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序格局和關系,對社交產品的一些思考
編輯導讀: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一環。基于不同的社交關系,設計出不同的社交產品。典型例子如微信和陌陌,分別是基于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建立的。本文作者將從差序格局和關系兩個角度,對社交產品進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天然需要人際關系,沒有關系,置身于繁華廣場也會孤獨。
社交,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一切的社交活動無外乎指向兩個方面:建立新關系 ,維護老關系。
一、中國社會的差序格局
在古代,社會的流動性較低,引用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的概念,中國的鄉土社會以宗法群體為本位,社會關系形成了以個人為中心的差序格局,仿佛是一個圓圈。這個圓圈受時間和空間而變化,輻射半徑因人而異,且可以伸縮。相比之下,西方國家更加以人為本位,社會關系的結構中,人與人更像捆在一起的木柴,“幾根成一把,幾把成一扎,幾扎成一捆,層層遞進”。
進入到新的時代,社會秩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空間不再局限和單一,有了更多的行動領域。但是,差序格局依然存在,只不過變得更多元,引用北大任敏博士對多元差序格局的解釋:
所謂”多元差序格局“,包含兩層意思:1、人的行動領域分化,人與人關系分化,形成多個生活層面并存的格局 2 、在每個層面內,人際互動關系依循差序邏輯,形成多元差序格局。
互聯網的社交巨頭們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信息的交互。電子郵件是互聯網誕生后最早的通訊工具,時至今日,仍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時通訊(IM,Instant Message)是更加年輕的技術,它打破了空間的界限,理論上可以隨時連接任意位置的兩個人。
1996年,基于即時通訊原理,三個以色列人研發出ICQ,成為了IM軟件領域的開創者,而其模仿者QQ,在更好的產品設計和更多正確的決策之后,早已成為中國的社交軟件霸主,并長期處于壟斷地位。但QQ在其最初,其實還有著另一條不同的路—QQ聊天室,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最終還是落在了熟人關系的連接上。
Facebook是這個時代十分偉大的產品,其成功,是利用技術將西方柴捆狀社會關系移植到互聯網的成功。這里也可以看到,真正偉大的產品,往往只是用最簡單的形態(產品層面)解決一個最本質的問題。在中國,SNS的玩家校內網,比facebook晚了一年零十個月,掀起了好幾年的熱浪,但最終沉默了。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還是敗給了更適合差序格局的產品形態。
微信是當今中國覆蓋率最高的APP,有一種觀點,認為微信不是社交產品,而是即時通訊軟件,筆者表示不同意。
即時通訊僅僅是一種手段,和歷史上的寫信、打電話、發短信屬于一個維度。微信的最大價值,是借助移動實時通訊來維護人們的老關系。
不過,新的關系進入到微信,要么轉移成老關系,要么成為老關系的累贅:你會因為日漸膨脹的微信好友數而減少在朋友圈表達的次數,甚至定期清理一些未能轉移成老關系的沉默好友。人們在各個行動領域的關系大量落在微信,微信承擔了它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總之,QQ、FACEBOOK,微信、以及whatsapp等等,都是基于通訊技術以維護老關系為核心價值的產品。
二、社交產品,逃不開“關系”的牢
在巨頭之外,再做一個沉淀老關系的產品形態是非常難的,已經形成的關系鏈具有非常高的遷移成本,又并沒有新的體驗足以蓋過這種成本。社交領域的夢想家們,都只能瞄準一個方向“建立新關系”。
時代也給與了機會。無論是獨生子女的成長孤獨、城市化帶來的人際關系疏遠,或是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尤其是Z世代的年輕人,已經漸漸接受甚至渴望通過網絡建立新的關系(即便不考慮荷爾蒙的那種需求)。
