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0 評論 4034 瀏覽 4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話題標簽,我們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總能見到,話題標簽其本身并不新鮮,但如今微信朋友圈開放了此功能,真是“活久見”。只要在朋友圈編輯頁面長按,出現“#”符號后添加文字,或直接輸入“#”符號后再輸入文字,都可以使輸入的內容自動變成可以點擊跳轉的藍色超鏈接。關于這個新功能,本文作者談了談他的一些看法。

近期微信團隊在朋友圈模塊中首次引入了話題Tag的功能,用戶只要在發布朋友圈內容時加入單“#”,即可建立話題Tag。

“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同微博、抖音同Twitter、Facebook等一切社交工具一樣,用戶點擊話題Tag后,便會跳轉至一個專屬的“話題頁”。只是,基于微信最底層的通訊工具屬性及其相對封閉的特性,微信的“話題頁”并不會顯示同話題Tag下的所有用戶的相關朋友圈內容信息。

或許,用“搜索結果聚合頁”來形容這個“話題頁”更為恰當。

“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簡言之,朋友圈的話題Tag相當于一個已經輸入了搜索內容的搜索框,而點擊進入的“話題頁”其本質上就是在微信生態下,相關內容的搜索結果聚合。

私以為,微信之所以會加入這樣一個小功能,如果從用戶的角度講,無疑是諸如“為了給用戶更好的產品體驗”之類的說辭。而其背后,最為根本的或許還是在于“搜索”一塊。

一、搜索引擎式微?不,搜索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自2012年移動互聯網革命爆發以來,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等的入口便開始逐漸從往常的搜索引擎變成了手機里一個個App。從那時起,不少人便認為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慢慢呈現出式微的態勢。

而百度近些年的業績報告,似乎也為這種觀點提供了佐證。

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固有認知,單從客觀的數據一側來看的話,搜索引擎的用戶規模依舊在持續增長著——

據CNNIC 2019年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年,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6.95億,較2018年底增長1338萬,占網民整體的81.3%;手機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6.62億,較2018年底增長806萬,占手機網民的78.2%

“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我想,或許這樣說更為恰當:

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形成了異于PC搜索時代的全新搜索引擎市場,致使以百度為代表的傳統PC搜索引擎廠商優勢削弱,廣告及網絡營銷營收下降。但是,全新的搜索引擎市場依舊蘊藏著無限的機會與可能性。而這,亦使“搜索引擎”領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且不遠說,就近一兩年的一些搜索領域大事件來看,也可從中窺見一二:

  1. 2017年7月,百度發布新一代搜索APP“簡單搜索”;
  2. 2019年8月,頭條搜索上線;2020年2月28日,頭條搜索獨立app開始內測;
  3. 2019年12月,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為“微信搜一搜”,Slogan:用微信就能搜;
  4. 2020年9月,騰訊私有化中國第二大搜索公司搜狗。

血腥味總能引來鯊魚,而金錢的“血腥味”也總能吸引來一眾“分食者”。

由搜索引擎帶來的“內容壁壘“(p.s.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平臺的眾多內容都不允許被其他搜索引擎所抓取收錄)及由此構建起的盈利閉環無疑是各家層層加碼搜索領域的關鍵所在。

特別是在“互聯網寒冬”籠罩下的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紅利及我國的人口紅利均已接近見頂。通過“唯一性”獲取新用戶,通過拓寬應用場景來促進用戶活躍,增強用戶粘性并從用戶身上獲取收益,無疑是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

對騰訊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像此次微信朋友圈加入話題Tag,并構筑起“搜索結果聚合頁”就是一種打通內部鏈路,拓展應用場景的一種體現。

而其目的,正如此前所言,對用戶來說,此功能的加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而對微信而言,短時間里會提升用戶對朋友圈的使用度。同時,也拓展了微信搜索的應用場景,為后續微信搜索獲得廣告收入等創造了條件。

