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綜、網劇一路高歌,網絡電影為什么不行
編輯導語:我們經常會在一些視頻軟件里看自制綜藝、網劇等等,但是卻很少看到網絡電影;網絡電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就是成本低、不好看,人們更喜歡在電影院看院線大片;本文作者對網絡電影進行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網生內容經過了幾年的生長,網綜、網劇一路狂奔,愛騰優各平臺都出了好幾個爆款;而一直以來被市場寄予厚望的網絡電影,卻一直沒有現象級的作品誕生;即使是關注度最高的頭部作品《奇門遁甲》,也未能在社交媒體上激起什么聲浪。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共有36部網絡電影分賬過千萬,高峰過后,5月、6月市場重新陷入低迷;前幾個月的數據飆漲,歸根結底是疫情的原因,線下的消費需求被轉移到線上。
當線下娛樂逐漸恢復正常時,網絡電影市場回落,說明網絡電影們沒能以更好的內容留住觀眾;甚至過去幾個月的市場繁榮,與行業內炒得火熱的精品化概念也沒啥關系。
那,為什么和網綜、網劇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網絡電影,成績較它的師兄弟們差了那么多?是運氣不行還是這屆觀眾有問題?短時間內會迎來網絡電影的春天嗎?本文將嘗試思考并解答這些問題。
一、網絡電影的草莽時代
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標志著一個新鮮的電影行業就此拉開帷幕;說人人都能拍電影夸張了點,但網大確實很大程度降低了拍攝電影的門檻。
7年內,網絡電影高峰期的年產量超2000部,市場規模也從2015年的1億元;到2019年突破30億元,增速驚人,雖然仍是一個體量不怎么大的生意。
早幾年的網絡大電影吃了題材的紅利,因為幾乎不受監管,很多網絡電影都是打著色情暴力的擦邊球的存在;幾萬十幾萬就能拍出來一部,幾十萬那都算是大成本制作,這樣的東西當然粗制濫造。
但勝在輕制作,而且吸引眼球,大家都是沉迷于低級趣味無法自拔的人,誰能保證當看起來激情四射的影片介紹出現在優酷時,可以忍住不去點開。
那時的網絡電影上不了什么臺面,倒是有點像中國的B級片,院線電影不能觸碰的題材,網絡電影可以跟上;黑幫、恐怖、情欲、神怪…你當然不指望能從這里面看到什么好萊塢大片奧斯卡劇情,但單純找點樂子,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早期愛奇藝與制作方分賬的標準,是以“六分鐘”作為用戶有效點擊的時間節點,用戶觀看電影超過六分鐘,制片方就可以拿到分成;于是制片方會將驚悚、刺激的片段全部塞進前六分鐘;至于全片邏輯是不是合理,演技是不是在線,那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基于此,人們對于網絡電影有了明確的標簽:低級、粗制濫造;整個網絡電影的創作環境和當年的香港很像,低成本、小制作、粗糙、憑借高產量,偶爾運氣好能出個爆款。
這對于當時野蠻發展的網絡電影來說是一件好事,人們抱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心態入局,搞不好就賺得缽滿盆滿,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網絡電影的蓬勃發展。
好景不長,2017年3月,《電影產業促進法》出臺,其中規定,未來網絡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將統一。
這很可怕,意味著網絡大電影的題材不可以再低俗了;那一年,大量內容不合規、有版權爭議的網絡電影無法上線,網絡大電影撕掉自己“低俗”的標簽;于是人們對于它的認知,便只剩下粗制濫造。
一部僅是粗制濫造而沒有其他特色的電影,聽起來就很不吸引人,于是以小博大的玩家相繼退出游戲;至此,網絡電影的草莽時代結束,接下來的牌局,是屬于資本的。
二、結束狂奔
失去了相較于院線電影的題材優勢以后,網絡電影只能硬著頭皮提高成本,以提升制作水平;也因此,這兩年超千萬投資的網絡電影越來越多。
提升的成本用來請稍微出名一些的演員、做酷炫的特效、找適合的場景;在金錢的堆砌下,畫面慢慢變好了,甚至現在投入大一點的網絡電影,畫面可以達到和院線電影差不多的水平。
但在畫面改善的情況下,影片的內容并沒有跟上,空有好特效,沒有好故事。
講不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不光網絡電影有此煩惱,院線電影也差不多;大家的敘事水平就那樣,還是比點兒其他的更有意思,比如全明星陣容、沉浸式體驗。
院線電影雖然講不出好故事,但觀眾進電影院畢竟是買了票的,只要不爛出天際,多半會耐著性子看完;而且現在多數院線電影在拍的時候,都會拉上一兩個流量明星,來保證自己的票房不至于太慘淡;在這樣的前提下,故事講得好不好,反而不是最主要的事情。
另外,院線電影有足夠的時間去講完一個故事,這個節奏幾乎隨他把控;只要整體是ok的,一個長鏡頭拉五分鐘,觀眾也有耐心看下去,最多低頭吃點兒爆米花,反正錢都花了。
但網絡電影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人們的使用場景通常是抱著pad無所事事地刷,點進去看個幾分鐘,無趣的話就下一個;沉浸式體驗是不存在的,容忍度也是沒有的。
網絡電影陷入的難點是,它必須用一個沖擊性很強的東西來留住觀眾,比如打打殺殺的鏡頭,鬼出沒的片段,時不時就得來這么一下,不然觀眾太無聊就跑了;而這樣無疑會影響到影片敘事的連貫性,導演心思都放在片刻的刺激上了,哪里顧得上整體和大局。
而且網絡電影請不來大明星,即使現在制作預算抬到了千萬級別,但這點錢和流量明星比起來,還是杯水車薪;就算錢給夠,一線明星干嘛放著院線電影不拍,去網大做客?
