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0 評論 4344 瀏覽 7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通常來說,只要某個行業有巨大的利潤,資本就會蜂擁而至。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市場死灰復燃,這一塊誘人的蛋糕引來了資本的爭搶。與此同時,一場補貼大戰也隨之而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社區團購的未來未必是一片光明,也許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當疫情將社區團購“翻新”成為風口后,一時間各方勢力爭相追逐。根據《2020社區團購白皮書》,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預測到2021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飆升至1210億元。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

美團對外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拼多多孵化的“多多買菜”在武漢率先開團;甚至就連本無相關的出行老大滴滴,也上線了“橙心優選”進行“跨界打劫”……

12月16日的最新消息顯示,據晚點 LatePost消息披露,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今年12月件單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

這表明,在社區團購的混戰模式中,美團、滴滴、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反超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創業公司,跑在了最前線,行業格局已經越來越明顯。

一、下場“搶菜”,美團、拼多多、滴滴繼續“剩者為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能讓各大巨頭在“賣菜”這件小事上打得不可開交,無非還是巨大的利益誘惑。

對于向來“高頻打低頻”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來說,高頻的“買菜”業務是必下之城;拼多多之所以要入局,源于其用戶群體與“買菜”人群高度重合,若要持續穩固在下沉市場的地位,就不得不發力社區團購業務增加用戶粘性。

這也是為什么,多多買菜與美團爭奪市場的動作會更為急切,并率先挑起補貼大戰,還逼得阿里、蘇寧等其他互聯網企業不得不被動防御,以保護自身市場利益。

美團和拼多多的打法很簡單,一是集中優勢兵力搶蛋糕,再一個是通過補貼打“閃電戰”。

一方面,不管是美團還是拼多多,都將買菜業務提高到了核心戰略位置。在美團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后的分析師會上,王興表示“毋庸置疑,基于整個戰略任務,美團優選絕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這將是我們業務的核心點”;而拼多多掌門人黃崢在年會講話中說,“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它與拼多多在農業上的布局高度吻合,愿意做‘大量的重投入、深度的創新’?!?/p>

另一方面,美團、拼多多的一幕幕補貼用戶、掃街地推、重金挖人、搶奪團長等大戲,也在各地輪番上演。除了各個APP上面,補貼下推出的1分錢6包紙巾、1塊錢10個雞蛋等等“羊毛”,在搶奪團長上,兩家實力也好不示弱。

有美團優選的BD透露,他入職的當天就被拉去“跑團”,不管是不是其他平臺的團長,都想方設法讓其也變成自己平臺的團長。

這種玩法是不是很眼熟?經歷過千團大戰、出行大戰、社交裂變的用戶,應該早就熟悉了這種典型的互聯網玩法。

如今這種玩法又復制在了社區團購市場上:先通過燒錢補貼用戶、粗放式擴張等手段將規模和數據量堆起來,占好山頭后再做停止補貼,通過精細化運營獲得回報。

這套互聯網打法,拼的就是“剩者為王”。顯然,美團和拼多多如今基本勝利在望。

根據最新統計,美團和拼多多攻城略地的范圍最大,雙雙突破200城。

其中,美團優選進入27個省份、293個地級行政區,多多買菜進入28個省,覆蓋城市數量為218個;光大證券的數據也表明,10月份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的日活已經達到100萬-200萬級別。

10月以來,各個平臺的活躍程度迎來一輪上揚,其中多多買菜的增長態勢最為兇猛。

另一個搶眼的“賣菜”巨頭則是滴滴,它的出發點與美團、拼多多有所不同:由于近年來競爭策略上比較被動,出行業務面臨美團、哈啰等后來者挑戰而束手無策,迫切需要業務多元化來緩解危機。

這次殺入社區團購“賣菜”,可以看為是繼前兩年涉足外賣之后的又一次嘗試。有報道引用一位滴滴員工的話說,“這是背水一戰”,滴滴想要在短期內重新證明自己,社區團購是不能輸的戰役。

