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熱搜

2 評論 6432 瀏覽 27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熱搜,指網站從搜索引擎帶來最多流量的關鍵詞或者話題,熱搜關鍵詞通常反映一段時間內的大事與流行話題。熱搜分兩種,即短期熱搜關鍵詞和長期熱搜關鍵詞,隨著人們對新鮮事情的不斷追求,如今的熱搜更多的為短期熱搜關鍵詞。接下來,本文作者就和我們聊一聊熱搜的那些事。

今天,你逛熱搜了嗎?

作為前互聯網時代的典型產物,熱搜用20%的內容吸引著用戶80%的注意力,時至今日,仍然煥發著巨大的活力。

無論是微博頭條,還是豆瓣知乎,無論是優愛騰芒,還是抖快B站,甚至各大音樂、電商、本地生活、交通出行、金融支付等平臺,都慢慢地開始做起了熱搜這門生意。

熱搜,究竟有何魅力讓如此之多的平臺紛紛入局?熱搜,又為何惹得頻遭管制與吐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站在流量入口的風口浪尖,熱搜享受著巨大關注的同時,也招致著無數的不滿與詬病。

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熱搜的背后,有用戶的眾口難調,有平臺的使命擔當,有資本的翻云覆雨,有利益的蠅營狗茍。也許,我們看到的熱搜,遠沒有那么簡單。

一、哪些平臺有熱搜

提起熱搜,多數人想到的是新浪微博。2009年8月,新浪微博開啟內測,微博熱搜也于2010年上線。微博在短短幾年時間吸納了上億用戶,成為了媒體資訊類最佳的話語平臺。

2016年,短視頻行業興起,抖音快手快速崛起,硬生生將我們送入全民視頻的時代;

2017年底,知乎熱榜功能上線,時至今日已經成為知乎的核心功能之一;

2018年7月,抖音上線熱搜榜單;

2018年8月,今日頭條熱搜榜閃亮登場,字節頗有向微博宣戰的氣勢。同樣在2018年,手機百度正式更名為百度,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手握搜索、信息流雙引擎的百度APP不知何時也上線了百度熱榜;

2019年,網易云音樂、豆瓣、淘寶陸續加入熱搜陣營……

一些含有熱搜功能的APP

時至今日,各大流量平臺,從長短視頻到綜合資訊,從社區論壇到音頻娛樂,從電商到出行,從本地生活到金融支付,都慢慢地開始了在熱搜上的布局,熱搜貌似成了流量平臺的標配。

各大APP的熱搜頁面

熱搜,是平臺站內引流的關鍵工具。不同平臺的熱搜,重疊度也不會太高。

微博的娛樂八卦、知乎的深度問答、豆瓣的文藝清新、抖音的年輕時尚,不同平臺的熱搜也攜帶著不同平臺的氣質。當今互聯網時代,能存活下來的互聯網平臺都有自己的護城河產品和核心用戶群,他們的聚焦點分布在不同賽道和領域上。

二、為什么有熱搜

在這個內容生產去中心化、個性化推薦算法為王的“長尾”時代,各大平臺紛紛入局“熱搜”這個前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顯得越發不合時宜。

然而,各大平臺的姿態表明,機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容消費的樣態和格局,而熱搜功能正是這一機制中的關鍵一環。

1. 營造爆點、吸納流量

熱搜是平臺強大的流量入口。

流量為王的時代,得流量者得天下。流量的本質是注意力,是人們紛繁復雜的各類需求,只要能吸引人注意的需求場景,就能成為流量入口。

熱搜是一種平臺方基于算法、積極主動的運營措施。在大量原創內容每日供給和生產的過程中,平臺方根據算法和數據的指引,進行議程設置和輿論引導,讓已經具有熱度的內容像滾雪球一樣,吸引并爆發出更多流量。

你有多少次沉浸在吃瓜的第一線?有多少次是因為某個電影火爆才選擇去觀影?又有多少次是通過熱搜才了解到你關注事情的最新進展?獵奇、看熱鬧不嫌事大、害怕跟不上時代潮流,成功的產品往往在對人性缺點的把握上做到了極致,熱搜也不例外。

