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走出校園觀察:市場定位導致產品錯位?

26 評論 20607 瀏覽 38 收藏 17 分鐘

ofo現有的產品方案在原有的校園市場上發展問題應該不大,但如果拿這個產品去打開放市場,自身產品的短板就會顯得非常明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恐怕要落下風,也逼的ofo需要快速進行產品迭代,以更快適應外部開放市場的環境。

關鍵詞:市場定位、產品方案、使用半徑、錯位競爭、網絡效應、覆蓋密度、增量/存量市場

Ofo和摩拜單車雖然同樣都是做單車共享,但實際上兩者在最初的市場定位是有明顯的差異的,因此提供的產品方案也存在巨大的差異。

市場定位不同,導致產品方案的巨大差異

摩拜單車一開始就定位于開放市場,充分的考慮到了環境的復雜程度,人性的復雜程度,以及用戶的核心痛點。因此提供產品的解決方案也主要是圍繞開放市場的定位來量身打造的。

開放市場的幾個特點:

1. 空間范圍大:很難在短時間形成網絡效應。初期車輛供應數量少的情況下如何讓用戶容易快速找到車輛;

2. 環境路況復雜:不確定用戶會在什么樣的路況和環境中使用,極容易導致車輛損壞;

3. 用戶使用場景多:開放市場的用戶群體廣,主要圍繞哪個人群和場景展開,以及在什么地方進行車輛的投放是個問題

4. 車輛停放地點如何規范:開放市場自行車應該停放在什么位置,如果按照傳統政府類似的思路去做肯定沒戲,如果用戶全部隨意停放,是否會帶來政府監管的風險。

人性的問題(人性的弱點):

1. 車輛如何防盜;

2. 用戶私藏

3. 如何按照約定地點停放車輛

4. 上私鎖

5. 惡意損壞

車身本身的問題:

1. 自行車易損壞的幾個點:車胎被扎、鏈條斷裂;

2. 車輛的美觀;

3. 車輛的辨識度高

用戶的需求點和痛點:

1. 停取方便,隨停隨取

2. 車輛輕便

3. 找尋容易

4. 價格

基于以上問題點,摩拜一代提供的解決方案如下:

1. 首先解決車輛質量的問題。

如果車輛已損壞,導致后續無法持續性經營,就算用戶規模再大也只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虧損,無法實現正向盈利。因此產品的質量問題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產品設計階段做了防爆輪胎,軸傳動等手段,使其堅固耐用,進而降低維護成本。

2. 解決用戶如何容易找到車輛的問題。

通過車身鎖內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塊和 SIM 卡,隨時監控自行車在路上的具體位置。車輛投放到市場,不僅解決用戶如何找到,還要解決如何進行運營和維護的問題。如果車輛無法被定位,且又無固定停車點情況,那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有了GPS一輛車在地圖上就是一個點,也能形成供需關系。如果沒有GPS就必須在高密度覆蓋的情況下才能形成有效的供需關系,ofo就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個在下面ofo的分析里面會講到。

3. 無樁共享,隨停隨取。解決了用戶最大的便利。這點在上一篇文章《摩拜單車最大的敵人不是ofo,是人性》中詳細提到過。

4. 價格便宜

5. 車輛投放問題:初期圍繞白領用戶展開,這些人群新鮮事物接受度高,且易傳播。他們集中的地方主要就是寫字樓和地鐵。因此初期主要圍繞寫字樓和地鐵沿線進行車輛投放

未滿足或需要解決的問題:

1.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不得不犧牲了一些用戶體驗,比如車輛重,騎起來費勁的問題。但是第二版很快這個問題就得到了明顯的解決。

2. 定位不夠精確,車輛尋找容易出現偏差,提供的尋鈴聲基本無效。這個也屬于體驗性問題。

3. 用戶把車停進小區或者私密空間,導致使用率下降等問題。這個在上一篇文章也有詳細講到。

OfO跟摩拜相比,除了市場環境的差異以外,基本上車輛本身的問題和人性相關的問題基本都會遇到。當ofo開始走出校園的時候就會面臨跟摩拜完全一樣的問題,但ofo以為一個校園市場設計的產品方案去應對開放市場的環境,造成了市場產品的錯位,ofo面臨的運營成本會遠大于摩拜。

