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13 評論 14699 瀏覽 57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這幾年社區團購的風口一直高居不下,并且由于去年疫情的沖擊,不少企業開始發展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產業鏈,有一個完整的流程也是社區團購的重要點之一;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社區團購如今的現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社區團購賣出的每一份菜,看不見卻忽略不了的成本藏在每一個細節里。

下午4點,天津靜海海吉星批發市場的營業時間即將結束,熱鬧的主營業市場已經安靜下來,大部分攤位上已經看不到人影。但是如果一直往里走到市場深處,一塊寫著“招工”的木板后面,一排臨時搭建的倉庫里,這里的戰斗剛剛開始打響。此時,工人們進進出出,大量蔬菜被重新打包、分揀,被貼上“多多買菜”的標簽。

海吉星市場是一級批發市場,也是天津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上午是交易高峰期,下午4點以后,就是二級批發商們的工作時間,他們要趕在天亮前把生鮮品送到市場。

但是社區團購們的到來,改變了這個市場的傳統工作流程。

倉庫門口的簡易鐵皮房,是辦公地點,主要負責招人,工人們的工作時間是上午9點到晚上11點,因為11點后,分揀打包好的生鮮們需要被送到拼多多這樣的社區團購平臺商們自己的倉庫里。

社區團購的模式2018年左右出現,每個小區有一個“團長”,在小區居民微信群里發布產品,以水果、蔬菜、牛奶等生鮮品為主,下單后隔天會配送到小區門口,居民自行領取。2020年開始,互聯網大廠們加碼社區團購,目前主要的參與者是滴滴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

創業公司里有十薈團和興盛優選,都在今年獲得了大額融資,阿里巴巴多次投資十薈團,騰訊則多次加碼興盛優選。

36氪報道稱,美團優選2021年將GMV定為2000億人民幣,并沖擊5000-6000萬/天的單量,多多買菜的目標是1500億GMV,橙心優選為1000億,興盛優選為800億左右。美團4季度財報會上稱,2020年12月,美團優選單量突破2000萬單/天。

社區團購能夠迅速起勢,除了互聯網巨頭們大力的地推工作,核心原因是售價低。同時,先下單,隔天拿貨的模式,降低了庫存成本,沒有門店也減少了房租成本。一位關注社區團購的投資人向《財經》記者提到,售價低是建立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并不是無意義的燒錢。

4月3日,《財經》記者走訪了社區團購上游環節,涉及供應商、倉庫、物流等。我們發現,社區團購的模式,大幅增加了上游成本。

一顆土豆,從地里到餐桌上,需要經歷多個環節,他們共同構成了生鮮產業鏈。中國是人口大國,生鮮品是日常消費最大的品類這一,龐大的市場讓這條產業鏈越來越專業、穩定,有自己的游戲規則?;ヂ摼W公司的新商業模式,想要加入,必須先交學費。

01?多出來的“中間商”

在市場里,除了負責賣菜的批發商,還有不少衍生出來的相應工種;比如從產地拉貨過來的貨車司機夫婦們,負責短途運輸的司機,以及生鮮加工的工人。短途司機和加工工人們受雇于批發商,“平均工資大概是5000元每個月?!币晃慌l商告訴記者。

在市場里招臨時工并不難,除了散工,大貨車司機也是主力之一;他們把貨送到后,并不會馬上離開,他們要等到下一筆訂單,這個期間可以打打零工。

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多多買菜供應商的招工點后面就是分揀倉庫。拍攝/劉以秦

幫社區團購做生鮮品的分揀工作,是市場里出現的新中間商。

一開始,社區團購會直接向一級批發商采購,要求批發商們將菜品打包好后,送到倉庫里;一位此前曾給橙心優選和美團供貨的供應商告訴記者,一級批發商做這件事非常不劃算。

一級批發商們大多專注于一個品類,大量的精力放在產地直采上;種植業跟著氣候走,不同的月份,產地也不一樣,每塊地都要親自去看。

進貨后,還需要分類,最漂亮、完整的屬于一級品,不夠漂亮,有磕碰的,會被劃分到二級品或是次品里。批發商們以箱為單位出售菜品,一箱可能超過20斤。

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一級批發商的攤位,菜品都已經被成箱打包好。拍攝/劉以秦

社區團購們的出售單位是300克、500克,分揀打包的工作需要人力?;ヂ摼W公司可以要求員工去前線開辟戰場,但無法要求員工去倉庫里打包蔬菜。

一級批發商們很難分出精力來完成這部分工作,需要采購專門的設備打標簽,還需要在晚上11點送貨,送到后接受清點和質檢,“比如他要100份,我送了110份過去,但是有20份不符合標準,我又得立刻回去補10份過來。”前述批發商表示,“經常要折騰到半夜2點,而且這20份就算我的損耗了?!?/p>

