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G端的企業服務,我有這些思考

3 評論 6472 瀏覽 37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企業服務是什么?它對企業來說有什么作用呢?本文作者借助近幾年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工作經驗,站在政府和軟件建設者的角度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企業服務的若干思考,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

一、企業服務為什么會存在

在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中,我曾這樣看待這個名詞,截止本文發稿時間我依舊這樣認知和看待“企業服務”。

隨著21世紀經濟不斷地發展,企業服務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特別是中小企業發過程中,只要是企業就需要涉及工商注冊、建筑資質、融資貸款、商標注冊、專利申請、著作權保護、網站建設、軟件開發等相關多項專業服務。

企業服務是一個概括性很強的名詞,給企業打掃衛生、保護企業生產安全、修辦公桌椅也都是企業服務。那么企業服務的本質是什么?在涉足這一行業領域時,應該如何劃分清楚主航道呢?

在這里,我粗淺的對企業服務進行一個概括性定義:圍繞有助于企業經營和生產的必要服務要求,提供有效方案并滿足實際需求的過程,稱之為企業服務。

從服務提供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服務類可大致劃分為兩類:

  1. 政-商企業服務
  2. 商-商企業服務

前者反映國家對社會營商環境的規劃和態度,后者體現服務末端的細化與落地。

1. 政-商企業服務

2016年,習總書記用“親”和“清”兩個字精辟概括并系統闡述了新型政商關系。

所謂“親”,是政府服務提供者的身份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推動者變為引領者的轉變;所謂“清”,整體政商關系環境的清澈透明。這兩個字的概括和總結,也同時為商-商企業服務提供了方針性指引。

2. 商-商企業服務

這是一種由市場需求作用,所誕生的商業行為。體現自身的服務特色,迎合時代營商環境的發展需求,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是長期的發展方向。

3. 拋開純粹市場行為的“商-商企業服務”,只談政府角度的企業服務

1)存在的意義

政府是市場的指導者,任何企業的經濟行為都無法繞開政府。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市場機遇面前,政府的主動介入往往能夠給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或者合作,最典型的便是“一帶一路”。

沒有國家政府的宏觀發展策略以及主動引領,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自主拓展如此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渠道。

如果說“一帶一路”過于宏大,不具備服務的代表性,那么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國家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各項補助和補貼以及房租減免等政策,無不體現企業對于政府服務的依靠。

2)本質驅動力

創造更大產值和稅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完善和優化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的關注點會側重在企業的經濟發展服務,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和用地、供應鏈、銷售和市場、企業訴求等方面。

政府不會具體管轄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因此其服務抓手便是數據指標。通過數據反映宏觀問題,然后細化制定普遍性扶持政策或者具體事項具體解決,這也就導致政府在企業服務過程中的一些困難點。

3)企業得到的收益

更加舒適的經營生產環境。

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人、財、物、地(房),例如:企業單純提供較高的薪資福利待遇,而無法解決戶口、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無法形成吸引才人的優勢競爭力。

在之前工作的城市,區委領導班子會掛點轄區內的龍頭企業,并組織企業服務團隊(部門)定時進行上門服務,并由這個部門牽頭與教育、住建等部門進行協商或者出臺相關政策,幫助前來轄區就業或者創業的國內外高水平人才解決子女上學的問題。

這并不是“權權交易”,而是在政府已出臺政策的基礎上進行的協商工作,后文中也會詳細說明一下政府部門在這其中的尷尬處境。

人才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企業能因此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助力企業的發展。

二、政府層面的企業服務有哪些困難點

企服部門:由區委區政府牽頭,有某一個委辦局主要負責企業服務的職能部門。這樣的部門一般是一個科室,負責統籌和溝通全其他職能部門,以此實現服務企業,助力發展的工作職責。

1. 困難點1:企業服務部門沒有企業數據,擁有企業數據的部門不服務企業

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大數據分析的作用體現在方方面面。

政府也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寄希望于從企業的各項數據指標中分析和發現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這也就導致了困擾企服部門最大的困難點——沒有數據。

企業的主要數據無非就是“產值”、“稅收”,但兩項數據分別掌握在“統計局”和“稅務局”手中。而政府部門“數據孤島”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企服部門獲取數據的手段就兩種:

  1. 上部門拜訪并邀請企業主動上報和填寫(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證);
  2. 部門之間通過公文發函的形式,獲取想要的數據(流程繁瑣、時間跨度長)。

部分企業數據在企業服務過程中的作用:

