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無聊,這里有一篇關于無聊的文章

2 評論 15503 瀏覽 9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在現代科學發達的今天,無聊好像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微信、抖音和各種資訊類APP充斥著我們的空閑時間。但實際上,我們真的不“無聊”嗎?這篇《無聊簡史》,我們一起來探尋“無聊”的變化。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場流行病讓很多人都與無聊建立了新的關系。

人們被要求呆在家中,減少旅行,和親友們的相聚也變少了。即便已經有了疫苗,“無聊生活”依舊將是保護公眾健康的重要盔甲。

人們不喜歡無聊。但一些科學家和評論家卻表示:無聊,并非一無是處。

01 無聊:古老的命題

20世紀30年代,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的心理學教授約瑟夫·巴馬克( Joseph Barmack),進行了一系列關于“無聊”的心理學實驗。他想了解工廠工人如何處理單調的勞動,以及如何防止隨之而來的疲勞感。

他把一些大學生帶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實驗室,讓他們做一項單調重復的任務,同時測量血壓和注意力等變量。實驗前,這些學生都服下了安非他命,這是一種中樞神經刺激劑,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引起的過動癥,以及嗜睡癥和肥胖癥等。

這個實驗發現:在服用這類藥物后,人們即使在做極度無聊的事情時,消極的情緒和態度也有所減輕;而在另一個實驗中,金錢也會帶來類似于藥物的效果。

巴馬克教授思考的是一個人類社會中的古老問題。早在公元一世紀,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就捕捉到了無聊帶來的不安感:“同樣的事情要持續多久?人們肯定會打哈欠,睡覺,吃飯,還會渴、會冷、會熱。難道這都沒有盡頭嗎?”

在中世紀,無聊被稱為阿西婭(acedia),它被神學家們認為是一種惡習——“因為無聊代表了對宗教職責的忽視?!蔽靼嘌礼R德里康普魯坦斯大學哲學與社會系博士后約瑟法·羅斯·貝拉斯科(Josefa Ros Velasco)說,后來在19世紀和20世紀,無聊又被認為是工業化或資本主義的產物,是上層階級的疾病。

“今年是個無聊之年?!弊罱闪⒘说谝粋€國際無聊研究協會,專門針對當下社會的無聊情緒進行研究。

如果你把視線轉向文學或哲學,你會發現,無聊往往被認為是個人、道德或社會的失敗。哲學家叔本華(Schopenhauer)在《論存在的虛無》(On the Vanity of Existence)中寫道,無聊 “就像一只猛禽,盤旋在每個無憂生命的頭頂”。

人們對無聊的評價,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再到今天,一直在變化。

現代很多研究都表明,長期處于無聊和一些糟糕的后果有相關性,比如抑郁癥、焦慮、賭博、輟學、以及冒險和沖動行為等。

最近,美國記者卡德拉·皮爾-路易斯(Kendra Pierre-Louis)在新媒體項目“元素”上發文稱,容易感到無聊的人們,更傾向于打破社交隔離的規則,他們更可能舉辦過社交聚會,或者不太遵守公共衛生部門建議的社交頻次。

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一項調查也發現:無聊,是人們遵守防疫條例的最大障礙。

那些有“無聊傾向”的人,也可能會采取一些不太健康的策略來應對無聊,比如酗酒、吸毒,或者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比如游戲或社交媒體。

這些論調都暗示著,無聊會把人帶向不好、陰暗甚至毀滅性的地方。然而,在越來越多人抱怨無聊的今天,人們對無聊的認識,也變得更加復雜和多面了。

02 作為保護和提醒機制的無聊

翻看今年的英語報道,我們會發現,很多作者和編輯都希望能在這個“無聊之年”挖掘出無聊的積極面,他們試圖將無聊時刻重塑為一種釋放創造力和生產力的狀態。

比如,《衛報》一篇題為 《為什么無聊是好事》的文章,將今年描述為 “無聊的繁榮時期”;BBC也在5月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無聊如何激發創造力”;《哈佛商業評論》也發文擁護“無聊的創造性優勢”。

那么,它究竟是一簇點燃創新精神的火花,還是一種不好的精神壓力呢?

