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保險行業研究報告: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0 評論 8307 瀏覽 24 收藏 19 分鐘

對于商業健康保險領域的創業,國家正在面臨從社保到商業保險的轉化,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最近保監會發布了對互助保險的監管意見,非常嚴厲和清晰,遠遠超過對P2P貸款的監管力度。甚至殃及到了互助保險的投資人,對違反保險法的投資人將采取投資保險行業的禁入限制。

監管意見的主要關鍵字包括:

  1. 當前部分網絡互助平臺以“互助共濟”的名義,公開承諾責任保障,公開宣稱足額賠付和提取準備金,向公眾收取費用并積累資金,將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進行掛鉤和比較,發布誤導或虛假宣傳,有的甚至還宣稱有上百萬會員,以上行為已涉嫌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根據《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對于非法實際或變相從事保險業務的,我會(保監會)將依法予以查處。
  2. 對涉嫌違規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誘導公眾產生賠付預期等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網絡互助平臺進行調查取證,一經查實,堅決取締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同時,對于相關網絡互助平臺的投資人,也將依法限制甚至禁止其在保險領域投資。
  3. 對于定位為公益慈善組織的互助平臺,應主動明確告知捐助者“捐助是單向的贈予行為,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回報”。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之年,國家不論從監管機構還是監管法規,都完善了對P2P貸款的監管。在InsureTech領域出現的互助保險,很多方面都與P2P相像。由于保險的特質,互助保險比P2P貸款更容易產生欺詐。下面讓我們借鑒一下國家對P2P貸款的監管經驗,更有助于了解保監會對互助保險的監管邏輯。

P2P貸款起源于Propser和Lending Club等在線借貸平臺,利用網絡直接連接借款人和資金提供方,平臺不做信用擔保,只做信息撮合。在2010年傳入中國后,由于中國的金融和信用環境,P2P平臺不得不提供剛性兌付的信用背書。早期很多P2P平臺通過滾動投資和自動投標建立資金池和期限錯配,成為事實上的銀行。由于很多P2P沒有風控能力,結果導致P2P公司關閉,造成資金提供方的財物損失。

在監管方面,起初,一行三會認為只要互聯網創新不聲稱替代現有銀行和保險就不屬于自己的監管范圍,不知道如何管理P2P,后來借鑒美國證監會管理P2P的經驗,國內起初也是交給證監會監管P2P。但是P2P涉及的功能更多與銀行相關,因此2016年新規定后交與銀監會管理。P2P發展的正面意義是促進了中國銀行利率的自由化改革,解決了中小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

相比P2P貸款,互助保險的監管方一開始就非常明確,由保監會管理。另外,P2P貸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經引起了國務院的重視,明確了追責的處理原則。所以在P2P貸款整頓的環境下,互助保險的飛速發展當然引起保監會的高度重視?;ブkU因此并沒有管理真空的發展機遇。相比來說,因為保險的本質就是資金歸集、期限錯配、風險分擔、投資理財,因此互助保險相比P2P貸款更容易造成金字塔一樣的金融詐騙。

另外,互助保險與P2P貸款所遇境況不同還在于,傳統銀行相比P2P貸款擁有無法替代的資金成本優勢,因此擁有服務大型企業等優質客戶的壟斷優勢。P2P貸款服務的都是銀行不愿意服務的客戶,對銀行的沖擊很小??苫ブkU卻從整體上沖擊了持牌保險公司,所以引起了傳統利益更激烈的反抗。

要理解保監會的監管邏輯,必須要理解保險的本質和互助保險的邏輯。下面結合歷史上保監會叫停幾個互聯網創新的案例來理解保監會的監管邏輯。

一. 保險的商業本質

關于傳統保險的定義,保險是一種以經濟保障為基礎的金融制度安排。他通過對不確定事件發生的梳理預測和收取保險費的方法,建立保險基金;以合同的形式,由大多數人來分擔少數人的損失,實現保險購買者風險轉移和理財計劃的目標。

這個定義具有五個核心要點:

  1. 經濟保障是保險的本質特征;
  2. 經濟保障的基礎是數理預測和合同關系;
  3. 經濟保障的費用來自于由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所形成的保險基金;
  4. 經濟保障的結果是風險的轉移和損失的共同分擔;
  5. 保險有經濟保障的作用衍生出金融中介的作用。

以上為傳統保險的五要素,對比Fintech對傳統金融的改造,互聯網保險仍然會有經濟保障和風險分攤的本質特征,但是在去媒介化,去中心化方向有所革命,這個革命會導致精算模型預測和保險基金管理方面的突破。

