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的歸宿

1 評論 4727 瀏覽 16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本文作者以共享出行為討論主題,從短、中、長三個出行場景出發,對共享出行這一商業模式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目前暴露出的一些行業問題展開了分析討論,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與大家分享。

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因為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消費場景,讓這幾個領域充滿了機會和市場。數字化時代,這幾個領域同樣也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讓每個領域中都充滿硝煙和戰火。

其中出行領域在與移動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結合之下,出現了共享出行這個概念,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出行時的首選。這幾年來共享出行的起起落落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起落之間也讓外界對于共享出行的認識愈發清晰。

在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之時,共享出行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春天,而在這個春天之中,共享出行的三個主要領域也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01 巨頭對決的共享單車

作為出行領域中“最后一公里”的解決者,共享單車在剛剛推出的時候,就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而在當年紅極一時的ofo和摩拜分別因押金風波和賣身之后銷聲匿跡,共享單車也從波峰跌落到波谷。

之后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中雖然總有零星的入局者,但都沒有泛起多大的水花,直到市場迎來了巨頭的入局,一個“三分天下”的格局才逐漸穩定下來。藍色是背靠阿里的哈啰單車,青色的是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而身著“美團黃”的單車自然就是屬于美團。

大小巨頭的入局在讓新玩家難有立足之地的同時,也讓共享單車的競爭走向了下一個階段,而這個階段有兩個明顯的重點需要各方平臺去爭搶。

首先是下沉市場,這是在增量市場方面的競爭。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逐漸飽和時,基數龐大的低線市場自然就成了新的戰場,幫助各方平臺找到新增量。

而且共享單車和下沉市場的消費習慣更加貼合。從哈啰、青桔、美團三家的月卡來看,價格基本都在12元上下,遇到打折甚至只需要幾塊錢,對于下沉市場的消費人群來說,這種低價格充滿了吸引。

其次就是老用戶的留存,這是對存量市場的穩固。青桔可以用微信掃碼,哈啰可以用支付寶,美團單車自然用美團掃碼,而微信、支付寶、美團這三個APP在一部手機中是同時存在的,而且使用頻次都不低,這就加劇了消費者在三方平臺之間的游離。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哪個平臺的共享單車并不固定。比如一個清早快要遲到的打工人,眼前的青桔和五百米開外的哈啰,自然會選擇就近。

而騎行卡和優惠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情況,利用消費者“買了不用挺可惜”的心理,將用戶穩固在自身體系中。

但是這也加劇了平臺之間的會員價格戰,而且對下沉市場單車的投放同樣加大了成本,對于平臺而言,下一個階段無疑是更加考驗能力和資源的階段,共享單車的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

02 網約車,誰更輕?

不同于滿足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共享單車,網約車在出行場景中滿足的是中段行程。

雖然場景不同,但是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卻有著同樣大起大落的命運。滴滴剛面世的時候,大力的補貼讓眾多消費者流入了滴滴的平臺之中,滴滴也借此扶搖直上。但是后來接二連三的安全事件,不僅打斷了滴滴前景的步伐,還讓整個網約車市場都蒙上了一層灰暗。

不過伴隨著管控的逐漸規范,網約車市場又回到了之前的活力。而在這個市場恢復期間,嘀嗒出行則悶聲發大財,即將成為“共享出行第一股”,雖然在行業內滴滴的地位還難以撼動,但是后來者的兇猛勢頭也讓滴滴不得不小心。

對比這兩個平臺可以發現,專注于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的嘀嗒,其模式比滴滴還要更輕一點,而向更輕的模式發展,也成了網約車平臺的下一個階段。

更輕的模式可以將成本控制在一個可以承受的范圍之中,這也就意味著平臺在成本方面的風險得到了控制。不用投入過多的成本就可以換來較高的收益,讓擁有更輕的模式的平臺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

比如嘀嗒可以在網約車領域中實現盈利,依靠的是僅僅提供一個平臺,不用承擔任何運營費用。根據嘀嗒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間,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產生的收益分別為2770萬、7790萬、5.33億元。

另外,高德和美團最近開展了網約車業務。從自身平臺切入,整合多個網約車平臺的車輛信息,采用更加輕便的聚合模式,而這種模式除了提供平臺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成本支出。

不難看出,向越來越輕的模式發展成為了新興網約車平臺新的選擇,也是下一個發展階段。但是在享受輕資產模式帶來的快速盈利時,護城河過淺導致平臺應對外部競爭能力的下降,也成為這些平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03 死灰復燃的共享汽車

有了短程的共享單車和中程的網約車,更大行程的需求則需要共享汽車業務來滿足。

但是出行領域中的共享汽車,雖然和共享出行領域經歷著同樣的起落,但卻更具有“曇花一現”的特質。當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總會看到共享汽車,如今也消失不見,甚至在別的領域都有零散的入局者時,這個領域格外冷清。

這是因為共享汽車平臺為了避免油耗等成本,大多選擇電動汽車入局,但里程焦慮一直是電動汽車的一個痛點,就算放在現在也是。并且當時的充電樁并不普及,在充電不方便和續航成問題的雙層夾擊下,共享汽車的死寂來得格外快。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政策越來越好,國內的電動汽車企業也已經成長起來,國內充電樁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大時,共享汽車這個領域也終于迎來了新的生機。

比如最近在上海街頭及出現了“共享特斯拉”,包含特斯拉Model 3、Model S、Model X 三種車型,時租均為每分鐘2元,1200元可以租用一整天。雖然特斯拉表示這和官方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平臺通過新能源汽車切入共享汽車的苗頭卻已經再次顯現。

這意味著共享汽車終于迎來了復活的階段,只是當這個賽道重新打開時,蠢蠢欲動的各路玩家蜂擁而入,也將會引發新一輪的價格戰,對于平臺而言,必將會承受更多的經濟壓力。

04 共享出行去往何處?

覆蓋了短、中、長三個出行場景的不同領域都將迎來下一個發展階段,而這同樣也讓整個共享出行領域獲得了一次跳躍的機會。

但是共享出行該跳到何處呢?其實從三個領域的發展總結來看,很容易看得出答案。

首先是會繼續下去的燒錢大戰。單車需要下沉拉新和用戶留存,就需要增加成本和加大補貼;網約車想要在輕模式中留住用戶,依舊需要加大補貼吸引用戶;共享汽車新生的苗頭剛剛出現,前期搶占市場同樣需要大力投入資金。

說白了,“燒錢換市場”的模式還要在共享出行領域繼續很長時間。

其次是市場逐漸明顯的巨頭化。燒錢并不是賽道中的玩家都可以參與的,沒有足夠的經濟和資源做支撐,很難在一場持續的燒錢大戰中堅持下去,而共享單車現在的巨頭化就是很好的例證。

最后是出行領域的生態化。互聯網巨頭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網約車平臺或者單車平臺,他們想要的是覆蓋了所有出行場景的一個生態,因為生態可以將每一個身處其中的部分釋放出最大的價值,也可以將用戶穩定在自己的生態之中。

并且,巨頭們更是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去提升生態中的整體服務質量,不論是更加精細化的用戶需求還是更加智能的技術賦能,都將會給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而這也讓未來的共享出行,成為更好解決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一大助力。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析的有點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