產品經理很重要
產品經理只有理解了交易成本,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戶。當用戶與企業產生交易購買了一個產品,他獲得的是這個產品嗎?有了交易成本的視角我們就知道,用戶獲得的是“這個產品帶給他的價值-用戶付出的成本”。這個成本既包括為這個產品付出的直接成本,也就是錢,也包括我們剛剛說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像是物理學中的摩擦力一樣,它是達成交易的阻力。
所以對于產品經理而言,要想更多的促成與用戶的交易,一方面當然是需要不斷增加產品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還要更多的關注交易成本。
我見過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產品明明很好,但是因為各種不公平,卻沒有用戶。且不說用戶是不是認為產品好,就算真的好,你的產品能不能被用戶容易地搜尋到,能不能讓用戶快速上手,是否能讓用戶放心的購買……用戶可是會通過判斷自己能獲得的價值和所需付出的成本來判斷,這筆交易值不值,如果交易成本太高,就算產品好又有什么用呢?
3. 產品經理需要從兩個角度關注交易成本
一是要從用戶角度,俞軍老師就提出過一個用戶價值公式,用戶價值=新價值-舊價值-替換成本。
怎么理解呢?用戶要用你的產品,首先會考慮你的產品比自己正在使用的同類產品好用多少,也就是新價值比舊價值高出多少。
光看這一點還不夠,我在換產品的時候還會產生一定的替換成本,比如說我要重新學習使用新產品,舊產品中還有一些東西需要遷移。只有超出舊產品的價值同時高過了用戶的替換成吧,用戶才有動力使用你的新產品。
可不要小看這個公式,用這種思維框架基本可以解釋大部分產品的發展趨勢,我自己也是受益頗深。
拿這個公式分析一下熟人社交的市場,你認為比微信體驗好十倍的產品會取代微信嗎?我認為不會,因為用戶的替換成本太高了,如果一個人想去用新的社交產品,那么他至少需要說服身邊大部分熟人一起使用新產品,這個遷移成本是無法估量的。即使新產品的體驗再好,也無法超出這部分替換成本。
那么有沒有可能有一天微信被取代了呢?除非交易成本降低了,各個社交產品之間能夠通信了,那么剛剛說的巨大的替換成本就不存在了,這個時候比微信體驗好十倍的社交產品沒準就取代微信了。
現在各家企業都在想法設法地提高用戶的替換成本,就舉一個手機的例子。
現在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會免費提供一定空間的云存儲服務,把你珍貴的照片、短信、以及各種記錄保存起來,在你更換手機的時候就再也不怕弄丟了。你以為他們是愛用戶,才免費給你提供云服務嗎?他們是為了增加你的替換成本,讓你更傾向于繼續使用自己的手機品牌。至少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因為很多數據保存在云端,不得不持續使用同一個手機品牌。
另一方面要從企業角度關注交易成本,對于企業而言交易成本,就是為了促成用戶購買行為而要付出的成本。其實一家企業為了與用戶產生交易,不管需要付出生產產品的成本,還有很高的交易成本。
比如說我們要不停的打廣告,讓用戶不需要搜索就能知道我們;我們要塑造品牌,讓用戶更容易地做出購買決策。我們還可以從這個角度看懂補貼行為,為什么拼多多要不惜虧損來補貼用戶,就是為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從而達成后續更大規模、更有效率的交易。
4. 降低交易成本的案例
首先回到標題里說的,為什么互聯網會這么快速、這么徹底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底層邏輯是它極高的信息傳遞效率,極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到來時,更多高效的交易方式取代了原有的交易方式。
過去我們在線下購買一件東西,需要先花20分鐘跑到商場,然后再花20分鐘查看比較,最后和老板討價還價才決定買下。看似我們付出的直接成本是50元,但是中間還有來回的時間成本、搜尋成本、議價成本、還有監督產品質量的成本,這些成本加起來可能高過50元本身。
在電商平臺上,我們只需要坐在家里動動手指,一鍵就能找到最便宜的商品,看看別人的評論就能大概知道產品的質量,甚至還有七天無理由來保證我們放心購買。這兩者交易成本的對比,也難怪電商會基本取代線下零售。
有很多傳統零售商抱怨電商毀掉了零售經濟,其實本質上是高效的商業模式淘汰了低效的商業模式,就是我們說的淘汰過度產能。
正是因為互聯網降低了交易成本,它給社會產生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效益。一方面新的商業模式取代舊的商業模式,社會整體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本來因為交易成本太高而不會產生的交易,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得以實現。
比如很多長尾商品在線下是很難買到的,因為交易成本太高了,但是現在可以很容易在網上購買到。這就使得本來不會發生的交易產生了,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更合理了(這里稍微引申一下,交易可以使資源用在更有價值的用途上,所以交易本身也是創造價值的)。
再回到互聯網產品中,我所在的在線教育行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交易成本極高,因為在線教育產品客單價高,而且專業性強,所以用戶沒辦法輕易做出購買決策,往往一次交易要付出很高的搜尋成本、 鑒別成本、尋價成本、決策成本。
猿輔導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是怎么做的呢?用免費的搜題工具與用戶建立高頻且長期的聯系,以此不斷加深用戶的信任感,然后在用戶搜題過程中以知識點為切入點,介紹自己的課程。等到這些精準用戶一有課外輔導的需求,那么購買猿輔導的課程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猿輔導用長期建立的信任,來降低用戶的搜尋成本、 鑒別成本、尋價成本、決策成本,所以才能做到遠高于行業水平的轉化率。
總結科斯定理給產品經理的啟示:
- 在產品生態中,哪一方避免沖突的成本更低,哪一方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樣整個產品的效益才能最高。
- 一種資源誰用的最好,就應該給誰。
- 賦予權利的同時,要給權利相應的成本,否則權利就會被濫用,最終使產品生態崩塌。
- 產品要獲得用戶、增加交易,一定要關注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其實關于科斯定理和交易成本的文獻非常多,本文旨在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去理解這個經濟學概念,限于篇幅也無法充分討論,只能算作拋磚引玉。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再去拓展閱讀,也期待能與我交流討論~
本文由 @帥得翻皮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寫的太好了,讓我忍不住投了幣~
哈哈哈
感謝感謝,你的肯定對我而言是最大的價值
最近在看經濟學的書,也是提到了類似的概念,經濟學三大成本:機會成本、沉默成本、邊際成本等。微信為什么如此難以撼動?我理解并非它的產品體驗不可替代,而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微信借助流量紅利把體量做到國民級應用,用戶的遷移成本已經巨大到無法衡量了。除非有人能解決跨產品實現微信社交關系鏈的不斷裂,否則要想撼動微信當前的地位,很難。
是的,其實細心的話也能發現微信有體驗不好的地方,我很反感一味鼓吹微信對人性的體察之類。做產品絕非體驗之上就可以了,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關鍵因素。
想提一個不太合理的小建議,
想看你寫更多的關于經濟學用在產品中的文章,實在是太通俗易懂而且深受啟發了~!
謝謝你的肯定奧,后續會一直更新的
作者,后期可以增加一些關于,邊際成本和獲取成本,以及用戶的使用成本分析嗎?
關于邊際也會有一篇文章專門來寫奧
替換成本可以理解為交易成本的一種嗎
對的,我覺得替換成本是交易成本在互聯網產品中的重要體現
可以奧,沒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