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育市場是怎樣的?
編輯導讀:說到教育行業,很多人想到的就是K12教育,以及升學考試的輔導班。對于職場人士來說,職場教育同樣非常重要。但是市場上并沒有出現職場教育的巨頭,很多小的培訓機構還在艱難求生。職場教育市場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直想聊聊到底職場教育市場是怎樣的。
契機不僅是之前提到的,職場教育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細分領域。更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感知到:新一代職場人,持續學習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強。
我們能輕易觀察到:越來越普遍的邊學習邊工作場景,滲透在知識更新最快的互聯網,以及越來越多其他行業。
不僅是行業的廣度,還有人群階段:除了在職的職場人,還有職前階段、在校的學生。傳統高校盡管接收越來越多的學生,但是高校的職責和能力可能更傾向于理論和歷史(對于市場而言,可能相對滯后)知識的傳授,并不側重學生與真實市場的連接(就業技能)。大多數學生對真實市場的認知非常少,以至于國內一年接近“300萬”學生考研。這其中并不乏因為對市場職業不了解,暫不希望(部分帶有“消極、恐懼心態”)進入市場就業,選擇“從眾式”參與升學考試的。高校與市場的距離問題,不僅在國內,世界上即便是發達國家也有相似的問題,只是程度差異。
并且我們接觸到面向成人、職場人階段的學習產品(供給端),學員的背景早已跨越了年齡、行業與專業。也就是說,職場人、預備職場人,不分領域、階段,對繼續學習的需求,是存在的。
需求程度如何?我們認為,可以定義為“是強烈的”。“90、95、00后”一代,早已不在“計劃經濟包就業、穩定就業的時代”。但在新的就業時代,卻沒有“快速跟進”的校內計劃,新一代職場人(無論職前、在職),如何解決技能學習的需求?市場化的職場技能學習公司,可能是一部分答案,它們相較而言,有更靈活、高效的探索能力,比如連接到一線的產業公司,研發相對最匹配市場需求的技能學習產品。
國內職場學習的頭部公司,遠沒有K12的成熟,但也有一些“初顯鋒芒”。今天,我們就嘗試和大家分享,我們觀察到的職場教育市場(需求)人群所在,以及對應的供給端整體。包括圍繞兩個觀察點:一是職場人分布在哪里、他們對應的需求是什么(方向)。二是目前落地的項目有哪些,他們做的如何。此外還會提及部分:哪些需求沒有滿足,仍有空間。
本次分享不會太具體,但會呈現目前行業的輪廓。更多新的實踐,還請業界朋友和我們多交流、分享。
以下enjoy:
從職場學習目標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三種細分需求:
- 專業職場技能,這一類主要是硬技能,比如某個行業、某類專業職位下的專業技能。它們更多為職場人,提供能力進階,職業晉升的硬技能支持。在目前的學習產品落地中,更多以相對高客單價,比如千元、萬元級別的定價,直播課、線下課的形式。
- 通用職場技能。這一類更偏向職場軟技能。比如效率工具、溝通能力、社交、領導力、管理能力等等。它們更多輔助職場人,除了專業技能外,游刃有余地與外部聯系,達成合作,推動工作效率完成。
- 職場人的個人發展與日常生活知識。包括個人健康、認知、心理、業余興趣愛好等等。這是一個更廣泛的學習需求,更多在以知識付費、相對低單價的學習產品形式落地,并且覆蓋了三類學習需求中最廣泛的用戶。這類學習需求的存在,區別于其他兩類需求(更多為了服務職場發展),是因為人們對“自我”本身,有了更多的追求,因此愿意花更多的投入,“有意識地探索”。
這三類囊括了職場人學習范疇的主要方向與基本落地特征。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目前每一類的需求,細分有哪些項目,如何提供服務,解決需求的程度與范圍如何?
