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的未來旅游服務商,路在何方?

0 評論 5878 瀏覽 9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過去一年里,疫情帶給了旅游行業的不同影響當中,也給服務商們帶來很多經營上的深刻思考。走過2020年后,未來的旅游行業中服務商應該如何發展?傳統旅游服務商的出路在哪里?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一起來看看~

作為一個身處傳統旅游批發商環節六年的打工人身份,先說說我為什么會離開前團隊,一家區域東南亞境外旅游NO.1的批發商,全國峰值10家+分子公司的擬IPO旅游集團,年輸送游客50萬+人次。

首先聲明并不是旅游行業邊界的問題,只是旅游行業太大,而團隊鉆入的細分空間存在邊界,同時團隊亦存在邊界,讓我感受到無法突破的窒息感。由此也引發了自己對旅游行業、旅游服務商未來方向的一些思考,分享探討。

一、我是否認可旅游行業的未來?

旅游行業不是沒有未來的,民宿、文創、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沉浸產品的涌出,新的第三空間呈現形式不斷產生,人們的旅游(認知世界,看看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的欲望只增不減,原因有下:

1. 基礎生活水準提升

人的需求層次自然上漲,這個不只是城鎮區域,農村區域也一樣(現在在老齡化的拐點,這個點的出行需求大概率是增長的),這是推。

2. 基建水平普漲

更便利的抵達工具(直飛航班、高鐵、動車、自駕等)更低的成本,更多元化特色化的住宿空間、美食空間,更有內涵的poi,這是拉。

3. 旅游活動是一場信息盛宴

除開體驗產品的你自身的內化過程,其余全部是你攝入外化信息的交互動作,出行的決策鏈條和信息交縱程度不亞于你日常生活的任何事情,從前奏信息種草—出行想法的產生—了解咨詢—預定—出行—拔草體驗—分享。

信息的結構化、精準化分發是現在這個時代最擅長的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被數字化不斷加深的過程中。這個層面是推也是拉,因為撬動出行的可能是預定、出行、體驗、分享各個環節/民宿主、游客、koc、kol、餐廳老板、咖啡館主等不同角色/廚藝分享、美景拍攝、趣味打野各種場景的信息輸出。

4. 實物與虛擬,期貨與現貨

傳統旅游行業將旅游視為對期貨的販賣,某個日期的房間、某個日期的火車票機票、某個日期的車輛的使用權。這個角度看,是在關注實物資產的時間價值,也可以看作玩期貨。而POI譬如景區則可以簡化為庫存充足的實物產品,而餐廳簡化為空間時間的雙重的效率(即坪效、天單位的翻桌率)。購物以及自費娛樂項目則是比較粗暴的加價模式。

二、服務/體驗的價值在哪里?

1. 旅游體驗的獲得,需要精密的外化過程

先說個例子吧:路書云今年春節推出的一款親子體驗產品IP《京北喜事》,路書云之前做過產品分析,2020年也不好過,定制平臺依賴境外產品居多,境內怎么辦?這款春節期間的過大年體驗產品算是一股清流,車、餐、房、門、導,計調/操作/運營、銷售、售后、后勤,要素沒變、組織沒變,但是通過化學反應外化出來的產品卻不一樣了,京北喜事外化出來了年味、親情,沉浸體驗的產品我想以后不會不提起2021春節的京北喜事。

2. 越來越多的非傳統玩家入場,玩兒的是什么?

外化內容填充的第三空間,子集、并集、交集、合集,外化的內容是人與自己對話、人與時空對話、人與虛擬場景對話,外化的內容通過你的世界觀(也就是世界在你認知圖譜上面的投影)映射重新內化成為你的感受,可能是:哎喲,我找到了和偶像鹿晗一樣的feel啊/梵高的內心/聞到了櫻花木青春的味道……

而粗暴的玩資源的,也就是前面說的實物or期貨的,這個環節重要嗎?是的,如果你是所有者。如果你是傳球手,那么信息解構建構分發效率進化的過程,解構的就是這部分。

三、我對未來旅游暢想是什么呢?

歐克,這里按照經典用戶群劃分:

大明類游客(比如商旅客、精明理智全能選手游客)——京東模式的信息分發渠道提供盡量標準化的產品+馬蜂窩/小紅書/抖音類型的種草源(甚至是政府層面、資源端群體的全域旅游策略推動)。這里涉及到通常所說旅行產品的標品和非標品,不可否認非標品也在盡量的標準化進化,那么就算定制產品也在走著標準化作業流程,何嘗不是一件標品?