從保險人的角度來看,適合承保的風險應當滿足以下要求: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獨立、同分布的大量風險標的,損失的概率分布是可以被確定的,損失時可以確定和計量的,損失的發生具有偶然性,特大災難一般不會發生。

  • 發生頻率高,損失程度大的,一般只有在戰爭或者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發生,不能保險;
  • 發生頻率高,損失程度小的,國內絕大多數創新險屬于這一類型。如果消費者是理性的,那么購買這類保險通常是不經濟的,這種保險更多的用來為保險公司獲得用戶的信息資料;
  • 發生頻率低,損失程度小的,屬于自留風險,個人和企業一般不會投保,而是自我化解損失;
  • 發生頻率低,損失程度大的。正如火災、盜竊、人身意外保險等,是具經濟可行性的可保風險。一旦發生,就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經濟困難。對此類風險事件,保險便成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

二.互助保險與相互保險的區別

相互保險(Mutual Insurance)起源于17世紀的英國,保險公司由保單持有人共同所有,公司贏利以分紅或者保費的形式返還給保單持有人。在美國,相互保險占整體保險市場的36%,日本占45%。美國的Liberty Mutual、State Farm Insurance都是相互保險公司。除了股東結構不同,相互保險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設計和風控業務模型上一模一樣。中國目前有3家獲批的相互保險公司,分別是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

互助保險(Peer-to-peer insurance)在2010年由德國的Friendsurance創建。由于德國的車險欺詐率比較高,導致德國車險費用非常高,這對于誠實的消費者是不公平的。因此Friendsurance的創始人建立一個網站,熟人圈子可以組成一個小組,積聚所有人的保費中一部分組成現金池,圈子里面的每個成員仍然依舊購買原來一樣的車險,不需要改變原有車險產品設計。結算周期內產生的小額理賠直接由資金池出,超出池子的理賠需求仍然通過傳統保險公司。

比如:每人交納1000元,一共10人,共建立10000元資金池,如果A產生2000元索賠,那么由資金池負擔;然后B產生9000元索賠,這樣超過了池子里面的資金,多余的1000元將由傳統的保險公司支付。如果池子里面的資金沒有用完,則返還給會員或者流轉到下一年的池子。Friendsurance的收入來自于會員必須購買的傳統車險傭金。

這樣做的好處是,熟人圈子組成的互助群體,從人群選擇和互相監督兩個角度減少了虛假索賠。保險公司間接的利用社交關系進行了用戶群風險偏好細分,這樣產生的結果是保險公司針對風險小的互助群體可以減少保費,對于風險高的群體提高保費。這種保險形式的產生主要得益于社交網絡的滲透,就像Lending Club早期就是Facebook上的一個社交app。

總結來說,互保的優點包括:

  • 利用社交網絡便宜的獲取客戶降低營銷費用;
  • 利用自然的社交圈獲取同風險特征用戶;
  • 利用社交降低欺詐,核保,理賠等費用。

Friendsurance創立以后,先后在英國產生了Guevara,2014年中國上海成立了人人互保公司,之后還迅速誕生了Lemonade、InsPeer、Peercover等眾多互助保險公司。

三. 中國的互助保險的特點、問題以及積極意義

就像Lending Club和宜信的相同性僅僅停留在P2P這個名字,中國的互助保險和Friendsurance有非常大的區別,包括:

  • 完全脫離了傳統保險;
  • 以重大疾病保險為主;
  • 帶有濃厚的公益性質;
  • 由于要分散大額重大疾病理賠的風險,中國的互助保險涉及用戶非常多。

其設計的主要模式為:

每個會員繳納非常少(經常低于10元)的會員費,在180天的觀察期結束后,就成為正式會員享有保險福利。如果某一個會員產生重大疾病索賠,就將索賠額除以會員數,通知會員繳納互助費,因為重大疾病的索賠額一般很高,所以一般互助平臺的索賠上限為30萬元,為了避免單個會員繳納互助費過高,一般平臺都在聚集上萬用戶后才開始理賠,一般平臺的互助費一般都在100元以下。如果不繳納互助費的用戶,就被平臺認為自動退會,結束會員資格。

這個模式存在的問題包括:

  • 會員不確定自己繳費多少?因為索賠案例的發生是不可預測的,盡管可以通過統計模型預估出來。
  • 不確定獲益多少?當索賠案發生的時候,由于繳納互助費的會員數目未知,所以索賠額不確定。

這樣產生的根本問題是,購買保險的初心是用確定的支出獲得未來索賠的確定性,互助保險并沒有滿足這個需求。

這次保監會對互助保險的監管依據集中在:如果不能給用戶保障,那就不能叫保險,也不能和保險產品對比誤導用戶。

很多人對互助保險的商業模型也持有懷疑態度,所有平臺宣稱的平臺服務費是否夠支撐公司運營?

