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2 評論 9922 瀏覽 13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讀:知乎作為一個集合了優質內容和精英用戶的產品,近幾年的發展卻顯得有些吃力。不斷涌現的競爭對手,給知乎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知乎的現狀和未來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知乎用戶總是喜歡用“你是微博來的吧”,來評價某種他們瞧不上的言論。那時的知乎還站在互聯網鄙視鏈頂端,優質的內容和高濃度的精英用戶,是他們優越感的來源。

幾年過去,再提到知乎,人們已經不太能聯想到知識分享、問答社區,網友們用“逼乎”、“人在紐約,剛下飛機”等段子調侃知乎人均985的裝逼風氣。

現在的知乎,已經不再是以往內容至上的小眾社區,跌下神壇的同時,也進入了大眾視野,在商業上獲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這對于知乎來說,會是一件好事情嗎?

一、知乎的立和破

知乎成立之前,人們最熟悉的問答產品是「百度知道」。百度知道比知乎早成立了五年,在問答數量上,已經建立起內容護城河,同時期,還有搜狗「問問」等產品的存在。知乎想要入局問答領域,再造一個大而全的「百度知道」意義不大,只能從百度知道觸及不到的地方,尋找新的機會。

百度知道類產品更適合擁有標準且明確答案的問題,而當人們想討論更具話題性和觀點性的問題時,只能去類似于貼吧這樣的興趣小組,這樣的討論,往往內容質量和效率都不是很高,這是知乎破土而出的機會。

知乎早期采用邀請制,邀請眾多名人入駐,徐小平、李開復、keso等名人都是知乎早期用戶,利用這樣一批種子用戶,走價值路線,營造精英文化的社區氛圍,各個領域的大神認真地分享著自己領域內的知識、經驗,也構建起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

到了產品調性基本穩定,也有了一定內容積累時,知乎面向大眾開放注冊,之后知乎用戶的數量一路飛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用戶數量翻了十倍。當然,即使翻了十倍,也依然是一個小眾社區,彼時的知乎尚可以將專業和娛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讓用戶能夠以一個相對有趣的方式收獲知識,在當時,沒有人會認為刷知乎是在kill垃圾時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知乎“嚴肅”、“專業”的社區氛圍也不是一天坍塌的。隨著涌入的用戶越來越多,優質的內容逐漸被稀釋。人們更喜歡有趣、好笑的抖機靈回答,一些高質量的創作者,卻因受眾太窄逐漸被忘記。

高質量作者的離開,也和知乎缺乏好的創作者變現模式有關。和所有小眾社群一樣,用戶天然抵制商業化,帶有明顯推廣色彩的回答不被刪帖已是萬幸,想要擠到高贊回答恰飯更難,知乎既不像公眾號圈著一批粉絲可以隨意轉化,也不像小紅書擁有極強的帶貨能力。

大V在知乎上賺不到錢,就只能把知乎粉絲導到別的平臺賺錢,既然在知乎都是為了洗流量了,也就別談內容質量和創作初心了,什么方式洗得又快又好,那就用什么方式。

于是知乎內容的質量越來越差,抖機靈,屌絲逆襲故事,飯圈,色情擦邊球,什么妖魔鬼怪都出來了,優質的答案日漸消沉,大部分內容對平臺都沒有長期價值,知乎儼然已經成了另一個微博。

從精英走向大眾,從專業走向娛樂,降低內容閱讀門檻帶來的好處同樣顯而易見,18年11月,知乎用戶突破2.2億,儼然已經從一個小眾社區,躋身至互聯網產品一線隊列。

二、微博化的知乎,想賺知識付費的錢

用戶量多了以后,知乎植入了大量廣告,減肥、理財、相親,看起來來者不拒,甚至還曾出現過莆田系醫療廣告,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魏則西事件,是知乎用戶們在同仇敵愾討伐百度,難免有些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意味。

大規模植入廣告以后,知乎廣告收入飛漲,2018年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比增速高達340%。隨后,知乎出于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賺更多錢)的目的,開始在付費用戶上發力。

今年2月,知乎宣布付費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這個數字乍一看還挺漂亮的,但比較值得推敲的是,知乎并沒有公布付費用戶的實際數量,很可能這個數據并不好看,所以在給出了「增長四倍」這樣一個讓外界覺得還不錯的信息。

而知乎隱瞞自己的用戶數據也已經挺久了,對外公布的注冊用戶數量還一直停留在18年底的2.2億,加上最近兩年大眾對知乎的負面評價,一路高歌的知乎,可能遇到瓶頸了。

想賺知識付費的錢,對于幾年前的知乎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雖然那時知乎的用戶體系還很小,但用戶對于知乎的認知普遍是「優質」、「專業」,而放在今天,就稍顯得有點擰巴。