而這,毋庸置疑。

二、力推“視頻號”,微信也有流量焦慮

就像百度此前在其搜索結果中優先展示百家號相關內容一樣,這次在朋友圈話題Tag的“搜索結果聚合頁”里,我們也不難發現,“視頻號”無疑是其中的C位擔當。

而在這背后,我們也不難看出微信對于流量的焦慮。

據中國廣視索福睿媒介研究(CSM)所發布的《2020年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顯示,當前短視頻用戶規模已增至約7.92億人次,10歲及以上用戶看短視頻的占比已升至約91.2%,用戶每日觀看短視頻的平均時長已由54分鐘增長至76分鐘。

顯然,短視頻領域猶如“流量黑洞”一般的存在。而在短視頻領域賽道,頭條系的抖音、抖音極速版(原“火山小視頻”)和快手,無疑占據了其中的大半壁江山。

盡管騰訊自身也陸續推出了包括微視在內,共計10余款短視頻app,但它們和扶不起來的“騰訊微博”一樣,自始至終都濺不起一點浪花。所以,這一次騰訊把重點放在了讓它獲得了移動互聯網船票的超級app微信身上。

2020年1月22日,騰訊公司官微正式宣布,微信視頻號開啟內測。

在官方的定義中,“微信視頻號不同于訂閱號、服務號,而是一個全新的內容記錄與創作平臺,也是一個了解他人、聊世界的窗口”。毫無疑問,微信視頻號身上寄托了騰訊在短視頻領域賽道上太多的“野望”。

當然,從公開的數據來看,微信視頻號的發展似乎也確實亮眼。

借助微信巨大的流量池,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微信視頻號便迎來爆發性增長,日活成功突破2億人次。而這一數字,抖音花了兩年時間,快手花了8年時間才達到。

這次,在朋友圈話題Tag的“搜索結果聚合頁”里,從居于C位的視頻號內容結果展示上,我們再次看到騰訊對短視頻賽道的重視。

但與此同時,也不禁叫人思考——視頻號真的能成么?騰訊又是否能借助微信視頻號在短視頻賽道上占據一席之地呢?

我想,或許并不能,縱使微信擁有巨大的流量池。至于原因,私以為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 入局時間晚,缺乏獨家特色功能,用戶難有轉化平臺的理由

微信視頻號今年1月內測,到6、7月份才大規模測試。其入局時間,較之抖音和快手,晚了不知有多少個光年。

換言之,抖音及快手已在短視頻賽道的競爭中獲取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并也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競爭壁壘。微信視頻號想要彎道超車,其難度可想而知。

更何況,從微信視頻號的功能上缺乏使用戶“哇塞”的創新型功能/獨家內容,且功能的豐富程度也較之競品弱了不少,很難吸引用戶持續性去使用它。

“朋友圈話題Tag”之我見。

2. 用戶固有認知較難改變

在談這個之前,我們先聊另外一個巨頭阿里巴巴,同樣屬于“國民級應用”范疇的產品——支付寶。

很多年前,阿里巴巴便一直想切入社交領域,但陸續發布的幾款社交產品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之后,阿里巴巴便將希望寄托在了支付寶身上,并通過幾次重大改版讓支付寶長得越來越像微信。

但是,最后通過支付寶做社交,最終阿里巴巴成功了么?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沒有。而求其根源,在于支付寶本身就是一款金融工具類app,這已是在用戶群眾形成的固有認知,很難去改變。

而對應到微信視頻號上,其母體微信是一款通信類APP,這是用戶已形成的固有認知。道理同上。

當然,縱使難度很大,也可預見騰訊對微信視頻號的加碼依舊。

正如很早之前,微信的定義一樣——“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承載了騰訊移動互聯網時代太多“野望”的移動通信app,通過不斷豐富嫁接著各種各樣功能,期寄成為中國人互聯網生活“中臺”,融入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占據絕對的“壟斷地位”。

所以,加碼視頻號,是它一定程度上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微信也有變現的壓力存在。

短視頻的商業模式已被反復驗證,并且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廣告營收收入占互聯網廣告總營收的比重也日趨增長。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亦是可以預見的題中之義,對于微信而言,自然也沒有理由錯過這一波5G紅利。

所以,綜上來看,“朋友圈話題Tag”的背后,一方面是搜索;一方面是隱藏在搜索背后的視頻號。至于最終的發展會是怎樣的,一切還是交給時間來看吧!

 

本文由 @PERK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