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快”如何兼容銀發賽道的“慢”?

0 評論 5425 瀏覽 5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整個社會的年齡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老人的人口基數越來越多。雖然老年人不再能創造生產價值,卻還有不可估量的消費價值。但在實際的情況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許多老年人邊緣化。如何讓老齡群體更好地融入智能時代,這是所有互聯網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本文對此展開了討論分析,一起來看看~

老齡化是很多國家需要面臨的問題,我國也不例外。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4億人,占總人口數的18.1%,超過0-15歲的人口。

有人認為老齡化會造成經濟活動人口的負擔加重以及預算長期失衡,最終導致經濟增速下降;也有人認為老齡化是擴大勞動力、消費和生產市場的新經濟增長資源。

不管是問題還是機遇,老齡化正向我們緩緩走來,互聯網與這一趨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也正逐漸顯現。就在最近,百度上限了百度大字版APP,滴滴也為老年人推出了滴滴關懷版小程序。

01 老齡群體的”消費互聯網再發展路徑”

從人口結構來看,我國的老齡化趨勢非常明顯,實際上,互聯網針對老年用戶群體的商業化產品和服務也早已出現。

比較知名的例如2015年上線的廣場舞APP”糖豆”,還有有聲影集制作軟件”小年糕”,圖文編輯工具”美篇”等等。據天眼查APP顯示,糖豆在2019年還接受了騰訊的投資,可以預見,在未來老齡化群體將會越來越龐大,形成一個人們不可忽視的必爭市場。

在2018年馬化騰的公開信中聲稱,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

確實,從整體來看,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效率提升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想要進一步提升效率,不能僅僅局限于消費前端,下一步要依靠的是產業互聯網,完善企業組織,延伸到后端產業鏈。

但是,在互聯網江湖看來,如果單獨針對老年用戶這一獨特群體來說,互聯網并沒有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而是走向了一個消費互聯網再發展的階段。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

如果說產業互聯網是對于生產要素的互聯網化改造,那么消費互聯網就是對于人的互聯網化改造?;ヂ摼W在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群滲透,但是中高齡互聯網用戶占比較低,網絡使用程度仍然較淺。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實也很好理解。

其一,在互聯網紅利階段,企業不需要額外花費精力去服務老年用戶,畢竟憑借著用戶流量的增長就能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其二,年齡和對創新的接受度存在關聯性。也就是說,創新技術分年齡圈層傳播,而老年用戶最晚接受。

可以參考以下說法,如果說一個人15 歲之前就有的科技他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15-35歲之間出現的科技他會認為改變世界,35歲之后出現的科技他會認為這是反動的。所以年齡對于用戶對互聯網接受度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其三,老年群體屬于弱勢群體,很容易成為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受害者。

可以發現,近幾年有關電信詐騙的案件中,很多都是專門針對老年群體展開的,由此也必然增加老年群體對于互聯網的不信任感。

其四,相比普通用戶,運營老年用戶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成本。

不管是過度榨取老年用戶價值,還是在運營過程不小心對于脆弱的老年人造成傷害,都會帶來嚴重的社會輿論危機,而這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小。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這一現象本質上在于互聯網與老年群體”快”與”慢”的特性反差所致。

在互聯網領域,快速反應是最基本的行動準則。阿里支付寶團隊只花了7天就開發出健康碼,并快速推廣到了全國。騰訊會議進行了十幾次大的更新,以支持遠程會議的需求。

互聯網產品的速紅與速朽,快速切換、快速更迭司空見慣,但是這一切卻讓老年人無所適從。從最近的老人現金交醫保被拒事件可以發現,老年群體似乎已經變成了數字化時代的難民。

種種原因,以至于在消費互聯網階段企業對于這一群體并沒有充分的挖掘,而消費互聯網再發展階段的重心將不再是單純的數字增長,更要解決老齡化用戶在互聯網快速發展過程中衍生、遺留的問題。

02 老年人如何邁入互聯網大門?

雖說老年群體似乎天生就與互聯網”不兼容”,但是在多種力量共同推動下,老年群體同樣也在慢慢與互聯網融合,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增量來源。

據Quest Mobile《2020銀發經濟洞察報告》顯示,50歲以上的銀發人群中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億,而且用戶增速高于全體網民,成為移動網民的重要增量。銀發人群在移動活躍設備月人均使用時長在2019年5月是135小時,到2020年5月上升至136小時。

那么,到底有哪些隱形的力量推動老年用戶群體加速入網呢?

首先是政策

在去年2020年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宣布,工信部將于2021年1月起進行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專項行動”,著力解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在使用互聯網等智能技術時遇到的困難,其中就包括背景部分提到的百度與滴滴。

其次,互聯網企業同樣也在拉動老年群體入網

一方面,在互聯網紅利消失的當下,老年用戶群體同樣是重要增量;另一方面,老年用戶陸續退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而互聯網爭奪的核心就是用戶的注意力與時間。最重要的是,隨著未來老年用戶群體的擴大,很可能會成為一片新的藍海,早一步布局意味著搶占先機。

最后,對于老年用戶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

不會在網上購票,只能去火車站的窗口現場排隊;沒用過打車軟件,出門時只能招手攔車;對手機支付無所適從,不得不面臨難以找零的尷尬。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對于老人來說都是一座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在這樣一個數字化時代,前行的潮流不可阻擋,讓歷史的車輪緊急剎車也并不現實,老人們能做的只有學習和適應。