相對外賣市場的重資產模式,當下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對于滴滴來說要輕松順手得多。想當年滴滴能從打車大戰中笑到最后,靠的就是燒錢搶市場的殺手锏。

因此,這次在與美團、拼多多的比拼中,滴滴不落下風其實并不意外。晚點的消息中,提到滴滴旗下橙心優選12月日均件單量突破了1000萬,隱隱有蓋過前兩者風頭之勢。

盡管滴滴近來表現也十分亮眼,但由于業務過于跨界、用戶粘性較小,市場前景受到業界一定的質疑。從目前的戰況來看,業界更看好業務相關性更強的美團和拼多多,認為它們在社區團購廝殺中,已經甩開眾多對手形成了“二超多強”的格局。

Tech星球的報道顯示,一家不愿具名的社區團購公司高層預測認為,“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兩家,明年(2021年)在社區電商這塊的GMV會達到4000億左右規模?!?/p>

二、眼前的“羊毛”,日后的“雞毛”

不過,隨著互聯網巨頭在社區團購市場的范圍勢力快速擴張,外界對它們的批評聲也隨之而來。近日,人民日報甚至直接點評社區團購:“別總惦記幾捆白菜和幾斤水果,科技創新的未來更讓人心潮澎湃?!?/p>

社區團購真的一點都不可取嗎?

顯然不是。社區團購的商業本質并沒有問題,消費者有需求,就證明了它存在的價值。

問題出在社區團購的混戰模式上,經歷過千團大戰的美團、打贏出行戰爭的滴滴和善于流量裂變的拼多多,憑借財力物力拉攏消費者,結果將市場競爭演變成了一場對其他玩家與實體商戶的降維打擊。

從團長、小商超為主的商戶層面來看,如果成為團長,門店成為團購的提貨點,則可以按銷售額拿到一般10個點左右的提成。

表面上看,這本身并不是一件虧本的買賣,而且過來提貨的人流還能為小商超增加流量,似乎一舉兩得的好事。

但實際上呢?當小商超老板們當上團長后就會慢慢發現,平臺其實不止只賣業務互補性的菜品,還經營與自己一樣的同類快消品,而且目前幾乎價格都低于店里零售價。

這樣一來,雖然小商超老板自己在團購業務上沒有虧錢,但得到的結果卻是,消費者可能慢慢不會買自己店里的商品。

社區小商超大多數快消品的毛利率在20-35%之間(只有香煙、大米等少數商品毛利率在10%左右或以下,部分日用品的毛利率甚至可能超過50%),即便是一比一的業務對換,也意味著小商超將失去一半以上的毛利率,損失可想而知。

不少當上團長的夫妻店老板表示,本來想給平臺賣貨拿提成,但提成收入不僅賺得沒自己賣貨多,自己很多貨反而賣不出去了,可謂得不償失。

在美團、滴滴、拼多多瘋狂的補貼大戰下,就連阿里、蘇寧等都只能被逼著防御,這些實體商超們,有哪有反擊的能力與權利呢?

如果繼續做團長,小老板變成了平臺的打工人;但如果不做,別人也會做,業務還是嚴重流失。不管做何選擇利益都受損,小商超的老板陷入了兩難。

巨額補貼之下,那么廣大用戶應該是真的受益者了吧?

10斤甜橙、20盒酸奶、6包紙巾、5斤土豆….這些統統只需要1毛錢就能秒殺到。這種實實在在的“羊毛”,薅起來要多爽有多爽。

可是,如果沒有補貼,有多少用戶會想到按量販形式囤這么多產品呢?微博上就有人吐槽說,因為自己媽媽囤了10斤土豆,為了避免土豆發芽,于是她們一家人過上了一日三餐都吃土豆的“悲慘”生活。