最新的研究將無聊理解為一種信號,它表明你當下所做的事情對你而言沒有意義,沒有抓住你的注意力——這是一個中性信號,無聊并不會直接導致好的或壞的事情發生。

當代美國哲學家安德烈亞斯·埃爾皮多羅(Andreas Elpidorou)把無聊比作肉體的疼痛:它給人不好的感覺,卻是一種警示信號,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對疼痛的反應,則是由你自己決定的——要么繼續做讓你疼下去的事情,或者尋找不同的方法讓痛感消失。

豐富的創意實踐可能會為你提供積極的工具,用以對抗無聊。如果你喜歡藝術、寫作或音樂,并為這些愛好騰出時間,當你感到無聊時,它們就會為你所用。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些人可以把無聊當作創造力的源泉之一。美國記者馬努什·佐莫羅迪(Manoush Zomorodi)在2017年寫了一本書,講述了無聊如何成為自己的創作工具,這本書的名字叫《無聊與輝煌:如何利用放空解鎖最有生產力和創造力的自己》。

但無聊這種狀態本身,并沒有什么內在的東西能引發創造力。

雖然無聊可能有好處,但它并不是一種人們想要在其中徘徊、或者尋求的狀態結果?!斑@是一件需要努力克服的事情,就像一種邊緣狀態。”加拿大約克大學臨床心理學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家約翰·伊斯特伍德(John Eastwood)說,如果有能力應對無聊,它才會給我們帶來益處。

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聲稱自己的生活因宗教信仰而更有意義的人,經歷著更少的無聊時刻。“我們認為這表明,賦予生活的意義感可以防止人們感到無聊?!庇?巳卮髮W社會心理學家溫拿德·蒂爾伯格(Wijnand A.P. van Tilburg)說。

除了無意義感之外,注意力缺失可能也是造成無聊的原因之一?!昂唵蔚卣f,當我們不能集中注意力或不能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意義時,我們就會感到無聊……這兩方面中任何一個方面的不足,都會引起無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艾琳·韋斯特蓋特(Erin Westgate)說。

03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無聊

如果能認識到無聊對心理健康的價值,或許能幫助人們找到一些行為的意義,或許也能更寬容地對待無聊時刻。

現代生活中,人們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總是被書籍、電影、Netflix、烹飪或互聯網包圍,經常處于“想找事情做”的狀態,卻沒有任何活動能堅持下去。

為一個無聊的人提供一個清單,列出他們可以做的所有事情,能解決問題嗎?“這就像告訴一個溺水的人趕緊游上岸?!币了固匚榈抡f,“無聊的人知道有事情可做,但這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他們不想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p>

也就是說,無聊的人,總想做點什么,但卻沒有某件明確的事情想做——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Leo Tolstoy)曾用“指向欲望的欲望”(the desire for desires)來精辟描述這種感覺。

20世紀30年代,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征服幸福》中,寫了一章關于無聊的內容。他認為,無聊在現代社會并沒有變得更普遍,但是人們卻越來越害怕無聊——因為害怕,所以它越來越成為一種威脅。

這一點在今天仍然適用。

當我們害怕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時,我們更有可能從這種感覺出發,走向一種會帶來問題的行為。丹麥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S?ren Kierkegaard)說無聊是萬惡之源。但伊斯特伍德認為,克爾凱郭爾的意思是,它之所以邪惡,是因為我們無法容忍它。

容易感到無聊的人往往會更經常地胡思亂想,或者讓無聊帶來地負面情緒在他們的腦袋里瘋狂地循環。當他們剛開始感到無聊的時候,就會琢磨自己有多無聊,有多討厭,他們無法擺脫這些想法。

也就是說:害怕無聊的人,反而更容易感到無聊。

完美主義者也可能會更容易感到無聊,因為他們試圖找到“最好“或“正確”的事物,他們試圖找尋一種解決無聊的完美途徑。

人們行為背后的潛在動機也會影響無聊感。伊斯特伍德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以快樂最大化為動機的人,一種是以痛苦最小化為動機的人。

試圖將痛苦降低到最少的人,總是會構想某件事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的因素,這會讓他們在身體上或心理上不舒服。而想讓快樂最大化的人,則不斷地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機會,卻不那么在意任何潛在的痛苦。

