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崛起,只因讀懂了社交

9 評論 12866 瀏覽 72 收藏 13 分鐘

導讀:拼多多是最近幾年崛起的電商平臺,截止到今年10月份,月活近5億,上到城市白領,下到農村大媽都在用。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也因為創業成功,成為中國身家最高的80后。今天這篇文章,作者帶大家重溫了拼多多的品牌創立故事,順便分析下它能成功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01

創業是解決未被滿足的需求,創新是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這兩點,拼多多在創立之初都做到了。

定位五環外人群,以社交為核心的拼團模式,讓小學文化水平的農村大媽也能足不出戶買買買,不但方便,而且實惠。

這家成立五年的公司,其實并非創始人黃崢的第一次創業。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曾經采訪黃崢,“你的創業方向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黃崢說:“最開始創業的一個項目其實就是電商,有點像是個 B to C 的垂直賣手機的網站”

這個網站叫Ouku.com,當時是2007年,黃崢前一年從谷歌出來決定創業,但因為市場上同類型的網站太多,2010年,他決定出售這家公司。

有了第一次創業經歷之后,黃崢嘗到了甜頭,開始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后面創建了樂其公司,主要幫京東和淘寶做推廣,以及一家基于微信的手游公司。這兩家公司的成功,讓黃崢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黃崢在創立拼多多之前,已經有過三次創業經歷。

他說:我們10年前就和團隊在一起創業了,如果說創業分小學、初中、大學三個階段,那我們創立拼多多的時候,就是在上大學。

80年出生的黃崢第一次創業是27歲,創立拼多多時候是35歲,拼多多上市時候,他才38歲。

網上有張拼多多的創業時間軸圖,拼多多先是通過微信的流量吸引用戶,等到用戶足夠多了之后,再引流到自己的app。

因此外界一直有人說,拼多多是騰訊系電商公司。

但黃崢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騰訊和拼多多是簡單的投資人與被投資人的關系。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微信的億萬流量支撐,拼多多絕不會在短時間里發展起來。

(后來會說下,為什么騰訊有那么多流量,卻做不起來電商。)

02

提到拼多多崛起的原因,互聯網產品專家梁寧老師曾說過四個原因:

  • 第一個是淘寶的商家外溢;
  • 第二個是聚劃算劃歸天貓;
  • 第三個是三六線的人上網;
  • 第四個是微信紅利。

其中,我認為三和四對于拼多多的成功尤其重要。

回想起2012-2017年,智能手機市場逐漸下沉,農村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機。

再加上快遞網點紛紛鋪設到鄉鎮一級,網購對于很多農村人來說,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然后是微信的巨大紅利。微信作為一款國民社交軟件,一經推出從一線大城市影響到三四線城市,是很多農村人的第一個上網工具。

兩點結合在一起,就是三六線城市的人學會了用微信上網,學會了操作智能手機,但是還沒有學會網購。

記得當初我媽擁有第一臺智能手機,除了打電話,其他的都不會。

而有了微信,我媽開始一步一步從朋友圈到發語音,再到用其他軟件,比如K歌app。他們學習一樣新東西,要比年輕人慢很多,而且你需要反復教他們,他們才會真正掌握。

那時候,微信的公眾號也非常火,長輩們經??垂娞柪锏膬热?,各種十萬+爆款經常刷爆朋友圈。

拼多多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所以說,“拼多多誕生的時代,是社交紅利的時代。”

社交最大的特點在于,他們能促進信息的傳遞。一款如此好用的電商app,通過微信社交的方式,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火了起來。

大家想想看,同樣是做電商,阿里的淘寶有這樣的好條件嗎?

淘寶誕生的那個時代,很多人家里電腦都沒有,手機基本是諾基亞,只能打電話發短信,上網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網吧5塊錢一小時了解下?

自從拼多多火起來后,有一個商業模式也火了,那就是“社交電商”。

但很多社交電商,其實并非基于社交,而是基于代理和會員制。

會員制電商其實并不稀奇,線下也有很多,比如山姆會員,以及Costco。線上也有會員產品,比如京東的plus、各種視頻網站會員。

代理更不用說了,它根本和社交不沾邊,微商早就把這種模式玩壞了。

只有拼多多才真正理解社交的真正含義:和熟悉的朋友分享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同時大家一起得到實惠。

現在很多企業搞社交電商,最后都搞成了代理或者會員電商。不拉人頭,他們就沒法賺錢。

所以,拼多多的崛起,只因讀懂了社交。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

騰訊做電商失敗的原因是它們認為電商是流量*轉換率=GMV,流量邏輯在今天無法成功。

現在人們談到互聯網經濟,都在說流量有多重要。

流量背后是活生生的人, 每一個互聯網產品,都集合了某種需求的人。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

這里的路可以理解為流量平臺,人可以理解為平臺的用戶。

平臺提供產品或者內容,只有和用戶精準匹配,這個平臺才會擁有流量。

拼多多的核心用戶是三六線的普通人,這群人的基數是中國最多的。

中國有6億人月入不到1000元。這批人擁有了手機,但是卻沒有對應的電商平臺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于是拼多多就誕生了。

2015年以前,大家都在盯著一二線城市做生意,很少有人關注需求量龐大的低價電商市場。

03

那么問題來了,拼多多的成功,后來人還可以復制嗎?

