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務中臺”的幾點思考
編輯導語:中臺在近幾年又火了起來,不光只有大企業創建中臺,一些小廠也想在中臺上有所作為;那么什么是中臺呢?中臺能解決什么問題?如何去搭建適合公司的中臺系統?本文作者關于“政務中臺”有幾點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最近中臺的概念隨著幾篇文章的傳播,又開始火了起來;除了BAT幾家大廠在爭奪中臺話語權以外,各體系下的TO G小廠也紛紛拉起戰線,躍躍欲試,想在“中臺戰略”下有所作為。
關于“政務中臺”,有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
一、中臺不是平臺,中臺只有一個
很多客戶現在仍然在實踐數據中心+多個應用平臺的建設模式,由多個不同的企業分別規劃建設。
這種模式很可能僅僅是一個過渡方案,只是把之前的幾百個已有的小煙囪,整合成十幾個大煙囪,或者新建一個大煙囪;并不真正在理念、技術、產品和組織上進行改變。
而中臺不是平臺,中臺只有一個。
未來的大中臺理念會繼續把這些“大煙囪”們進行整合,我們之前強調過場景化解決方案和數據深度對于TOG企業的重要性。
在中臺時代,產品規劃更是要考慮到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協同、集約、創新、共享”的建設理念,思考和業務中臺以及數據中臺融合的可行性。
在中臺概念下如果不是核心的中臺主導者,也應該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中臺建設的參與者。
更進一步來說,需要拿出平臺化向中臺化過渡的解決方案,成為中臺建設解決方案的市場參與者;否則,很可能最終被淘汰。
二、沒有具體應用“政務中臺”只是空中樓閣
“政務中臺”的建設模式很像近幾年各地紛紛建設的“政務云”,做相關業務的公司一茬又一茬,都說自己能建。
發展到后來,就是在賣存儲或者上云服務,但這些能力的可替代性太高了;在服務模式下,一家只做云服務的廠商很難做長久。
“政務中臺”在這里也是一樣,沒有幾個、十幾個中臺之上的拿得出手的解決方案產品,這種公司也就是一家SQL company吧(幫業主統統業務數據,畫畫大屏罷了)。
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中臺”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幫客戶解決問題,得到客戶的信任,業務才能深耕。
三、誰來補齊“政務中臺”的肌肉和皮膚
阿里云在近期倡導的“1+2+2+N”的技術架構很清楚的說明了這一點:在這里“1”指的是政務云;第一個“2”指的是中臺中的重要的兩部分,包括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第二個“2”指的是業務的兩端,包括以釘釘為代表的政務G端,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服務C端;而其他廠商需要在大廠的技術架構下,提供N種有效的、有價值的、有智慧的生態應用。
所以廠商的應用首先需要上云,上云是生態企業比較重要的一步;其次需要配合接入業務和數據中臺,成為數據治理體系的一部分;第三就是挖掘移動應用的潛能,包括移動微信、企業微信、小程序、或者獨立APP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服務承載方式;最后是廠商本身的產品設計。
未來的中臺架構之下,生態應用的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很低,無論是業務的需求還是客觀的部署情況,都需要生態應用能夠滿足以上要求。
四、不相信“中臺”,憑什么去碰“中臺”業務
有的公司做中臺業務做的很慘,到處宣傳中臺的力量——能夠驅動業務的持續化增長,能夠打破數據煙囪,重組組織關系,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講了大半天,你問他,你們公司有沒有給自己做個業務中臺?他就開始閃爍其詞,不知所言。
一家自己都不相信中臺理念,從來沒有進行過中臺實踐的公司,你如何去信任他幫你統籌建設業務和數據中臺?
建議所有想把“中臺”作為今后一段時間公司發展的重點的公司,首先在自己的公司里把所有的人事物、產研運、各產品線統一歸置到中臺之上,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正常運行。
如果在自家公司內部這樣,沒什么業務隔離、數據壁壘的環境下建設中臺都很吃力,就更不要說政務中臺需要治理上百家業務系統和差異巨大的數據煙囪了。
等服務好一家客戶,已經是5年以后的事情了,怎么可能復制粘貼經驗到別的項目里?
五、不懂業務的“中臺”,不是個好“中臺”
有一些公司自己的產品還沒在這個垂直行業落地幾個,就想去動手改造別人的業務邏輯。
但實際上每個“政務中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充分了解客戶的業務流程是怎樣的,充分調動客戶的參與感;讓需求和數據去定義服務,融合現有產品能力,才好落地“政務中臺”業務。
在現有的實踐里,都需要業主方成立專班,梳理所有的業務和數據邏輯、重塑業務流程,然后再預見性的補充發展觀點,最后協同乙方共同進行業務實現。
中臺建設中恰恰是那些擁有多年業務系統建設經驗,同時努力擁抱智慧化建設的資深行業專家型的公司,可以建設和服務好業主方。
所以我們說,“政務中臺”建設的難點不在于技術層面,而在于業務邏輯的優化,包括業務邏輯的流程再造和智慧化改造。
六、跨部門業務和數據治理的顯性需求
中臺業務建設里面有一個非常引人注意的生態建設需求,就是業務的“跨部門業務和數據治理的顯性需求”。
這個需求的政策來源是類似于“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的政策;除此之外來源于以前各部門獨立規劃業務,出現部分業務重復建設的客觀問題,以及隨著現在逐漸興起的業務上政務云的趨勢,把這種需求和問題進一步放大。
而中臺建設要求的數據和業務的統一、業務端統一和服務端統一的要求,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重要推動力;跨部門治理可能是各局委辦之間的,也可能是各事業單位之間的,也可能是政企之間的(如銀行等)。
所以在生態應用的角度上,未來的趨勢是大部門之間的業務流轉,這使得廠商業務設計能力的門檻更高,mini生態公司會比較難有機會參與到中臺生態建設中。
七、“政務中臺”不是一年就能建成的
中臺的建設不是一年一個項目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建好以后就一成不變的,中臺服務需要業務的滋養,客戶的業務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流程也會重組和修正。
除此之外,中臺業務需要特別的運維和運營思路,可以試著建立獨立的業務運維小組,包括產品、架構和研發運維小組的最小可行性業務小組,讓整個流程在任何一個發展節點,都能讓中臺發揮作用,成為一個“流動的業務中心”。
八、總結
我們最近經常討論“疫情改變了什么”,其實在TOG行業,精細化的城市管理、更有效的經濟運行方式是對于TOG行業改變最深刻的方面。
我們也看到了中臺這個概念進一步推廣和落地的可能性。
我們甚至已經給“政務中臺”想好了一句推廣語:中臺助你,“碼”上辦理。
#專欄作家#
稀奇先生,公眾號:稀奇星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擁有十余種標準化產品規劃經驗,7年TO G業務老兵、智能化解決方案產品專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寫的不錯
具體落地干貨項目,,,框架式提綱,,都明白
TOG項目內容不方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