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本戰勝資本
編輯導語:我們從生產者變成一個消費者,如今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消費者,消費拉近了我們與企業的關系,企業也需要消費者;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用資本戰勝資本”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天邊
憤怒的香蕉(起點白金作家,《贅婿》作者)9月3日發了一條關于“分配問題”的微博: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什么呢?
呼吁解決分配問題有沒有意義?有。
分配問題要不要解決?要。
這個問題想要解決,難不難?難于登天——共產主義就是為解決它而服務的。
我覺得當我們呼吁的時候,我們也得同時理解這所有層面上的認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我認為我們的國家可能會在這些呼吁下解決一定程度上的分配問題,會有一些措施,但我覺得不容樂觀,解決的程度不會非常大;這是因為全世界還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提出妥善的解決辦法,沒有任何政體有過極高的建樹。
知乎上也有許多關于“分配”的問題:
《有解決貧富差距的終極方式嗎?》
《為什么權力不可以世襲,而金錢可以世襲?》
《如何看待1%的富人獲取了2017年全球新創造財富中的82%?》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005年發表的作品《贍養人類》里,刻畫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關于“未來社會分配問題”的場景:
99%的世界財富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這個人被稱做終產者。
這個世界的其余二十多億人雖然也有貧富差距,但他們總體擁有的財富只是世界財富總量的1%;也就是說,第一地球變成了由一個富人和二十億個窮人組成的世界,窮人是二十億,不是我剛才告訴你的十億,而富人只有一個;這時,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憲法仍然有效,社會機器仍在忠實地履行著它的職責,保護著那一個富人的私有財產。
想知道終產者擁有什么嗎?他擁有整個第一地球!這個行星上所有的大陸和海洋都是他家的客廳和庭院,甚至第一地球的大氣層都是他私人的財產。
不需要再舉更多的例子了,“貧富懸殊”、“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牽動著無數人的關注,所有人都期待著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運動,早一點到達一個轉折的時期。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那個答案遠在天邊難以觸碰;誰知道,它卻近在眼前。
二、眼前
人具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屬性——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都認識到了。
過去的幾個世紀,我們對“人與經濟之間關系”的注意力都更多放在了“生產者”這一個屬性上面。
在“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一普世認可的基礎原則之下,工廠和公司是股東們的“私有財產”;我們在工廠做工、在公司上班,沒有工廠、公司(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者。
無論是從現實還是從理論方面,“生產者”這個角色,就是無可辯駁的無產階級;如果要尋找解決方案,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真正的破局點,其實是在“消費者”這個屬性上面。
我們買一件商品,付出了100元,企業得到了100元,錢貨易手之后,也許基于商品的售后服務或者企業搞的積分送禮等,作為消費者,我們和企業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弱聯系。
弱聯系,依然是舊時代;但如果,在錢貨易手之后,消費者和企業之間,能成為強聯系,則可以拉開新時代的帷幕。
怎么樣才算是強聯系?
我們買這件商品付出的100元,作為一個數額極小但卻實實在在的“資本”,入股企業,并且隨著今后持續購買該企業旗下的商品,入股的資本總量(股本)也持續增加。
消費化資本轉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在消費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企業入股的操作,理論上來說,從無產變為了有產。
我目前生活在成都,紅旗超市在成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紅旗超市的會員積分,應該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在超市選購商品,按消費額折算成積分,累計到顧客的會員賬戶里,積分可以兌換一些實用的商品。
和紅旗超市的這種“消費折積分、積分換商品”的方式相比,作為新時代的帷幕,“消費化資本、資本轉股份”的方式并不難以理解。
但是,會面臨一個關鍵問題,有愿意這樣做的企業嗎?
