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經濟的慢變量與快變量
編輯導語:雖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養貓養狗的習慣,但之前人們養貓養狗更多是為了捕鼠和看家。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日益重視,開始注重培養生活情趣和追求個性化體驗,城市居民開始學習西方養貓養狗來增加陪伴和娛樂,寵物的角色從“看家護院”轉變成“生活伴侶”,寵物經濟因此開始在中國流行。
在很多社會學者看來,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寵物經濟的崛起也許是一種必然。
如你所見,越來越多人開始把寵物當作家庭的一員。最近幾年,“寵物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非貓狗糧品類銷量大漲,我感覺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甚至都快要映射在寵物身上。
盡管寵物普遍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自我意識,但這并不妨礙主人們日趨注重寵物的“精神”需求。因為誰都知道,能為生活增添家庭元素,消除孤寂的寵物,其實是主人自身的精神訴求和情緒出口。
一、人口慢變量
作為一個單身青年,小張一直對雙11這種消費盛宴若即若離,對于領券等不友好的玩法也頗為不屑。但今年雙11,他放棄了塵封在購物車里的羽絨服,而是用相似的預算,給自家的貓主子囤了半年的口糧,罐頭和營養膏,花費了兩千余元,無數的小張共同撐起寵物經濟的繁榮。
《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0-2019十年間,我國城鎮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提升,年復合增速達到34.55%。2019年,全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24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將有4.455億寵物,市場規模達到4495億元。
不難理解這種迅猛增長的原因,其中“慢變量”當然是人口——要知道,社會學者普遍將人口變動,視作大多數社會問題的最大慢變量。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獨居人口數量占比約合14%,2013年上升至14.6%,2018年進一步上升至約16%。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就已達2.4億,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
隨之而來的2019年,中國養寵家庭數量攀升至9978萬戶,同比增長近兩成。
在養寵大軍中,大城市的年輕人已成主力部隊。普華永道在一份報告中提到了中國的寵物主人特征分布:88%是女性,50%是80后和90后;57%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50%是單身人士。
也就是說,女性多,年輕人多,高學歷多,單身的多。
雖然國家已經放開二胎,但越來越多人卻在抗拒婚姻和生育的同時“年紀輕輕,貓狗雙全”。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養寵人群中將寵物當做孩子的人群有20.70%,另外有12.78%的人認為寵物是自己的親人,有21.59%的人認為寵物是自己的朋友,合計超過半數的受訪人群,向寵物投射了超出寵物本身的情感價值。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寵物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的“替代品”。更為意味悠長的是,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在某種精神層面,這種“替代”也正在同時發生。
空巢老人,是養寵的另一波主力。譬如人口老齡化的日本,同樣是亞洲最大的寵物飼養和消費國家,家庭養寵比例高達28%。而中國 2001年就已經邁入老齡化時代,2018年,65歲及以上人群人口更是達到1.67億人,占比接近12%。
年輕的獨生子女一代,深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們也想給予父母足夠的精神關懷。
但對于在城市打拼的他們而言委實過于艱難——尤其是在這個“996”和“大小周”屢上熱搜的時代,前路是模糊不堪的個人夢想,背后是任務艱巨的父母贍養,年輕人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幸或不幸,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他們的生活中至少有寵物為伴。孤獨的年輕人和同樣孤獨的老人,撐起了日漸高昂的養寵消費。
二、消費快變量
當然,對新事物的敏感,讓年輕人對寵物的投入更豐富一些?!拔覜]有的,努力讓我的貓有”,主子們將寵物擬人化的需求,構成了寵物經濟井噴的快變量。
事實上,讓父輩們頗感不適的是,“它經濟”基本涵蓋了寵物一生的需求。食品,醫療,消費品,服務等四類細分市場,拼湊出寵物經濟的全貌。
民以食為天,寵物亦如此。作為最大的細分領域,我國寵物食品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近幾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9年寵物食品市場規模已經接近800億,且高端寵物食品未來將迎來迅速增長。
寵物醫療市場的發展也非常迅猛,2019年狗主人在寵物醫療上的年均花費為1557.2元,貓主人的年均醫療花費為1446.1元。疫苗、驅蟲、體檢、絕育、內外科診療,主人們對此再熟悉不過。
《經濟學人》在一篇寫寵物醫療新進展的文章中甚至寫道,腦垂體切除和心臟瓣膜置換這些手術在寵物身上也都可以做到。
不止于此,寵物經濟的繁盛遠超大眾想象。譬如寵物正緊隨人類腳步,踏上智能化風口。
在網店搜索“智能,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出現的已不僅僅是飲水機,喂食器和智能貓砂盆的“傳統三大件”,還有可自動調節溫度的智能冷暖窩,各種智能玩具,智能項圈,甚至是智能烘干箱。
其實在2019年,中國就已經有40.3%的消費者購買過寵物智能設備,其中有55.7%的用戶購買了智能飲水機,其次是智能攝像頭和智能喂食器等日常照護類用品。
今年寵物智能商品更是迎來暴漲,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雙11期間,寵物智能商品的增速超過500%,超過半數的消費者為90后。
更進一步,如何更細致入微地滿足寵物的日常需求,成為寵物市場新的消費重點。
除了玩具,電熱毯,衣服裝飾等外在需求,注重內在的個性化服務同樣火熱,比如怎樣讓寵物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成為一些寵物主會去顧慮的問題。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2200家經營范圍含“寵物殯葬、寵物喪葬、動物無害化處理”,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寵物殯葬相關企業。
截至11月,我國今年共新增超過1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同比增長447%,已經超過歷史相關企業增量之和。
我還聽說,在國外,包括英國在內,有的地方正在考慮調整法律法規,讓寵物能成為信托基金的受益者。
三、結語:荒誕與否
上萬年前,人類馴化了狗,又過數千年,人類馴服了貓,又過數千年,寵物貓狗以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嵌入到人類的生活。不養寵物的人,也許會覺得這多少有些荒誕,但你必須承認:
- 當寵物被擬人化,生老病死,困擾人類的這些煩惱,自然會映射在寵物身上。
- 人的情感總是需要出口,不是在這里,就是在那里,真正需要這些產品和服務的,也許不是寵物,而是主人們自己。
作者:柴小玲;編輯: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本文由 @李北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