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發展歷程——帶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兒
編輯導語:從現金交易,消費前需要先去銀行取錢,到大范圍電子貨幣交易,手機輕松一支付便能買到想要的商品,這個過程不過十來年的時間。隨著支付方式的演變,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便捷,那么,你了解支付的發展歷程嗎?接下來,本文作者為我們詳細地分析了貨幣的發展史,并總結了支付模式的演變。
經濟生活的中的人們,一定會通過支付獲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自己的日常所需。以前我們通過現金付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近些年我們通過電子支付,不用每天都帶著錢包,大大提高了人們的付款體驗。
我在這里就簡單闡述一下支付的發展歷程,讓大家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支付,它的全貌到底什么樣?
支付又稱付出、付給,多指付款,是發生在購買者和銷售者之間的金融交換,是社會經濟活動所引起的貨幣債權轉移的過程。支付包括交易、清算和結算?!俣劝倏?/p>
一、貨幣發展史
談到支付,不得不說貨幣,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在古往今來的交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簡單敘述貨幣的發展史。
1. 物物交換
在遠古社會,原始人過著采獵生活,女人采摘果子,男人狩獵野獸。
采獵獲得的物資只在本部落進行流通,每個部落的生存環境不同,獲取的物資也不盡相同,隨著部落之間交流的深入,部落之間存在貨物互換的情形。
比如我們常見的這幾個漢字“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中國古代就是10個部落,每個部落有擅長的能力,并以此漢字作為部落的徽號。如“甲”部落,該部落擅長制造盔甲盾牌,故用“甲”字給部落名;如“乙”部落,該部落擅長結繩,故用“乙”字給部落名。
部落之間相互交換物品,擁有羊腿的想換蘋果,恰好擁有蘋果的也想要羊腿,于是他們之間就能互換成功。
如果擁有蘋果的人不想要羊腿,而是想要羊皮,于是就需要把擁有羊皮的人納入整個互換體系。那么這個互換體系就非常復雜。
2. 實物貨幣
于是就出現了一個中間置換物,即“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將蘋果換成貨幣,再用貨幣去換想要的羊腿。
最初的“一般等價物”大多為部落生存領域所稀有的物品,如貝殼、鹽、特殊的石頭等等。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說過,區別人和動物的標準不是人會使用工具,因為有些動物如猩猩也會使用工具,區別是人擁有虛構能力。
人可以把太陽當做自己的祖先,可以把熊當成自然神。而實物貨幣除了其本身的實用價值,還具備人類附加的虛擬信用價值,相信的人,貝殼就有價值就能換羊腿。不相信的人,貝殼就是貝殼。
隨著社會活動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入,“一般等價物”也在不斷更迭,以讓更多的人相信其信用價值。
實物貨幣的衍化歷程:
那么這些貨幣其信用價值是由誰做背書的呢?
不是某個個人、組織,也不是某個國家,內陸部族的貨幣貝殼放到一個沿海部族肯定無法使用,黃金卻可以跨地域兌換。實物貨幣的背書者就是實物貨幣本身,是貨幣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稀缺性決定其有資格具備信用價值。
民間流通的貴金屬在交易過程中需要鑒別成色、稱重度量、實物分割才能進行交易,支付的效率和準確度都不夠,于是國家開始制作可衡量的鑄幣。
3. 紙質貨幣
金屬貨幣成為主流實物貨幣后,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跨區域遠距離的貨幣交割問題,大金額的交易需要雇傭鏢局押送錢兩,支付的效率和體驗非常差,而且還容易被劫鏢,非常不安全。
