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互聯網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互聯網流量是一把屠龍刀,資本卻用他來割韭菜。
對于近期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買菜,人民日報評道:“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p>
總結一下,就是“殺雞何用牛刀”!
01
其實早在2014年,社區團購就有苗頭;2017年,小程序的興起,讓社區團購這個生意有了規?;蜆藴驶目赡?;2018年稱得上爆發元年,數十家社區團購平臺獲得資本青睞,鄰鄰壹、呆蘿卜、你我您、十薈團、食享會、興盛優選、松鼠拼拼、美家優享、同程生活等均獲得千萬到億元級別的融資。
但此時社區團購公司幾乎全部處于虧損狀態。整體毛利基本上在20%左右,扣除團長的10%利潤,再加上履約、配送、倉儲成本,算下來是虧本的買賣。
2020年1月,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創立 5 年獲得6.3億元融資、業界號稱“中國版的Costco”、2019年榮登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企業、中國社區生鮮團購模式首創之“呆蘿卜”,宣布破產重組。
唉,如果呆蘿卜能再多挺3個月……可惜沒有如果。
02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催生轉機。
呆蘿卜宣布破產三個月后,美團、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紛紛重資入場。
4 月,滴滴成立「橙心優選」,CEO 程維放出豪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6 月,國內首家社區生鮮電商門店開業。
7 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王興勢在必得!網傳其甚至考慮讓外賣騎手轉型為團長。
8 月,拼多多10 億補貼高調入場,黃崢親自一線調研。
9 月,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由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直接負責。
11 月份,字節跳動1萬名員工將調至本地生活業務,為進軍社區團購備戰。
后來的事大家都清楚了。
從美團、餓了么時代的“千團大戰”,到滴滴出行的“千行大戰”,再到今天的“菜籃子混戰”,先燒錢補貼-價格戰干掉對手-再壟斷割韭菜,“在互聯網殺熟”的套路里,在沒有感情的資本游戲里,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再是人,我們只是數據、是KPI、是GMV、是一茬茬隨風飄搖的韭菜。
03
互聯網巨頭入場的姿勢總是驚人相似。
社區團購這場戰爭的護城河在于流量和供應鏈,前者決定速度,后者決定質量。
于是起步階段,各家攻城略地,都希望能比對手更快搶占市場。披著“薅羊毛”外皮的低價廝殺成了最有效的武器。巨頭們的價格戰打的如火如荼,而這邊團長、賣菜小販、消費者、甚至上游供應商,漸漸覺出了不對味。
先說團長,在巨頭入場初期,開城數量和單量被定為最主要的考核指標,重點打 “閃電戰”。搶“團長”是第一要務。把小區街頭各類夫妻店、小老板拉攏為自己所用,即“團長”。團長的門店成為巨頭們的提貨點,團長成為巨頭們的銷售員。
但有一些超市的小老板跟社區團購平臺合作后發現,平臺不僅在賣生鮮蔬菜,也在賣一些生活用品,甚至比自己店里賣的還便宜,“與虎謀皮”最后大概率被“卸磨殺驢”。
再說賣菜小販,菜市場和小攤小販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很多賣了一輩子菜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輩正在失去他們唯一的謀生工具。這也是大家為之抱不平呼聲最高的群體,菜籃子的事不是便宜幾毛錢的小事,而是關乎國計民生,國之根本的大事。
其次說到消費者,網上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買過幾次團購后發現,便宜確實是便宜,但菜品優劣相差太大,相同價格大概率還是選菜市場。
最后說到生鮮產品供應商,據深燃財經報道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供應商是最早公開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社區團購,并禁止經銷商給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低價供貨。
廠家抵制社區團購的原因,是價格戰引起的竄貨。“跟電商渠道不同,線下銷售是按一級接一級的經銷體系:廠家生產——經銷商代理——終端門店銷售。廠家依靠龐大的經銷體系,才能把貨賣到消費者手中,“廠家會保護既有的經銷體系的利益格局,畢竟這才是他們主要的出貨渠道,不可能讓社區團購來傷害這塊的利益。”給連鎖便超提供社區團購軟件系統的訂單兔CEO連杰說。
“疫情期間利民惠民好舉措、扶貧助農互聯網好項目、農產品供應鏈增效新模式、生鮮電商最大風口”——即“社區團購買菜”,一時間如洪水猛獸讓人人自危。
04
但如果你以為巨頭們只是盯上了“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那可太小瞧了他們。巨頭之所以是巨頭,正是因為深諳“下一步看三步”的棋道。
社區團購買菜只是搶地盤的第一步。
我們先說為什么如此多的資本、互聯網巨頭們都盯上了社區團購買菜的生意。
首先,這種社區新零售模式確實有足夠吸引力。“線上定、線下??;今日訂,明日取”,通過預售制以銷定采,一方面可以做到零庫存極低損耗,我們知道生鮮生意相當大一部分成本在于高損耗率。另一方面通過團購集聚需求的方式,壓縮流通過程中的分銷層級,以C2M形式最終實現供給給消費者端的“性價比”產品,吸引更多流量進入。
而最具價值的是,不同于傳統電商“消費隨機性大、忠誠度低、追蹤復購難”,社區店、“團長”因為積累了多年的客情關系,天然自帶信任背書,與消費者可以做到幾乎零距離接觸(這一點越往下沉市場表現越明顯)。
所以從買菜這種剛需高頻消費品類切入,以社區店的消費者信任度做背書,為自己的線上平臺導流量,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互聯網電商急需新的增長點,需要這“最后一公里”與消費者產生更深度的聯系來增強消費粘性,需要進一步拓展互聯網的商業邊界。
互聯網電商歷經20年的高速發展,搶走了線下傳統零售業約20%的市場,但如果以行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早已進入穩定的成熟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商業模式成熟、行業競爭趨于穩定、增長率趨穩或下滑、新用戶新產品開發更為困難。
數據顯示,近幾年電商的增速正在下降,2017 年網絡零售額的增速是 32.2%,2018 年是 23.9%,2019 年是 16.5%,純電商發展遭遇天花板。
而另一邊,被電商沖擊的線下實體零售行業中,有一種業態反而在迅速崛起,那就是超市,尤其是社區超市。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線下社區消費占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20%,與電商的市場份額旗鼓相當。而電商增速在下降,而未來社區消費的市場前景卻充滿想象。
05
但互聯網巨頭們的野心絕不止步于此。
社區團購模式還有一個亮點在于,它是基于線上小程序進行訂單收集,完全擺脫了顧客需要在線下進店下單的環節。「團長」需要做的只有拓客、搞好客情關系、做好售后即可。而進貨、選品、運輸、庫存管理、運營都集中在平臺完成。同時,它幾乎以零成本的方式完成了對線下店的數字化升級,徹底將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
當完成線下流量增量的導入,可以預見平臺進一步要做的是擴充品類,從生鮮到生活百貨、服裝箱包、家電數碼………再大膽一點,奢品、特斯拉也不是沒有可能。是不是很有種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充滿想象力的市場容量、C2M模式的零庫存優勢、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技術迭代的新風口……社區新零售的入場者中或許將誕生一個升級版的阿里巴巴、拼多多這樣的巨頭。又或許混戰之后是一地雞毛。
在這場資本的豪賭游戲里,手握豐厚籌碼的巨頭,可以失敗,但絕不可以錯過入場機會。
作者:白掌萌,微信公眾號:白掌萌
本文由 @白掌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都是國之根本,絕不會出現這種無底線的燒錢打法,后期可能國家干預,絕不會出現巨頭壟斷一說
有點東西
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