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自媒體”新政:已推專欄 未來將可廣告分成
9月16日,新浪聯席總裁兼COO杜紅對本網透露,除了已經推出的“專欄”外,新浪還正在開發一套供自媒體使用的系統平臺,包括內容生產工具、專欄、博客、微博以及傳播途徑等解決方案,而最具誘惑力的是新浪還將推出配套的廣告分成政策和系統。
目前新浪把自媒體分成三個層次:一層是大眾原來就知道的那種塔尖上的專欄作家,下面就是目前數量最大的中端自媒體,目前這些自媒體很多都是傳統媒體從業者,他們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寫作,第三個層次的自媒體就是那些更草根的、產生內容的普通人。
杜紅強調了一點:自媒體要有持續的、高質量的內容。而她認為,真正將來能夠得到更大發展空間的可能是各種生活類的、垂直領域的自媒體。事實上,新浪對自媒體的駕馭從博客時代就已經開始,對于新浪正在研發的自媒體廣告分成平臺,應該說模式是現成的——徐靜蕾時代,有的博客大號每個月能從新浪獲得4萬元的廣告費分成,現在新浪只不過又把這樣的做法拿來給自媒體——專欄也是自媒體的一種。
其實新浪在此前曾經在微博上推出了一個自媒體協會。當時大V是微博上很重要的內容供應方,一方面大V的內容在活躍微博,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在這個領域能夠名利雙收。
當時新浪做的自媒體協會是通過建立一個平臺來實施計劃:在該平臺上無論是企業、個人都可以通過選取不同領域或按照興趣劃分類型,分為不同領域的自媒體賬號,新浪希望幫助自媒體無論是在創造內容還是轉發上都能有所貢獻。
“當時的自媒體主要是以微博為主,他們創造的內容質量,包括內容的特點,是屬于短小精悍,特別適合在微博上面,其實它的門檻沒有那么多,專欄和中端自媒體對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杜紅表示。
而杜紅指出,新浪未來打造的媒體平臺已經不僅僅是廣告分成這種模式,未來分類的媒體平臺還可以有一種經營模式就是電商和增值服務。事實上,杜紅也承認現在專欄這一部分自媒體內容在新浪門戶瀏覽中占流量的比重已經很大——當然,不同的領域比重并不相同。
新浪向內容生產者伸出橄欖枝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其自身的轉型也早已悄然進行——從一個傳統門戶轉向媒體平臺。
據悉,新浪的媒體平臺轉型有三個大方向: 更加豐富、更加立體,更加平臺化。談及更加豐富,杜紅表示,主要是內容來源的豐富,除了傳統媒體內容的轉載外,還會有更多的原創和來自自媒體的內容;其次是內容展現形式的豐富,除了文字之外,視頻和圖片的豐富程度也會提高而且這些內容很可能會來自于自媒體;第三點,在移動端和PC端因為使用場景不一樣,也會采用更加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讀者。對于這一點,杜紅坦陳,因為用戶使用環境、場景和需求的變化,一方面來講,需要產品上面做驅動,另外需要有非常豐富的媒體運營經驗,還需要平臺有影響力。
談及新浪媒體平臺化的“立體”方向,杜紅否認了外界認為她要把新浪頻道垂直化或者變成小公司的猜想。杜紅表示,新浪的立體和垂直有一個根本的區別,“立體”意味著多維度的關系鏈。比如新浪體育,有頻道也有聯播臺,同時還有體育社區,體育社區構建在微博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聊天室,而是要構建一個跟這個賽事相關的所有在上面的真實關系。當然,這里面蘊含著新浪未來的更多盈利模式,例如在社區關系鏈中,很多人因為要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獲得更多的尊重和關注,就可能為之付費購買實體裝備,甚至虛擬裝備——這就讓新浪又可以獲取電子商務上的收入。
該計劃對于與天貓打通的新浪來說,并不難。
杜紅口中“立體”的第二個角度,即除了有不同資產之外,新浪能夠跟重點領域所對應的行業有深度的捆綁,例如體育,轉播賽事的媒體,未來新浪可以將之做成一個體育產業鏈。而新浪門戶的最終目標則是,做媒體平臺的立體化。而這樣的模式也會讓新浪擺脫對廣告這種單一收入形勢的依賴,收入也會更加多元化,即廣告+增值服務+電商。
而開放這一點,新浪則會為內容生產者尤其是自媒體提供內容生產工具、傳播工具,甚至是數據分析工具。新浪心中的開放平臺會具有更多的工具,例如新浪的自媒體開放平臺,會給自媒體提供對分析文章的數據、評論、點贊等有用的工具。這對于自媒體下一步如何提升自己的內容質量,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分析依據。
“通過大數據分析,新浪可以告訴自媒體們現在大家關注的熱點是什么。你是不是也可以圍繞這個去做你自己的市場營銷,通過數據提供分析工具,對于未來的內容規劃做出這樣的事情。按照不同的產品類別,廣告怎么去分,也會跟電商做結合,自媒體也會有一定的利益在其中?!倍偶t稱,新浪自身從門戶到媒體平臺的轉型方向是既定的“豐富、立體、開放”,這是一個長期摸索的過程,但這個轉型與阿里的投資沒有任何關系。{來源于經濟觀察網}
隨著基于自媒體的服務平臺不斷衍生,我們看到了新浪微博從2011年的頂峰之后也逐漸開始失去號召力,大力度的轉型和完善是迫切需要且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