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自由”不再,誰該為越來越貴的外賣負責?
編輯導語:“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臺,美團外賣于2013年正式上線,隨著二者逐漸進入到各個大小城市,人們也習慣了用手機點外賣,節省時間的同時還可以省錢。但是“外賣自由”很短暫,如今外賣價格越來越高,外賣愛好者也所顧慮,誰該為越來越貴的外賣負責呢?
最近騎手小哥的安全問題引發全民熱議,這部分群體被廣泛關注其實也和整個外賣行業的飛速發展相關:
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中國外賣消費者共4.6億人,產業規模達6536億元。
飛速發展的外賣行業也留下了很多弊端,其實除了騎手小哥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之外,消費者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消費者討論到底該不該“多等5分鐘”的時候,有誰發現這些年來外賣悄悄漲價了嗎?
一、外賣悄悄漲價? 不止你一個人覺得
在美團與餓了么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僅商家給出的減免多,連系統發放的紅包都是3塊錢,5塊錢的大額紅包。那時候一份外賣到手價格都在10塊錢左右,比店里便宜多了,但是現在卻覺得外賣的價格卻越來越高。
根據一份億歐網的線上調研顯示,發現有68%的消費者覺得“美團外賣變得更貴”,在這其中,又有65%的消費者的平均單筆消費金額集中在20~30元間。
可見,外賣貴了真不止你一個人覺得。
而美團發布的2018-2020H1財報,單筆外賣費用確實呈波動上升的趨勢,今年以來單筆外賣的價格確實顯著高于2018-2019年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外賣變貴這件事。
那么到底是誰讓外賣漲了價呢?
二、到底是誰讓外賣漲了價?
說起外賣漲價,很多人會怪罪商家,覺得是商家單方面提高了價格,但是這次商家不背鍋。這是因為在外賣行業中,商家并沒有多少話語權,甚至很多商家還游走在虧本的邊緣。
平臺上的商家除了食材、人工和租金支出外,還需要額外承擔外賣平臺資費、打包費等支出。平臺資費主要是傭金和配送服務費,傭金包含平臺使用和技術服務兩項費用,這是在所難免的。
而大頭都在配送服務費,這項費用可以占到平臺資費的80%。
此外,平臺有時候做活動,中小商家為了增加流量不得不消減利潤。承擔活動中的減免配送費、滿減、會員紅包、新用戶立減、返現紅包、折扣菜、津貼聯盟、優惠券、推廣等等。
而且很多活動優惠是可以疊加的,很多菜品最終結算價為其標價的60%或更低,這就導致部分商家越賣越虧。
近日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還報道過這樣的新聞,用戶點了30塊錢的外賣經過滿減和紅包后只付了一分錢,隨后商家找上門理論,被行政處罰的事件。
除了平臺抽傭,商家被要求“獨家經營”,意思就是在美團與餓了么之中二選一,如果商家只上線美團外賣,傭金抽得低;但如果上線他家外賣平臺的話,傭金就高。有商家表示,新入駐平臺甚至要到了26%的分傭。
這導致兩者的商家重合度非常低,確實保障了外賣平臺的利益,但同時也讓商家苦不堪言。本來想通過線上外賣平臺擴展營收,沒想到卻被層層壓制。這樣一來加價實在是無奈之舉。
三、平臺就真的是外賣漲價的“罪魁禍首”嗎?
那么“高額傭金”、“獨家經營”的外賣平臺就真的很賺錢嗎?
其實也不是。
美團從外賣業務誕生以來,虧了5年,2019年才實現盈利,并且是微利。美團曾公開表示過:美團2019年外賣業務八成以上商戶傭金在10%-20%,第四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也不到2毛錢,傭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
根據美團財報,2019年外賣傭金收入496.47億,餐飲騎手成本410.42億,占到傭金收入的83%。
確實如此,光是騎手工資就占了這么多,美團還需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研發智能調度系統,還要進行系統的維護和升級,美團也很更苦。
那么,難道外賣的錢都去了騎手那里了嗎?
2019年,通過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外賣騎手有399萬,僅在2020年初的5個月中,美團平臺上新注冊且有收入騎手的總數已超過百萬。
根據美團最新財報,2020年二季度,美團銷售成本161.5億元,外賣騎手成本占據了72.7億元。
但是他們的收入也并不多,騎手每單能賺5-10塊,其中顧客支付5塊左右,平臺補貼1-3塊,如果配送費有減免,由商家支付。
根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70%的騎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收入高的都是長時間工作換來的,而且還沒有安全保障。
從商家、平臺、騎手來看,他們確實都不容易,也都沒賺多少錢,但是外賣為什么會越來越貴呢?