機智的商人見有利可圖,開辦“交子鋪戶”,即銀行的雛形。銀行在買賣雙方地點設置站點,買方將貨幣存放在銀行,銀行提供紙質票據證明貨幣所有權并收取貨幣保管費。
這個紙質票據,即為紙幣的雛形。對于買賣雙方來說,只需要交易紙質票據就可以進行跨區域的交易,而不需要再擔心實物貨幣的交割問題。
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和交易頻次的提高,紙幣漸漸取代金屬貨幣成為市場上支付的“一般等價物”,但是早期的紙幣還是金屬貨幣的紙質化映射,由銀行發行,由銀行的信用作為背書,此時還不是真正的貨幣。
之后國家回收部分金屬貨幣發行紙質貨幣,紙幣才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現代的紙幣已不和任何金屬貨幣有掛接,國家中央銀行想發行多少就發行多少,發行多了,通貨膨脹,紙幣實際價值變低;發行少了,市場貨幣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發展減緩。
紙幣不再以稀缺性定義其信用價值,而完全由國家和市場決定貨幣的信用價值。像津巴布韋的貨幣匯率:1 人民幣(CNY) = 8937396522 津巴布韋幣(ZWD),如此天文的匯率反映國家信用的崩潰。
紙幣相較金屬貨幣來說便攜了很多,當然如果你有幾百萬、上千萬,也不方便攜帶。這個時候就需要電子貨幣或者數字貨幣登場了。
4. 電子貨幣
很多人應該很久沒用過現金了,早晨出門買包子、坐公交地鐵、中午晚上吃飯、周末逛個商場買衣服等等,貌似現在都可以使用手機支付,人們沒必要帶著現金出門,也不需要接收收銀員找回的叮叮當當的零錢。
支付的效率得到質的飛躍,鼠標一點、手指一動,你手上的錢就以光速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大家現在的錢主要存儲在3個地方:現金、銀行賬戶、微信/支付寶類第三方支付賬戶?,F金在自己手上、銀行賬戶實體資金存在銀行、微信/支付寶的實體備付金存在央行。
電子貨幣與現金沒有本質區別,仍然是以國家信用作背書,電子貨幣只是現金的線上數字化體現。去除了紙幣的物理限制,使得支付的方式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實體走向虛擬。也使得支付的效率飛速提升。
5. 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有中央銀行發行的中心化貨幣,也有算法制定的非中心化貨幣,后面另立章節詳細闡述。
雖然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已在試點,但還未真正投入人們的日常使用中,但數字貨幣肯定是未來貨幣世界的一種重要形態,可能會改變整個世界的協作模式。
人類已經經歷了物物交換、實物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現在和未來還有數字貨幣。貨幣形態的衍化越來越便捷,支付效率的提升,使社會化活動的周轉效率大大提高。
二、支付模式的演變
隨著支付寶、微信的興起,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第三方支付,那什么是第三方支付?支付相關的那么多機構,如央行、銀行、銀聯等,它們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下面的章節就簡單闡述一下支付模式的演變和參與主體的角色定位。
1. 一方支付(現金當面支付)
下圖是移動支付興起之前買包子時的場景,小王早上在包子鋪買包子,一手交現金一手拿包子。這個場景參與主體只有買賣雙方,簡單明了,這種模式資金流和現金流是統一的。
2. 二方支付(商家+銀行)
下圖是有銀行介入的支付交易:小李媽媽給遠在北京上大學的小李匯生活費1000元。這個場景就無法面對面付現金了,小李媽媽只能借助銀行付給小李,銀行在其中扮演資金流中轉的角色。
以上是單銀行的模式,如果小李媽媽和小李持有的銀行賬戶不是一家怎么辦?如下圖所示:
小李媽媽用銀行A賬戶支付后不久小李就在銀行B收到的生活費。由于銀行間資金交割不是實時的,所以小李拿到的生活費是銀行B墊資的,銀行A還欠銀行B共1000元。
資金流并未隨信息流的完成而結束,資金流和信息流存在差異。
那么兩家銀行之間如何結算這1000元呢?