以前是沒有,但很快就會有了。
三、信任
走進超市,我想買一瓶礦泉水,左手邊是一瓶普通的礦泉水叫“甜”,右手邊是一瓶不普通的礦泉水叫“咸”——咸水雖然名字取得別扭了一點,但一點也不影響我購買它的欲望;因為,買它付出的一元錢,會計入我對咸水公司持有的股份里,數額聽起來也許極小,但總歸是大于零的,并且,積少成多后也不容小視。
一年之后,甜水公司雖然名字取得好聽,但買的人越來越少,經營不下去,慢慢就倒閉了。
而咸水公司,得到了接近全部的礦泉水市場份額,有了更多的資本積累,開始集團化,向生產冷飲凍食、休閑食品、生活日用、家紡家裝、服裝鞋帽、體育用品等等領域擴張。
太好了,在超市里,又多了許多日??梢再徺I的商品,而這些可都是能增加我在咸水集團持有股份的;哦對了,這個超市現在也是屬于咸水集團的,一滴不漏,真是棒極了。
咸水,代指的是這樣一類(集團化的)企業:
1)它是一個社群制企業,它的所有者不是某個確定的個人或團體,而是由所有消費者共同組成的社會群體。
2)它的創建與經營,由受信任的個人或團體來籌建、執行,初始的資金可以籌集、借貸而來,不摻雜除全體消費者股東之外的其余股東。
3)它旗下有很多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由A、B兩個體系組成,A是商品體系,B是公共體系;A用來盈利(商業化)、B用來公共福利(社會化),一開始只有A,當資本足夠的時候再搭建B。
4)A是一個成長的體系,將分為幾個階段:
- 以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為切入點(如最開始舉例的礦泉水)、同時部署大殺器“金融”(直白點就是拿到牌照開銀行);
- 向土地、水、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進發,讓所有消費者股東真正擁有立足之基,讓“一個終產者就能擁有整個星球”的故事永遠都只是一個故事;
- 向具備較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切入、向奢侈品行業發出挑戰;
5)B體系的搭建,優先選擇當前社會較為迫切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部署,如現今的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等。
社群制企業代表的是社群制經濟——社群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之外,能夠給社會架構帶來積極地變化,并且實現難度不大但能量巨大的新經濟。
社群制經濟,有這樣一些特征:
1)社群,指的是消費者這一社會群體,而在現代社會中,幾乎所有人都是商品經濟的參與者,都或多或少的會從外部購買商品;因此,消費者這一社會群體,理論上可以包括進所有人——當然,并不絕對。
2)公有制經濟是AB體系,私有制經濟是A體系,社群制經濟是AB體系。
3)公有制經濟的B體系要更宏觀一些,會優先部署于安全、基建等方面;社群制經濟的B體系要更垂直一些,會優先部署于社群更直觀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上面,兩者共存有很強的互補作用。
4)社群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是競爭關系,且前者對后者有降維打擊的優勢;在商品質量接近的情況下,消費者會更愿意向社群制經濟靠攏;甚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因為社群制經濟有B體系而私有制經濟沒有,消費者能夠接受前者的商品對比后者的商品、在價格或質量上存在一定范圍內的不足;私有制經濟不會徹底湮滅,但會被大大壓縮生存空間。
5)社群制經濟的AB兩個體系,相對獨立,A體系必須要為商品/服務質量負責,管理體系以營利為首要目標,A體系的企業員工,不會比其他人多擁有B體系所建立的公共福利。
6)社群制經濟的A體系以營利為首要目標,但并不是以最大化營利為主,兩者有很大區別,A體系在保證營利基礎的前提下,會適當兼具去解決部分B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如增加就業崗位、環境保護、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等。
7)社群制經濟的崛起,會在一定程度上抹平大城市在就業、教育、醫療等人們最為關注的生活問題上的優勢,由此帶來更均衡的地域發展。
8)社群制經濟下的企業,對數據安全、A體系公司的經營管理/財務透明、B體系的整體策略/優先級選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現行的常規公司管理或財務管理制度(比如上市公司)不足以應對,還需要進一步的升級。
9)社群制經濟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真正成為這個星球的主人,因此,在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時,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待和未來科技之間的關系。
10)社群制經濟的存在,理論上,可以讓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夠較好地生活;但星球的承載能力必然存在上限,社群制經濟是否能從宏觀的層面,有序控制全球人口的總數變化以及均衡分布,有待進一步觀察。
不可否認,資本的力量的確很巨大。
但是,資本是有屬性的;不受信任與受信任,這是它最重要的兩個屬性。
私有制經濟下的資本,看似龐大而不可一世,但“貧富懸殊”“分配不公”讓它永遠都只是一個不受信任的資本,一旦捅破了那層紙,金錢帝國也將一朝傾塌。
資本社會昂然世界幾百年,現在,它需要直面這樣幾個簡單而又振聾發聵的問題了:
- 為什么我要買你的商品?
- 為什么我要把錢存在你的銀行?
- 為什么我要眼睜睜看著你把賣不出去的牛奶倒進河里卻無能為力,耳邊卻還充斥著從法律從市場從私有制等等角度解釋過后,讓人無言以對但就是心里憋屈至極的經濟真理?
- 為什么要給你機會,讓你賺到錢,然后慢慢變成一個可以肆意倒掉牛奶的企業主?
