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變成“試金石”,1號店做“小白鼠”

0 評論 3384 瀏覽 7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了專屬會員,打造了“電商+會員”模式。如今考拉代購和1號店也要建設會員體系,這個模式會給二者帶來怎樣的轉變呢?我們來看看本文作者的分析。

近期,似乎京東、淘寶都想在“電商+會員”模式上再加一把柴。

7月1日,京東將旗下電商購物平臺“1號店”的名稱變更為“1號會員店”,開始全新版本的“灰度測試”,似是在踐行徐雷之前提過的“會員電商”。

阿里旗下的“考拉海購”也在7月21日披露了平臺最新動態,表示即將進行戰略升級,目前正在建設會員體系,將在原有跨境業務基礎上,深耕會員電商。

1號店和考拉海購要做的會員電商,與京東、阿里已經有的Plus會員、88VIP會員有何區別?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竟引得兩大電商巨頭先后下注?它們能幫企業賺到錢嗎?

或許,巨頭并不在意短期能否盈利。

一、挖掘現有用戶消費潛力

電商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如何挖掘現有用戶消費潛力,是各玩家最關注的問題。

有人利用微信、QQ等載體匯聚人氣,做社交電商;有人引入會員制,想篩選出一批高凈值用戶。

這里的高凈值用戶,指的是那些消費實力較強的中產階級。這些人在選擇商品方面,偏重質量,價格敏感度較低,品牌忠誠度相對較高。

Costco就是靠向這群人提供極致購物服務,成為美國最大連鎖會員制公司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Costco提供的不單是商品,而是一種只對會員開放的服務。消費者只有支付會員費成為會員后,才能入場或攜帶親友入場,享受場內優質、低價以及SKU(庫存量單位)4000件左右的商品。

所以,傳統零售商與Costco之間的最明顯的差別就在于:前者以賺取商品差價為主要盈利來源,它需要消費者頻繁購買商品;而Costco追求的是不斷增長、續簽的會員規模,“會員費”是其主要收入渠道,這就是“會員電商模式”的核心。

在國內,傳統零售已人滿為患,很多企業都想復制Costco模式,殺出一條血路。

不過,國內企業切入會員電商模式的時間較晚,國人的付費習慣、收入水平也與國外相差較大,以至于Costco模式遲遲沒有跑通。哪怕去年Costco親自下場,落戶首選地也是中產階級較為密集的上海閔行區,該模式對環境的依賴性可見一斑。

當原生的會員電商模式無法在國內落地生根時,Costco的中國擁躉們想出了因地制宜的辦法——將Costco模式分拆出“會員制”、“性價比”、“精選SKU”三大特質分別模仿。

國內鮮有玩家學習Costco的精選SKU特質,而會員制是它們借鑒最多的。

Costco會員制特質常被人拿來與Amazon的會員制比較,兩者都以向會員提供服務形成壁壘。不過從目的上來說,Amazon是想拉動更多消費,而Costco要的是持續增長的會員費。

這就分化出會員制的兩大陣營:開發留存用戶和用口碑吸引新用戶。

Amazon這樣的綜合電商平臺會員制模式,其核心是挖掘消費力,即通過增加各方面的會員權益,加強用戶粘性的同時,還能為生態內的其他部分帶去流量,多維度挖掘市場的消費潛力。

2018年內,阿里88VIP會員去到優酷、餓了么和淘票票的新用戶占比分別達到了38%、32%與27%,其聯動效應可見一斑。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會員電商,但不乏掛著Costco會員制模式牌子的“偽會員電商平臺”,他們口中的“會員服務”概念,實際上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了分銷而拉新。

去年5月,所謂“國內會員電商第一股”云集登陸納斯達克,其采用的是S2b2C模式和三級分銷體制。

“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理念吸引了大量的“寶媽”微商(占比超過80%),公司還圍繞這類群體向C2M轉變,著重發展母嬰、美妝領域。

母嬰產品注重質量,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低,適合會員電商模式銷售;而美妝屬于快消品,利潤豐厚,分銷模式加上賦閑在家的“寶媽”群體,讓其社交裂變更加快速。

有這兩項疊加,才將云集送上納斯達克。

可見,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會員電商不是做不起來,而是受限于售賣商品的品類,無法擴大平臺影響和用戶規模。

如今,市面上的很多電商平臺,如京東PLUS會員、唯品會超級VIP、每日優鮮優享會員等,都是以開發留存用戶為主。

所以說,國內會員電商領域還處于初級階段。

可即使是這樣,京東、阿里還要推出“1號會員店”和“考拉海購”走這條路,其選擇背后到底有著什么目的?

