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遠未過時,僅僅只是有了新的開始

0 評論 3557 瀏覽 9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整個市場都與互聯網僅僅相關,不管是電商還是新零售,都是產業互聯網下的產物;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電商時代以及新零售時代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都在用電商過時的話題來鼓吹以新零售為代表的相關概念,并且期望以此來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正是在這種論調的蠱惑之下,整個市場都開始轉向新零售,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互聯網巨頭,無一幸免地加入到了新零售的發展漩渦之中。

盡管電商的發展勢頭的確不如以往,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電商,否定以往的自己。

其實,所謂的電商時代遠未結束,僅僅只是電商開始以另外一種全新的形式開啟了全新的發展歷程。

這種全新的形式不再是以流量為主要驅動力,而是開始以留量為主要驅動力。

所謂的留量,其實就是基于現有的存量用戶來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換句話說,電商行業的發展業已進入到了存量競爭的發展階段。

在流量時代,比拼的是玩家們獲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考驗的是營銷和運營能力,即使不投身到產業的運作過程當中,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燒錢補貼、運營營銷的方式來盡可能多地獲取流量。

在留量時代,比拼的是玩家們在相對穩定的存量生態體系里轉化流量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去用燒錢和補貼的方式已經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如果借助新技術、新模式,挖掘電商行業本身的發展潛能,如何在存量用戶當中找到盡可能多的發展機會,成為發展的關鍵所在。

我們在談論電商時代過時的時候,僅僅只是那種依靠流量收割為主導的發展時代過時,以賦能產業和消費升級為代表新電商時代則正在像七八點鐘的太陽一樣,正冉冉升起。

因此,所謂的電商時代業已過時,新零售應當取而代之的做法,或許僅僅只是傳統電商玩家為了告別傳統發展模式進行的概念的轉變而已;實質上,他們依然在做著優化電商的工作,只不過是他們將這種改造稱作“新零售”而已。

當有關電商的未來走向究竟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結論時,我們要做的或許并不僅僅只是糾結于此,而是要找到新零售和新電商下的共性,通過這個共性來找到行業未來的發展新方向。

具體來看,新零售和新電商的共性,主要體現下如下幾個方面:

一、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都旨在達成供求兩端的對接

電商模式之所以不受待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利用它,人們無法實現供求關系的對等;無論是B端用戶,還是C端用戶,幾乎都在逃離電商行業。

我們看到的用戶的沉寂,商家的逃離幾乎都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出現的。

為了扭轉這樣一種發展頹勢,我們必然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替代傳統電商的發展模式,以新零售、新電商為代表的全新商業模式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對于新零售來講,它是一個將B端用戶看成是新的目標對象的存在,玩家們的目的是通過對B端用戶的生產方式和供應方式的改造來實現產生新的產品和服務的目的,最終實現的是滿足消費升級的用戶需求的最終目的。

對于新電商來講,它是一個將B端和C端的供求通過新技術、新模式的方式來進行撮合。

不過,這種撮合與傳統電商的撮合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傳統電商的撮合和中介建立在燒錢、補貼為代表的大水漫灌式的發展方式上,新電商則是通過對于新技術、新模式對B端和C端進行深度改造,然后再尋找兩者結合的可能性。

可見,雖然新零售和新電商在名稱上不盡相同,但是,它們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讓供求兩端再度達成對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新零售和新電商的終極目的其實是一樣的。

二、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都在尋找新的驅動力

電商是衍生于互聯網技術之上的物種,它的發展基本上是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底層驅動力來實現的。

互聯網技術的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其實就在于去中間化上,它并未真正去改變行業本身。

所以,這種以互聯網技術為底層驅動力的發展方式僅僅只能在流量紅利尚未見頂的大背景下有效,一旦流量紅利不再,建構于互聯網技術之上的電商必然會遭遇困境。

當下,電商行業遭遇到的發展困境,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出現的。

以新零售、新電商為代表的傳統電商的接棒者同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出現的。

傳統電商遭遇到的困境和難題告訴我們再去簡單地用互聯網技術做上下游的去中間化,而不去深度改變行業本身,所謂的發展必然會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難題。

尋找新的驅動力,成為一種發展的必然。

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即,新零售、新電商的改變提出之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出現的時代。

換句話說,新技術成為建構新零售、新電商的“骨架”,成為驅動電商再度進化的內在驅動力,原本那些用互聯網技術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需要借助這些新技術的方式來實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其實都在放棄以互聯網技術為底層驅動力的發展模式,轉而選擇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作為新的驅動力。

這其實是新零售和新電商的另外一個共性。

三、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都在從平臺轉向垂直

在傳統電商時代,幾乎所有的模式都是以平臺模式為主的。無論是在零售領域,還是在金融領域,甚至是在教育和醫療領域,我們都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平臺誕生。

搭建一個平臺,然后將行業當中盡可能多的元素全部都聚攏到一個平臺上來進行撮合和對接,成為一種主流。

因此,在傳統電商時代,平臺模式是主流。

當行業當中的所有元素全部都集中到了平臺上面,行業的發展實現了從線下向線上的深度轉變之后,我們再去簡單地用平臺模式來作為主流的商業模式開始遭遇到越來越多的發展困境。

因為平臺模式發展的一個終極結局是大魚吃小魚,最終所有的資源幾乎被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個頭部平臺上,進入到難度和壁壘越來越大。

另外,僅僅只是用平臺模式做撮合和對接,并不能夠真正解決行業發展過程當中的痛點和難題,最終所謂的平臺模式其實變成了一種收割紅利的存在,想要真正改變行業的痛點和難題,必然要走向垂直。

以新零售、新電商為代表的新物種,其實就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誕生的。

所謂的垂直,其實就是要把自身當成是行業的一份子,而不是一個抽離于行業之外的存在。

我們看到的傳統電商巨頭們所打造的金融、物流、場景等新元素,其實都在把自己塑造成為行業的一份子,而不再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局外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其實都在從傳統意義上的平臺模式,轉變成為深入到行業的不同流程和環節當中的垂直模式,通過這種模式,真正去把握行業的發展動向,真正去找到破解行業真正困局的解決之道。

四、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電商都是產業互聯網的一種

我們都知道,伴隨著新零售和新電商的概念出來的,其實是產業互聯網的概念。產業互聯網的概念,更多地是以消費互聯網為對標的。

從表面上看,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僅僅只是在“產業”和“消費”上的差異,實際上,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用戶群體是不一樣的;產業互聯網的用戶群體是B端,消費互聯網的用戶群體是C端。
  •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不同的;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S2B模式,消費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B2B模式。
  • 產業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是不同的;產業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是通過賦能和服務來實現的,消費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是通過撮合和中介來實現的。

如果我們將傳統電商看成是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那么,新零售和新電商則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新零售和新電商的概念不同,但是,它們從本質上來看同屬于產業互聯網的一種,遵循的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套路。

當電商時代的紅利逐漸見頂,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新零售、新電商為代表的全新時代的來臨。

資本的追捧、巨頭的差距給人一種錯覺,即電商時代徹底終結,新零售、新電商時代開始來臨。

其實,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所謂的電商時代并未結束,它僅僅只是以另外一種全新的形式繼續存在著而已。

因此,無論是新零售與電商的徹底隔絕,還是新電商與電商的一脈相承,從某種理論上來講都有他們存在的道路。

總之,電商遠未過時,僅僅只是有了新的開始而已。

#專欄作家#

孟永輝,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撰稿人,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