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你倦了嗎?
編輯導讀:今年雙十一的“戰(zhàn)線”格外的長,即使各大電商平臺的成交額再創(chuàng)新高,但是也有不少理智的聲音在呼喚人們正視消費主義的陷阱。每年雙十一都有很多“剁手族”會后悔自己的不理智購物,買了很多東西,真正用上的卻非常少。本文作者將針對這一現(xiàn)象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11月10日晚,今年的雙11進入倒計時,無論是在哪個空間,它都為消費者織了一張無處躲避的網(wǎng),想拒絕都難:
在電視上,浙江衛(wèi)視和東方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湖南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分別與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合作的雙11晚會同時段PK,像極了幾大衛(wèi)視競爭春晚的場面,想看個電視劇都難。
在手機上,幾家電商APP的圖標上早就出現(xiàn)了“11.11”,生怕你忘記;無論打開抖音還是微博,用戶很容易就被帶到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間。薇婭在直播間里翻閱著厚厚的底稿,她要把每個開放搶購的商品用最快的速度推薦一遍;微信群也被雙11的晚會和促銷信息轟炸。推廣短信更是一會兒一條,從滿減到直播預報全面覆蓋。
即使你走在大街上,巨幅廣告和無處不在的海報也提示著你,該清空購物車了。
▲來源:象限自制圖
冷幽默的是,盡管今年雙11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一進入11月,各大電商平臺就開始了輪番轟炸,而后續(xù)效果來看,消費者似乎都有些不夠用了。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在雙11期間“打怪闖關”,等待他們是各種復雜的優(yōu)惠活動,“養(yǎng)貓”、滿減津貼、優(yōu)惠券、搶購、秒殺、限量,為了省幾塊錢需要費盡心思,還不一定算得明白,打開一個優(yōu)惠規(guī)則,就像打開了一張高考數(shù)學卷子?;ㄙM數(shù)個小時終于決定要買什么之后,還要設置提醒,等待11月11日零點準時開搶。
年輕人上完一天班還要躺在床上抱著手機等待開團的樣子,像極了過去百貨商場促銷時等待開門蜂擁進去搶貨的大媽。大媽們曾經(jīng)為了5塊錢討價還價半個小時,年輕人為了10塊錢的優(yōu)惠券在各個群里分享促銷鏈接,并沒有誰比誰過得更高級。
為什么不能愉快地購買打折商品?因為沒有商家想賠本賺吆喝,每付出一分錢的成本背后,都是商家想獲得銷量、品牌宣傳、美譽度、流量等復雜大禮包的心思。然而現(xiàn)實很殘酷,《南方周末》援引一位頭部商家負責人透露,沒有辦法放開玩,成本沒法承受。優(yōu)惠規(guī)則復雜化后,折扣依然存在,只是大幅折扣的數(shù)量變少了。
這場購物狂歡節(jié)中,年輕人猶如待宰的羔羊,本來想貪點便宜,卻被平臺和商家當成流量反復收割??駳g之后,終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他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一、消費的“魔力”
天貓雙11的交易額從2009年的5000萬元一路增長至2019年的2684億元,已經(jīng)超負荷運轉了。
▲來源:官方海報截圖
今年,阿里巴巴更改統(tǒng)計口徑,把11月1日到11日的交易額全計入雙11,同時弱化開場10分鐘、半小時、1小時的交易額。截至11日零點30分,天貓雙11期間成交額突破了3723億元,已經(jīng)超過外界3200多億元的預測。今年雙11結束,天貓的交易額達到4982億元,京東的交易額達到2715億元。
每年雙11到來,知乎上就有網(wǎng)友問,雙11的交易額是真實的還是有泡沫,為什么可以一直增長。其實,雙11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真實的消費需求,各個電商平臺和商家也不愿意公開講雙11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銷量的慘淡:
