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社群效率太低,運營盡快遠離!

1 評論 8414 瀏覽 32 收藏 9 分鐘

秉持遠離高大上理論的寫作原則,站在互聯(lián)網運營的角度,聊聊我對社群的「理性」看法。

社群這個概念應該是在2014年底流行起來的,2015年中旬就開始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書籍講社群。這些書籍里內容都非常的高大上,說社群是因為消費時代的變遷,是消費者主權的宣言,是傳統(tǒng)營銷模式的總終……社群被這樣一解讀之后,也讓賣情趣用品的淘寶店家,通過發(fā)動作片種子來吸引網友加QQ群的事情頓時高大上了很多。所以,在2015年的下半年,相信做互聯(lián)網的各位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要是自己不做個社群感覺身體要被掏空,感覺自己要被互聯(lián)網淘汰。

1

目前社群的熱度在下降,個人覺得對運營來說是件好事,因為社群運營整體在走向理性。秉持遠離高大上理論的寫作原則,站在互聯(lián)網運營的角度,聊聊我對社群的「理性」看法。

1、社群只是工具,它只能錦上添花

早期踩著風口做社群的絕大部分人該碰壁的已經碰壁了,該成功的也已經開始悶聲發(fā)財了。社群只是工具,它不能讓你的業(yè)務起死回生,但能幫助你的業(yè)務錦上添花,做好產品才是關鍵。在網絡上瘋傳的一些成功的社群案例,包括混沌研習社、吳曉波書友會,都是建立在原本就不錯的業(yè)務或者產品之上的。相信大部分案例是用社群這個概念來包裝自己的業(yè)務,少部分才是真正的利用社群高效的信息流通特性做起來的。

3

目前大家主要熟知的是基于微信發(fā)起的社群,除了微信其實還有QQ、脈脈、陌陌、貼吧……擁有「IM+建群」功能的互聯(lián)網產品都可以供我們做社群。這些創(chuàng)建社群的IM工具大家應該很早以前就有接觸,只是當時忽略了它的價值,在這方面的投入也少。

2、社群的低門檻,適合產品冷啟動

用戶加入社群門檻低,無需下載注冊既可享受內容服務,非常適合冷啟動階段的項目做第一批用戶獲取??梢哉f社群能夠有這種能量還是得歸功于微信的全年齡段網民覆蓋,把早期我們到QQ群用討論組拉人活效果放大了。

在2015年有不少產品才用在社群開微課的方式來獲取用戶,其中不乏有做幾百個微信社。但是這些初期用社群來獲客的產品,在用戶量大了以后發(fā)現(xiàn)社群留存率低后,也不好做召回,現(xiàn)在基本開始轉型做app了。

4

總的來說,現(xiàn)在好的社群基本不再只是社群了,人多的還在做社群的真相往往是因為這三點原因:

  • 一是沒app開發(fā)能力,不能把在社群里給用戶提供的服務產品化;
  • 二是不知道目前自己社群里的用戶帶來的收益,能否抵扣開發(fā)費用;
  • 三是本身業(yè)務屬于用戶增長緩慢的工作坊模式,業(yè)務上決定了不需要獨立開發(fā)系統(tǒng)來支持。

3、社群管理效率低,運營盡量遠離

基于運營視角,社群是一種運營手段。在社群的用戶還比較少的時候,社群用人工管理起來還是效率蠻高的。就目前我們運營社的管理能力來看(20個自愿者+1個機器人),5000人問題不大,但是到50000人之后估計會混亂了,管理起來會很吃力。畢竟社群做不到互聯(lián)網產品那樣,你可以輕易的知道產品里面的哪部分人群最活躍,社群每天輸出符合要求的內容有多少以及每個渠道過來的社群用戶質量如何。

5

也就是說,當社群人數(shù)過多的時候,原本社群便于溝通的優(yōu)勢也不再存在,消息的精準度和效率可以說不如產品的push。這也是為何我們只是看到很多小企業(yè)在做社群,反倒是用戶量大的app基本不會拿做社群說事。大產品的運營不提倡自己去做社群,但是愿意創(chuàng)造社群這樣的工具,用產品運營手段來用戶交流起來形成更高的粘性。

4、社群價值,來源運營目的

雖然大產品的運營不會被要求去做社群,但是他們會被要求達成某項產品數(shù)據(jù)指標。比方說,你是某自媒體平臺的內容運營,有一天被要求你所負責的類目每天需要產出100條閱讀量十萬+的文章,這個時候其實你可以用社群來運營那些高質量的作者,用社群這一工具加強和他們的連續(xù)互動提升內容產能,及時解決他們在產品中遇到問題。(脈脈在上線話題功能前,邀請了300位活躍度高的用戶參與內測)當隨著產品本身優(yōu)質作者增加,能夠輕易的做到100條的量時,如果管理精力有限的話,建議可以把這個社群關閉,因為它只是你的運營手段,不是你的原因價值。

6

可以說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任務量在大公司里算輕松的了,在正常情況下會是領導給你安排一個用社群模式完成不了的活,當領導要求你每天產生1000條閱讀量十萬+的文章,你該怎么辦?在初期可以用社群試水運營效果,后續(xù)你會被逼著的把社群摒棄然后用更高效的產品功能來完成你的工作。比如,在貼吧看貼功能的早期,我們會選擇用社群組織志愿者來尋找貼吧里的優(yōu)質精華貼,同時還會繼續(xù)和數(shù)據(jù)組合作做內容挖掘工具,來讓產品自動挖掘優(yōu)質內容。

好了,說了蠻多關于社群奇葩觀點了,這里我用另一個特立獨行的社群觀點做個結尾吧!

相當長一段時間,可以說社群被妖魔化,在早期創(chuàng)建個微信群就可以叫社群營銷,現(xiàn)在真的得靜下心運營才能夠有勇氣說自己在探索社群。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了解社群這個工具,然后基于自己的運營目的去用好它。

7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配合著第三方工具來玩,通過實現(xiàn)社群的數(shù)據(jù)化運營,了解你的社群活躍和用戶分層情況,盡量可以清晰的評估做社群運營這段時間讓它對業(yè)務產生了多少的價值,而不再是說自己的創(chuàng)建了幾個社群,在社群里拉了多少人。

#專欄作家#

陳維賢,雪橙金服運營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百度前員工,小紅書早期社區(qū)運營與推廣工人。微信公眾號“產品菜鳥匯”,分享運營視角下的互聯(lián)網的有趣好貨。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很對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