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實例|生活化的征信應用場景
征信依舊處于起步階段,絕大多數征信應用都集中在金融信用數據,而互聯網公司(阿里/騰訊)深挖場景化數據,造成了一種兩極分化的格局。隔行如隔山,各個行業都在深挖行業內的數據,舉著“大數據”的旗幟,有些“招搖過市”。
征信生于金融,應用于生活化場景。征信的核心本質:風險控制,而風控有不是單純的可執行功能,必須應用具體的生活場景之中,才能彰顯征信的價值性。
很多人問:征信的價值在哪里?其實,我很不情愿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從什么維度切入征信領域。
征信的三個階段
最近,認真思考了“征信價值性”的問題,嘗試著以“發展”的眼光來解析征信的過程。大致可以將征信拆分為三個階段:過去、現在和未來。
階段一:過去
征信是一個過程,征信并不是無源之水。人們生存的客觀世界,社會化活動的一舉一動都無形中助力個人的信用做積淀。征信的起點就是對用戶的歷史信用方方面面信息的整合,而用戶過去的信用信息行為也決定了未來的信用程度。
以古為鏡,可以正衣冠!
階段二:現在
征信是一面鏡子,征信并不是虛無縹緲。過去是一個個消逝的現在,而映射用戶當下信用的參照物是過去的點擊信用行為。正是通過用戶以往的信用,才能透支/消費未來經濟。防范風險,承接未來。
階段三:未來
征信是一首詩,征信并不是美好假設。借助過去及現在的信用歷史行為信息,預判未來一段時間的用戶信用行為。也就是未來并不是毫無依據的假設和冒險,一定程度上預判了用戶行為,為風險加注了一劑強行劑。
從四個場景詮釋個人信用報告的價值
《個人征信報告》是征信產品的一個最早期的范例,下文試著從四個場景詮釋個人信用報告的價值。
個人信用報告是什么?
個人信用報告是個人征信系統提供的最基礎產品,它記錄了客戶與銀行之間發生的信貸交易的歷史信息,只要客戶在銀行辦理過信用卡、貸款、為他人貸款擔保等信貸業務,他在銀行登記過的基本信息和賬戶信息就會通過商業銀行的數據報送而進入個人征信系統,從而形成了客戶的信用報告。
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個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個人基本信息、銀行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本人聲明及異議標注和查詢歷史信息。
1、租房
房市那么火,房價那么貴。不僅剛畢業的大學生面對租房的難題,其他人士也普遍遭遇租房不幸。身邊很多朋友都遭遇到租房被坑的情況,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形單影只、無能為力。當然,這里無意吐槽房價,更不是吐槽中介和那些租房人。究竟如何規避風險、排除不必要的損失呢?
(1)用戶故事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上,留在XXX地方工作,需要租個房子。于是通過網絡/中介,找到了一些愿意出租房子的房租,前往實地考察。感覺房子不錯,就簽可租賃合同。
(2)需求分析
- 出租側
- 對出租者的信息一無所知;
- 對出租房的信息一無所知;
- 對房產中介/機構信息一無所知。
- 承租側
- 對租房者的信息一無所知;
- 對中介/機構一無所知。
(3)解決方案
- 了解承租人的信用情況,房屋出租人要求承租人出示個人信用/司法/工商報告。
- 了解租客的信用信息情況,房屋承租人要求承租人出示個人信用/司法/工商報告。
- 房租財產報告,包括:房產證、產權。
房東要求租房者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或者要求出租者出具相關房產/身份證明,此舉主要是讓租房/出租者雙方證明彼此比較誠信。于承租者不會故意損壞屋內設施、不會逃房租,又能確保房屋的真實、可靠性。
2、婚介
婚姻幾乎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大齡單身男女的共同問題主要兩個方面:工作太忙,圈子太窄。正是這兩個共同的問題,產生了婚介的剛性需求。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個人的業余生活空間越來越狹窄,社會交際活動的圈子也越來越小,使得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選擇婚介機構幫助自己解決個人婚姻問題。
(1)用戶故事
一個工作5年的都市白領,平時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參加社會活動,認識的人很有限。于是到了適婚的年齡,需要找對象結婚,只能皆借助婚姻介紹所幫助自己加快解決婚姻問題。
(2)需求分析
- 單身男女側
相親雙方本就是陌生人,彼此并不熟悉,至少說要了解相識對方的身價是否清白。
- 婚介機構側