連接是互聯網的固有屬性,幾乎所有互聯網產品都具有或強或弱的關系建立的能力,其中尤以天涯、貼吧、豆瓣、知乎等內容社區為主,甚至廣義而論,它們就是“社交工具”。
然而這樣產品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因為在集體場景里,關系的建立嚴重受到中心化的制約。個體之間并不擁有平等的表達資源(這種表達包含被動和主動兩部分):比如,在學校里,寥寥無幾的班花吸引了大部分男生的注意,而兩個長相平凡的人能走到一起,大概率可能是因為同桌;互聯網社區可以類比于學校的這種場景,社交資本總是集中在少數人手里。
這是更快更平等建立關系的邏輯,也是所有所謂陌生人社交產品的基本邏輯:包括Tinder、陌陌、探探、Soul等等?;贚BS+露臉的推薦邏輯造就了前三者這樣的產品,也讓這三款產品充滿了荷爾蒙的氣息,而往后其他大部分的社交產品,無論包上怎樣的調性和玩法,路數也基本一樣。LBS決定了荷爾蒙,尤其在中國還相對含蓄的社會環境;露臉又決定了社交資本依然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
匹配是去中心化的連接方式,讓人人有更加平等的建立關系的機會,這也是擁有‘靈魂匹配“功能的Soul成為現象級產品的核心原因,與靈不靈魂關系不大。微信誕生之時的“搖一搖”,就是匹配的邏輯,只不過在發展中,微信選擇了做純粹的沉淀老關系的IM工具,如果大力的去推搖一搖,反而會影響到每個用戶的關系維護環境。
三、陌生人社交的關鍵
所有陌生人社交產品,面臨的問題無非兩個,一是如何建立新的關系,二是留住老關系。
建立新關系,在連接人之后,破冰是第一的問題,但幾乎沒有一款產品真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除了豐富人設、引導話題等手段,幾乎只能靠用戶自身的能力來解決。陌生人社交產品在早期擁有相對純凈的環境是一件幸事,這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破冰,這也是為什么大量的社交產品都選擇切入細分的人群領域,而很多巨頭本身已有較大的規模,不再有細分領域的基因和心智,反而在社交領域跌的頭破血流。
反垃圾是陌生人社交產品的第二個難題,通常出現在已經有一定規模之后,此時廣告、詐騙、低素質的行為會大量出現,對于產品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留住老關系對于社交產品來說是非常難的,聊熟之后沉淀到微信幾乎不可避免。但這里卻也有一些新的情況。許多年輕人常在追求一種工具化的社交體驗,比如“來人嘮半小時的嗑”,“一起連麥學習1小時”,這種關系可能一開始就沒有沉淀和穩定的需求,傾向于“日拋型關系”?,甚至“小時拋”。
未來很難去講未來的社交產品會變成什么樣,但變化的驅動無外乎: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技術的大幅躍進。兩者現在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征兆。當然社會在變化,未來還將出現許多未曾出現的場景,孕育著關系建構的機會,例如養老和社交:獨生子女的父母們也將可能面臨比前人們更孤獨的處境。這些場景可能更多是局部的。至于技術,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ARVR等,已經在社交領域有了不少的應用,但并不能有顛覆性的改變,因為關系還是那些關系。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在微信里做就行了。
本文由 @小雞蛋00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大神,可以加 v嗎? g910215
區塊鏈節點
可以細說一下嗎
微信是通訊,QQ是社交,這里的是的意思是“主要功能是”,“偏重于”。微信不主動幫你維護老關系開發新關系,比如你要點開“發現”之后才能進入朋友圈;它的首頁是“聊天”。QQ有一個加群功能,你可以找新的圈子新的人;微信卻不行。其實做通訊很冒險,也許只有騰訊能做到,因為有一款產品QQ。微信是溫和的老關系池,QQ是熱烈的新老關系池。橫向縱向,深度與廣度共存。時代不同了,騰訊如果沒有QQ,是不敢做也做不出來微信的。但是沒有微信,無數個公司都能做也做出了各種社交產品。
這個回復很有水平
南豐人?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