一、專業職場技能
術業有專攻。中國有超過8億勞動力,他們在不同的行業、崗位上,用不同的專業能力完成工作。無論是我們集中關注的第三產業(eg服務業),還是第二產業(eg工業)、第一產業(eg 農業),勞動者都需要“升級打怪”,“干中學”,以及邊工作邊參與額外的學習,提升自己。
如何看職場人的專業技能的學習市場呢?我們認為,可以從行業從業者分布來看(以城鎮就業作為參考)。因為職場技能培訓,最終還是回歸到職業行業場景,職場人在哪些行業就業,意味著哪里有對應的“消費者”基礎,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就在哪里產生。
從數據里,國內勞動力占比相對高的行業,分布在制造業、建筑業、教育、公共事業。與之對應的是所在行業職場人的學習產品,以教育業為例,最常見的教培產品,一種是職前的資格考試,一種是在職期間的專業培訓。公共事業的職前、在職學習產品是相似。且它們有共同的特點:職前是C端職場人自己付費培訓,以達成某種考入門檻。入職后,由學校、事業單位和國家機構等“B端”,支付培訓學習費用。
教育業、公共事業行業,提供培訓服務的公司包括中公、華圖等頭部公司。以及新一代公司粉筆網、考蟲等。
為建筑業提供職場學習產品,一級市場相對頭部的公司,比如嗨學網(備:不是K12的“嗨學堂”),除了體系高校、職業學習提供建筑行業人才培訓,還有市場化的,比如線上的學習機構,提供考證、技能學習的職場技能培訓。
制造業,有最龐大的就業比例,超過27.4%。相對而言,制造業就業的職場人,更多是面向B端企業雇主,為制造業企業的雇員提供職前、在職培訓。另外,說明一下,制造業是涵蓋了非常多的細分領域,按百科的分類還可以展開31項細分,在此不詳細展開。與制造業相似的,主要由B端付費的職場專業技能培訓,還有批發貿易、零售。
占比約為4.8%的健康護理、衛生與社會保障,由于專業難度之高與涉及人的健康保障,它們更多通過體系內的知識傳授,市場上很難以“產業傳授”的技能培訓形式幫助到從業者。也不是完全沒有,也有一些做執業資格考試的學習產品,線下線上形式,比如正保遠程的醫學教育網。以及今年以來,也陸續有一線的朋友,向我們提及一些“希望突破的現狀”:“公立醫院,由于有各類保障、沒有外部的競爭壓力,在優化流程和能力上,沒有太多的動力。但我們也在嘗試做一些市場化的學習產品,希望可以面向更多醫療健康領域的從業者”。
與此相似(受限于高專業度、難市場化的)還有:“專業、科學與技術”,這些更多在高校、在研究機構等場景內完成在職期間的學習。
信息業,金融與保險等,相對市場化且人員流動性較高的行業,已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專業技能ToC教育培訓公司。信息業,更細分的職業技能比如:計算機IT、互聯網職業(產品、運營、設計、新媒體)等等,為此提供服務的企業,包括上一代的“達內”、新一代的“風變”。金融與保險,更細分的職業技能比如金融、財會技能學習、證書考試等等。為此提供技能學習產品的,有20年前成立的正保,10多年前成立的高頓,也陸續有新一代線上技能與證書考試培訓產品。
住宿餐飲,農林漁牧業,近年來,也有新的線上形式的專業技能學習產品。面向他們的,有比如:勺子課堂,天天學農。其他細分行業,還有藝術文娛、房地產與租賃等等。藝術文娛,我們看到陸續有面向學前、k12人群的素質教育學習產品(eg 美術寶、畫啦啦),但是職場之后持續學習的產品暫時沒有相應的頭部公司。房地產與租賃行業,在我們接觸到的需求范圍內,更多是企業端的需求。而他們的需求中,行業專業知識技能的更多由內部完成或者聘請講師授課,對于第三方的學習產品,更多是新興技能學習需求,對新興技能的科普與進階(eg 短視頻、直播、新媒體、“增長黑客”、前沿技術)。
