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眼中的教育:特點、本質和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
編輯導讀: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教育也順應時勢的與互聯網結合,演化出了多種不同的在線教育場景。互聯網為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變化?會產生哪些新的場景?本文作者依據自身在教育行業的工作實踐,從什么是教育出發,對教育特點和本質展開了深入探討,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教育的認識。
熱播劇《平凡的榮耀》中,吳恪之在闡述農業項目說個這樣一句話:”農業將永遠不會被市場淘汰!“ 我想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教育。
原因很簡單,教育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自從人類誕生時,教育就一并出現了。人類的進化史就是教育的發展史,只有人類存在,教育就不會消失。
本人從事教育行業近十年,對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本篇就聊一聊我眼中的教育,不一定正確,歡迎一起探討。
一、什么是教育?
《說文解字》中說:“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養子使做善也?!狈g過來即:教,即老師把自己會的東西做一遍,弟子模仿著跟著做。而育,則是讓后代從事有益之事。
可以說已經非常清晰的為教育給出了定義!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
這個老祖宗其實都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只可惜現在的教育都逐漸退化為重教輕育甚者只教不育了(這里另外一個維度,本文就不展開討論了)。
單從”教“的這個層面來講,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教育,是知識、經驗的傳遞
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書本內容,比如微積分、萬有引力、洋流、電路、Java等等,都是屬于知識,這些都是前人們經過反復實踐總結下來的知識。我們不需要再走前人的一邊路,就可以獲取到。
這就是教育在知識傳遞層面上的體現。
當然,你可以對知識進行懷疑甚者挑戰,以便促進新的知識的形成。
森林里,小馬想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這個時候小松鼠說:”千萬不要過河,河水很深“,而大犀牛卻說”可以過河,河水淺得很“。
這就是著名的”小馬過河“的寓言故事,其實故事里的小松鼠和大犀牛進行的都是經驗的傳遞。
這是教育在經驗傳遞層面上的體現。
當然,其它人的經驗未必適用自己,這只能靠自己躬身入局——絕知此事要躬行!
2. 教育,是技能、認知的提升
人民習得了知識和經驗后,本身是沒有用的,還需要在技能或者認知層面進行提升。
比如NBA的休賽期,姚明、霍華德、詹姆斯、科比等眾人都曾拜師大夢奧拉朱旺門下,學習籃下技巧,他們提升的是籃球技能。而輪滑班,很多學員跟著教練學習輪滑,如何起步,如何轉彎,如何停下,他們學習的是輪滑技能。
這是教育在技能提升層面上的體現。
現在都在講”降維打擊“,那么如何實現降維打擊呢?首先得把維度提升上去,這就涉及到認知層面的提升了。比如以前人們致富的認知就是辛勤勞動,勞動致富?,F在很多人對致富的認知提升到了投資理財。前十年,投資一套房帶來的財富,比辛勤工作一輩子帶來的財富都可能多。
這是教育在認知提升層面上的體現。
二、教育的特點
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特點,教育也不例外,我認為教育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個性化,二是以效果為導向,效果大于效率。
1. 個性化
教育其實和醫療有些類似,都屬于“個性化”的行業,每個人受教育者的情況都不相同(正如每個患者的病情不同一樣),所以不存在標準的解決方案,需要針對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
但因為生產力嚴重不足(主要是優秀的教師),無法滿足為每個學生逐個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所以只能用“標準方案”來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統一的教材、同一的學習進度、同一的考試選拔標準等等。
2. 效果>效率
在教育行業,效率不是用戶的第一訴求,效果才是第一訴求。試想一位庸師,效率越高,誤人子弟的速度也就越快。
效果和效率的背后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ヂ摼W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往往是通過去除中間環節,形成標準化。這是典型的生產關系的重塑。重塑后會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效率。
但教育行業的核心訴求不是改造生產關系,而是釋放生產力。
從這個觀點我們再來看今年受疫情影響爆發的在線教育,就會清晰了不少。在線教育只是改變了生產關系(上課形式發生了變化),效率確實得到了提升,但其本質上的生成力(教師資源)沒有發生變化,其教學效果也就不會提升(甚者由于在線形式的某種弊端反而會下降),所以疫情過后,在線教育也會逐漸回歸平淡的。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個優質資源稀缺的行業,好老師在行業中占比很低,因此互聯網+應該更多思考如何釋放他們的生產力,而不是企圖去破壞生產關系。
只有生成力充足了,個性化教育才能實現,其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三、互聯網對于教育的影響
我們再來聊聊互聯網對于教育的影響。
這里的互聯網泛指互聯網技術,包括在線,AI、云計算等等一切形式。
說到互聯網對于教育的影響是什么?就需要看影響的是教育的哪一部分了?