第二天早上他還需要9點前開工,“累,又賺不到錢?!?/p>

還有賬期的問題。批發商們采購時,要當場給農戶付錢,農戶是不接受賒賬的。但互聯網公司們會延后2-3個月付賬。資金壓力都匯集在批發商身上。

報損、退貨也是個難題,社區團購平臺規定,如果后續出現用戶退單,或者運輸過程損耗,都由供應商承擔。“我們給超市供貨,只要貨品符合他們的標準,不用承擔后續的損耗?!?/p>

他算了一筆賬,除非能擴大品類,投入成本在場地、人工、設備上,并且保持和社區團購的穩定供貨,才能賺到錢,他放棄了。一級批發商們的退出,給了中間商發展的空間。

為社團團購供貨的中間商,會根據社區團提供的訂單數據,從一級批發商那里進貨,然后就近在市場里進行打包分揀工作,晚上11點送到社區團購的倉庫里。

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菜品被分揀打包后,準備送往多多買菜的倉庫里。拍攝/劉以秦

新的中間商的出現,看起來增加了成本,但確實為社區團購平臺商提供了便利;這一層中間商的出現,還為一部分打工人提供了新商機。

打包一份蔬菜,工費是2毛錢,單份價格不高,但是總工費不容小覷,這正成為很多在海吉星附近找活計的打工人的新選項。招工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最多的時候,一對夫婦一個月一共賺了17700元。”

02?多出來的“成本”

增加了一個環節,也就意味著成本的提高。

打包一份菜的人工成本是2毛錢,從批發商進貨要加價2毛錢,再加上場地成本和物流成本,“一份菜加7毛錢可以保本,通常情況下會加價1元錢?!?/strong>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例如,一份成本價2元的土豆,通過中間商的處理、轉手,到社區團購的倉庫里,價格變成了3元。

中間商類似于二級批發商,傳統的二級批發商從一級批發商那里進貨后,會直接送到市場里,攤販們分揀后可以直接售賣;但貨品送到社區團購倉庫后,運轉流程還沒有結束,工作人員進行質檢、清點后,再轉運到小倉里,再分別送往各個社區點。

互聯網技術普及,降低了很多傳統商業里的成本,但物流成本依然是固定成本。生鮮的物流更是如此,物流過程中容易發生損耗,蔬菜水果需要保鮮。

此前生鮮領域里的新物種是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的主要成本之一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相比互聯網公司們做社區團購,主營生鮮業務的每日優鮮的做法是直接從一級批發商進貨,自己進行分揀打包,再配送到各個前置倉中,主要的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對更好控制成本。

對于社區團購和每日優鮮們來說,他們的交易模式,是將非標品的生鮮變成標品;這個過程中,除了人工成本,還會額外增加一部分商品成本。

對于一些重量比較好控制的品類,例如豆角、小青菜等,可以做到每份重量幾乎一致,但像土豆這類,很難精準把控一份的重量,為了用戶體驗,“只能多,不能少,這個過程要增加大約10%的成本?!币患疑r公司CEO告訴《財經》記者。

用戶體驗如何,是平臺方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但對于供應商來說,貨發走了,錢到賬了,工作就結束,他們更在意每一筆交易的利潤。

前述批發商接觸過多個社區團購,他發現,每個大倉里,屬于互聯網公司的工作人員很少,“也就1-2個人,其他都是外包?!惫ぷ魅藛T質檢的標準是,重量是否達標,貨品有沒有腐爛或磕碰,打包是否符合規范。

“但他們不在意菜和水果的等級,可能沒有經驗的人也看不出來?!苯涷炟S富的批發商們,可以看出生鮮品細微的差別,因為這決定了最終的售價,價差可能高達一倍。

一些供貨商會將外表沒有問題的二等品供應給社區團購平臺,更好的一等品,他們會賣給利潤更高的渠道。

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哪怕只是一把大蔥,同一個品種,會被分為不同等級。拍攝/劉以秦

