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如何幫助純音樂人打開變現大門?
編輯導語:喜馬拉雅是知名音頻分享平臺,2013年上線,總用戶規模突破6億,是國內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臺。隨著現代人壓力的增大,睡眠問題逐漸凸顯,純音樂成為了眾多聽眾的選擇,本文作者分析了喜馬拉雅音樂是如何幫助純音樂人,打開變現的大門。
說到純音樂,過去人們可能常常將它與古典音樂相連接,但在今天,純音樂有了更多基于技術更實用的表現形式。
影視BGM、自然天籟、3D音樂、古風禪音、傳統樂器演奏……純音樂變得更加日常、多樣,不變的卻是沉浸式的享受和對心靈的安撫。
對壓力之下神經緊繃的現代人來說,純音樂極大緩解了他們的焦慮,逐漸成為現代人熟悉的一種解壓方式。
為滿足現代人對療愈音樂的需求缺口,一些音頻平臺開始推動純音樂尤其是療愈音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圍繞創作者、平臺、受眾三方的聲音生態逐漸形成。
音樂擁有治愈生活的力量,療愈音樂在不斷拓寬音頻內容行業想象力的同時,也讓純音樂在現代音樂市場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一、療愈音樂成為現代人的新剛需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數據,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有將近3億人可能需要聲音療愈等睡眠服務。協會參與發布的《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表明,67.4%的失眠群體購買過養生足浴盆、睡眠監測設備等網紅助眠產品,但52.8%的人認為沒有效果。
在這種失眠困境之中,人們發現了純音樂對睡眠的改善作用。療愈音樂能夠緩解焦慮、安撫精神且沒有副作用,苦失眠久矣的都市年輕人立馬成為了這類音樂的忠實聽眾。
《2020療愈音樂收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喜馬拉雅收聽療愈音樂,2018年-2020年,療愈音樂收聽人數漲幅達302%。截至8月,2020年療愈音樂專輯總播放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達25億。
不同的群體對音樂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
《報告》顯示,喜馬拉雅上療愈音樂的一二線城市收聽比例超過50%;80后、00后、90后是收聽最多的三個群體,其中80后占比高達42.8%。
人們依靠療愈音樂緩解壓力、幫助入眠。官方數據顯示,周三收聽療愈音樂的用戶最多,周六則最少,睡前11點是收聽高峰,9點到24點收聽的人數最多。
“80后的生活壓力普遍較大,他們渴望找到一種宣泄和抒發情緒的方式。當我們在規劃做療愈賽道時,就是在貼合這些用戶的需求,去定制內容。”喜馬拉雅副總裁、總編輯殷啟明對音樂先聲表示。
喜馬拉雅為80后職場白領定制了提升專注度、放松解壓以及沉浸式3D音樂療法等療愈音樂內容,助其撫平日常工作中的煩躁情緒。
至于90后和00后這類對學習專注有場景需求的群體,喜馬拉雅則著力為他們提供助眠類專注類的音頻內容。
殷啟明提到,目前在喜馬拉雅,最受歡迎的療愈音樂類型,是純音樂與大自然白噪音相結合的音樂,以及沉浸式療愈音樂。前者滿足了都市人遠離城市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期望,后者將3D音頻技術、心理學與心理聲學相結合,生產出了具有特定功效的音樂。
喜馬拉雅2020年療愈音樂TOP10專輯中,《枕邊助眠音療|睡得飽飽的 起得早早的》、《3D大自然睡前曲|枕著宇宙萬物入眠 立體聲無損享受》等作品均榜上有名。
其他如鋼琴曲、胎教音樂、自然白噪音等多種類型的純音樂,也為年輕人們帶來了沉浸式的聽覺享受。
睡個好覺,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新剛需。隨著音樂人、心理學專家等具備專業背景的創作者加入,純音樂的藝術性與功能性不斷升級,在減壓、助眠、學習等多場景得到應用。
聽療愈音樂,也成為了成年人不可或缺的自愈方式。
二、逐漸走向成熟的純音樂,平臺用什么”療愈”更多創作者?
盡管療愈音樂已經成為音頻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純音樂尚屬新興領域,大量創作者依然面臨著無法觸及更多用戶、變現難的困境。
喜馬拉雅療愈音樂團隊”耳界Earmersion”也遇到過這樣的疑問:”我們知道這東西是好的,但我們不知道它未來的變現是在哪里,不知道它未來的用戶群在哪里。”
互聯網時代,連接創作者與用戶,探索變現通道,一直都是具備強大資源整合功能的平臺方的功能和任務。
近年,各音樂、音頻平臺都透露出發力純音樂賽道的苗頭,但如何讓不了解療愈音樂的受眾感受到它的魅力?如何甄別、推廣大量涌入的創作者?如何保質保量推動療愈音樂發展?