其實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未成年人與老年人是兩個同樣特殊的用戶群體,但具備一定的差異性,我們也可以拿這兩個群體來對比研究。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其中明確指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 而且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

由此可見,未成年人對于互聯網產品的運用是不成問題的,但畢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認知度、辨別能力不足,很容易沉迷于網絡娛樂性內容之中,迷失自我。

因此,互聯網產品針對青少年更多的是娛樂方面的限制。例如抖音、快手、B站、王者榮耀等產品都會針對性的在產品內提供青少年模式,但是像淘寶、美團等服務屬性為主的產品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并不大,也不需要多此一舉。

而對于老年人來說,遠遠不是推出一個”老年人模式”這么簡單,而是需要對互聯網服務進行重構。例如百度的大字版APP、滴滴的關懷版小程序、還有淘寶特價版上線的老年人 “省心版”,都是在標準產品之外,重新推出的”老年神器”。

針對老年用戶的產品實際上需要在兩個維度與老年用戶進行適配,一是生理維度,二是認知維度。

首先在生理上老年人會產生退行性變化,這會導致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出現許多障礙和病變,主要表現為活動能力的降低,聽力、視力的減弱,記憶力和意志的減退。因此,老年版互聯網產品會普遍采用大字體以及簡化頁面的做法,但這也只是初步適配而已。

其次,在認知維度上,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所學校,那么老年用戶群體就相當于零基礎或剛入門的小學生。對于互聯網認知架構的缺乏也是老年用戶在互聯網上寸步難行的基礎原因,因此,產品經理更需要針對老年用戶認知重新設計開發產品。

03 銀發經濟是”偽經濟”嗎?

其實嚴格來講,在互聯網領域,銀發經濟這一概念并不準確,或者說,在互聯網領域并不存在按年齡劃分的經濟,因為本質上,互聯網的核心價值維度在于用戶需求。

在微信8.0改版之際,張小龍接受采訪時提到,微信是每個人都要用的東西,它不是為某一群人準備的。微信從一開始就嘗試做到一個點,就是微信是跨年齡段的。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老年人,社交是每一個人的需求,所以微信要做的就是滿足所有人的社交需求。同理,淘寶需要滿足的是所有人的在線購物需求,百度滿足的是所有人的搜索需求,而抖音快手則是為了滿足所有人的娛樂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微信上同樣有老年人的圈子、老年人愛看的公眾號;淘寶上同樣有老年人需求的商品;百度上老年人同樣可以搜索自己需要答案;抖音快手同樣也有老年人喜歡的短視頻。

這些主流產品并沒有故意歧視或者孤立老年群體,甚至為了照顧老年人而重新開發產品,因為實質上對老年人產生歧視的是互聯網技術以及表現形式。

糖豆、美篇、小年糕都被認為是切入中老年市場的應用,這樣理解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實際上,美篇、小年糕滿足的是人們的拍攝、創作、共享需求,糖豆滿足的是人們的舞蹈以及鍛煉需求,只不過對這些需求強烈的更多的是老年用戶群體罷了。

以糖豆為例,其開屏標語為”想鍛煉,上糖豆”??梢娞嵌挂巡粷M足自身廣場舞的定位。如果說到鍛煉,年輕人也并不比老年人落后多少。如果看糖豆的舞蹈分類,其中也不乏鬼步舞、爵士舞、街舞等年輕人喜愛的舞蹈。

也就是說,用戶需求才是互聯網的最終標準,只不過老年用戶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的需求早期并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如今形成了一個用戶空洞,才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這些未被滿足的老年用戶需求痛點在哪里呢?

首先,老年人普遍已經退休或面臨退休,擁有大量閑暇時間,因此更需要可以”殺時間”的娛樂需求。

當然,抖音快手確實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娛樂產品,但一條短視頻往往會要求在短短幾秒內留住用戶,其”快節奏”的產品邏輯并不適合老年人”慢”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當老年人刷抖音時,對于有些短視頻經常會重刷三遍甚至都沒有看懂。

另外即便是”羅姑婆”、”時尚奶奶團”、”老飯骨”這些知名老年網紅,也只是融入了抖音的生態,因此其粉絲群體大部分也是由年輕人組成。

其次,老年群體普遍擁有強烈的社交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包括離異、喪偶的老人在內,我國60歲以上的獨居空巢老人預計將增長到1.81億人,到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或超2億。

退休意味著老年人脫離原來的社會關系,再加上子女工作繁忙,很多人成為空巢或獨居老人,猶如一座座社交孤島一般。因此,老年人會通過分享土味小視頻,節假日祝福、心靈雞湯等方式尋求更多的關系連接。

社交的本質還是情感需求。

典型如”假靳東騙局”,可以讓黃阿姨對于愛情深信不疑,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們心中關于情感與愛的缺失。因此,也希望能夠出現真正填補老年群體情感需求的產品,而不是讓騙子借此大行其道。

最后要說明的是,銀發經濟、老年群體只是一個標簽,甚至老年人并不喜歡這樣的標簽,因為他們在心底并不認為自己已經老了。就像沒人愿意承認自己玩陌陌一樣,渴望與世界接軌的他們也不會驕傲地告訴別人自己在一個中老年平臺。

#專欄作家#

劉志剛,微信:13124791216,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江湖(ID:VIPIT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36氪/鈦媒體等多家專欄特約撰稿人,TMT領域深度報道。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