很多人至今不知道知乎會員可以做些什么,這是因為知乎會員的內容分類很多,現有板塊分成了會員推薦、小說、讀書會、雜志、鹽選專欄,live講座,看起來很多,但又說不清楚具體有什么用。

知乎希望在內容付費上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可以自學計算機課程的live講座,也可以在小說頻道里看霸道總裁愛上我,這些需求獨立開來看,都可以在其他產品上得到滿足,比如去得到買課,去起點看爽文。

一個一站式的付費會員,如果用戶需要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功能,他們是否會覺得花這份錢有所不值,轉而去到更適合的場景消費?而從目前看來,知乎會員各功能板塊的關聯度之低,足以讓多數用戶認為,自己在掏錢為并不需要的功能買單。

并且,知乎就像一個大雜燴,論內容的專業度來說,遠比不上其他垂類平臺,普通知乎用戶對鹽選會員的認知,最多的應該是「故事檔案局」里看了一半的故事,這是知乎孵化的一個故事類的官方賬號,運營人員會從付費的鹽選專欄里節選一段,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會在用戶看到意猶未盡時,出現充錢成為會員才能繼續看的提示。

很多網文都是用這樣的方式讓用戶乖乖買單,實在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手段。

在運營上,知乎付費會員并沒有什么出圈的動作,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次低價拉新,和京東plus愛奇藝捆綁年卡98那一次,倒是動靜比較大,應該銷量還算可觀,但多數人都是沖著京東plus和愛奇藝會員去的,不知道知乎有沒有把這些渠道過來的用戶也算入付費會員里。

知乎會員的功能看似很多,但都不是什么特別硬核的權益,知乎想要依靠鹽選探索內容付費的道路,就現在的知乎環境而言,用戶很難買單。

三、視頻化道路上的伏兵

小眾還是普世,下沉還是精英,知乎早已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內容越來越娛樂化,同時也面向更廣闊的受眾人群?,F在的知乎,正在悄悄突破問答社區的局限,它的對手,也從以往的果殼、得到、混沌大學,變為更難纏的抖音、快手、b站。

知乎的終局之戰,是一場用戶時長的爭奪賽,在這場戰爭里,知乎不占什么先天優勢。

知乎的長文字消費形式,用作深度閱讀和學習是很合適的,畢竟文字始終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傳遞形式,但知乎要做的事情是下沉化和娛樂化,人們上知乎,不再是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更多的是找點樂子打發時間,在這樣的場景下,知乎的長文字形式有些被動。

既然都是為了娛樂,以輕松的方式,看到好玩的東西才是正經事,人們逐漸喪失了閱讀長文字的耐心,取而代之的是15S一個,自動下滑的短視頻。信息視頻化是趨勢,知乎意識到這一點,也一直在做視頻方面的探索,知乎的即影短視頻在去年上線,不過很快就宣布放棄。

今年愚人節,知乎推出活動“b乎”,主推直播和視頻形式的知識科普,這個定位確實很適合知乎,沒想到b站搶先了一步,今年許多科普視頻頻繁在b站出圈,在知識科普視頻上,b站率先占領了用戶的心智。

這使得不少內容創作者向b站遷徙,半佛仙人早期在知乎上成為大V,借著公眾號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卻在b站上粉絲暴漲,迅速被大眾熟知。

在b站出圈以前,想爭科普視頻平臺C位,b站和知乎,一個有形式,一個有內容,看起來似乎五五開,但創作內容的人是可以隨意流動的,而知乎的視頻化進程,太慢了。

自從知乎嘗試視頻化,已經有一些答主將視頻作為回答的一部分,但視頻內容始終分散在各個板塊,只是作為圖文的補充形式,沒有單獨的入口。知乎可能想逐漸讓用戶適應并接受這種形式,而且視頻究竟能否取代圖文存在,在當時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知乎的保守使它錯過了向視頻化轉型的最佳時期,等知乎回過神來,一大批科技財經類賬號已經開始向b站遷徙了。相比圖文內容,擁有視頻創作能力的作者更稀缺,知乎想要再找到這樣一批人,為社區視頻內容做補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視頻,內容戰的下半場主場,注定是一條競爭激烈的賽道,知乎剛踏上征程,便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邊是商業變現增長緩慢,一邊是視頻化進程走得磕磕絆絆,成立以來一直還算順風順水的知乎,這次似乎真的遇到難題了。

 

作者:張美芽,個人微信:fromzyx,互聯網/財經觀察作者。

本文由 @張美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和B站合并是一條路。

    回復
    1.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就真成“B乎”了

      來自中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