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客廳可能成為音樂 To B 的下一個戰場

0 評論 7453 瀏覽 10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讀:文章對 To B 音樂智能電視的應用場景和生態進行了洞察,主要有客廳文化、音樂場景和 To B 音樂智能電視的情景三個部分,并對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音樂 To B行業情況。

智能電視品牌們的競爭正在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

12 月 12 日,長虹在成都舉辦了一場發布會。一方面,宣布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酷狗音樂、愛聽卓樂達成戰略合作;另一方面,發布全球首臺 5G+AIoT 全娛生態極智屏。

盡管作為老牌廠商,長虹的新品其實在情理之中。在一眾傳統品牌智能化轉型的大潮中,長虹一直算是其中最為“激進”的一批:2013 年確定智能化轉型戰略,2014 年就以 CHiQ 品牌發布了第一代高端智能家電,2016 就率先推出全球第一臺人工智能電視。

但我們認為此次發布會真正的重頭戲其實是前者——作為硬件廠商的長虹,與作為B端的音樂整合服務平臺的愛聽卓樂的牽手。這在再度成為行業風口的智能電視行業并不算多見:

一方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智能電商廠商往往將資源合作的對象鎖定在視頻平臺,比如愛奇藝的奇異果,騰訊視頻的云視聽極光,加碼音樂類資源并不多見。

另一方面,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以往也更多與手機、智能汽車,以及內容平臺等場景合作,比如電商平臺、相機、視頻剪輯類軟件、短視頻平臺等,智能電視品牌并不算大頭。

在我們看來,這不失為觀察行業又一個“小趨勢”的樣本——客廳場景憑借自身的獨特性,極有可能在接下來可能成為 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們的新戰場。

01 我們在談論客廳時,到底在談論什么?

談及客廳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給場景下一個定義。什么是場景,狹義地講,場景不是一磚一瓦更不是一花一木,本質是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情感等層面實現環境暗示,給用戶營造一個“精神烏托邦”,實現對現實生活的短暫逃離——如今大火的密室、網紅民宿都是如此。

我們曾經一度羨慕的西方客廳文化亦不例外。早期,上流權貴在客廳宴請文化名人,形成了文學流派中重要的“沙龍文學”;而后,消費電子技術發展,游戲主機成為了客廳的絕對主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一直認為中國并沒有所謂的“客廳文化”,但如今事情起了變化——中國消費者的客廳,正在成為“娛樂場景垂直化”的載體。

舉兩個典型的例子。游戲主機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局限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小眾圈層,但如今可以說成功破圈:據 NikoPartners 給出的數據,任天堂 Switch 主機今年在我國就已售出超出130萬臺,相較而言其發售至今累計銷量不過 400 萬臺。

另一個例子則來自投影市場,IDC 數據顯示,家用投影已經成為行業的增長引擎,行業占比達到七成,僅以 2020 年上半年為例,家用投影頭部品牌極米的出貨量占全部投影市場的份額已經高達 22%。

游戲與視頻,屬于典型的可替代場景,一定程度上能夠被 PC、Pad、手機所替代。它們的出圈與崛起,恰好說明了消費力提升推動下,消費者愈加傾向于“將專業場景交給專業設備”。

而在此之下,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趨勢,廠商從硬件到服務的能力躍升。

當一個品類成為藍海,勢必吸引更多玩家跑步入場,廠商必然面臨白熱化競爭。為了將用戶留住,任天堂用馬里奧和塞爾達將玩家從童年“拴”到暮年;產品力強悍如蘋果,也經歷了當年用iPod+iTunes 翻身,到如今用 Apple TV+ 加固生態壁壘。

一言以蔽之,硬件不具備粘性,內容才行。

那么,這兩個看上去似乎沒多大關聯的趨勢意味著什么呢?作為當下“客廳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智能電視還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增長空間。IDC 數據顯示未來4年智能電視市場年出貨量均呈現同比正增長趨勢:

市場競爭尚未到達終局,智能電視用戶仍會在不同品牌之間搖擺。這使得很多品牌看上去自身仍保持著增長,但卻因為并沒能抓住新增用戶,在增速上落后于大盤,最終被其他廠商彎道超車,就像當年的去哪兒一度危及攜程的地位。電視廠商必然要像當年的索尼、蘋果這樣的硬件廠商一樣,用內容和服務將消費者留在自己的生態中。

在我們看來,在“宅經濟”“孤獨經濟”作為撬動新一代內容消費場景成為趨勢的當下,可以說絕大部分內容形態都值得在智能電視上“重做一遍”。

02 一體化體驗,已經延伸到智能電視

弄清楚了智能電視廠商的焦慮,那么我們來到下一個問題:為什么是音樂?