Ofo市場定位是校園,產品方案也是為校園市場而設計。從初期的產品來看,應該是沒有想到會這么快的走出校園,直接面向開放市場,甚至是產品都沒來得及迭代和升級,就直接走出去搏殺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下ofo的市場定位和產品方案。

校園市場的幾個特點:

1. 空間相對封閉

2. 空間距離相對較小

3. 用戶需求相對集中

4. 目標群體非常清楚

5. 學生對于價格敏感

6. 自行車使用率非常高

基于以上的環境,ofo不需要GPS定位,也沒有設計這個功能,在封閉的校園場景下是可以接受的。學生使用自行車從幾個場景相對固定:校園食堂、圖書館、宿舍、教學樓等地,只要把車輛投放在這些地方,車輛會隨著用戶的需求變化很快形成局部的網絡效應,因為使用場景相對固定,用戶用肉眼就能發現車輛。只需要一定數量的投放就可以實現供需平衡。算下來,每個學校車輛投放數量是相對可控,這就保證了一個校園的模型走通可以快速批量復制。

但,走出校園,以同樣的產品方案去打開放市場可能上述的條件就不成立了。

Ofo的場景是你看見了這輛車,然后你才能使用。而摩拜是先在地圖上去發現附近可用的輛車,預訂然后去找。不同的模式決定了不同的使用半徑,也決定了供給的使用率。

開放時間空間大、需求不固定的特點,導致實現供需平衡需要的投放量要遠大于校園市場。在沒有達到網絡效應和覆蓋密度之前車輛的使用率會很低。在短期無法形成有效車輛覆蓋密度的情況下,必須讓僅有的少量投放形成有效供給,擴大用戶的使用半徑,這個就是GPS和預訂帶來的好處。

Ofo沒有GPS,在開放市場如果用戶不是看見了眼前有ofo就很難形成有效使用。用肉眼和用GPS找車,用車的有效半徑被極大的縮短了,靠肉眼的恐怕連100m范圍內用戶都無法發現。

摩拜有GPS,就算只有1輛車,就可以覆蓋至少1km范圍之內的用戶,形成有效供給,且面向用戶可以實現是一對多,而ofo只能實現一對一。摩拜實現的是網絡效應,而ofo實現的是線性使用。這就導致投放同樣數量的單車,摩拜的使用效率會遠高于ofo。

甚至于,沒有GPS,你打開ofo提示附近有車,你都不知道應該去什么地方找。

地圖顯示附近有車卻無法找到車在哪里

另外,由于ofo前期定位于校園,使用人群和環境相對固定,在車輛的防盜和質量上沒有考慮特別充分,比如車胎、鏈條、取車等關鍵環節考慮不是特別充分,導致走出校園,車身的質量就面對巨大的考驗。

為了體驗ofo,同時確實是因為摩拜前期覆蓋不夠,需要找替代方案(這也反向證明了提前保證充分的供給可有效的減少用戶的流失),我下載了ofo,一直等了2周,才在家附近路邊肉眼發現了一輛ofo,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必然,剛騎上就發現車早已爆胎,根本沒法騎行,我上報了車輛損壞,只好停在路邊。我連續觀察了好幾天,發現都沒人維護(我在擔心沒有gps,ofo的人如何找投放出去的這些車輛)。

爆胎

第二次,為了繼續體驗ofo,我又騎行了一次,騎行體驗確實比摩拜的唯一優勢就是輕便,這個也是摩拜二代首先解決的問題。但是,ofo還有一個問題,坐墊非常難受,我剛好在我的個人群里看到大家也在反應同樣的問題。同時,騎行過程中,鏈條發出的聲音感覺車隨時會發生散架的可能。兩次體驗都很不愉快。

反觀摩拜,我已經連續騎行了2個月以上,迄今為止只遇到過一輛無法開鎖的車。除了騎行笨重以外,使用都非常順利。而笨重這個問題,二代已經解決了。

車座問題

綜上所述,ofo現有的產品方案在原有的校園市場上發展問題應該不大,但如果拿這個產品去打開放市場,自身產品的短板就會顯得非常明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恐怕要落下風,也逼的ofo需要快速進行產品迭代,以更快適應外部開放市場的環境。

關于競爭:錯位競爭、反制,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上面我觀察到的這些問題,難道ofo的創始團隊和投資人都沒想到嗎?肯定不是,那為什么也還是堅定不移,馬不停蹄地走出去呢?