如果從學習階段來看,建筑業、教育、公共事業,這些更多服務的是“職前”考試與技能培訓,ToC。制造業等更偏向在職期間培訓,由雇主統一付費,ToB。在薪酬相對高的信息業、金融保險業等,對人才基礎素質較高的行業,同時從業者自身有較高的薪酬,因此職前C端職場人,在職期間B端雇主(雇員),對專業技能產品都有需求。
行業的專業技能產品,從專業技能產品服務形態來看,線下線上場景,以課程服務為主,學習工具為輔。其他行業,細分領域專業技能類培訓,無論是職前C端、在職C端與B端的產品服務,如果有更多新進展,也歡迎讀者朋友們和我們分享。
除了教育業、公務員相對而言,職前通過考試的形式篩選匹配能力的入職者,其他行業、職業崗位,面向職前、在現階段的產品,更多以“求職信息提供、簡歷修改、簡歷優化”模式提供服務,相對而言提供“教育產品、專業技能學習產品”的公司,并不多。但我們也看到,提供職前“技能教育”新興的項目和新晉參與者。下一階段有融資進度,我們會再進一步作系列分享。
*職場專業技能的學習,不僅有行業層面的區分,也有多個行業共用的人才技能,比如銷售、市場、管理等,這類技能教育暫不展開。
二、通用職場技能
通用職場技能,它的細分技能是非常多的,數以千計。在國內,較受關注的技能包括:效率工具、溝通能力、領導力、管理能力等等。
溝通演講、語言、領導力等通用品類,市場并不乏中小型機構提供“高客單價(千元及以上)”服務,溝通演講、領導力以線下為主,語言培訓近年往線上轉移。
現在有越來越多相關課程,通過“知識付費”形態交付,相對而言“中低客單價”定位。比如在“得到”APP,有“說話溝通、時間管理、職業技能、人脈社交、情緒管理、目標管理、領導力、團隊管理”等等職場通用技能音頻圖文課程。喜馬拉雅亦有所涵蓋。
職場通用技能的學習產品,之所以有需求,是因為在職場中除了專業技能、知識,還需要讓專業技能落地、達成與外部協作更高效的輔助方式。此外,需求由市場產品去滿足,更多可能是企業、高校,能提供學校的廣度、深度產品有待挖掘,因而學生、職場人,在市場上尋找匹配的潛在學習方案。
除了得到、喜馬拉雅等綜合學習品類服務商,市場上也有越來越多以個人IP、小團隊機構做成“超級IP、能力標簽符號的團隊”。盡管很難用“學完后,有量化的結果和產出”,但并不妨礙職場人在“拓展職場邊界”時,選擇這些學習產品作為日常的“職場能力提升”輔助工具。
三、個人發展與日常生活興趣
事實上,個人發展與日常生活興趣,與“職場通用技能”并非兩個完全獨立的學習范疇。但本文就學習目標來劃分,將前者獨立為一類,更側重“關于個人的發展、個人的興趣偏好”。后者,更多在職場場景發揮效用。
個人發展與日常生活興趣,借用目前按估值來看最高的“Udemy”產品,可以一睹其中學習課程豐富度:
個人發展、個人轉型、生產力(效率)、冥想、育兒、信息、關系建立、理財、情緒等等等都是其中的細分類目。國內仍以“得到”、“喜馬拉雅”為例,盡管內容“豐富程度”不如“Udemy”,但它們也呈現了“個人成長”學習產品落地的參考方向:
同樣,不僅是綜合型平臺提供“個人發展與興趣愛好”學習產品,也有越來越多獨立品類的“超級IP”服務商。在具體品類上,國內市場近年更是“基于中產階級”增加,“可支配財富”增加,“個人理財”學習產品,在國內“涌現出小浪花”,支撐起不乏如“長投學堂、簡七理財、十倍學堂”等等新一代面向大眾的理財學習平臺。
此外,參照一個發達國家消費市場,消費者形成對“個人發展、自我與興趣”相關學習需求,Udemy平臺“已相對成熟、但國內可能尚未缺失的”其他學習品類,可以再做關注。
作者:何沛寬;微信公眾號:在線edu指南匯(ID:zaixianEdu2020)主看在線教育,關注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模式,務實的經營方法與工具,以及創業者認知。
本文由 @在線edu指南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請問您這邊目前還關注職場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