一個趨勢是,音樂逐漸從一種獨立的消費內容,轉變為了一種“基礎設施”——音樂變得更加易得,少有人再會泡上一杯茶,靜靜地坐著只為聆聽音樂,音樂貫穿了各種生活場景。

這一點,看看數據就很明白,勾正數據截止到 2020 年 10 月的數據顯示,國內智能電視整體行為表現中,視頻直播與點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非視頻類卻有大幅度上漲;而在非視頻類應用中,音樂則是保持穩步上升的關鍵品類。換句話說,已經有越來越多用戶將聽歌場景搬到了智能電視上。

背后的行業趨勢在于,一體化體驗的大背景下,音樂正在變得“一處水源供全球”。

從淺層來說在于體驗。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車機,都需要與音樂實現 OS 層面的整合與打通,才能給用戶在交互上實現一體化的體驗。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舉一個例子:

如今無論 Android 還是 iOS 都在不斷優化交互,加入大量的桌面插件,負一屏快捷功能等,這些高度定制化的系統級功能,往往需要廠商自帶音樂App 才能實現。

比如,華為手機自帶的“華為音樂”與 vivo 手機自帶的“i音樂”,都將音樂服務交給了愛聽卓樂。背后的原因在于,后者作為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 旗下專注于 B端的音樂整合服務平臺,背靠TME強大的音娛內容資源支持與多年B端音樂整合服務經驗的積累,從源頭上打消了“無源之水”的尷尬。

換言之,手機廠商賣出的不只是一款硬件,而是一整套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手機用戶并不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手機上自帶播放器里的音樂具體是由誰提供的。

從“賣硬件”到“賣方案”的更不只是手機,而是延伸到了如今一切具備智能化潛力的場景中。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來自如今風頭正勁的汽車智能化領域。比如,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日產汽車等也都已經將音樂整合服務交給了愛聽卓樂。

實際上,除連貫的用戶體驗之外,汽車場景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還蘊藏著一個潛力場景:它們未來會進一步開始承擔“生活助理”角色,這勢必意味著,音樂服務需要在語音操控等層面與OS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更好的體驗。(可以試著用 Siri 操控下Apple Music 之外的音樂App 試試)

換言之,AIoT 潤物細無聲地進入更多消費者生活,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勢必將在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產品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華為家的智能音箱也是愛聽卓樂提供的音樂整合服務。

于是,所以回到智能電視的討論范疇,一切就變得非常順理成章了。

一方面,智能電視正在成為未來智能家居的中樞。這一點看看如今智能電視市場的跨界選手就知道了,且不說早已入局的小米以及后來的 redmi,華為、榮耀、OPPO、一加、realme 都已經推出了自家的電視,背后瞄準的便是希望覆蓋除工作、移動之外的第三塊屏——家居休閑。

相較于曾經智能路由、智能音箱相對單一的交互維度,智能電視不僅能實現聲畫交互,尤其是 OLED 電視逐漸開始普及,實現了真正的 always online;更因為更高的單價、更低的換機頻率,幫助廠商鎖定了一個更高粘性的用戶,以及隨之更強的付費意愿。

所以,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汽車同理,必須進一步統一應用層,而將底層資源交給第三方。

那么,對于上文提到的長虹以及更多智能電視品牌而言,擺在面前的問題實際上就從“要不要合作”變成了“要和誰合作”——實際上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白,站在用戶的角度:哪家歌多找哪家、哪家 MV ?多找哪家,哪家能看演唱會直播找哪家,哪家聽完歌還能唱歌,甚至聽聽評書就找哪家。

這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愛聽卓樂備受電視品牌青睞的原因。面向后者的音樂消費場景,愛聽卓樂針對 B、C 兩端的痛點與需求,拿出了一套“卓樂云·智能電視音樂全生態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愛聽卓樂在上半年著手打造這一方案后,目前已順利完成了酷狗音樂海量的全生態內容的整合,通過數千萬音樂曲庫、MV視頻、長音頻、演唱會live 以及K歌等音樂類內容版權與智能電視融合的同時,還能為 B端企業與 C端用戶提供專業、優質的內容運維服務。