相對于院線電影來說,網絡電影少了最重要的人和錢,沒有一線明星意味著沒有粉絲基數,沒錢意味著宣發力量薄弱;這樣的基礎,加上人們一直以來對網絡電影low的印象,網絡電影自然走得緩慢。
另一邊,網絡電影比它的兄弟網劇的表現也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網生內容誕生以來,前有《匆匆那年》,后有《隱秘的角落》,中間穿插著《我是余歡水》、《心理罪》等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耳熟能詳的網劇。
網劇和網大,制作成本差不多,演員陣容差不多,觀看渠道差不多,為啥走向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命運?
首先是使用場景的原因,網劇并沒有跳脫出人們觀看電視劇的渠道;你既可以在騰訊視頻看到網劇《我是余歡水》,也可以看到傳統電視劇《還珠格格》——人們不是在有了網劇之后才開始使用愛騰優,因此不存在教育市場的必要。
事實上隨著網劇制作日益精良,已經很少有人在看電視劇時會去刻意區分這部劇是不是網??;而且人們看網劇的期待和看電視劇的期待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打發時間,可以接受慢騰騰的敘事過程,大不了把倍速調到2.0。
網絡電影的誕生,其實是在試圖調整人們的習慣;別說網絡電影,就是院線電影下映以后,在愛騰優開放點播,很多人也是看了幾分鐘就看不下去的。
因為電影的敘事方式很多,常規線性敘事還好,稍微認真點就可以看下去;但還有很多電影會多線、插敘、倒敘、瞎比敘,這就很考驗觀眾的注意力了;比起各種詭異敘事的電影,人們更傾向于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以后邊看肥皂劇邊玩手機。
電視劇也遠比電影更容易拍出彩,同樣的事情,電視劇可以用40集講清楚,慢慢讓主角在你心目中的形象變深刻,但拍電影必須在120分鐘內就拍出故事,還得塑造出人物。
并且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按照劇情一步步走,不存在什么剪輯上的難度;電影的拍攝和剪輯同樣重要,后期可以將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帶來不一樣的感覺;但又要讓故事具有連貫性,人們能看得明白,這很考驗導演和攝影。
網絡電影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依然沒有什么起色,倒也不能完全怪它不努力;首先國內的電影制作水平本身就比較有限,另外對于看電影來說,移動設備確實也不算一個太好的選擇。
三、網絡電影的春天還遠嗎?
去年年中,愛騰優三家平臺與相關部門商議,將“網絡大電影”更名為“網絡電影”;只是一字之差,但格調提高了不少,可以預見三大平臺對于網絡電影后續發展的野心,也意味著網絡電影將對內容有更高的要求。
有了更大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多傳統電影起家的制作方也開始涌入這條賽道。
2017年,傳統影視公司慈文影視與愛奇藝合作,聯合出品了自己的第一部網絡電影《哀樂女子天團》;這部電影以國內殯葬行業為背景,在電影院上映有不被大眾接受的風險,于是選擇了以網絡電影的形式呈現,一度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
這是一個好的信號,讓更多網絡電影看見了方向,它們不必像院線電影一樣面面俱到,照顧到整個大眾的審美趣味;只需找準一個人群發力,龐大的網絡效應自然會幫助它們挖掘精準受眾。
網絡電影逐漸不再是以題材博出位的爆款,有了精品化的趨勢,這有助于人們撕掉一直以來對網絡電影的固有標簽。
并且,網絡電影是賺錢的,2018年由淘夢和優酷聯合出品的《大蛇》,上線88天,分賬超過5000萬元——網絡電影5000萬元的分賬能夠轉化為1.4億元的院線電影票房,這個成績足以擊敗超過85%的院線電影。
拍一部《大蛇》和拍一部《戰狼》,哪個更難一些,答案顯而易見。
千萬級別的成本,在網絡電影里足以實現年輕導演的很多想法,也給了這些影視行業的新生力量一些機會;在拍院線電影之前,先拍幾部網絡電影積累經驗也是很必要的,越來越多的新人正在涌入這個行業,也就擁有了質變的可能。
當多數人都能認同網絡電影不是類別而是渠道時,網絡電影才能夠在與院線平起平坐的位置去一戰高下;在資本的推動下,這一天看起來不是很遠,只是再往后,就是新的故事了。
作者:張美芽,個人微信:fromzyx,互聯網/財經觀察作者。
本文由 @張美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網絡電影的盈利天花板目前遠遠不如院線電影,而且粗制濫造的太多了,質量提上去才有未來,靠著擦邊球題材吸引眼球時沒有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