1. 影響生產關系
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影響的是生成關系,那我的看法是互聯網是無法顛覆教育行業的。
教育行業中間的很多環節是為了保證學習質量,線下的教育提供的不止是知識,它還保證了整個環節的鏈條。
教育包括了“教”和“育”,線上只能“教”,“育”是無法線上化的,“育”只能在線下更好的完成。所以教育行業科學的模式必然是線上線下深度的融合,線上提供可循環復用的且結構化的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和服務,線下提供基于線上的內容和服務的個性化教學管理和延伸服務。
互聯網無法顛覆教育行業,也不應該去改變教育行業的生產關系。教育是深度個性化的行業,與互聯網的其實關系是:有你,我更好,很多時候,沒有你,我也行。
2. 影響生產力
如果互聯網影響的是生產力部分,也意味著極大解放了教師資源,那么是有可能把教育行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的。
解放教師資源,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低價值的重復勞動和高價值的個性化解決方案。而這兩方面,正是互聯網(AI技術)的擅長之處。
(1)低價值的重復勞動
典型的就如批改試卷,這里難點在于主觀題批改,比如英文中的口語、寫作批改判分,語文中的作為批改判分。
老師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批改試卷中,而隨著互聯網和AI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問題有可能得到解決。
把題目的答案結構、得分點、批改邏輯都可以固化為算法,用技術去判卷出分,不僅節省人力,還能有效的避免人的主觀因素,提高判卷準確率。這樣教師節省出時間來,就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2)高價值的個性化解決方案
前面提過,教育是個性化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同。同樣都是考60分的學生,其知識的薄弱點可能截然不同,這需要針對性的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而這也是真正考驗教師能力的地方,而這點也是AI技術的強項。
AI的本質不就是基于大數據,用特定的算法加上超強的計算力,給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嗎?試想一下,AI技術基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計算出該學生的薄弱點,然后自動生成提升計劃推送給學生,這場景,多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教育,未來還是可期的!
四、教育的本質
文章最后,想聊聊教育的本質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也咨詢請教過很多人的。但總也找不到自己比較滿意的答案。
直到我有一天我從一篇文章中得到了靈感,像是觸電般的擊中我一樣,感覺自己找到了那個答案: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人類的善意,使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
我們現在在討論教育時,都通常認為教育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是為了獲取某個證書或者某項知識技能的。
但仔細想想,這些其實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學校是社會發展中,為了進行知識更好的傳遞而產生的固定場所。而現在各種校外的培訓機構或者企業,也是市場經濟下的逐利機構。
這些都是手段,都是表象!
我們細想想,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是進行信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從遠古石器時代,當祖先通過各種機緣巧合習得某些知識或者技能,就會告知身邊的人,進而逐漸傳遞開。而后人又在前人傳遞的基礎上,逐漸迭代,產生更為先進的知識和技能。整個社會就是這樣發展下來的,直到今天!
這種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在教育的不斷作用下,人類的善意被不斷的喚醒,人類社會也越來越先進,整個世界也變的越來越美好!雖然期間也有戰爭,也有剝削,會出現短暫的倒退,但整體趨勢是向好的,不可否認,世界一直再進步!
這就是我認為的——教育的本質!
寫在最后
教育,每個人都離不開,從生到死貫穿始終。
教育行業,一個不會消失的行業,從古到今不斷發展。
教育,教為手段,育為目的,人類從遠古時代的鉆木取火,到如今的探索宇宙。從古代的祭祀求雨,到現代的人工降雨。一切都是教育帶來的結果。
教育是偉大的,也是樸實和普世的,你我皆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無論教育如何發展,最終都離不開其最初的起源——”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養子使做善也“!
愿世界越來越美好!
#專欄作家#
產品老吳,微信公眾號:產品老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教育行業老兵,專注B端產品方向,擅長CRM系統 智能學習系統的規劃、設計、搭建。目前負責在線智能學習系統的規劃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將教師資源當作生產力,將教學方式當作生產關系,理解很獨到,感謝作者。
好的教師永遠是稀缺的,提升生產力的方法,我認為有兩種,一種是從培養優秀教師入手,優秀教師多了,自然而然生產力也就提升了,可以搭建一套教師成長的體系,專門培養優秀教師。第二種,增加教師的輻射范圍,原來只能教50個學生,通過直播,或錄播課程的形式,加大輻射范圍,影響到更多的人。
第二種方式是建立在第一種的基礎上的,只有好的教師,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影響到更多人,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提高生成力。
感謝作者的精彩見解,對教育的思考讓人看完后受益良多~ 這里針對文中生產力的部分提出我自己的觀點。文中寫到“在線教育只是改變了生產關系(上課形式發生了變化),效率確實得到了提升,但其本質上的生成力(教師資源)沒有發生變化”,而我認為在線教育其實提升了生產力。按照作者對生產力的理解,原本生產力不夠是因為教師資源是稀缺的,線下教育一個老師最多能同時給幾十個或者一百多個學生上課,但有教學需求的學生數量依然遠大于所有老師能授課的學生人數總和。但在線教育正是突破了線下的教學人數限制,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產能,使每個老師能同時給成百上千的學生授課,從而在整體上擴大的教學覆蓋面,這就是生產力的提升。當然,無論線上教育是一對多的精品課,還是及時上百人的大班課,效果上都不如面對面的線下教育更有保障
是的,互聯網確實使教師教授的學生范圍大大提高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說提高了教師的生產力。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是一個水平差的老師,受影響的學生范圍也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