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裝舊酒,共享電單車難覓新故事
編輯導讀:經歷過幾番“大戰”后,共享單車就剩下哈羅、美團單車(摩拜)、青桔三足鼎立。近期,各大廠們在共享電單車領域躍躍欲試。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點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約車市場滴滴一家獨大,共享單車市場哈羅、美團單車(摩拜)、青桔三足鼎立,共享出行領域已經很久沒有新戰事。直到今年,共享電單車才熱了一把。
在美團近期的財報會議中,王興稱美團二季度投放電單車近30萬輛,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在此之前,美團已經拋出了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
發力的并不只有美團一家,滴滴和哈羅也沒歇著,前者今年宣布旗下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后者也宣布將電單車作為今年重點發力的目標。
大玩家爭相涌入電單車賽道,讓共享出行市場熱鬧非凡。
其實,電單車并不算新故事,早在共享單車舍命狂奔之時,電單車已經開始顯山露水,只不過共享單車得到了巨頭垂青,而電單車則始終默默無聞,沒有一家品牌能修成正果。
如今,巨頭們開始將觸角延伸到電單車領域,讓沉寂已久的賽道重燃戰火,這一次,電單車能講出新故事嗎?
一、新三國殺
共享電單車并不算新故事,反而之前就已經相當熱鬧。
2015年,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出行領域涌現了一批共享單車玩家,各種顏色的單車遍布街頭巷尾,品牌方們之間爆發的“彩虹大戰”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摩拜和ofo激戰正酣之際,一條與共享單車極為相似的賽道正在悄悄興起,只不過故事的主角從單車變為了電單車。
電單車熱度雖然不及共享單車,但加入的玩家并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彼時入局玩家包括七號電單車、筋斗云、享騎出行等,其中斑馬、蜜蜂出行等公司也都拿到了數千萬元的融資。
不過與共享單車品牌們極盡所能在市場上“嗷嗷叫”不同,電單車企業十分低調,甚至不約而同保持同樣的策略:悄悄進村,開槍的不要。
電單車企業們之所以極力避免站在聚光燈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彼時,共享單車在市場上肆無忌憚,亂擺亂放、押金安全等問題已經引發了不少批評與爭議,但電單車面臨的問題比共享單車只多不少,尤其在政策合法性方面。
根據當時《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應不大于 20km/h,整車車重不超過 40?公斤,且需要具備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
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一家電單車企業符合政策規定,創業者們極力避免引起監管層的關注。這也在相當長時間內造成了兩條賽道不同的走向。
雖然極力避免受到關注,但2017年國家一紙政策的下發,讓很多共享電單車企業如坐針氈。
根據交通委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定,文件明確表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電動自行車”;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則紛紛表示,不發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隨后多個城市清退轄內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2017年,易佰客和蜜蜂出行被鄭州市政府約談,鄭州市政府列舉共享電單車的五類隱患,包括車輛超標、安全隱患、車輛押金等問題,隨后鄭州市政府叫停了共享電動車在鄭州的運營業務。
因此,共享電單車領域始終未能有公司發展壯大。
如今,共享電單車行業的復蘇也是從政策松綁開始的。
去年4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出臺,對電動車提出多條規范化條款,又給電單車企業們帶來了希望,但這一次,入局者已經是有巨頭背書的大玩家,競爭也不再是小打小鬧。
今年,電單車賽道硝煙味濃濃。3月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刷新了行業融資記錄,除了拉入了君聯資本外,滴滴自己還投了8.5億美元。此前,滴滴則整合了單車事業部和電單車事業部,成立兩輪車事業部。
在滴滴公布的0188新三年計劃中,兩輪車將承擔4000萬單的任務,大約占據半壁江山,電單車則是滴滴兩輪車事業部今年的重點發力對象。
美團也不甘示弱。今年,美團放出狠話,共享單車是2020年投資核心領域,要加大業務投入,提升單車供應鏈、增加營銷、品牌推廣。隨后市場傳出美團向供應商下單百萬輛電單車的消息。
哈羅因為得益于提前布局,在電單車市場已經搶占了先機,但并不穩固。哈羅方面稱,截止今年2月,哈羅助力車已經在超過320座城市提供服務,總騎行歷程達到37.27公里,占據約70%的市場份額。知情人士稱,助力車業務已經成為哈羅的現金奶牛。
但由于滴滴和美團猛烈的攻勢,哈羅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據36氪報道,今年6月,哈羅電單車平均日訂單量為400萬,滴滴和美團電單車分別為300萬和100萬,雖然哈羅仍然領先,但市場份額已經出現了明顯下滑。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涌現了很多新玩家,僅在深圳,共享電單車平臺就超過30家,這些企業進入電單車的時間都在2019年后,很多都是傳統制造業轉型而來。
但總體而言,藍白的哈羅、黃色的美團、綠色的青桔,依然是主力部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二、新瓶裝舊酒
朱嘯虎在談及為何投資ofo時稱,除了對戴威認可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共享單車已經證明了盈利了可能性,他認為這條賽道足以造就一家百億級別的公司。
不過,共享單車的發展還是一路波折,激烈的市場競爭,高昂的運維成本,讓理想化的商業模式最終未能實現,最終喪失自主權,淪為巨頭的棋子,難免讓人唏噓。
如今風生水起的電單車,似乎也難以逃脫相同的命運。
拋除市面上的小玩家,當前哈羅、美團、青桔依然是市場的主力,它們的背后則是螞蟻集團、美團、滴滴等行業巨頭。
巨頭們將目光瞄向電單車,也有自己的打算。
