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市場環境下催生的“中臺”到底是什么?

2 評論 4169 瀏覽 13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從去年開始,“中臺”這個詞就成為一個火得不能再火的詞,還有人說2019年是數據中臺的元年,不知道這個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CMO,但究竟又有多少人真正對這個問題有深度的研究呢?接下來,本文作者為我們分析了新的市場環境下催生的“中臺”到底是什么,以及中臺該怎么搭建和使用?

一、什么是中臺

2015年,馬云對北歐芬蘭一家名為Supercell的游戲公司進行了考察,他發現在這個公司里,一個團隊只要5、6個人就能做出一款非常具有規模的游戲,迭代迅速。

成功的繼續扶持,失敗的也能盡快退場,這樣的模式使得Supercell成為了一家成功的游戲公司,好的產品層出不窮,于是為了阿里更好的發展,同年逍遙子正式提出該理念,并開始在公司進行中臺的搭建。

中臺目前主要分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看到不同類型的中臺,有不同的側重,王健老師在《當我們談中臺時,我們在談些什么| 白話中臺戰略》一文中闡述道:

  • 在有些人眼里:中臺就是技術平臺,像微服務開發框架、Devops平臺、PaaS平臺,容器云之類的,人們都叫它“技術中臺”;
  • 在有些人眼里:中臺就是微服務業務平臺,像最常見的什么用戶中心,訂單中心,各種微服務集散地,人們都叫它“業務中臺”;
  • 在有些人眼里:中臺應該是組織的事情,在釋放潛能:類似于企業內部資源調度中心和內部創新孵化組織,人們叫它“組織中臺”。

總的來說,中臺是為了降低企業成本,更好的服務員前臺大規模創新以及后臺基建穩定性的中間橋梁,是互聯網行業特性下催生出的發展模式。

二、為什么需要中臺

1. 解決重復工作與內耗的方案

互聯網具有明顯的杠桿效應,常常是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就能為一個公司帶來養活一棟樓的員工的收益。

但當公司越來越大,一款產品是不足以讓公司持續健康的永遠發展下去的,公司會需要更多的驅動力。這時,就需要創新型業務的出現來為公司前進添磚加瓦。

創新并不容易,目前出現的更多的情況是,在創新的壓力下,BU之間各自為政,重復造輪子,使得公司內耗嚴重。

比如對于阿里而言,淘寶、天貓的訂單系統必然擁有很大的重復性,但由于淘寶事業部和天貓事業部屬于不同的部門,有著不同的部門目標,所以如果不進行合理的合作,就會產生兩套重復訂單系統開發的工作資源浪費。

另外例如活動搭建場景,活動搭建是運營的剛需,在很多的平臺都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活動中臺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也許有很多人會說同一個集團內如果公司團隊氛圍好,也是可以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的,并不是非中臺不可,但這種判斷就是忽略了合作所帶來的的交易成本。

所謂交易成本,是指在合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擬定和實施契約的成本,界定和控制產權的成本,監督管理的成本和實施契約的成本。

具體來說就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即使身處同一個集團內部,兩個BU有各自不同的目標、產品規劃與側重,必然使得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產生分歧,進而產生交易成本。

中臺的出現將重復的模塊拆除,以公正統一的角度為各個業務方服務,能夠避免產生內耗,這一點對集團型公司尤其明顯。

2. 銜接前后臺的中間橋梁

對于企業而言,前臺是面對用戶、面對市場的。市場瞬息萬變,用戶需求的挖掘、變化,競手的策略都會影響一個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以及產品在市場中發展的方式與戰略。

所以前臺需要快速響應,迭代,隨時擁抱變化、抓住市場機會。

而后臺屬于基礎服務,公司想要走得遠,基建一定需要搭的牢,這是一切的根基,否則當市場給予足夠的流量,快速發展時,后臺就會因為無法承受而使產品功能產生異常。

新的市場環境下催生的“中臺”到底是什么?該怎么搭建和使用?