伊斯特伍德指出,如果你在這兩種特質上都很極端,那你可能就更容易經歷無聊的時刻。

“對于快樂最大化的人來說,這個世界就是不會有足夠的快樂或刺激?!币了固匚榈卤硎?,我們日常生活里必須要做的那些瑣事,比如洗衣、納稅、洗碗、社交隔離等等,在這種人的生活中,會變得無比枯燥。

而對于尋求將痛苦降到最低的人來說,他們則會避開許多潛在的、令人不舒服的遭遇,遲遲不做出行動或改變,進而陷入單一和缺乏變化的環境。

04 無聊也是環境的產物

人們對無聊有一種歸咎于個體的迷思——有一種說法是:只有無聊的人才會感到無聊。但是,個體的性格差異并不足以解釋無聊在不同人身上的反應。

在韋斯特蓋特設計的一項實驗中,有些人寧愿電擊自己,也不愿單純地坐在房間里思考。如果說無聊是行動的一種動力,那么在面對無聊時,人會選擇積極或消極的行為,也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在那項實驗中,被試者們能夠化解無聊的唯一方式,就是電擊自己。

這讓人們開始思考環境對無聊感受的影響。在韋斯特蓋特實驗室一項尚未公開發表的研究中,她和同事考察了美國不同州的人的無聊程度,對地區性無聊進行了研究。

他們發現,在社會生態多樣性方面程度較低的州,人們更容易感到無聊。而這些州有更高的酒精和毒品使用率,以及更高的毒品相關的死亡率。

“還不能對此做出因果性的解釋。但這暗示著,無聊并不只是個體差異的結果。特別是在美國,我們社會的主流聲音要求你必須堅強,能夠承受不良情緒,讓你不要屈服于無聊?!表f斯特蓋特說,這種社會期待會讓人們意識不到,如果換一個環境,無聊將變得更容易對抗。

由于現代社會“效率為王”的心態,我們習慣于把自己的時間排得滿滿的。當我們感到無聊時,就會轉向社交媒體、電視或網絡等娛樂方式。

在正常情況下,這些都是解決無聊的成功良方,但現在也許不是了——我們的時間被填得太滿了,以至于我們現在不去考慮哪些才是我們真正喜歡的,真正讓我們感到充實的。

當我們從狂熱的活動中抽離出來,如果擁有大段的時間去無所事事,本是一種健康的反應。“但現在人們常常把無所事事等同于無聊。對我來說,這是對無聊的根本誤解?!币了固匚榈抡f。

05 重塑自己的機會

“我不認為無聊會讓我們變得有創造力。我們必須獨立地培養和專注于創造性活動,不管我們是否感到無聊。”滑鐵盧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試圖解決無聊的建議清單,但是這些途徑都非常個人化,因為它們取決于你個人的興趣、個性和環境。

不過,他還是給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建議:冷靜下來, 盡量不要讓無聊的狀態激起不安和焦躁;心態可以成為對抗無聊的工具,在無聊時刻到來的時候,它會讓你對自己少一些評判,少一份恐慌。

無聊也可以被當作一個了解自己、重塑習慣的機會。

考慮一下你的家庭環境,給自己多一些有創意性的活動選項——即使在不無聊的時候,也要盡量抽出時間來完成它們。這可能會讓你對無聊有所準備。

當然,在新冠期間,如果一個人遵守嚴格的社交隔離準則,這一切可能依舊遠遠不夠。你可能還是會感到無聊。伊斯特伍德和丹克特建議稱,在這些情況下,無聊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時間來反思最重要的事情。

范蒂爾伯格和他的同事也發現,追憶往昔可以為一些人提供解悶的解藥。反思你的過去,以及你重視的時刻和人。“這些記憶會給生活賦予意義感。這似乎確實解決了那一刻的無聊?!钡贍柌裾f。

生活中總是會有無聊的時刻。

眼下,人們可能要學習的,是與它共處,與它打交道,而不是天真地“倡導”或者“回避”無聊。

 

作者:王大牙;微信公眾號:全現在(id:quanxianzaiAPP)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3wySwx_3rd9Ju1DYEGgAA

本文由 @全現在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無聊的你寫文章,被無聊的我打開。
    看了無聊此文章,被無聊的我關閉。
    既然寫下此文章,被無聊的我評論。
    網上留下此文章,被無聊的人點贊。

    2.14汪汪汪??

    回復
    1. 無聊的你看完無聊的文章寫下無聊的評論讓我無聊的看到再留下無聊的回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