熱搜天天有,天天不一樣。舊瓜未去,新瓜已來往往是熱搜的常態。一個個新的熱搜,幫助解決了平臺流量、活躍、留存等多方面的問題,也許這也正是廣大平臺開始布局熱搜的原因之一。

2. 熱搜推薦、雙管齊下

打開知乎,會發現“熱榜”和“推薦”在知乎首頁板塊中占據了兩席,點擊搜索框后還會出現“知乎熱搜”。

知乎的推薦、熱榜、熱搜頁面

不僅是知乎,在B站、今日頭條等平臺,熱搜也被放到了和推薦相同的地位。

最近有消息稱,微博也開始了熱搜定制化榜單的測試,用戶可在定制化設置中可以進行包含興趣、人群、區域等各個方面的定制。在我看來,定制化熱搜,其實正是微博在個性化推薦領域的試水。

各大平臺的操作表明,大眾熱搜與個性化推薦并非兩個相互矛盾的事情。事實上,它們相互補充、彼此完善,而熱搜往往也是個性化推薦系統冷啟動時的常用方法。

熱搜與推薦,兩者面向的均是無明確搜索目的用戶。熱搜滿足了用戶追逐大眾熱點的需求,為用戶提供社交談資,幫助用戶融入集體。

而個性化推薦則是滿足用戶對其個人興趣的喜愛,為用戶提供了其喜歡的,及可能會喜歡的內容。熱搜與推薦,從不同的維度滿足同一類用戶不同的需求。

熱搜,其實是掛著搜索旗號的推薦系統。

3. 攤位出租、流量變現

有流量就有曝光,有曝光便有商機。熱搜給平臺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如熱搜廣告位,撤熱搜,明星買話題等等一系列商業變現的途徑。這是一張網傳的熱搜報價圖,各個流量平臺,各個熱搜名次,明碼標價。

網傳熱搜報價表

熱搜流量的背后,資本家看到了商機,廣告主看到了機會。雙方一拍即合,我打我的廣告,你拿你的酬勞,在對用戶體驗影響不大的情況下看似是一條雙贏的道路。

時代的發展挾裹著產品迭代前進,不給平臺一絲絲喘氣的機會。作為一個十年熱搜齡的平臺,新浪微博首當其沖。

2020年6月10日,新浪微博暫停熱搜服務,整改一周。2018年1月27日,北京網信辦一紙通文下線微博熱搜榜,約談微博負責人,要求其整改一周。

在資本的翻云覆雨下,“對用戶體驗影響不大”也漸漸成為了奢侈,熱搜也變成了今天這副頻遭吐槽、甚至頻遭點名以至于下架整改的模樣。

微博的頻遭點名與急功近利,也反映了當今時代熱搜行業的激烈競爭。

2020年6月,微博停更一周,但周董的新歌《Mojito》剛一上線,依然霸屏了各大榜單,上線1小時,平臺銷售突破百萬張,甚至一度造成系統崩潰?!冻孙L破浪的姐姐》如期開播,在沒有微博熱搜的加持下,火爆全網,節目播放量迅速破億。

沒有了微博熱搜,用戶可以去抖音、頭條、百度APP、知乎等等一系列近似替代品。流量變現與用戶體驗的權衡,或許是流量平臺永遠的矛盾。

三、熱搜名利場

1. 權力尋租

有人就現在微博上普遍存在的“大V”提出“權力尋租”的概念。

“權力尋租”本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是指以公權力為籌碼謀取自身利益。

在微博熱搜當中,當聲音微弱的普通人欲通過輿論推動達成自己的目標,“大V”就成了放大聲音的喇叭。這個過程,也是“權利尋租”的過程。

熱搜作為一個向公眾快速傳遞信息的渠道,其承擔了為這部分少數人發聲的重擔。然而,這條本應屬于“真正需要的人”的狹小通道,被迅速商業化。

資本成了輿論引導的幕后黑手,“偽熱搜”越來越多,平臺的公眾信任度也一點點被消磨殆盡。

在韓劇《請搜索關鍵詞:WWW》中,熱搜導向的社會輿論強大力量被完美還原。女主裴塔美有一段話:“諸位所看到的的實時搜索,不是真實,所謂真實,是為了搜索坐在鍵盤前面的人的手指而已?!?/p>