互聯網公司們需要生鮮品帶來的新流量和新業態,用戶們享受了便利和優惠,供應商們不會讓自己虧本;看起來大家都“贏了”,但對于整個生鮮行業來說,需要的不止是這些。

03?新技術暫時作用有限

去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搞社區團購的互聯網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從農業到供應鏈,再到終端零售,這是一個龐大且長鏈條的市場。這里也有科技創新的空間。

生鮮市場最大的特點是價格的不穩定,價格一天一變,甚至一天多變,即使農業已經開始機械化,靠天吃飯的問題依然存在。農戶很難預測市場規律,價格由供需決定,產量高了,賣不出價;價格高了,產量沒跟上。

大部分生鮮品由于保質期短,無法進行提前庫存。農作物成熟就要立刻采摘,打包,運輸。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極端情況,比如,由于市場價太低,農戶和供應商們不愿意承擔加工和運輸成本,讓菜直接爛在地里。

過去幾年,新技術開始影響農業及相應供應鏈環節。一些新興的技術公司試圖將數字化技術賦能農業,例如,通過對氣候、降水等數據的建模來優化種植結構,進行市場預測。但很難產生效果,“因為沒有人能明確知道,今年某一個品種的產量到底是多少,也就無從預測?!币晃粡臉I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互聯網公司們能做的,一是通過大數據來預測訂單數量,但社區團購不太依賴這一點,因為用戶都是提前下單,根據訂單量來采購;他們會將訂單系統同步給供應商,系統里會實時更新訂單數據。

但問題依然存在,一位供應商提到,雖然訂單量可以提前看到,他們同樣也要提前進貨、打包。

“有的時候系統顯示,上午有200份訂單,我可能會預判全天的訂單是300-400份,但最后可能賣了1000份,就會出現貨不夠;有的時候是準備多了,沒賣出去,就變成了損耗?!?/p>

實地調研社區團購,不賺錢不止因為賣得便宜

多多買菜的大倉里,堆放的是米面糧油等標品和處理好的生鮮品。拍攝/劉以秦

在打包環節,也已經出現了自動化的影子。

在海吉星的多多買菜供應商的倉庫里,一些品類,比如西藍花的包裝已經可以用機器完成,但依然需要人工配合。而更多的品類,由于外觀差異,只能人工完成。

優化物流、倉儲、配送流程可能是數字技術能發揮作用的地方,通過流程數據的采集、分析,實現精細化運營,降低履約成本。

目前,社區團購的競爭依然激烈,各家平臺還在積極拓展市場,增加品類;售價上的補貼會逐步降低,但如果沒有價格優勢,吸引新用戶和留存老用戶又會變得困難。

科技公司進入菜市場已成定局,在流量拓展越來越艱難的今天,這個市場的開拓有其邏輯和市場前景,樂觀預期,這個商業模式的興盛或有可能為農業價值鏈條的進化貢獻一份力量。

但現實的挑戰也是具體的:零售價低于市場價,上游成本又增加了,社區團購業務短期內幾乎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社區團購目前的主力戰場在2線—3線城市,還在繼續下沉,從各家平臺訂單增速可以看出,確實可以有效快速地獲取下沉市場的用戶。

但燒錢總有盡頭,用燒錢換來的用戶,忠誠度不高,會跟著補貼走;用戶需要的是實惠、便利,但實惠與便利通常不可兼得,能做好一點就有足夠的競爭力。

互聯網巨頭們有資金、技術、數據,有線上、線下業態的互動,但基本的商業規律,就是最樸素的成本與價格。

自古以來,賣菜是一個基本沒有門檻的工作,但在今天,賣好菜,已經成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活兒。

 

文 | 劉以秦;編輯 | 謝麗容;公眾號:財經十一人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_wrlDFASNrS8Ups_v17Qg

本文由 @財經十一人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社區團購走不遠,因為1.中間流程太多,一級二級分揀和物流會增加菜品成本,平臺燒錢模式耗不遠,消費者菜品太貴不會復購;2.菜品講究新鮮,一級二級分揀+運輸都會損耗菜品;3.整個流程平臺沒有標準化流程,都是外包,大家都是以逐利為目的,菜品質量無法保證。買菜,本就是菜農摘了直接上市場賣的,無中間流程也新鮮,質量好不好自己說了算,社區團購,整啥呢?