目前,共享單車的市場容量已經接近飽和。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前后,共享單車總投放量達到2300萬輛,累計注冊用戶2.05億,2018年共享單車行業迅速實現降溫,用戶增長率僅14.6%,遠低于2017年的632.1%。
對于巨頭們而言,共享單車帶來的流量增長已經不復從前,尋找新的流量入口是接下來的目標,電單車則是很好的目標。
從現實情況來看,電單車無論商業模式還是運維方式都與共享單車基本趨同,而且還是一條新興賽道,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2020年末將有超過700萬輛共享電單車投放入市場當中,未來三年仍然保持每年400萬輛左右的投放量級。
更重要的是,電單車同樣也擁有剛需、高頻使用的特點,而且相比于主打0—3公里的共享單車,電單車可以覆蓋3—10公里出行的場景,因此電單車也被賦予新的使命,進軍下沉市場。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共享電單車用戶城市分布當中,一線城市僅占1.8%,二線城市占據27.4%,三線城市占據36.2%,四線城市及農村的用戶占比達到34.6%。
今年以來,美團、滴滴、哈羅都在廣泛招聘運營人員,主要工作為對電單車的日常換電以及維護。不少招聘當中都標明:剛開城,晉升空間很大。
下沉市場巨大的流量,無疑是巨頭們布局電單車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而且,巨頭們布局單單車,也是想完成出行領域的又一塊拼圖。
滴滴目前在四輪車領域,包括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代駕等,在兩輪車領域主要是青桔單車,主打3—10公里的電單車無疑解決了新的出行需求,幫助其實現對整個大出行領域場景的全覆蓋。去年升級為出行平臺的哈羅當然也是有著相同的打算。
美團對出行市場的野心同樣不容小覷,推出美團打車,收購摩拜,投資理想汽車,沒有一個是小手筆。
王興也表示,“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其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將帶來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顯示出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我們希望這一業務擁有更大的潛在市場并會加大投入,致力于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p>
毫無意外,共享電單車將會成為繼共享單車之后的另一個搶奪目標。
三、時間窗口
電單車與共享單車不僅有著相同的商業模式,也有著共同的天花板,這也是當前各家開足馬力鋪車的原因。
哈羅、美團、青桔激烈的競爭背后,其實都在搶占時間的窗口期。
與共享單車一樣,電單車的未來將極易受到城市容量的限制。
當初共享單車肆無忌憚投放的草莽時期并沒有維持多久。2017年8月,上海出臺“最嚴共享單車限制令”,2018年8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共享單車減量調控方案,北京將共享單車發展數量上限確定為191萬輛,車輛只能減少,不能再增加;隨著全國主要城市幾乎都出臺了共享單車限制投放禁令。
禁令發布之后,共享單車企業想要在進行大規模投放已經難上加難,如今不少品牌都在打游擊戰,悄悄進行小規模投放,但即使如此,品牌方也隔三差五的被約談。
對于電單車而言,在城市容量到達飽和之前,搶占時間窗口進行大規模投車,是幾家共同的策略。
不過,電單車的投放,依然會取決于當地政府態度,這也十分考驗各家對于政府關系的處理。
現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仍然禁止電單車的發展,所以企業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二線以及更下沉的市場。
不過,不同城市對于共享電單車態度不同,有的甚至設立了嚴苛的門檻。
近期,蓬安縣政府發布文件稱,經過對道路運輸市場的情況進行調研,目前蓬安縣暫無投放共享電單車計劃;而南寧市則規定,自9月1日起,“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者乘坐人員未佩戴安全頭盔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者乘坐人處20元罰款。”這一政策也極大阻礙了電單車在當地的普及力度。
所以,如何處理好政府關系,是電單車企業發展未來的必修課。
今年5月,滴滴旗下青桔品牌宣布,共享電單車業務在江蘇宿遷正式開城,未來將陸續在更多試點城市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青桔進入宿遷采取了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旗下國網什馬深度合作的方式,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綁定國資,更容易拿到一些城市的入場券。
另外,電單車這場賽事同樣考驗各家的運維能力。
哈羅、青桔等由于在共享單車行業已經積攢了很多經驗,可以將這些經驗復制到電單車身上,但電單車構成更為復雜,因此對于企業運維能力的考驗也更高一些。
投資過摩拜、ofo,被稱為共享單車最大贏家朱嘯虎最初時就不看好電單車的發展,他認為電單車原因是速度快,太危險;成本很高,充電麻煩。
業內人士認為,電單車相比于單車,造價成本更高一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換電比較麻煩,但如今各家企業都在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
去年,哈啰聯手螞蟻金服和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定位兩輪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的“哈啰換電服務”,哈羅CEO楊磊親自兼任合資公司CEO,今年4月,哈羅宣布獲得中恒電氣2億元投資。
滴滴今年則與電動車電池供應商星恒電源達成合作,星恒為青桔騎行配套鋰電池達成100萬組,并且雙方又簽訂的新的戰略合作協議,青桔騎行宣布正式加盟星恒推出的《恒星伙伴計劃》,為青桔騎行配套的鋰電池。
另外,得益于電子圍欄、AI算法分析騎行軌跡、車輛精準識別等技術手段的應用,電單車的運維水準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所以,電單車比拼的是各家的精細化運營程度。
電單車的競爭雖然焦灼,但主要的參與者還是滴滴、美團、哈羅等玩家,在這場競賽也不會持續太久。如果以共享單車作為參考,電單車并未呈現出新的故事,只是互聯網巨頭們打掃戰場工作當中的一役。
作者:吳昊;公眾號:IT老友記
本文由 @IT老友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還是比較安全的
不是37.27公里哦
電瓶不會被周某人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