這些都成為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
其中,專注音頻垂直賽道的喜馬拉雅決定從挖掘種子音樂人、助其實現從流量到變現的角度入手。
為此,喜馬拉雅聯合國際知名鋼琴演奏家共同發起”喜樂計劃”,為熱愛器樂演奏、愛好純樂創作、熱衷彈唱的音樂人提供全面、精準、系統的扶持,助力純音樂創作者C位出道。
無論是聲療大佬還是萌新小白,只要熱愛純音樂,對純音樂創作有自己的理解,都可以通過通過拍攝、上傳不短于30秒的短視頻參與”喜樂計劃”。
8月31日,”喜樂計劃”海選賽正式啟動,用戶點贊人氣前100的作品進入百強主題創作賽。閉門評選后,編輯評分、作品人氣分、專家評分等綜合打分將決出最終10強。
“喜樂計劃”邀請到龔琳娜等人擔任評審官,他們曾在喜馬拉雅開設音樂類課程,比如《跟著龔琳娜來練聲》等,深受用戶喜愛。
他們的專業背景,也讓”喜樂計劃”的評選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公正性。
在喜馬拉雅,療愈音樂的用戶連年增長,已經成為平臺重要的內容分支。
“喜樂計劃”億級曝光資源、百萬專輯投資金的投入力度則很直觀地表明了平臺發力的決心。其中,綜合10強更能獲得10萬元專輯投資金、億級平臺扶持流量資源,喜樂人氣獎最高可獲得3000元獎金,以及站外綜藝等曝光機會。
與此同時,”喜樂計劃”不僅是一次平臺發起的內容評選,更是目前國內療愈音樂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3D腦波音樂、五行療愈音樂、大自然實錄白噪音、治愈鋼琴曲、古風禪音等豐富的療愈音樂內容匯聚于此,用戶對療愈音樂有了更廣闊的的理解,也對背后的創作者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鋼琴類療愈音樂的選手代表是儒雅的鋼琴王子趙海洋,他的《夜色鋼琴曲》是全站最受歡迎的鋼琴曲專輯,播放量達7.7億;
上海交大醫學心理學教授陳福國、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秦毅帶領的”耳界Earmersion”團隊,人稱”聲音界的IMAX”,用理性的科學研究成果來幫助感性的人們;
視力障礙的90后音樂人王可鑫,則用充滿故事性的彈唱和人生故事治愈著萬千用戶。
與此同時,非遺文化傳播者自得琴社、空靈禪樂音樂人空雨、跨次元國風嗨的HiDii國樂團、旅拍vlogger四季音色,制造演出一體化的上海民族器樂一廠等都參與到了這次”喜樂計劃”當中。
不管是哪一種風格,哪一種形式,只要是能夠滿足用戶療愈需求的高質量純音樂內容,都能在喜馬拉雅獲得同等的曝光和扶持機會。
依托平臺的整合功能和渠道優勢,此次喜馬拉雅投入站內外資源發力純音樂賽道,不僅能夠幫助音頻創作者們擴大受眾面,提高創作積極性,對平臺整體的純音樂內容活性來說,也是一次適時的豐富和升級。
三、受眾基礎之上,如何正確打開純音樂變現大門?
作為音頻行業引領者,喜馬拉雅在8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超6億用戶,其中超過60%的用戶睡前收聽的音樂為純音樂。
喜馬拉雅副總裁、總編輯殷啟明對音樂先聲透露,喜馬拉雅用戶有良好的內容付費習慣,對于新體感、有助于提升狀態的功能性音樂,用戶的付費意愿也比較高。
2019年11月,喜馬拉雅開始做療愈音樂付費專輯,其收益在過去一年的漲幅超過400%。2020年,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到76元,這在互聯網付費產品中是一個相當亮眼的數字。
成熟的付費體系直接帶動了音樂人收入水平提升,據官方數據,2020年8月,療愈音樂人月平均付費專輯收入達到3.85萬元。
療愈音樂的人氣主播聲谷,其大自然聲音專輯總播放量突破8000萬,吸引了大量付費用戶,年收入可達百萬以上。90后音樂人王可鑫在喜馬拉雅的半年收益也達到了30萬左右。
目前,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主播人數已超過1000萬,過去兩年,入駐喜馬拉雅的療愈音樂人人數更增長了98%。
TOP100的頭部音樂人之外,千萬熱愛純樂的創作者,也是喜馬拉雅音頻生態圈的重要組成,他們的努力和成果,也值得更多用戶關注。
“器樂演奏、純音樂創作人,在國內,基本找不到專屬于他們的舞臺。但我們都知道,純音樂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且都非常有才華,喜馬拉雅希望能為他們創造更大的舞臺,找到更多聽眾。結合用戶需求和平臺特性,喜馬拉雅將為音樂人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加強他們的商業價值。”殷啟明表示。
喜馬拉雅更愿意將這些創作者稱為”音樂療愈師”,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希望給予他們一個全新的職業發展空間。
通過”喜樂計劃”的再集中發力,喜馬拉雅拓寬了純音樂的曝光通路,助力音樂人精準定位用戶群,讓這些創作者能夠擁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將流量優勢轉化出更多知音和價值。
殷啟明認為,睡眠經濟正在崛起,療愈音樂市場前景非常大,”療愈音樂是個新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智能產品、實體產品、線下體驗店、內容、創作者、內容專業機構正在積極入局這個市場。”
提前布局這片藍海的喜馬拉雅,正通過不斷嘗試,摸索最符合用戶需求,也最貼近平臺屬性的運營方法。
而喜樂計劃的發布、推進,喜馬拉雅也證明了平臺探索過程中的多種屬性——既可以是億萬用戶最好的陪伴者,也可以是純音樂人們最有力的支持者。
四、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平常會聽3D腦波音樂、大自然實錄白噪音、治愈鋼琴曲這類純音樂嗎?如何看待用戶在喜馬拉雅為代表的音頻平臺的高付費能力?
作者:張家欣;編輯:范志輝;排版:安林;公眾號:音樂先聲
本文由 @音樂先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