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battle接近尾聲,佛系知乎開始焦慮了?

0 評論 5039 瀏覽 5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當浮躁、喧囂、碎片化等現象襲來,重長內容、內容沉淀、內容價值的知乎該如何應對注意力之爭,視頻會成為知乎“傍身”的新技能嗎?知乎在視頻行業的探索成績又如何?本文對此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近日,知乎在視頻領域可以算得上是大刀闊斧,不僅悄悄上線了視頻創作工具,首頁增加獨立視頻入口,還不動聲色地簽下一批視頻創作者,提供流量和視頻補貼來鼓勵用戶發布視頻內容。據悉,知乎對于視頻領域的期望值頗高,其內部目標是要在年底前培養出一批頭部賬號,繼而正式打響知乎進軍視頻領域的第一槍。

縱觀知乎近段時間在視頻領域的一些動作,其重視程度雖然可見一斑, 但相比于其他平臺將視頻競爭推至如火如荼的狀態,知乎的表現似乎佛系了些。2018年6月,知乎才在APP首頁推出視頻專區,設置了專門用視頻回答的問題。去年年初,知乎內部測試一款制作和分享短視頻的獨立 App“即影”,可它的意義不大,勉強只能算是一個“興趣項目”。

直到今年上半年,“后知后覺”的知乎才開始正式發力,5月份推出第一期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緊接著,7月中旬繼續第二期,流量支持與現金補貼雙管齊下。

但客觀來講,視頻戰役從微博B站打到抖音快手,又從抖音快手打到愛優騰,誰勝誰負,孰強孰弱縱然尚無明確的結果,這場battle的白熱化階段終是要漸漸涼下來了,此時,知乎姍姍來遲,不知道又該憑借什么才能躋身于此呢?

一、“人設”崩塌,知乎有樣學樣?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知乎漸漸變成用戶眼中充滿諷刺意味的“編乎”,或許是從“XXX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的句式興起之后,知乎在用戶心里的人設危機漸漸不言而喻。事實上,知乎原本的用意是可取的,相比于常規意義上的問題探索與科普,用戶分享一段代入感極強的經歷往往更能引發路人的共鳴與討論,問答本身熱度自然水漲船高。

但這種生態環境嚴重擠壓了專業知識類用戶的存亡,此前知乎大V出走頻繁出走,專業內容在知乎的變現不易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實際上,在互聯網界的“人設”崩塌不算壞事,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是平臺打破垂直領域最有力的證明。隔壁的B站無疑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憑借二次元起家的B站在近幾年有大量其他內容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盡管沖淡了固有的社區氛圍,被很多資深的二次元玩家所詬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豐富的其他內容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廣泛的觀看需求。

QuestMobile數據顯示,B站2019年9月的MAU破億,遠超知乎的4800萬人,根據報道,B站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音樂創作平臺之一,國內最大的游戲視頻平臺之一,還是國內最大的在線學習平臺之一。

很顯然,知乎不是B站,但不難看出知乎也有和B站一樣的野心,開始逐漸向其他領域傾斜,除了視頻,還包括直播,種草社區,社交媒體,諸如此類等等……

2019年10月份,知乎上線直播,今年3月份,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與《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圍繞“肖戰AO3事件”開始了他們在知乎的第一場辯論式直播,短短兩天后,又掀起第二場。

此前,知乎也致力過種草社區,先是上線直男種草社區“Chao”,去年又更新上線了“小藍星推薦”,這個好物推薦單被不少網友吐槽是在模仿小紅書,好好的內容社區東施效顰,更有網友一針見血,直言知乎的下一步動作是不是要進軍電商?

不難看出,無論是視頻直播還是種草帶貨,在其他平臺緊趕慢趕地觸手各大風口時,知乎總是慢下一拍……

二、5G時代,知乎還剩什么能傍身?

要說近幾年的互聯網界里哪一場battle最激烈,視頻之戰必然名列前茅,無論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視頻賽道上的角逐至今都沒有任何一位選手敢懈怠。此前的知乎突然宣布視頻獨立,任誰看了都忍不住惋惜一聲:遲了……

特別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戰的賽點更多地集中在內容創新上,原本知乎就是內容社區,尤其是在知識科普領域更是具有天然的良好基因,有原生條件的加持,知乎想讓視頻獨立出圈看上去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暫且不論此前因為“巫師財經”抄襲事件而引發的知乎知識科普類內容是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單純就知識視頻化目前的熱度來看,知乎姍姍來遲已經是吃了一個大虧。