據說創始團隊不想這么快走出校園,被投資人逼著快速走出去。但站在事情本身來看,也合情合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 時間窗口期:開放市場的窗口期不可能一直等著ofo,一旦摩拜覆蓋密度滿足了大多數的用戶需求,后續再想進入的成本將會是4~5倍,甚至10倍以上。

以團購為例,先進入該城市的網站會有非常大的先發優勢,后續進入的獲客成本將是幾倍。因為最初進去做的全部都是增量市場,后續進入的除了少數增量市場以外,必須要從競爭對手那搶奪存量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2. 反制,以己之長攻彼之短:ofo在校園市場沒有足夠深的護城河,摩拜進入很容易。而摩拜進入校園就逼的ofo需要快速進入開放市場,進行反制。

還是以團購大戰為例,美團的優勢在二三四線城市,大眾點評的優勢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美團的策略是用二三四線城市的利潤來補貼一線城市,在一線城市大力度補貼,搶奪點評的份額。而點評不能一味死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那就是進入對方的優勢領域,把對手的利潤來源市場打掉。讓對手首尾不相顧。這樣就形成僵持,否則死守就很快就會被對手打死。

相對于ofo,摩拜進入校園的劣勢在于,價格和保證金比ofo高,車輛比ofo重,因此摩拜選擇了用二代產品去打校園市場,既解決了輕,又解決了價格的問題,至少是一種均勢的競爭,況且ofo還沒占領所有校園市場,摩拜還有機會搶奪增量校園市場,在校園跟ofo形成均勢。反觀ofo,現在的產品無法適應開放市場的復雜環境,但為了反制對手,為自己贏得時間,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進入了。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3. 市場容量:一維市場做增量,是自己跟自己搶速度;二維競爭市場既做增量又做存量,搶對方的市場,產品方案既要考慮用戶,又要考慮競爭。

目前各家的產品方案都不夠成熟,包括摩拜。因此都不可能短期內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投放。因此,大家都還有巨大的增量市場可做。摩拜和ofo初期都是在各自的市場環境跑,沒有競爭可以完全自己的節奏去發展,但是競爭和資本快速的催熟了這個行業,這個時候發展就不僅僅考慮自己的節奏了,還必須考慮競爭對手。在大家都還在搶奪增量市場的時候就是拼速度,拼產品,在后期就必須要考慮差異化競爭了。因此,這個時候拼的就是誰的速度快,產品迭代速度,融資速度,團隊的運營等等,這一幕你們都猜到了,跟大車大戰一樣。

4、運營效率:ofo通過增加車輛的投放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通過上述的分析,ofo的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會遠高于摩拜

重就是輕,慢就是快,唯快不破

最后,我個人還是更欣賞摩拜一些。我覺得他們的一些思路非常值得學習。摩拜單車是一家用互聯網思維做硬件的科技公司。前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供應鏈端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進行顛覆式的創新;產品投放到市場進行驗證后,又保證了快速迭代,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總結起來就是幾個字:“重就是輕,慢就是快,唯快不破”。

#專欄作家#

黃天文,網名花大蟲,微信公眾號:huadachong1986,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引爆用戶增長》作者?,F擔任某大型互聯網公司金融業務運營負責人,曾就職于:去哪兒,奇虎360,百度,曾負責百度糯米產品運營、用戶運營、并從零搭建城市運營團隊。

本文原創首發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收錄于我的新書《引爆用戶增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關于范圍優勢這個我有點疑問,本身騎自行車最主要是解決短途,即使mobike將范圍變成1km,用戶會走那么遠去找一輛車嘛?我大部分還是會使用我視野范圍內的車。其實相比mobike預定車找車,我個人比較喜歡ofo可以立刻騎走我想騎的。僅僅個人觀點,隨意表達一下~但對于自行車要裝gps這確實很必要~~

    來自北京 回復
    1. 這個不就前后矛盾了嗎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的意思是有一部分人必須使用自行車的,mobike確實是很好的選擇。而對于有一部分人,自行車不是必須的,他們看到了就會去騎,沒有的話就走路或者公交,這樣就不會有找車這個使用環節,我說ofo可以立刻騎走我想騎的,就是在這個條件下的,ofo在這種情況下,看到車了,輸入號牌直接騎走,很方便。不知道我有沒有說清楚呢^_^

      來自北京 回復
    3. 你連車在哪都看不到,又如何立刻騎走呢?

