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鵬:輕應用,不只是Web App
[核心提示] 傳統App 的下行不代表移動互聯網的下行。隨著硬件和網絡的發展,行業整體一定還會迎來第二個高峰,契機就是輕應用(包括輕游戲)的崛起。
注:本文為極客公園觀察家 UC優視總裁何小鵬對百度最近新推出的輕應用概念的解讀。
百度今年力推自有 App,并且還高價收購了91,我其實挺疑惑的。結果,沒想這次百度世界大會拋出了完全相反的一套,也就是輕應用。有記者朋友看了百度的定義,跑來問我:這不就是你們一直在推的 Web App 嗎?
我的回答:是,但又不全是。
輕應用會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實現形態應該有很多種,絕不僅僅是 Web App,其核心是要解決 Native App 在開發、分發和使用上的瓶頸。
為什么需要輕應用?
現在大家都能感受到的趨勢是,以 App經濟為代表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一個高強度競爭階段,很快將達到第一個波峰。我在 2012年就說過,第一個波峰最晚在 2014年中期就會結束,從現在情況來看,可能會更早。目前,有一定體量的大公司都至少在這個領域內完成了一次探索,并主導了很多影響深遠的行業大事件(例如大量的并購),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格局。同時,哪些 App 能賺錢,哪些不能,已經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來,沒什么秘密了。換個角度說就是,傳統 App領域的黃金窗口期已經過去,新進入者的機會不大了。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的 App 已經分化成下面幾種類型:大用戶量、高使用頻度的超級App,比如 UC、微博和微信;游戲App,手游市場今年被資本追蹤得太厲害了;還有大量“小而美的App”。前面兩種類型已經發展得不錯,但第三種“小而美App”未來怎么發展,卻會面臨瓶頸——一種是你做的 App體驗很好,但想進一步提升用戶量和活躍度,但會發現這很難做到,因為渠道和營銷成本太高了;或者你的 App用戶量已經不小了,但是卻發現就是因為太“小和美”了,很難形成規?;氖杖?。
請看這幾組數據:移動分析和廣告公司Adeven 的追蹤數據顯示,盡管 App Store 的應用數量已接近 90萬個,但其中有 2/3 是名副其實的“僵尸應用”,無人問津;調研公司Flurry 的數據顯示,約 68% 的智能手機(涵蓋 iOS和Android 兩大操作系統)用戶每周使用的 App數在 5個以下,很多人下載應用是因”沖動”,常常立即失去了興趣。
很顯然,傳統的 Native App 的數量和下載量仍然很龐大,但應用商店的機制決定了其大部分資源和流量只能流向“頭部”,即上文提及的前兩種類型App,而觸及不到數目更加龐大的“小而美App”。有趣的是,中國的本地化應用商店,大量流量都是來自于自動更新而非主動下載,因此日下載數字只是看起來巨大和美麗而已。此外,小而美的App 即使到達用戶,使用頻度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探索,現有的以應用商店為核心的移動分發生態之外,開發者還需要另一個生態系統來解決相當大一部分應用“研發難,下載難,下載后用戶使用率低”的問題,兩者形成互補,就能讓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循環。而這就是輕應用生態系統誕生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新生態:Super App + Light App
說起輕應用,大家首先會想到 Web App(百度這次推出的輕應用,實質上就是以搜索為核心的 Web App生態系統),不用下載/安裝的特性能夠給很多長尾應用增加曝光和傳播力度。兩年前,UC就已經上線了國內首個 Web App應用中心,并且目前仍然在內核技術和產品端不斷加強對于 Web App 的支持。目前 UC平臺上的 WebApp 月活用戶 5000萬+,應用數量 1500+,預計今年年底將超過 3000+。
但按照剛才的結論,輕應用解決的最主要矛盾是 App 對用戶的曝光率和下載后的使用率,本質上就是渠道推廣和系統內調用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這個概念可以更加寬泛一些,所有基于超級App 之上的、圍繞手機特性開發的、能更方便地曝光和被調用的服務都算得上是輕應用,包括但不局限于 Web App。
舉一個 UC 自己探索的例子,7月份時我們發布了“UC+”,重新梳理了開放平臺業務,除了包含之前就有的網頁應用中心,以及將 PC Web 移動化的應用書簽之外,還新增了一個插件系統。這個系統的實質就是將 Native App 轉變為依托 UC瀏覽器的一個組件,從推廣到調用都是在瀏覽器內完成(和 Web App 相比多了一個下載的步驟)。
在我們看來,輕應用的基礎是超級App,提供給用戶和流量、底層技術支撐,同時降低開發和平臺覆蓋的成本。比如 UC 的思路就是利用瀏覽器這個大活躍用戶量、高使用頻度的通用型超級App,根據使用場景向用戶智能推薦和分發服務,讓 App 在應用商店之外,擁有更多的曝光機會獲得用戶;瀏覽器的使用場景非常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插件安裝以后被調用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甚至可能察覺不到切換路徑。
另外,不止是長尾應用能在超級App上解決“使用少”和“分發難”這兩大問題,對于原本就有可觀用戶量的應用來說(比如迅雷、快播、Camera360等),輕應用生態也將會是一個高潛力的新型拓展渠道——應用插件化之后能提供與 Native App 幾乎無異的使用體驗,借助高頻使用的超級App 進一步獲得增量。
很幸運,合作伙伴的運營數據表明這種思路是可行的。例如,快播在 UC瀏覽器插件系統上線的第一周內,就獲得了 80萬的下載量。
輕應用的崛起
正是有了這樣的探索成果,我們才有理由認為,傳統App 的下行不代表移動互聯網的下行。隨著硬件和網絡的發展,行業整體一定還會迎來第二個高峰,契機就是輕應用(包括輕游戲)的崛起。在終端碎片化的時代,占得先機的企業有機會將超級App轉變為一個新型生態系統中的基礎設施;而沒有趕上第一波浪潮的企業則會有更大的機會推進移動化,輕應用相對傳統App 的跨屏優勢,也能讓開發者擁有成本更低的創業機會。
現階段,輕應用將會成為 Native App 以及其 AppStore模式的一種重要的補充,而微信、UC、百度,這些輕應用生態的建立將為廣大移動開發者提供更多接近用戶的渠道,讓他們聚焦于產品和服務本身的創新。
關于輕應用生態的搭建以及開發者面臨的種種選擇問題,我會在后續的專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除非特別聲明,極客觀察均為極客公園原創報道,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原文鏈接。
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88049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