這也意味著,很多用戶的團購需求并非來源于生活里實際的需求,而是在損失厭惡心理下被互聯網巨頭們逼出來的偽需求。在補貼的刺激下,這些偽需求集中迸發,形成了當下的市場繁榮。

而這些被“薅羊毛”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終有一日,或將被平臺逼著吐出來。畢竟,資本的本性都是天生逐利的。正如茨威格早就說過的那樣:“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價格。”

事實上,隨著城市布局和用戶的急速擴張,社區團購的亂象開始顯現。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社區團購成為新的熱點,投訴內容集中在發貨慢、不發貨、虛假發貨、單方面取消訂單、退款難等服務方面。

美團、滴滴和拼多多均無一幸免。

曾經親歷過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社交裂變的用戶們,應該不會陌生資本涌入背后的真實意圖。

補貼大戰下,團購的“羊毛”隨便薅,但當掃清市場形成一兩家巨頭的壟斷游戲后,補貼便會快速撤退,重回原來的價格。

消費者曾經以為薅到手的“羊毛”,將反被壟斷平臺大把大把地“薅羊毛”,最后演變為成為生活里的一地“雞毛”。

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現階段的社區團購玩法,不管是從消費者還是商戶層面來看,都是以損害現有整個商業生態為代價換取市場份額。企業不能只追求商業利益而不講社會責任,這可能就是人民日報批評當下社區團購的出發點。

三、野蠻入場,焉有未來?

那對于美團、滴滴、拼多多自身來說,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就一定有未來嗎?

社區團購本質上是生鮮電商,并非一時的流量生意,而是需要深進去、沉下去,以整合供應鏈、精細化運營來提高商業效率。

這就注定了社區團購是高投入、重資產的苦活累活,但以美團與拼多多的動作來看,似乎只是借社區團購的概念向資本市場講“生動故事”。

這從一組對數據里,就可窺見一斑。根據多家自媒體數據,美團優選在廣東實現月銷已破億,用時44天;多多買菜在武漢實現月銷破億,用時64天。

一兩個月達到破億的銷售額,這樣的速度,真的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構建供應鏈嗎?在生鮮行業幾無可能,更可能 是靠補貼短期燒出來的流量傳奇。

因為瘋狂燒錢補貼擾亂了正常的價格體系,部分平臺遭到了供應商的抵制。目前,華海順達、衛龍等多家供應商發布通知,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這表明,生態體系內最默默無聞的供應商都開始用腳投票,對擾亂市場的行為說不。眾所周知,生鮮商品的供給在短期內缺乏彈性,失去現有供應商的支持,巨頭們的社區團購大戰要怎么打下去。

退一步而言,就重金投入打消耗戰的美團、滴滴、拼多多們來說,“補貼大旗”還能扛多久?補貼停止后,用戶黏性、團長積極性是否依然存在?即便能夠“剩者為王”,最后“商戶死、用戶傷”的局面,社區團購會不會重蹈當年“千團大戰”的覆轍,還能不能有個光明的未來嗎?

這些都是需要巨頭們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其新書《價值》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壟斷意味著企業掌握了定價權,這樣企業就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非常優越地面對競爭。但一旦沒有了競爭對手,企業的競爭力往往也會隨之消失。補貼或者壟斷產生不了偉大的企業,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產生偉大的企業。把企業做大是可能的,把企業做成永恒是幾乎不可能的,任何企業都有滅亡的一天。尤其是企業一旦具備壟斷地位,從基因角度看,它是否還能擁有足夠的動力去不斷創新?這是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p>

其實,任何行業都從不懼怕“門口的野蠻人”,在社區團購戰場中,不管是商戶還是用戶,都歡迎百花齊放的良性競爭市場。人們最擔心的是,持資進場不給市場任何競爭機會,最后演變為新的壟斷,重現那熟悉的一地雞毛場景。

#專欄作家#

螞蟻蟲,微信公眾號:螞蟻蟲(ID:miniant-c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萍荚u論人,專欄作者。關注科技和商業領域,側重于企業策略和市場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