我覺得很難,因為社交紅利基本已經見底。

那我們能從拼多多的成功上學到哪些東西?

我總結了下,大致有以下幾點:

1. 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永遠第一位

開頭也說了,創業就是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

拼多多如果想做一個像淘寶一樣的平臺,估計現在早就死三次了。

在拼多多的官網介紹頁面,有這樣一句話:

拼多多的成績源自公司上下“本分”的價值觀,即“堅守自己的本職”。對于平臺而言,最大的“本分”是始終專注于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我見過很多創業老板很理想主義,他們覺得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是用戶需要的,卻沒有去做任何用戶調研。

不是每個人都是喬布斯,當你不理解用戶真實的需求,創業就是在交學費。

用戶嘴上說想要一批更快的馬,其實用戶真實的需求一個更快更好的交通工具,后面才是它的真實需求。

打車也好,點外賣也好,背后都是用戶對節省時間的需求。

一些個性化內容聚合平臺,滿足的是用戶對資訊的閱讀需求。

如果你在做的產品是偽需求,或者需求量非常少,以及需求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那么只能說成功幾率太低。

《從0到1》里,作者彼得·蒂爾有句名言:失敗的企業往往死于競爭,成功的企業總是受益于壟斷。

2. 流量很重要,但產品和服務更重要

假設當初沒有微信的巨大流量支持,拼多多會起來嗎?我覺得還是會,只不過會發展的慢一點。

企業發展慢一點,有更多的時間打磨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一件好事。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現在很多電商企業都把流量看得非常重要。但是問題來了,買流量意味著提高成本,成本高了,售價也會提高。如果產品價格定價過高,勢必會減少部分受眾。

最近幾年爆紅的網紅產品,表面上看是因為重視流量,其實都是產品背后下了一番真功夫。

比如國風元素的美妝品牌花西子,主打無糖健康賣點的飲料品牌元氣森林等等。

流量能讓別人在短時間內知道你,但是產品賣點才能讓別人真正記住你。

3. 社交的力量很強大,未來的商業都離不開社交

最近兩年,有兩樣東西很火,一樣是短視頻,代表產品抖音、快手和微信視頻號,另一樣是直播帶貨。

他們有個特點,都是越來越基于個性化,你喜歡什么,它就給你推薦什么。

過去是人找貨,大家都去一個大超市買東西,傳統電商就是把線下的模式搬到了線上。

而現在的趨勢是貨找人,大數據會根據你的消費記錄,瀏覽偏好,給你推薦合適的內容,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加方便。

再來說說品牌營銷。

最近看了外媒一篇文章,里面有個觀點:

品牌不是你想告訴消費者什么(大眾傳播),而是消費者想告訴別人什么(口碑傳播)。

這也是近年來,品牌越來越看重口碑傳播的原因,品牌王婆賣瓜沒啥用,關鍵還得KOL(意見領袖)幫你宣傳一番。

而KOL是社交媒體上最活躍的一群人,他們通過精準的內容吸引用戶,無疑是品牌最想拉攏的一群人。

所以說,未來的商業,離開社交,品牌很難活下去。

過去的傳播,是品牌單向傳播,用戶無法實時互動和反饋,通過瘋狂的洗腦,腦白金這樣的產品也能火起來。

放到現在,品牌想復制腦白金的成功,用老方法恐怕行不通。

而未來,新的品牌要想成長,一定離不開社交媒體。

如果你對品牌傳播和社交媒體內容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賬號。

參考資料:

  • 拼多多為什么崛起?(產品專家梁寧的觀點 )
  • 對話拼多多黃崢:我們不是騰訊系 (財經雜志采訪)
  • 黃崢的「真實世界」,和「歷史進程」中的拼多多(極客公園采訪)

 

本文由 @品牌社交傳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成功就是對的時間做對了事。拋掉luck的實力才是耍流氓

    來自廣東 回復
    1. 這句話說的好!

      回復
  2. 時勢造英雄。沒人能夠隨便成功。黃錚之前不過是做了一個賺錢的游戲公司,段永平、丁磊等70后一代大佬的錢和資源的支持,沒有這些大佬的支持,騰訊的門很難很難打開。拼多多對互聯網和電商的理解的深度縱深到中國整個互聯網發展的30年,絕對不是黃錚十年八年的那點經驗能夠達到的深度,背后是一眾大佬30年的行業積淀。黃錚是真的爭氣,低調務實有執行力,在這些大佬的護送下,硬生生把一單生意做成了。是時代成全了黃錚,機會來了,恰巧你又足夠優秀和努力??春盟?/p>

    來自北京 回復
  3. 未被滲透的客群,匹配客群的需求和體驗,較難復制的商業模式,是pdd成功的3要素我認為。

    回復
    1. 恩,不過商業模式是最容易復制的。

      回復
  4. 創業是為了實現未被滿足的需求,創新是為了改善用戶體驗??

    回復
    1. 恩,多么痛的體會

      回復
  5. 1

    回復
    1. 2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