笨笨類游客——需要導購啊!但是信息爆炸時代,導購也需要講究信息效率,過往傳統旅游中導購存在的很大原因在于,第一信息極度不對稱,現實世界被數字化的程度之低,所以造成信息中心化,形成信息差;第二基礎數字設計的欠缺,沒辦法給人呈現更高信息維度、信息濃度的預覽模式,又回到需要人工非標的外化給受眾;但是5G時代不存在了啊,成本下降、技術進步,原來作業模式的技術壽命極具縮減,未來的信息呈現是高維的。那笨笨游客怎么辦?你可以幫我分類啊、定義場景啊、智能推薦啊。

小閑游客——“出行想法的產生—了解咨詢—預定—出行—拔草體驗—分享種草友圈”這些各個環節產生的草料,堆積散落在不同的信息池子,給小閑去消費。另外,跨場景的信息種草將會全面推進,跨行業的、跨場景的、跨產品形式的,大家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人來到這里(這點我保持和產品的相同看法,新的存在沒創造需求而是發現了用戶需求或幫用戶發現了需求,進而形成滾動前進)。

那么傳統旅游服務商呢?票代、批發商、組團社、旅游顧問…還會存在嗎?

會,這是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可以無限趨近但不能取代,就像微信十年張小龍介紹拍一拍feature一樣,那是一種古老的人們會懷念的方式。

比例會縮減嗎?會,單一的信息分發商會被更高效的信息分發載體壓縮空間或取代。旅游要素中“人”的部分,會重組,導游可能會以目的地、場景來中心化細分集群,從業者諸如計調等會被運營崗位同化,信息化的推進讓少量的人力撬動大量的資源和游客規模。

服務能力會提升嗎?會。存在的必要性或者說價值,越累越倚重服務的差異,也就是經常被拿出來叫囂的有溫度的服務。這個點來看的話,一部分實際是信息不加工倒賣的服務商會消減并轉向到服務提供商(即以柔性服務、虛擬產品為競爭力)。

會有強者恒強/愈強的?會。傳統旅游服務商體量的減少,并不影響里面部分玩家強者恒強愈強,基于核心資源/稀有資源的把控,得到前面提到行業進步的利好,他們將也在更加便利、高效的和市場進行對接,生產力得到撬動,帶來前所未有的杠杠。

所以,傳統旅游服務商的出路可能在哪里呢?

  1. 強資源話語權,傳統旅游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具有明確的邊界性,不斷滲透供應鏈在邊界內仍然占優;但同時,新的第三空間形式不斷涌現,稀釋著國民總時間,競爭或許更加激烈。
  2. 強第三空間制造,這個層面上,旅游簡直就是做產品啊,都是對用戶真實世界里面需求、痛點、爽點、癢點的解構和在虛擬|真實世界(即第三空間)里的建構,這時已經突破了傳統旅游空間的邊界限制、時間的邊界限制;
  3. 強勞務集群,松耦合合作:導游、定制師,可以分散在各個目的地區域、各個虛擬空間里面,實現靈活的服務組合和需求實現,數字化的平臺支撐應運而生。
  4. 強信息分發,不好意思,這個生態位基本被卡了,各類OTA(不,現在已經不單純的OTA了,而是平臺OTP) 包括信息分發商諸如抖快、種草割草機如小紅書幾乎覆蓋了大明、笨笨、消息游客。

四、最后

說了這么多,至于我為什么會離開前團隊,面臨一個經濟體的變革,有誰愿意在一個沒有前途的線上做一個勤奮的點呢?組織是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但組織邊界限制給人枷鎖感;原團隊被勞勞的鎖死在舊有的價值網上,動彈不得,得于斯者毀于斯;半個年代,增速在當地區域當個市場跑贏,但是卻未必跑贏經濟大盤;勞動密集的作業模式遇到邊界,無法激發個體能力找不到支點杠桿;團隊成員無法得到相匹配的價值增長。

選擇是什么:人的每一個選擇,只要你想清楚并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結果,就沒有對錯。你可以選擇在一個快速崛起的面上找一個上漲的線做一個勤奮的點,但一定不要在一個衰落的經濟體中一個不被看好的面上的一條不起眼的線上做一個勤奮的點。沒杠桿,沉沒成本巨大,經濟上不合理。

大學時代在七朝古都開封—一座歷史文化名稱,源起旅游做了高校市場組團以及門票業務。工程專業畢業2年后,徹底跨界進入旅游行業,并在2016年開始逐漸走上項目管理、產品之路,是因為我感受到了很多事情本質相通的產品之道。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本文由 @Kris_3???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