愿未來,這只是影視。

韓劇《請搜索關鍵詞:WWW》海報

2. 娛樂至死

針對微博熱搜,有人整理出如下的公式:50%明星八卦綜藝娛樂+20%國內外新聞+10%主旋律資訊+10%營銷號制作的話題+10%電視劇劇情討論。

在《娛樂至死》中,尼爾?波茲曼批判了電視這種導致新聞、教育、政治等嚴肅公共行業逐漸娛樂化的媒介。

針對當今熱搜過度娛樂化的現象,不少人開始感嘆“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雖說這誤解了《娛樂至死》原書的意思,但也確實反映了大眾媒體的娛樂化現象。

《娛樂至死》批評了電視這種過度娛樂化的信息傳播媒介,而如今作為社交網絡的微博頭條知乎等平臺,何嘗不是另一種媒介。社交網絡的娛樂化程度,相較于電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個角度來講,大眾媒體娛樂至死也不無道理。

不過,我們也不用如此悲觀。

  • 一方面,娛樂是因為國泰民安,只有大事發生時所有人才會去關注時事。疫情期間,整個微博熱搜幾乎被疫情信息占據了幾個月,試問那樣的日子我們真的還想回去嗎?
  • 另一方面,信息媒介的轉變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娛樂至死》的作者也并非圣人,其對電視這種媒介的抨擊也需要進行辯證的看待。

或許,娛樂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娛樂的度。

3. 畸形名利

當熱搜成為一種流行儀式之后,很多人也會以登上熱搜榜次數來衡量一個明星的流量大小程度。

2019年7月,豆瓣論壇上一個網友因為發表名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么差,為什么演唱會門票還難買”的帖子,一時間火出了圈。

周杰倫蔡徐坤打榜事件迅速發酵,火爆全網。這一事件中,周杰倫粉絲躍躍欲試想證明偶像是有數據的,連看不慣流量明星在數據上一騎絕塵的瓜友也磨刀霍霍向流量。

周杰倫在超話上超過蔡徐坤

由此引出來,周董老年粉被迫營業、拉下老臉向飯圈小年輕們學習如何做數據。

一場ikun和周董粉絲跨越代溝的大戰就此拉開。有網友戲稱,“蔡徐坤絕對沒有想到,能讓他在超話榜上慌了陣腳的,竟然是一個發了福但同樣喜歡唱、跳、rap、籃球的已婚中年男子”。

針對這一事件,人民日報也做出了評論,認為這是一場聯合致敬。兩名藝人各自擁躉的較勁,雖是娛樂“游戲”,卻映射了時代征候。

這不是代際沖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向往,向美好看齊,夯實審美坐標,歲月就無法帶走我們的鄉愁和堅守。

或許多年以后,這將成為兩位明星之間的一段佳話。但這一事件也反映了兩代追星群體思想上的根本差異。

當今時代的流量明星們,其實對粉絲們的剝削有在加重。

對明星的各個方面了解很深的粉絲,在過去都可以稱作核心粉;但在現在,只是進入飯圈的基本門檻。接下來,打卡、轉發、控評、做數據,更是耗盡了粉絲的精力。愛TA就要為TA花錢,為TA打榜,為TA做數據,這在十幾年是從來沒有的。

我們很難為這種現象的發生找到一個歸因,但若全歸罪于熱搜明顯又是不當的。熱搜,只是加速了這種“畸形名利”的攀比,或許來自時代變遷、資本操作、文化進步等多方面的復雜因素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四、總結

最后,以《娛樂至死》中的一個觀點結束本文:

“奧威爾擔心的是,有人將剝奪我們獲取信息的權力。”

“赫胥黎擔心的是,有人將給予我們太多信息,是我們只會被動接收、無法自拔。”

“奧威爾擔心真相將會被隱瞞?!?/p>

“赫胥黎擔心真相將被無關的汪洋所淹沒?!?/p>

“奧威爾擔心我們的文化將被禁錮,成為一片荒漠。”

“赫胥黎擔心我們的文化將因瑣碎而雜草叢生,大眾為微不足道的事物而癡迷?!?/p>

波茲曼認為,對未來做出了正確預測的,不是奧威爾,而是赫胥黎。

 

作者:FergusNie,微信公眾號:燁渙

本文由 @FergusNi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贊~

    來自北京 回復
  2. 思想很精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