- 無法保證用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
- 挖掘用戶蓄意隱瞞的不良信息,比如:債務、違法等。
(3)解決方案
- 了解會員的信用情況,婚介機構要求入會會員出示個人信用/司法/工商報告。
- 核實用戶身份信息,確保用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婚介機構要求入會會員出示個人信用/司法/工商等報告是對用戶彼此之間的負責,而并不是對個人人格的置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中,誰都不希望遭遇欺騙和隱瞞,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3、找工作
詢問過身邊的朋友,大多數人對“工作”最初的印象還是要回到大學剛畢業那會,因為找工作的艱辛只有自己才能明白。隨著求職者工作年限和社會閱歷的積累,自身的不確定性就變大了,而企業招聘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
(1)用戶故事
某互聯網公司急需招聘一名產品經理,于是在XX招聘網站發布了一條招聘信息,小A恰好正在找工作看到招聘信息后想去試試,之后就進行了面試溝通。
(2)需求分析
- 求職者側
- 求職者只能通過招聘職位信息以及互聯網了解應聘公司的信息;
- 求職者對應聘公司的領導/高管信息也是一無所知。
- 招聘者側
- 招聘者只能通過應聘者提供的信息了解求職者的基本身份信息;
- 招聘者無法盡數了解求職者的職業履歷及工作情況。
(3)解決方案
- 求職者查閱應聘公司的企業信用檔案及公司高管的個人信息;
- 招聘者要求求職者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及背調求職者的工作履歷檔案。
求職應聘過程中,很多公司已經將政審材料改為個人信用報告,尤其是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大多數在招聘時都要求提供個人信用報告。部分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時,也要求應聘者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已成為求職材料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不僅找工作要提供個人信用報告,連評先進也要查個人信用報告。
4、政府福利
社會福利體系越發完備,政府對幫扶力度也逐年完善。幫扶對象覆蓋人群更加完善,受惠人群結構也越發復雜。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政府的政策騙福利補貼的現象頻繁,甚至有些大的企業也是想盡辦法騙政府政策性補貼,讓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和鼓勵企業創新略顯失色。
(1)用戶故事
某地政府設置了一批鼓勵創新項目的創新獎金,當地某公司XXX得知此消息就參與了項目申請,政府對申請的項目進行審核,決定企業是否有資質獲得項目補貼。
(2)需求分析
- 申請側
想要獲得政府的補貼,甚至會做出一些比較虛假、欺騙等出格的事情;
- 政府側
眾多申請者中甑別出最有價值,真正值得授予該獎的項目/公司,政府缺乏一站式的評估企業的解決方案;
(3)解決方案
- 了解申請企業的信用情況,政府機構要求參賽者出示個人企業競調報告;
- 了解申請企業的法人信用情況,政府機關要求參賽者出示企業法人的個人信用報告。
政府提供社會各方的惠民政策福利,應該從根本上落實到實處,而不是單純為了補助而發放補貼。應該確保享有者的資信良好而不是騙福利的道德敗壞者,而政府機構恰恰需要有效的信用手段控制風險,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價值性。
小結
記得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互聯網征信的核心在于應用場景》,文中提到征信的核心本質:風險控制,而所謂的“風控”也必然是基于一定的用戶場景之上。
征信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范風險、約束征信主體,而現實的風險往往來源于實際的場景之中,比如P2P網貸、京東白條、信用卡等等。征信本身并不具備價值,只有將征信嫁接在更為廣泛的場景之上才能真正發揮信用價值。
作者:王偉(微信號:Daviiwong),@簡書-互聯網產品小王。專注工具和內容型產品,關注互聯網金融和財經領域。從事互聯網征信產品設計,喜歡看書、樂于思考。
本文由 @王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M
什么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