- 以前是沒得選,現在有了新的選擇,那么,為了世界的和平,請你的企業快點倒閉吧,“我們的銀行”也不會給你貸款讓你東山再起了。
在市場經濟的自由主義中,用受信任對抗不受信任,用資本的方式打敗資本。
四、競爭
社群制經濟下的(集團化)企業,如果任由它發展下去,就會成為超脫于社會組織、國家政體之外的一個存在,一個難以想象的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沒什么不好,但如果它阻礙了創新,那它就帶有原罪。
只有保證足夠的競爭性,才不會讓社群制企業裹步不前、開歷史的倒車。
因此,即使社群制經濟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地變化;但放在更長的時間周期里,一開始就培育出競爭土壤,很有必要。
1. 相同經濟模式下的競爭
在同樣的社群制經濟模式下,根據消費者群體的細分,以及B體系(公共福利)側重方向的不同,可以成立不同主旨的企業。
舉三個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女性、老年人、殘疾人。
1)女性主旨社群制企業X
X旗下,A體系一開始除布局常規低技術含量的行業外,還需重點布局女性用品、嬰幼兒用品等行業,如女裝、美妝、造紙、奶粉等;B體系搭建女性健康、職場公平、幼兒育兒等。
這些年,輿論紛紛的中年女演員就業問題、女性面對職業與家庭的二選一問題、家庭暴力問題、職場騷擾問題、近段時間暴露出的散裝衛生巾問題等等等等;在X的主旨出擊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是——女性在社會中的整體地位是處于弱勢的。
社群制經濟的出現,受信任資本的崛起,讓女性真正可以做到頂下半邊天——理論上全世界一半的財富都可以集中到X,聚焦于為女性謀福利謀發展,就問你可達鴨不可達鴨。
2)老年人主旨社群制企業Y
Y旗下,A體系一開始除布局常規低技術含量的行業外,還需重點布局旅游、酒店、交通,以及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資源;B體系搭建醫療服務、老齡化保障、康養環境等。
“老齡化社會”五個字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名詞,但卻透著對老年人的淡淡惡意;老年人在社會中同樣處于弱勢地位,甚至“老而不死是為賊”,何其可悲。
社群制經濟的出現,受信任資本的崛起,讓老人真正可以夕陽紅,不再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讓每個人老有所養不再是一種奢望。
3)殘疾人主旨社群制企業Z
Z旗下,A一開始除布局常規低技術含量的行業外,還需重點布局能夠讓殘疾人無礙生產的行業,以便讓更多殘疾人自食其力;B體系則搭建更便于殘疾人融入生活的交通、旅游、文化、藝術、體育服務等。
對于全球近10億殘疾人來說,什么樣的社會才是一個有包容性的社會?
除了人們釋放出更多善意以外,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聚沙成塔,匯聚殘疾人群體自己的受信任資本,為群體服務,花自己的錢買高興,誰還能再說三道四。
XYZ都屬于社群制經濟的企業,但又是三個較為典型的主旨方向不同的例子。
三者旗下的子公司,行業分類和商品類型必然會有重復,會形成事實上的競爭——爭奪消費者、匯聚資本,但各自對外標榜的優勢,就不僅僅限于商品和服務質量了,還有更重要的B體系主旨為消費者提供了什么樣的公共福利。
而隨著社群制經濟的深入推進,以及大分類群體(如女性、老年人、殘疾人)的基本需求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得到保障;則又會分化出新的更細更垂直的群體(如內向性格人群、各種興趣愛好等),從大盤里搶食。
這樣的競爭環境,是有利于社群制經濟長遠發展的。
當然,需要警惕的一點是,主旨社群制企業的“主旨”類型,有促進進步和抑制進步兩個方向:選擇女性、老年人、殘疾人為主旨是促進進步的一面;選擇種族、民族、地域、信仰等,則有可能帶來分裂而非融合——是抑制進步的一面。
因此,需要一個頂層機構來做統籌和設計,以決定哪些類型的主旨可以開放。
2. 不同經濟模式下的競爭
如果世界的經濟總量是100,那么,是否存在一個數學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能夠使所有人較好生活的經濟量是多少?