今年4月份,我們曾經在文章《知識視頻化這碗飯,知乎可能吃不上》里提到過B站搶了知乎的“飯碗”。一方面,半佛仙人、羅翔說刑法、巫師財經等知識科普類創作者在B站迅速爆紅,另一方面,央視網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有將近2000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于2017年高考人數的2倍。

而如今看來,想搶知乎飯碗的又豈止一個B站?想入局來分一杯羹的平臺不在少數。

去年8月份,快手領投知乎完成F輪融資,總金額4.34億美元,雖然投資金額不是筆小數目,但快手得到的回報也不容小覷。快手公布的知識生態數據顯示:2019年,快手平臺上的知識類作品數量超過1.2億,平臺全年平均每秒鐘能產生4個知識類視頻作品。

據悉,快手早在2018年就有220萬名科普內容創作者在平臺入駐,對科普知識類感興趣的用戶更是高達1524萬人。

無獨有偶,短視頻中另一大巨頭抖音在知識領域的布局也毫不遜色。據悉,僅在2019年,抖音就對知識類創作者發起了三次流量扶持計劃;3月份,抖音開放5分鐘長視頻權限,最先受益的便是部分知識科普類賬號;9月份,抖音啟動“DOU知計劃2.0”,再次為知識創作者開放了合集功能首批使用權限。

抖音官方數據顯示,短短半年,知識領域一萬粉絲以上的創作者數量增長了330%。諸如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等知識型創作者,都在抖音上收獲了幾百萬粉絲。

當然,除了B站、快手、抖音以外,微信視頻號以及西瓜視頻也紛紛向知識領域持續發力……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純的視頻方面還是原本優越的知識領域,現在的知乎都處在一個略微尷尬的狀態。

三、變現不易,補貼會是個好辦法嗎?

知乎此次上線獨立視頻的舉動似乎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試水都要堅決,這其中最能吸引用戶眼球的無疑是創作者招募計劃中的流量支持與現金補貼。誠然,用補貼吸引創作者是絕大多數平臺的常用策略,但對于知乎來講,補貼的戰略地位顯得尤為重要,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知乎變現實屬不易。

事實上,制約其變現的原因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知乎本土對變現的“鄙視”,曾經有資深用戶這樣評價過知乎:它就像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富家公子哥兒,即使窮苦潦倒依然要保持自己的矜持。盡管知乎創始人周源公開強調知乎并沒有以“賺錢為恥”的文化,坦言這種文化既不現實也不高尚,但是有些事依然嚴重打擊了創作者的熱情斗志。

2018年3月份,知乎頭部大號“張佳瑋”因為私接廣告而被禁言七天的事一時間甚囂塵上,平臺親自下場封殺著實寒了創作者的心,同年7月份,張佳瑋開始轉戰微博。事實上,創作者出走知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此前最為轟動的是知乎300大V出走今日頭條。

據悉,今日頭條旗下的“悟空問答”僅用比普通白領高的年收入就將在知乎上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者收入自己囊中。2018年11月,電影話題大V“兔撕雞”聯合新浪組織逃跑計劃,僅用一周時間就吸引了300多名知乎答主,去年1月份,微博問答官微宣布百位答主入駐,不少知乎答主赫然在列。

誠然,知乎變現困難不僅把創作者逼進了小胡同,更給了平臺當頭一棒。如今,知乎很明顯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扶持計劃更多地寄托平臺對“人心”的渴望。如果說以前的知乎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矜貴公子,那如今的一系列動作則恰如其分地向用戶展現了自己“下凡”的決心。

可人間未必值得!變現問題平臺自身因素改善起來固然容易,但難的是整個大環境的包容……如果說知乎在互聯網中的地位漸漸下滑,那創作補貼必然不是長久之計。

知乎自2018年底宣布用戶規模突破2.2億大關后便逐漸冷凍,至今都沒有再出現過大規模增長。原本在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而導致線上流量大爆炸,不少平臺的用戶數據在此背景下一路水漲船高,但知乎的數據卻并不怎么樂觀。

根據易觀發布的數據,今年2月份,B站活躍人數過億,同比增長10.56%,小紅書用戶規模接近1.1億,同比增加2.96%,而知乎活躍人數僅有1959萬人,同比下降1.15%。到如今,內有大V頻繁出走,外有優勝劣汰的壓迫,知乎別無選擇,只能被動或主動地去改變自己。

 

作者:錦鯉財經,深度有趣好運氣,公眾號:jinlifin。

本文由 @錦鯉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