二、深入挖掘消費潛能

頭部電商體量巨大,用戶眾多,但缺乏分類管理,將高凈值用戶和普通用戶混在一起,難以深入挖掘消費潛能。

2005年,亞馬遜率先推出Prime會員,以增值服務建設會員體系,篩選高凈值用戶;再針對性分發信息,高效促交,令Prime會員年平均消費達到2500美元,高出普通消費者4倍有余。

亞馬遜的成績,激發了國內電商平臺做會員制的熱情。

2015年之后,京東、唯品會、網易考拉、蘇寧易購、網易嚴選等平臺一個接一個的推出會員制度,設計簡單,從其定位上看,更傾向于增加用戶粘性。

阿里當時在淘金幣基礎上推出的天貓T會員、淘寶V會員制度,都是不同的會員等級評價標準,由于規模龐大,整個平臺的生態聯動周期長,篩選用戶與精準服務還有很大空間。

于是2017年,逍遙子帶隊集合各分散業務線,啟動了“淘氣值”項目,用系統動態評分和復雜算法代替以往簡單的積分升級體系,用有升有降的淘氣值量化高凈值用戶。

緊接著,阿里就推出了嶄新的“一號工程”——88VIP。這套制度將1000淘氣值設置為一個門檻,入門者只需要88元就能成為會員,享受各種權益。如沒有達到要求,就需要888元購買。

十倍的價格差距將會員申請與淘寶消費強關聯,周密的算法和當時的對外宣傳,都將88VIP服務對象明確指向了——“淘系高端用戶群體”。

如今,88VIP會員在淘寶、天貓等平臺的人均年消費將近十萬,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亞馬遜Prime會員。

京東、蘇寧、唯品會等電商平臺也緊跟阿里腳步,紛紛改進會員體系。經過多次迭代,初具規模。京東PLUS會員的在籍數量也在去年雙十一,達到1500萬。

前年,云集在上市前夕披露的付費會員數量也不過900萬,阿里、京東的會員體量和消費水平,已經夠養活一個新平臺了,更何況一號店和考拉海購并不是“零基礎”的新平臺。

1號店開創了電子商務行業“網上超市”的先河,2013年實現115.4億元的銷售業績,成為國內最大的B2C食品電商。

艾媒報告披露的2019年Q1榜單中,網易考拉也力壓天貓國際和海囤全球,以27.5%的市場占有率,第八次蟬聯跨境市場份額榜首。

這兩家平臺都曾在各自領域中獨占鰲頭,可隨即情況便發生了變化。

2016年,1號店被曾經的對手京東收購,被“雪藏”4年。2019年9月,阿里也收購了網易考拉,撤掉了網易考拉原本的領導班子,換上天貓系高管。

一個業務窗口不需要兩個平臺,外來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壓力。阿里、京東對考拉海購和1號店的冷處理,直到今年年初疫情爆發后,才慢慢回暖。

三、不同的定位

一個是做進口商品的綜合電商,一個是主打“優選商品+低價+次日達”的快消品超市。從定位上來說,考拉海購和1號店并不是同一類型。

1號店主營的商超商品單價低、利潤薄、運費成本高,在價格競爭激烈的當下并不占據優勢,前期虧損在所難免,這也是京東接手后對其冷處理的原因之一。

不過大眾消費品抓住了“性價比”“會員制”兩大特質,既吸引大量用戶,復購率也高,這正切合了Costco的商品屬性。

而考拉海購在新中產階級中的認知度較高,原本便有一定的會員基礎,被阿里收購后,與支付寶聯名推出“考拉黑卡輕會員”,今年618的日均新開卡數量較平日提升近70%。

不過,以會員電商模式做進口商品,高客單價背后,是龐大的前期成本投入。其中不僅包括商品成本,還有關稅、運費以及進口增值稅。國內目前沒有這樣的成熟案例,考拉海購想做前鋒,難度不小。