這主要是因為兩點:
1. 用戶的心理落差明顯
在外賣行業剛興起的階段,資本和外賣平臺都在往里面使勁撒錢,企圖在短時間內攻占市場,以低價來換取流量,當時各種福利、滿減、大額紅包的推出,使得當時外賣用很低的價格就能到手。
久而久之,就給了消費者一種假象,就是外賣便宜,外賣比線下便宜。
但是真實情況卻是,加上包裝費和配送費的外賣本來就是要比線下消費的貴。尤其是現在平臺補貼變少,商家滿減力度變小之后,外賣就回到了之前的價格,消費者的心理落差明顯。
2. 外賣行業的中間成本很高
與線下就餐不同,外賣需要商家打包好之后,通過騎手到店取餐取餐再送達用戶手中。這個漫長的配送環節上,所需額外支出的中間成本很高。
不光是騎手的工資,騎手小哥只是最底層,騎手上面有站長,站長上面有加盟商,加盟商上面還有平臺方,這些人力成本比騎手可高了多了,而這些所有的人力成本最終還是需要消費者買單。
四、外賣還會越來越貴嗎?
《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報告》顯示,近幾年國內餐飲外賣產業的規模逐步擴大,預計2020年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占比將超過20%。
也不用過分驚訝,畢竟是現代人了,誰還能不吃個外賣呢?
此外,訂單量和商家也在不斷增長。
二季度美團外賣餐飲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 6.9% 至 2450 萬筆,單日訂單量峰值突破 4000 萬個;Q2 季度美團平臺商戶數增長至 630 萬,新上線品牌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 110%。
也就是說,隨著“宅經濟”不斷發展,點外賣的人將會越來越多,而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外賣這個行業,那么外賣還會越來越貴嗎?
——筆者認為外賣會越來越貴的。
站在外賣平臺角度,前期我燒了那么多錢才打開市場,現在是逐漸盈利的時候,自然是不愿意繼續燒錢加大補貼降價,如此一來外賣就回不到之前的價格。
而且騎手數量不斷增加,這將是一步不小的人工費用,平臺降價就更不可能。
而且現在外賣行業的壟斷程度很高: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Q3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美團外賣交易額占比達65.8%,遠超餓了么。
而且,如今的美團在不斷開設新業務,但是美團的收入還是主要靠外賣業務。
據美團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財報,實現外賣傭金收入127.2億元,貢獻了總收入的51.5%,平均單筆交易抽傭5.7元,費率11.7%。而我國的外賣市場又逐漸飽和,在增長壓力之下,短期內只能增加傭金。
對于中小商家來說,平臺傭金抬高是幾乎致命的。
傭金具有強制性,能夠議價的多半是大型餐飲連鎖集團,如麥當勞、呷哺呷哺、海底撈、喜茶等等。他們本身體量大,而且又有自己的小程序、App,有籌碼能夠議價。
而一般的中小商家,只能被動接受或拒絕。
本來餐飲就利薄,而商家除了傭金之外,為了綜合推薦位更靠前,商家也要在平臺上付出一定的營銷宣傳費用;加之外賣門檻低,又有許多新平臺加入,商家的利潤被不斷稀釋,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中小商家無以為繼只能加價。
而配送業務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騎手行業,而這些錢都會源源不斷的從消費者身上討來。
其實,外賣之所以越來越貴,這歸根結底還是整個體系的問題。
盡管外賣節約了堂食服務人員與座位,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與交通費,但想要走得長久,漲價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對于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者來說,外賣漲價會讓他們放棄這樣的生活方式。
作者:寧缺,微信公眾號:松果財經
本文由 @松果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外賣行業從業人員,想說兩句,外賣其實跟打車很類似,都是誕生于共享經濟下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但相比之下,外賣行業因為客單價和單均成本的問題,長期補貼是不現實不可取的,更何況現在已經進入到雙寡頭爭鋒的狀況。大多數市場流行的線上行為基本上都是線下行為的線上投射,外賣也不例外,餐飲市場的特性線上線下是通用的,外賣不是漲價,而是逐漸恢復到行業的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