如果這兩家銀行互信,那么選擇一個時間點,比如每日17點對前一個工作日17點到當日17點的交易軋差計算差額,由銀行A把1000元運送到銀行B。
如果這兩家銀行不互信,那么就要用到保證金模式,銀行A和B相互在對方銀行存儲滿足交易的保證金頭寸,這樣就保證了抵賴的發生。
早期銀行數量相對較少,上面的兩種模式都可以,但隨著銀行數量的增加,兩兩交割是個非常復雜的流程。
如3家銀行需要交割3次;4家銀行需要交割6次;10家銀行需要交割45次;50家銀行需要交割1225次。
如果遇到類似A欠B10元,B欠C10元,C欠A10元的場景,明顯是不需要交割的,按正常的交割流程必然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如果使用保證金模式,那么每家銀行都需要在其他銀行開設賬戶,資金的管理將變得非常不方便。
軋差:方向相反的多筆交易,在結算或結束交易時,可以將各方債權在相等數額內抵銷,僅支付余額。如A欠B10元,B欠A8元,軋差的結果只需要A付給B2元即可。
鑒于上面的問題,需要有一個機構統一處理所有銀行的資金結算問題,于是中央銀行出現扮演了這個角色。所有銀行都需要在央行開設保證金賬戶,即存款準備金。
備付金:客戶備付金是指支付機構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實際收到的預收代付貨幣資金。原來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開設在各個銀行,目前支付機構的備付金100%存管在央行,銀行按照存款準備金率上繳資金至央行。
3. 第三方支付(商家、銀行、支付機構)
21世紀伊始,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猛。原先必須去商場或者找人代購產品,電商的出現,人們可以足不出戶買到想要的商品。
但是當時線上支付體驗還非常不友好。我曾經線上買了一個望遠鏡,付款只能去郵局匯款。當時人們都不相信線上購物,線下購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雙方面對面可以建立信任。
然而線上交易買方和賣方互不認識,無法建立良好的信任。買賣雙方互相不信任,買方先付錢則擔心賣方不發貨,賣方先發貨則擔心買方不付錢。
于是就出現paypal和支付寶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過擔保賬戶的模式解決買賣雙方不互信的問題:買方先付款,賣家不會立即收到錢,等到買家收到貨品并驗收無問題時,才會觸發確認收貨,此時賣家才收到結算款。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了方便用戶便捷支付,直連接入眾多銀行,用戶可以線上使用銀行卡支付,不需要再去銀行匯款或者使用網銀那種糟糕的支付方式。
有興趣的可以閱讀《螞蟻金服》這本書,其中詳盡闡述了快捷支付的誕生過程。
這時資金流就與二方支付產生的差別。以買方用銀行A支付,買房以銀行B收款為例,詳細資金流見下圖:
用戶可以先充值到第三方支付的余額賬戶,也可以直接使用銀行卡支付。這個時候第三方支付公司充當了賬戶機構的角色。
這時候就產生了一個新問題:第三方支付公司充當了銀行清算機構的角色。假設第三方支付接入了A、B、C三個銀行,在這三個銀行都有備付金賬戶。
如果買方是銀行A賬戶,賣家是銀行B賬戶。買方支付:實體資金到第三方支付在銀行A的備付金賬戶;賣方結算時:實體資金從第三方支付在銀行A的備付金賬戶結算給賣方銀行C賬戶。
這種情況不利于國家進行監管,于是國家對此進行了整改,整改方案如下:
- 支付公司備付金賬戶由在銀行變成在央行,且備付金需要100%上繳至央行備付金賬戶,旨在糾正和防止支付機構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 推出網聯,即線上版銀聯,由網聯直連銀行,支付機構再也不需要一家一家銀行溝通對接,三方模式演化為四方模式(商家、支付機構、清算機構、賬戶機構)。
網聯即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網聯作為全國統一的清算系統,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實現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商業銀行一點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經濟的交易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服務,組織制定并推行平臺系統及網絡支付市場相關的統一標準規范,協調和仲裁業務糾紛,并將提供風險防控等專業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務。
第三方支付快速的推進了支付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和支付體驗。以前出門都需要帶錢包,買金額較大的商品前,需要先去銀行取錢,ATM機成為常去之地,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