就目前官方公開的資料來看,兩家的會員電商模式不會完全按照Costco來,甚至改變了會員電商的三大特性。

劉一曼說,會員電商不是雜貨鋪,其定位一定是精選。

Costco的SKU一般控制在4000左右,每個品類都只有兩三個消費者購買較集中的精選品牌。這不僅讓用戶更容易選擇,減少了貨架及倉庫管理壓力,還因為采購量大且集中,使得平臺方在與供應商議價時,擁有更大話語權。

好處明顯,但考拉海購在實際操作上卻是另一種想法。

2019年12月10日,考拉海購公布“千萬‘星’計劃”,準備引入1萬個商家和1000萬件商品。1號店可銷售的SKU,也早在2013年就達到了340萬種,覆蓋了食品飲料、生鮮等14個品類。

另外,在會員門檻設置上,考拉海購也更加開放。不僅服務于會員及其親友,對非會員也同樣開放,只是普通消費者無法享受會員專屬的低價折扣等相關權益。

在會員電商體系中,選品控制就是一種服務,非會員享受的福利越多,人們成為會員的渴望便會隨之降低??祭龇ú粌H有違會員電商的SKU控制,還加重了后續服務和成本的壓力。

Costco在這方面把控很嚴,商場只對會員開放。此舉不僅方便平臺更好的針對會員需求,完善會員體系和商品選品,提供定制化服務,還能提升整體質量,促使其向C2M領域轉型。

2018年Costco財報顯示,其4500多萬會員帶來的會費收入是31.42億美金,占總收入的2.2%,創造了70%的營業利潤。會員的續費率超過90%,在用戶忠誠度上首屈一指。

如果放低進場門檻是會員電商前期發展階段的必要手段,這便要求考拉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足量用戶成為會員,縮減盈利周期。

要達到這個要求,考拉除了平臺本身的商品和服務體系建設外,還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完善現有供應鏈體系。

不過劉一曼說,考拉現在看重的不是銷量和市場份額,更不是盈利,其重心更多在于鎖定高價值用戶,成為一個強會員屬性的電商平臺。徐雷對1號店目前的定位,也不外如是。

基于這樣的說法和會員電商目前的發展狀態,有一個事實基本確定:阿里、京東目前并不寄希望于會員電商在當下創造收益,之所以派遣考拉海購和1號店下場:一是合理利用資源,二是為了完善產品矩陣,盡早布局賽道。

四、結語

2020年4月6日,Costco發布三季報中披露,報告期內Costco凈利潤高達26.55億美元,同比增長2.35%,目前其市值已超過1500億。

會員電商潛力一目了然,但是國內消費者對付費會員的認知還處在初級階段,就像視頻、音樂行業剛起步的時候一樣,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為其付費的。

88VIP這樣的會員制度培養了用戶的付費習慣,教育消費者用金錢換服務,偏好于定制化服務,瞄準的都是國內高消費實力的中產階級。

現在,阿里、京東因其前期打下的基礎,手上都掌握著一批高凈值用戶(人),也有考拉、1號會員店這樣即將深耕會員電商的新平臺,“人貨場”已基本具備,如何盤活生態是目前最大的難點。

“一魚多吃”的生態閉環一旦形成,能給平臺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與之相比,眼前的盈利反而沒那么重要了。

 

參考文獻:

1. 《從雙十一到 88VIP,阿里的 “流量地基”發生了哪些變化?》極客公園

2.?《擁抱阿里一周年?,考拉海購要做會員電商》電商在線

3. 《阿里推出淘氣值,是電商的升級?還是社交的延續??》

4. 《阿里88VIP會員的前世今生:付費會員大勢將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5.?《云集,“寶媽”云集》野馬財經

 

作者:大郎,微信公眾號:銀杏財經

本文由 @銀杏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