假如是80的經濟總量就能使所有人較好的生活,那么,是否能將剩余20經濟量,以社群制經濟承諾在一定時間內不涉足的方式,將相關行業開放給“私有制經濟”。
在一個社群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共存的社會,“社群”和“私有”的關系,想來應該不是涇渭分明的,而必然存在一些在當下難以提前預判的融合狀態。
這些變化中,促進競爭只能算一個很小的利好了,最重要的還在于——能夠給更多地未來可能性提供研究、演化的培養基。
五、尾聲
新的秩序正在破土發芽。
社群制經濟作為一個新的社會經濟架構,不說現實只說想象,帶來的變化三天三夜也都說不完。
事情點滴匯聚,變化步步為營,一雙無形的手牽動著我們左搖右擺。
嗬,2020,真的不簡單。
本文由 @隊隊邦五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感覺還是有些問題的,開始說要解決的是財富分配的問題。但是財富分配不均在于現有的資本體系里承擔風險的人可以獲得更多收益,相應,如果分配均了誰去承擔風險,投機,誰來推動產業發展?而且在你的描述里消費行為與投資行為掛鉤,人都是厭惡損失的。這樣現有產業的進展就從推動產品革新比服務質量,發展科學技術變成了哪個社群占有群眾投資多哪個勝出。
根據所提問題的質量,1星最低,5星最高。
你提的這個問題,2.8星。
1、解決財富分配不均,最終結果并不是要達到“財富平均”。這是兩碼事。
財富分配不均的核心在于——生產資料私有制。
文章提及的方案“消費化資本轉股”,核心就是要盡可能的“打擊”生產資料私有制。但打擊生產資料私有制后,并不是要“均財富”,而是將生產資料集中起來用在更具體的福利方向上。
公有制經濟(國企),也是把生產資料集中起來(其手段可以是行業壟斷、行政政策等),為國民創造更好的基建、治安等條件。
社群制經濟,把生產資料集中起來(其手段就是消費化資本轉股——取之于消費者用之于消費者),為消費者股東創造更好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大家最直接關注的現實問題上。
2、誰來推動產業發展?
讓我們先回到現實世界,目前大多數普通人面臨的問題是: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壓在身上,快要喘不過氣。
讓所有人更有尊嚴、生活稍微好一點,我個人覺得優先級在產業發展前面。
同時,社群制企業和產業發展,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可能咱們從過往的“公社、大鍋飯”等歷史經驗看,產業發展會受到影響。
但有一點要區分,社群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是不同的(文章里有簡單提到),二者有相似之處,但不同的地方也很明顯。不能簡單地用曾經公有制經濟的歷史經驗來看待社群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系。
3、消費行為與投資行為 掛鉤
文章里并沒有這樣的描述和結論,應該是你自己的解讀。
我大概了解你的意思。那么,我舉一個例子:
同一樣商品,比如我要買一件飲料,我去其他超市買了也就買了,和之前沒啥不同;但去文章里提到的社群制企業買了,能有一個新的玩法(購物得股份,憑股份可得福利),如果這個玩法是假的、是搞不下去的,那我以后不再去買就行了,但如果是真的,那當然會成為他家的忠實用戶。
換句話說,我最開始的目的只是買一件飲料,現在他給了我額外的東西——這個額外的東西先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我也不吃虧。為什么不試試呢。
你想表達的可能是這個,即,只要是企業經營,就會存在經營不確定性,會有虧損,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是就有風險。
社群制企業的優勢恰恰就在于這里:盡可能的抹平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不確定性。
什么意思?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不確定性,最終都要反饋到一個核心數據,即市場占有率(有多少消費者愿意購買)。社群制企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獲得一個較為穩定的消費者池子(其手段就是消費化資本轉股——取之于消費者用之于消費者),無需過于擔憂市場占有率。從而保證始終能夠盈利,避免虧損。
4、現有產業的進展就從推動產品革新比服務質量,發展科學技術變成了哪個社群占有群眾投資多哪個勝出。
文章中第四節“競爭”有說明,對于這個問題就不再贅述了。
補充一點
產業發展,這個詞有迷惑性。
.
文章里把社群制企業A體系的成長,分為了3個階段:
1)以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為切入點(如最開始舉例的礦泉水)、同時部署大殺器“金融”(直白點就是拿到牌照開銀行);
2)向土地、水、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進發,讓所有消費者股東真正擁有立足之基,讓“一個終產者就能擁有整個星球”的故事永遠都只是一個故事;
3)向具備較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切入、向奢侈品行業發出挑戰;
.
在第一個階段,明確是以“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為切入點”。
.
舉個例子,你覺得礦泉水、面膜、化妝品、服裝、日化等行業,門檻高嗎,產業發展的前景怎么樣?
《用資本戰勝資本(二)》收集了9個問題并回答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HEwAlLWvdBHzSV4FbwUKQ
歡迎繼續提問,這樣我可以接著完善。
寫《用資本戰勝資本》一文的根由是什么?
詳見我在微博里的說明,謝謝。
微博:@ddb五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