- 線上購物:支付寶微信綁定銀行卡,線上購物時通過支付寶微信從銀行卡里扣錢,或者從支付寶微信的余額扣錢,或者從余額寶里扣錢,或者從消費金融賬戶扣錢等等。
- 線下購物:人們只需要出示付款碼或者主動掃商家收款碼即可完成支付,把人們和收銀員從收錢找零的無聊工作中解放出來。
當然對人們來說一個弊端就是錢以前是真實存在的紙鈔,現在只是支付寶、微信、銀行賬戶里的一串數字,不經意間就花了,就沒了。
4. 四方模式(聚合支付)
21世紀第二個十年,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筍般長出,除了支付寶、微信,還有壹錢包、易付寶、云閃付、翼支付等等。整個支付市場市場形成了2+n的格局,每個平臺都會有優惠活動吸引用戶去注冊去使用。
久而久之,每個人都開通了很多第三方支付賬戶。
不談小的支付平臺,絕大部分人都擁有支付寶和微信兩個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商家也需要多個支付公司的收款賬戶,在柜臺擺上微信、支付寶等好幾個支付公司的收款碼,用戶付錢時要選擇性打開支付app。
如此情況對于商家和個人來說體驗都不好,于是就出現精明的商家對接多個支付平臺,提供一個聚合碼給到商家,支持用戶用微信或者app掃聚合碼支付——這個商家即聚合支付服務商。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只從事“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依托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借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
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務”、“集合對賬服務”、“技術對接服務”、“差錯處理服務”、“金融服務引導”、“會員賬戶服務”、“作業流程軟件服務”、“運行維護服務”、“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百度百科
有的聚合支付服務商不僅提供支付相關的服務,而且還涉及實體資金清算(即資金二清),嚴重影響了買賣雙方的資金安全。
國家為了打擊聚合支付服務商濫用支付渠道,服務黃賭毒等違法產業。嚴格要求接入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銀行渠道做好商戶資質審查工作,禁止將商戶進件資質審查外包給四方聚合平臺。
而且聚合支付服務商沒有收單資質,不能觸碰實體資金和清算,只能作為信息中轉方聚合多個支付渠道為商家提供服務。
聚合支付服務商比較有名的有收錢吧、付唄、哆啦寶等,它們是以代理商起家,接入非常多的商戶,為商戶提供支付相關服務,但不觸碰實體資金。另一批聚合支付服務商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它們天然具備收單資質。
一方面聚合多個第三方支付機構;另一個方面為商家提供結算賬戶。商家只需要在收單機構開設結算賬戶,而不需要在每個第三方支付機構開設賬戶,大大方便了商戶的使用。
上面說的四方模式是指聚合支付服務商、收單機構、清算機構、賬戶機構。18年支付機構斷直連后加入了清算機構,涉及的相關方有聚合支付服務商、收單機構、清算機構、清算機構、賬戶機構。
鑒于該名字是18年斷直連之前行業通用的,沿用四方模式的叫法。
5. 互聯互通
上面的聚合支付解決了商家統一收款的問題,以及部分解決了用戶擁有多支付app付款問題(用戶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或其他支持的app掃描商家聚合收款碼完成支付),但是離完全的互通還有很大的距離。
我們日常使用的主要支付app不可能是單一的微信、單一的支付寶、單一的銀行app,在不同的場景可能使用不同的APP。
于是就出現了諸如下面舉例的問題:我的錢在微信,怎么付款到朋友的支付寶賬戶?我的錢在招商銀行,怎么可以不經過微信付款到商家的微信賬戶?這些場景都是跨支付機構間的支付交易。
當前跨機構的互聯互通還在試點階段:清算機構制定統一的編碼規范,使得不同支付機構可以互相識別。相信過不了多久全行業的互聯互通就能普及,屆時用戶支付體驗將進一步提升。
本文由 @語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很詳細,感謝分享
通過聚合支付服務商,買方A掃碼通過微信支付的渠道付款給商戶B后,這些資金是不是就在聚合支付的銀行賬戶上,然后商家在每個聚合支付服務商那里都有賬戶,點擊提現才能把自己提到商戶自己的銀行卡里?還是說通過聚合支付支付后,支付的商戶B的錢就在商戶B的微信支付賬戶里了?不知道我問題表述清楚了沒有?
聚合支付服務商分普通服務商和機構服務商
1、普通服務商是技術服務機構,不能過資金,也不能進行二清。這種模式資金是微信直接結算到商戶B的微信賬戶或者商戶B的銀行賬戶中。
2、機構服務商有收單資質,商戶需要在機構服務商開設賬戶。資金是由微信結算給機構服務商,機構服務商再結算到商戶在機構服務商的賬戶。這類服務商有中國銀行、銀聯商務等。
謝謝
專業,很好,值得學習
挺不錯的,作者是個有欲望,灑脫的男性專家。
。。。。。。
很專業,建議開個專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