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建設,這些業務認知必備!

13 評論 18573 瀏覽 171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讀:數字經濟是近幾年的大風口,全國各地的園區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智慧化建設。本文將圍繞智慧化園區建設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近幾年,數字經濟趁著新基建的大方向成為新風口,全國各地的園區智慧化建設進入集中的投產建設期。

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智慧化園區建設,到底應該怎么做?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下園區運營背后的業務原理。

一、先搞懂業務本質,再理解智慧園區建設

1. 對象研究

園區到底是什么?

智慧園區,本質上是一個物理空間范圍內的所有對象集合,對象可分為“物”、“人”、“事”三類。

物的對象包括:

  1. 智慧園區的本質是一個“園區”,本質上是指一個物理空間范圍;
  2. 園區的內部是建筑及設施(設施指園內道路、綠化、景觀等);
  3. 建筑的本質是空間及其一系列的附屬設施(能源控制設施、通行設施、各類機組);

人的對象包括:

  1. 業主:園區的所有權人
  2. 管理者:對部分物的對象,及事務進行管理的角色;
  3. 租戶:園區內開展經營活動的空間租賃角色;
  4. 員工:管理者及租戶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一個體;
  5. 訪客:租戶業務相關往來人員角色;

第三方服務人員: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員工生活等場景,所涉及到的第三方服務人員;

事的對象包括:

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所發生的全部事務。該范疇下內容過多,暫不展開列舉。

2. 國內外園區的核心差異

在對象研究中,中國大部分場景所指的園區“業主”,與國外的園區的“業主”有很大差別,這個差別來自于我們的社會體制差異。

1)國際模式研究

國際上的園區,主要表現形態是商寫樓宇為主。其背后的“業主”是各類投資基金(REITS模式,各類社保、教師福利的基金,都會選擇持有商業樓宇,利用樓宇租金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來支付社保支出),最成熟的“AM”(Asset Management)資產管理模式在美國(后面可單獨撰文來說說美國的商業地產管理模式)。

因此,國際商業地產管理AM為業主利益服務,業主需要的是物業增值,以及穩定的現金流收入,該利益,與國內的商業寫字樓業主的利益,基本一致。

2)國內模式研究

國內的園區,從模式上看,商業樓宇的經營模式較為落后,中國的產業園區經營模式較為先進。

商業樓宇模式:在2005年之前基本為小業主模式。典型代表潘石屹的soho,開發商建設完成后,辦公空間都被出售,以便于實現開發商的快速資金流變現,中國的地產經濟因為高流動性,導致沒有什么企業愿意去持有,均以出售為主,然后返租模式開展樓宇空間運營。

因此,國內商業地產的小業主模式,造成了國內商業地產模式的軟肋,比較落后,小業主的利益難以協調統一、過分注重短期利益,無法就樓宇改造提升等資本項目達成一致,導致時間長久之后樓宇競爭力下降等問題,且空間所有權分散,造成租賃困難,管理成本高昂。

園區模式:指政府國投的各類園區,比如杭州的城西科創大走廊一帶的各類園區(如未來科技城海創園)。這類園區背后的業主是政府旗下國有企業。該模式有非常大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政府投建產業園區,園區物業本身的增值以及租金收入并不是政府主要目標,政府核心訴求是產業經濟稅收、地方產業經濟結構優化、以及社會就業、治理穩定。

因此,中國的產業園區,一般由政府旗下國資企業充當大業主,除了基本的AM管理,更注重長遠產業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治理。其核心利益訴求比傳統AM具有更高前瞻性,更注重政府層面的統籌、產業政策下的資源配置、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配套。該特點也對國內各類園區的管理、運營、服務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園區管理場景中的核心業務

業務的本質,是為了發揮資產的價值。發揮價值所依靠的業務模式,即可視為核心業務。中國產業園區的業務,可以理解為傳統商業地產管理基礎上的迭代升級版本。

1.0 模式:標準化AM業務模式

標準AM業務,主要指非政府的大業主對商寫樓宇的管理及經營模式。

商業樓宇的經營管理,對于其業主而言,本身即一樁生意。生意的目標為盈利,盈利=收入-支出。故對于一名資產管理經理而言,收入主要來自兩個部分:

  1. 物業本身的保值及增值;
  2. 物業租賃獲得的租金收入;

盡量確保樓宇能夠產生盡可能多的租賃收入,保持樓宇建筑本身的競爭力來確保物業保值增值,同時管理開銷,確整體資產的盈利。這就是商業樓宇經營的業務本質。

2.0 模式:中國產業園區的業務模式

政府推動產業園的發展,其背后的核心利益訴求包括:

  • 有效的物業運營管理,實現物業資產的增值;
  • 地方經濟(產業)的發展,帶動政府稅收增長;
  • 通過經濟(產業)的發展,帶動社會就業,穩定社會治理;
  • 通過經濟(產業)的發展,優化地方經濟結構,增強城市綜合競爭能力;
  • 更多……

政府擁有豐富的資源體系,如下圖。產業園區只是其中的土地空間資源,政府通過配置資源,實現上訴核心利益。

二、完整的產業園區發展業務模式

政府資源體系,最終轉變為空間資產、各類政策、產業公共服務、社會數據資源等形態。在產業園區這一微縮生態中,政府資源體系與企業人才之間,缺少高效的鏈接能力。

因此智慧化園區+產業服務能力,最終將會是兩者之間的橋梁,也是利用平臺+服務,提升政府與企業的協同效率,提升產業經濟發展效益,提現最終的服務價值。

三、產業園區業務模式下的價值傳播鏈:

只有我們充分認知了產業園區的業務運營原理,我們討論智慧園區的建設,才有了清晰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才能回答,投入物聯網IOT和各種智慧化管理應用,背后真正要實現的是什么。

 

本文由 @十六年產品老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做園區的小伙伴們,有沒有群啊

    來自北京 回復
    1. 有群嗎

      來自河南 回復
    2. 有群嗎?

      來自四川 回復
  2. 寫的太好了,牛人!

    來自廣東 回復
  3. 給力,還想多了解園區知識。如果篇幅能在衍生下去就好了哈哈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4. 有聯系方式嗎,想和您交流溝通一下。

    來自安徽 回復
    1. dujx1981 微信

      來自浙江 回復
    2. 老師有群嗎,我們想加一下

      來自北京 回復
  5. 謝謝前輩,提供了一個思考園區需求的起點

    來自廣東 回復
  6. 寫得什么很棒!請問有什么智慧園區的學習資料推薦嗎!非常感謝!

    回復
    1. 其實國內這塊做的好的不多,形成系統性經驗的材料更少。后面有時間會持續編寫一些

      回復
  7. 請教一下,“標準化AMS業務模式”中AMS的全稱是什么呢?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來自四川 回復
    1. 對的,沒錯。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