換言之,愛聽卓樂著眼于能力的輸出方更善于“搭臺”,智能電視可以放心“唱戲”。

03 “用音樂”的背后,電視正成為提升付費率的新洼地

為什么強調愛聽卓樂是在輸出能力,原因在于音樂已經不只是用戶體驗的終點,智能電視廠商也好,愛聽卓樂背后的 TME 也好,其實是在“用音樂”下一盤打造內容生態的更大的棋。

?首先,音樂 To B 或許才是音樂產業的下一片藍海

從 iTunes 到 Spotify,歐美在 C 端的音樂版權運營商,其實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從買斷制到訂閱制的完整商業化路徑,但這一條路在國內走的可謂坎坷。目前,各家面向 C 端的流媒體App 都很難僅依靠會員訂閱撐起最佳營收,社交娛樂、粉絲運營、社區等方向的多元化落地,都是流媒體App在努力提升綜合能力,拓展服務邊界的嘗試。

是國人付費意識太差了?這只是其一,另一個重點還在于付費動機不同,國人更能接受“羊毛出在豬身上”——以間接付費的方式貢獻音樂版權收益。典型的例子比如,大火的音游 Muse Dash,不買任何曲包也要 18 塊錢。

音游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在國內音樂版權運營走向正規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公司意識到音樂付費的合理性——正版音樂不僅能為UGC內容創作“松綁”,更能為大量智能終端構建更加完整的用戶體驗閉環。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從 2013 年的 18.4 億元人民幣,增長到 2019 年的 240.6 億元。市場規模穩定逐年增長。

但這 To B 的生意并不好做,無論是短視頻、影視劇、游戲等內容領域,還是智能家居、車機、終端廣告內嵌,版權授權只是一方面,難點還在于解決方案定制化更加復雜,每種細分場景都有其不同的需求痛點,需要結算系統、運營體系等予以配合。

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供需的“錯位”:有“用音樂”意識與需求的 B 端,往往一來不知道向誰付費,二來傳統的一次性買斷方式不夠靈活風險太大;最終付費后能獲得哪些權益,落地時又能得到怎樣的資源支持,整個過程繁瑣而低效。

換言之,既然 To B 未來將成為國內音樂版權收益的重要來源,那么 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自然就承擔起了為持有音樂曲庫的資源內容方開疆拓土的角色。

比如作為 TME 的一員,愛聽卓樂就獲得了前者大力的資源支持:一方面,作為愛聽卓樂的云端數字化音樂整合服務品牌,卓樂云正在積極拓展音樂授權、內容運維、音樂宣發、流量變現、版權監測等業務,是 TME 全面發力 B 端實質意義上的抓手。

其次,長遠看來,電視具備更豐富的體驗場景以挖掘付費空間

智能電視具備很強的分享屬性,消費心理與手機存在差異,更容易實現“共同消費”——小朋友來做客想看動畫片,充不充會員?過節一家人團聚一起看個電影,要不要點播?

以及,下班回家邁進門就想聽愛豆的新歌,要不要買專輯?尤其在智能電視作為智能家居中樞,進一步聯動各個場景音頻設備后,音樂類,甚至泛音頻消費潛力都有著巨大的空間。

畢竟,大屏+高清+AI交互“三板斧”,意味著在體驗層面上,智能電視憑借更強的表現力與沉浸感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樣是花錢,在電視上讓用戶感覺花得更值。

另一方面,電視作為智能家居中樞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則意味著聯動全屋的每一塊屏幕與每一個音箱,更多的付費空間正在崛起。比如書房播放網課、廚房播放菜譜、客廳播放健身……

在今年 9 月的卓樂云品牌發布中,愛聽卓樂也明確表示 2020 年下半年將以 IoT 智能硬件為重要戰略方向。而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AIoT硬件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更將突破萬億。換言之,愛聽卓樂已經成為不可能缺席這一萬億級市場的 TME 的戰略箭頭。

長遠來看,在 To C 賽道格局初定的當下,越來越多諸如客廳的場景逐漸“覺醒”,將會使音樂版權市場的廝殺變得更加精彩,愛聽卓樂們勢必將迎來更多考驗。

#專欄作家#

科技唆麻;公眾號:科技唆麻(ID:techsuom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擅長科技評論和深度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