這兩者的分歧使得前后端在進行連接時是不順暢的,要么在需要創新時由于后臺“體積”太大無法靈活應變,要么在公司快速發展時發現架構做的不好,經受不起市場的考驗。

中臺能夠把前端和后臺中各業務通用的能力顯像化,讓其前后臺可以專攻其各自領域,為前后臺減負,提升企業效率。前端提供服務,后端提供平臺,中臺提供能力,各自發揮所長。

3. 創新厚積薄發的培育地

互聯網的公司常常講創新,因為創新才能有新的機會。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在合適的時間站對了賽道,可能就能做出一個千萬級的成功產品。

一個好產品的孵化需要的不僅是好的創意,公司鼓勵創新也不是說說而已,公司真正想要建立創新的團隊氛圍:一方面需要在政策上進行支持;另一方面要降低試錯成本。

當中臺搭建起來,讓前臺能夠運營中臺的開發能力,這樣一個好的創意被實現的可能性就會變大,試錯成本就會變低:一方面公司資源損耗少;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員工的創新成本。

例如如果搭建了一個成功的素材中臺,有了好的內容積淀,想要創造出一款好的內容型產品就變的容易,就靜待一個好的創意所謂彎道超車就可以了。

這一點上不止針對大公司,也屬于對創新非常有需求、個體產品壽命短的小公司,例如對創新要求很高的游戲公司,每個創意如果都用一個新的團隊來開發,那該需要多少人力成本?

找準公司所需的通用能力,做出能夠創造出更多好產品的中臺能夠為小公司減負,獲取更高的發展速度。

三、需要思考的問題

1. 如何善用中臺能力,是否事事都需要中臺?

上面說了許多中臺的好處,但是是不是任何能力都適合搭建成中臺呢?

如何確定一個中臺有存在的必要,這里有一個核心的判斷條件,那就是【中臺能力配置成本】是否小于【可預見業務創建成本】。

期望內可以預見的業務對接場景越豐富,對接的時間越短,中臺搭建所需技術成本越低,則兩者的差值越大,中臺的搭建必要性越大。

當然,實際情況中還需要考慮市場節奏的問題。

例如馬上雙十一,就需要上一個雙十一的營銷活動,如果目前活動中臺尚未搭建,開發人力又不足以同時搭建活動中臺和雙十一的活動頁面,也需要優先滿足當下的業務場景,等節日過去,有可用開發資源,再進行中臺的搭建。

其中權衡之術,需要產品經理通過經驗對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2. 如何防止做出的中臺成為空中樓閣?

首先,需要提前確認中臺搭建的價值,具體而言就是在中臺搭建之前就需要評估中臺所帶來的收益與成本。

這里的收益,主要為現實收益和預期收益:

  • 現實收益主要指目前能獲得的收益,如中臺代替業務后臺能節省下來的服務器成本、人力成本等;
  • 預期收益也包括預期的業務場景成本節約,以及中臺上線后是否能夠幫助提高組織效率,如對公司創新氛圍的刺激,溝通成本的降低等等。

這里的成本則主要是代表能力配置成本,和一般的產品一樣,是開發+運營+產品+設計成本。

當中臺構建完成后,一定要及時進行業務場景的對接,一邊對中臺功能以及價值進行驗證,和其他產品一樣,中臺也需要快速迭代,根據需求進行調整。

3. 中臺設計和業務設計的區別

關于中臺設計和一般的業務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長遠考慮與現實場景的權衡。

中臺能力的搭建常常是大于當前場景的,例如一個活動中臺模塊化的建設一定比搭一個定制化的H5頁面費時。

但一個活動中臺一定不會只支持一個H5頁面的搭建,故而在中臺設計時,需要考慮未來該場景出現的頻率以及每次出來為公司帶來的價值,如何去滿足可能出現的不同場景,并且要保證這些場景的對接的成本時較低的。

具體而言是指中臺必須要要滿足場景合理性以及對接兼容性:一方面不能花費成本去實現偽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臺與業務對接的兼容性應該是高的,業務對接起來不費勁。

這也是中臺價值的一部分,否則若對接一個中臺的成本大于重新搭建后臺的成本,業務方也會望而卻步的。

#專欄作家#

桃子,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成長札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文科出身的產品經理,就職于愛奇藝,關注內容型產品。熱愛讀書、熱愛邏輯,熱愛學習,是一只有理想的產品汪。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后這三小點說的對極了,正是目前我們公司遇到的問題需要考慮權衡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對你有幫助就好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