2. 困難點2:企服部門沒有實權

企服部門的地位和職能十分尷尬,因為其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只能收集企業生產經營中需要政府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卻依靠城管、環水、教育、稅務、住建等擁有職權的部門進行解決。

在政府這個龐大的機構中,一切都要在規定體制內進行流轉和運作,發函、審批、請示……這些必不可少的步驟,必然會導致辦事效率降低。

雖然近幾年國家倡導簡化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效率,但終歸是需要一定的轉變時間和過程。久而久之,企服部門只能作為一個企業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一個信息傳遞介質,逐步喪失權威。

列舉一個在某政府駐點實施項目時,切身經歷的真實事例:

通過“代表性訴求1”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企服部門,對于市政規劃完全不了解和熟悉。政府已經主動為企業解決的問題正在進行實施,而企業和企服部門卻“渾然不知”。

3. 困難點3:企業訴求收集不及時,且收集方式落后

在前兩年接觸政府的企服部門工作人員過程中,他們進行企業問題訴求的收集、以及企業信息訴求的收集方式較為一致——Excle整理;而收集途徑和反饋途徑也相對類似——微信群、QQ群、企業主動來訪、企服部門下企調研。

這樣的信息梳理方式,必然造成政府人員工作效率的降低。

因為沒有好用且易用的數字化工具,因此在工作人員的電腦中存儲這各種名頭的文件夾、各種命名的辦公文件,而且這些文件極有可能在不同人員電腦中重復出現而信息內容卻存在這出入。

還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例體現一下這個比較致命的問題:

4. 困難點4:政府部門的系統建設分散,業務數據未實現聯通共享

當然,政府部門存在信息化管理工具,只是這些系統都是由不同的軟件單位建設的,數據分布比較分散。所以,政府人員操作多個系統的情況也比較常見。

三、軟件建設如何配合政府完成企業服務

1. 從最基礎的部分入手

對于系統建設來說,什么是最基礎的部分呢?

答:那必然是數據。

這里的數據要分為三個部分:

1)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互通

各業務系統的數據互通,涉及到的委辦局和職能部門系統較多,而且工作人員使用各自的系統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

若“一刀切”的形式全部替換,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這個時候就應該采取一定的讓步。

2)關鍵數據的分享和獲取(主要是經濟類數據)

這部分數據涉及企業的最為機密的數據,也是相應業務部門不可能分享的數據。

在某地政府進行項目建設時,因為企服部門確實需要這部分數據,所以最終由該區的副區長帶領部分委辦局的正/副局長前往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得到的最終結果不盡人意。

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幾個折中方案,可根據項目建設實際情況酌情采納:

3)自身系統數據處理

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一定要在項目建設初期,將每個業務子系統會產生的業務數據了然于胸,并且要梳理業務數據之間的聯動以及這些數據能夠體現和反映的情況是什么?

所以,這就要求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需要了解并熟知項目建設單位的實際業務。

2. 深入了解政府工作人員的權限問題

任何一個系統建設單位,都不會對“權限”這個詞感到陌生,但是在這里依舊要單獨提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政府的權限建設和開通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每一個業務建設前,都需要考慮這些問題:需要分多少個角色代入?需要設計多少個頁面?多少個業務節點?多少個操作按鈕?是否需要為領導單獨提供統計視圖?

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政府部門等級森嚴,職責劃分較為清楚。其是建設跨部門的業務功能時,每個工作人員都不希望承擔不屬于自己的工作和責任,而領導的權限也要體現出一定差異性和統籌性。

建立一個政企有效溝通渠道,并自下而上的推動區領導參與。沒有簡便且順暢的政企溝通渠道,是不可能做好政-商企業服務的。

這個溝通渠道,不能僅僅是“企業把信息告訴政府或者政府把反饋內容通知企業”,而應該存在一定的督促和壓力。

就好像一個連接著政府和企業的雙向高速公路,彼此之間互通的信息就是在道路上通行的汽車。如果沒有規則的約束,車輛可快可慢,也可能到達目的地后消失不見。

但假如制定一條規則:“所有汽車速度不能低于80公里/小時,而且從企業端開往政府端的汽車在到達目的后,必須在2天之內返回”,再增加一個規則的監督者,那么這條高速公路必定順暢無阻。

這里的規則,就是政府部門制定的企業服務規章制度;而這個規則的監督者,應該是監督者最起碼要是局領導,乃至區領導。

 

本文由 @法號:行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得很好,謝謝!

    回復
  2. 深有體會,總結的很贊

    來自廣東 回復
  3. 哈哈,贊一個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