更多的問題比如:

  • 誰來托管資金?
  • 如果讓托管資金產生收益?
  • 這么多的會員如何防止欺詐?

從正面來看,互助保險在短短兩年內吸引了數百萬會員,凸顯了用戶對保險的需求。反映出了傳統保險高價格、購買的不便利和體驗不佳,抑制了保險購買的需求。

四. 互助保險產品到底能否替代傳統保險產品呢?

保監會特別指出現有的網絡互助平臺的收費模型“未基于保險精算進行風險定價和費率厘定”。

我委托了一位保險精算師對比了互助保險的費率模型和保險公司的費率模型,將傳統保險模型中的營銷成本歸零,統一投資收益率,對比水滴互助的保險產品,得出的結論是水滴互助保險收取的保費很難滿足償付能力。

研究方法如下:

《健康隨e保重疾保障計劃》是陽光在網上銷售的保險,披露了精算報告,根據報告中的保費計算方法,這款產品沒有任何的銷售成本。

這款產品能夠盈利的前提條件是,《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的數值比實際情況保守。以及,目前中國的投資利率肯定是要超過年化3.5%的。

《健康隨e?!酚蠥,B,C,D四類,我們只考慮A類(癌癥,惡性腫瘤)以及B類(包含惡性腫瘤的常見的6種重疾)。

我們可以假設一款不掙錢的防癌險的費率應該是接近《健康隨e?!稟類的費率的。水滴互助防癌的費率不應該有太大的偏差。

試驗思路:

1. 搭建《健康隨e保》B類的模型,檢查模型計算的費率和實際銷售費率的誤差,如果比較小,證明模型是正確的。

B類(6種終疾保障),30歲,男,保額25萬:

互助保險行業研究報告: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2. ?搭建《健康隨e?!稟類的模型,由于陽光沒有披露《行業癌癥發生率》,所以這個數據需要估算,檢查模型計算的費率和實際銷售費率的誤差,如果比較小,證明模型是可信賴的。

A類(惡性腫瘤),30歲,男,保額25萬:

互助保險行業研究報告: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考慮到缺了一張表,這個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3. 搭建水滴互助的模型,在《健康隨e?!稟類的模型的基礎上:

  • 去除等待期內發病,退換保費
  • 去掉“身故保障成本”,
  • 繳費年限設置成和保障期間一致,
  • 保額調整為30歲以下30萬,40歲以下25萬,50歲以下20萬,50歲以上10萬
  • 年化利率調整為0

下表為男性,在18-50歲期間參保,保障到50歲,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

互助保險行業研究報告: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互助保險行業研究報告: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需要的保費會比水滴互助宣稱的每年繳納150元多不少。

五. 保監會的監管底線,是否取締互助保險以及互保創業公司的對策

從這次監管意見來看,主要強調互保不可對比傳統保險產品,實際或變相從事保險業務,不可以承諾權益保障。

關于資金的安全性,有些網絡互助企業已經采取了和官方公益機構合作履行第三份監督責任,和正規基金公司合作管理資金;有些企業采用區塊鏈技術。這次監管意見雖然沒有認可這些資金托管和風控方法,但也沒有反對這些方法。

看來網絡互助企業需要學習P2P貸款企業在網頁上聲明不承諾剛性兌付一樣,聲明不承諾權益兌現,不替代傳統保險產品。

六. 互聯網保險領域的其它創業機會

這次監管意見最后強調了積極支持互聯網保險和相互保險。

除了互助保險,互聯網創業公司還在保險經紀領域,保險代理領域,產品營銷,保險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理賠優化,人工智能保單管理,商業健康保險等領域進行創新。

這些模式雖然沒有互助保險性感,但是由于中國的保險市場滲透率非常低,這些領域的創業機會面對的市場規模也許比互助保險還要大。

尤其對于商業健康保險領域的創業,國家正在面臨從社保到商業保險的轉化,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作者:田鴻飛

來源:微信公眾號【浩哥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