有些消費者為了湊滿減買了半年用量的衛(wèi)生紙,囤了一年的牙膏。這種消費只是相當于把商家的庫存搬到了自己家,消化庫存依然需要時間。
還有一些消費者是禁不住直播間里“所有女生,3、2、1……”的誘惑,沖動下單了根本用不過來的口紅、面膜、包包。我們對身邊的朋友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人去年雙11買的面膜根本沒用過,還有人一口氣買了3雙鞋子,還沒來得及打開過。
所謂沒有需求也要創(chuàng)造需求,很多時候只是創(chuàng)造了無意義的消費,而且,過度透支消費需求,對消費者本身也未必是好事。
我的朋友小周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設計,上個月我去幫她搬家時發(fā)現(xiàn),她這兩年買的香水、口紅、指甲油、粉底裝滿了一整個24寸的拉桿箱,各種大牌衣服被遺忘在床箱,箱子裝滿了干脆直接扔掉,LV、Gucci、Burberry的包包不下十幾個,為了不被其他東西刮壞,她全背在身上,自嘲渾身散發(fā)出陣陣金錢的味道。
她說,自己都沒意識到買過這么多東西,只是每個月都在感嘆錢不夠花。每個月還完信用卡和花唄的賬單,銀行卡只剩下幾百塊錢工資,只能繼續(xù)靠透支生活。
超前消費已經(jīng)是中國年輕人普遍存在的生活狀態(tài)。2018年底,匯豐銀行公布的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90后一代人的債務與收入比達到1850%,該群體欠各種貸款機構和信用卡發(fā)行機構的人均債務超過17433美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
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上個世紀初就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出現(xiàn)了,這就是被廣泛討論的消費主義。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等人意識到,鼓勵和擴大國民的消費需求,成了資本主義良性運行的條件之一。為達此目的,消費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為資本作用、控制和操縱的對象,并變成一項欲望工程或營銷工程。
商品要賣得出去,先要生產(chǎn)一批有欲望和激情的消費者。消費不再是合乎需要,也不必在乎浪費,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不停買買買并以此為榮的消費者誕生了。
二、被操控的年輕人
最近幾年,消費升級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中流行。
吹風機、吸塵器一定要買戴森,電動牙刷一定要買飛利浦,護膚品要買SK2,這些產(chǎn)品定價都高于同類商品,也成為年輕人消費文化的符號:這些商品是中產(chǎn)生活的標配。似乎擁有了這些商品,就擁有了中產(chǎn)的精致生活,這是身份、個性甚至是自信的象征。
一位知乎網(wǎng)友對此進行了更深入的解釋:消費在于彰顯身份、地位,以及凸顯自己的時尚和品味,好讓自己更加的“潮”與流行,仿佛自己跟上了整個時代。內在的知識、學識、見識的積累仿佛變得不是這么重要了,更多的重心的是通過消費習慣,消費穿著來彰顯自自己的個性、性格、內涵。
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社區(qū)對這種消費文化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雙11也不過10年的時間,已經(jīng)從當年一部分年輕人用來自嘲的“光棍節(jié)”發(fā)展成購物狂歡節(jié)。在電視、手機的輪番轟炸下,如果現(xiàn)在哪個年輕人對雙11一無所知,他必然會被身邊同齡人嘲笑到懷疑人生。同樣,也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夠抵擋消費文化帶來的刺激和欲望,他們或多或少被消費主義操縱。
于是,向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兜售中產(chǎn)生活方式就成了一門好生意。