    回復
    1. 都2021年了…不會還有人覺得社區團購只是賣菜吧…

      來自北京 回復
  2. 賣貨多多,不知道是質量不應該是質檢不行

    回復
  3. 個人認為社區團購這種商業模式走不遠,尤其生鮮甚至水產商品,注重新鮮和眼見為實,和傳統快消品完全不一樣

    回復
  4. 社區優選純屬割韭菜,不得不說數據量是有,但是銷量維持很難,而且加上目前市場上不同的平臺都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問題(貨少了找不到售后,物流不按時,商品把控差,基本目前價格戰畢竟嚴重,都是一些不知名商品,刷單不良現象等等)而且加上打壓底層勞動,擾亂市場經濟,國家目前包括未來會一直保持打壓,看新聞都懂最近優選平臺都被罰款了,不打價格戰沒有比市場價格有優勢,那么消費者還是會去市場購買,打價格戰就意味著必被打壓

    回復
  5. 社區團購本身現在多階段個人覺得還是像以前打車軟件和外賣軟件一樣在搶占市場燒錢的階段,更加便捷享受更好多服務,這本身商品價格就應該比傳統要高,但是現在感覺除了一二線的重點城市沒有多少人愿意為這項服務買單,就想以前視頻會員一樣,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個很反感和覺得沒必要,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找資源,但是當我們有了消費能力后也就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些事,感覺和社區團購有莫名的相識,我有時間去購物買菜,不必去多花錢,但是商家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和培養消費習慣不得不燒錢。

    來自江蘇 回復
  6. 文章寫的很好,但是有幾點疑問:1、一直在想,中間商怎么會是多出來的呢,對于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這種前置倉來說,背后分揀非標品的菜為標品這類中間商也是一直存在的吧。只是說社區團購把這種工種需求放大。2、成本也不是多出來的,從養殖低地經過一層一層運輸到客戶手里,這個成本一直存在,只是說前期外聘和用自己的人,成本上有所不同,但是肉眼可見的存儲成本降低了。3、技術有限,這個比較認同,供應鏈嘴大的問題就是需求的不確定性,市場需求不確定性就會導致進貨的溢出損耗或稀缺,這點我更傾向于向大型的有生鮮的超市學習,如何能較好的權衡進貨量與客戶需求,他們應該是有一套行業經驗在,是目前技術無法替代的。

    回復
    1. 作者寫中間商的時候用了引號“中間商”,我想是這個意思。這個中間商是以前的分散的小中間商的聯合體,所謂的不讓中間商賺錢差價。 說新技術的力量有限,我不認同,一旦成為了最大的中間商,在不提高價格的基礎上,對自己可控的資源數據可以做最大的優化,可以擴展更大的邊際。

      來自浙江 回復
    2. 哈哈哈,說到技術問題上面,知行易踐行難啊,雖然對于可控的資源數據可以做大最大的優化,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需要一個長期實踐與調整的過程,甚至會嵌入很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投入,字節一個按興趣推薦幾個字也是打磨了好多年,視頻號到現在不也沒有完全放開公寓流量嘛,都需要摸索。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的理解,文中的“中間商”概念其實指的是針對社區團購這個賽道而言,這個賽道的價值本身也可能就是干掉二批三批四批這些混亂的中間渠道,平臺自己運營,積累數據后再優化流程降低中間成本并賦能生產提升存銷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中間渠道還是必要且廣泛存在的,還在有序化的進程中,所以整體成本可能較原有市場經營模式沒有大幅優化。

      來自浙江 回復
    4. 可能用互聯網的手段也許會進行重新編寫,就如你說的積累數據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再次賦能,循環調整,屆時成本得到優化,可能很多崗位工種會失業~

      來自廣東 回復
    5. 知易行難,目前來看這個賽道還困難重重,鏈路干系人和貨品屬性都比打車、外賣這種復雜,繼續觀察巨頭們起舞吧。

      來自浙江 回復
  7. 個人認為,社區團購最關鍵的是打掉中間商,提升從田間到餐桌的效率。賺錢=效率。即使作為大平臺,也不可能一直輸血,必須讓社區團購能自力更生。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