很多人被輕易操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代年輕人看似物質豐盈、生活豐富,實則精神匱乏,只身在大城市漂泊,也很難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他們把消費當成樂趣,來獲得短暫的滿足感,滿足感轉瞬即逝,那就再去消費,正所謂“買包一時爽,一直買一直爽”。
通過消費來獲得滿足感在大齡單身青年身上尤為明顯。某社交平臺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5.8%的被調研用戶認為“單身比有男(女)友朋友時花費更多,一個人更要對自己好一點”。近七成被調研用戶表示夜晚的孤寂感更容易激發(fā)購買欲。
但對于很多生活在一線城市出租屋的月光族來說,身份的象征只是個幻象,一旦失業(yè)立刻被打回原形。一個殘忍的真相是,精致窮也是窮。很多人卻不愿意接受真相,只貪圖現(xiàn)在的享樂。
今年疫情之下,很多公司裁員或降薪給月光族們一拳重擊,他們原來的精致生活被打亂。今年上半年,很多突然失業(yè)的北漂一族把家具、家電、數(shù)碼產(chǎn)品、寵物等全部家當放在閑魚上低價處理,帶著些許的狼狽逃離。
其實,消費文化給年輕人帶來快樂,也在不知不覺給他們增加麻煩:積極地講,消費文化給了精神匱乏的年輕人慰藉;消極地講,年輕人已經(jīng)被消費文化裹脅,甚至洗腦。
三、消費狂歡的另一面
很多人在忍不住剁手的同時,也不斷在知乎、微博等平臺詢問“如何避免沖動消費”、“如何避免消費主義”,網(wǎng)友給出的答案也無非是節(jié)衣縮食,不要相信消費主義的話術等等。
說說容易,然而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不被外界所影響,實非易事?!袄罴宴辈ラg的爆款”、“看看小紅書推薦”、“抖音種草”是常見的消費主義話術,深處其中,很難不被影響。而且,還有一些商家恰恰看中短視頻內容給賣貨帶來的價值,并專門通過內容制造新的消費流行趨勢。
一個商家朋友告訴我,最近一年抖音上出現(xiàn)了大量淘客賬號,他們把淘寶上的商品制作成短視頻內容在抖音上投放,試驗傳播效果。效果好的再加大投放,打造成網(wǎng)紅商品,帶動用戶去淘寶購買。
于是,有了抖音同款小風扇、抖音同款兔子帽子,一個被推火的商品在直播間中一小時可以賣到幾百萬件。最重要的是,這些消費都是用戶在沒有特別強烈購買意愿下隨手就買了。雙11也一樣,大量用戶買東西或者是因為周圍人也在購物,或者是看到朋友圈有人用過的商品,自己也想要。
無孔不入的消費狂歡給年輕人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攀比和焦慮。
在朋友圈,總是有人正在曬你想買卻一直沒有舍得買的大牌,總是有人動輒就去海邊度假,而你查了一下定位酒店的價格卻望而卻步。你的欲望被放大,理性被欲望沖淡,然后被一連串問題困擾:為什么別人那么有錢?做什么兼職可以月入五千?怎么才能年入百萬?
這些問題很可能讓年輕人更加焦慮,更加著急賺錢,但現(xiàn)實往往是越著急賺錢卻又賺不到錢。最后,在雙11各種優(yōu)惠疊加下,靠分期付款買了一件心儀已久的大牌。一邊焦慮,一邊湊滿減,一邊狂歡,還要逼自己多賺點加班費還信用卡,想想真夠讓人疲憊的。
這便是年輕人被消費主義裹脅所付出的代價——他們不斷刷新消費額度的同時,也讓自己急功近利,背負了更多債務之后,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又畏手畏腳。
我和一位長輩聊起此事時,他的態(tài)度雖然在年輕人看來有些過時,但也相當中肯:并不是每一次的重大選擇都需要很多錢,但只要有一點錢就會和欠錢的心態(tài)就完全不一樣,做選擇時也會更有底氣。
焦慮與平和,有時候就只差這一丟丟。
作者:傲慢小姐,編輯:偏見先生,微信公眾號:自象限
本文由 @自象限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昨天付尾款發(fā)現(xiàn)價格突然比之前貴了很多,然后結賬算上滿減又顯得便宜了很多,套路滿滿,但還是有很多人買
有個直播課,主題就是今年 解密今年雙11的營銷玩法啥的,我覺得可以看看,學習一下http://www.aharts.cn/open/5183652.html
97%的人給3%的人打工,孜孜不倦且無法改變現(xiàn)狀。
大哥,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就轉發(fā)給了女朋友,現(xiàn)在她要和我分手,請問~怎么辦?
事情和人情搞混了兄弟
分!瞧給她慣得!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