      來自上海 回復
    4. 因為最后1公里嘛,所以看到了就騎走,看不到就用走。我自己的體驗是這樣的,從家里出來,看到一輛ofo/mobike,就解鎖走了,沒有車的話我就坐公交走了。

      來自北京 回復
    5. 這個場景確實存在,這個就不算剛性需求了,只是說需求的一種

      來自北京 回復
    6. 明白,在你所描述的場景下,摩拜能定位的功能就確實弱化了不少。不過從我周圍的人了解,他們的使用場景,都對摩拜能預約車,能更好的找到車這兩點非??粗?/p>

      來自上海 回復
    7. 其實最最核心的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互聯網,才能實現效率提升。這個是互聯網最基本的屬性。否則就只是普通單車租賃,跟互聯網沒啥關系了。這個是最本質的區別

      來自北京 回復
    8. 這么一說確實是,我的使用環境就像在在旅游景點的租借自行車,我使用環境比較特殊,互聯網屬性較弱~

      來自北京 回復
    9. 嗯,確實,因為我住在中關村軟件園這塊,可能整體環境更像校園,走路和自行車代替性比較大,所以有差別~~

      來自北京 回復
  2. 非常同意題主的觀點。我認為戰略決定布局行動,實話實說,mobike的體驗比ofo的體驗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我認為mobike賦予了互聯網物理屬性,而且各方面都照顧到了用戶體驗,實在難得,除了一代mobike重了些之外,真心毫無吐槽點了。
    但是為什么一代mobike騎起來難,價格是1元/半小時,而騎起來更舒適的mobike lite,價格是0.5元/半小時,非常不科學。這是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lite版的優越性么?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1. 前面正解。后面降價更多的可能性是為了提前打ofo做準備。要不車輛又重,價格又沒優勢就比較麻煩。學生對價格還是很敏感的。而且一代產品很快就會淘汰,摩拜也在快速驗證市場

      來自北京 回復
  3. 現在出了個小藍單車,打價格戰了

    來自廣東 回復
  4. 學校的政策也很難,有些學校是很保守的,特別是獨立校區的高校

    回復
  5. 唯一的優點是最重要的優點。一輛失去了騎行優勢的自行車是用戶無法接受的。至于定位讓用戶找車就現有無需車上裝gps都能實現。同時共享自行車更好的體驗不是找車,而是想用的時候就能遇到車,做好投放即可。至于維護,mobike和ofo造車成本差多少?成本收回如果夠快維護還是問題嗎?

    回復
    1. 沒有gps,沒有覆蓋量之前,你都找不到車,談何騎車。覆蓋量是要成本的,開放環境的供需平衡對于車輛投放數量的要求遠高于校園。

      來自北京 回復
    2. 別在那里無需在車上有gps,app還車時就能定位。非要說人為因素的破壞搬動等等,是法律法規管轄的范疇。共享單車最終就是全民使用全民監管全民維護。至于成本,ofo300一輛,mobike2500,1:8的比例。

      回復
    3. 我在公司打卡ofo提示附近有7輛車可用,請問我去哪找別在那里的車?

      來自北京 回復
    4. 首先ofo無需加裝車輛gps,就現有他的app只需稍加改進就能做到找到車(至今沒有這功能不知是不是他們開發來不及或覺得并不重要)。其次我還是覺得共享單車主要瞄準的是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主要是公共交通站到個人公司或家這種有規律的潮汐式交通。所以出站或家或公司看到就用看不到就不用,無需去找,車應該在人必經途徑上??粗謾C通過gps找車…這場景正好嗎,有意義嗎?

      回復
    5. 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共享單車門檻真的不高,要不然不會短期那么多資本公司加入。我覺得mobike的問題是車的成本太高了,重新設計車,用高成本來降低后續的維護這條路是否對我表示懷疑。

      回復
    6. 兄弟,如果事情真如你想的那就簡單了。隨便哪家公司就可以輕輕松松決定覆蓋問題的話,那馬上就可以結束戰斗了。前期產品不成熟之前,要解決的就是誰的車輛的使用效率更高,現在是,以后也是。我估計摩拜和ofo兩邊的人在開放市場做的前期心里都是發毛的,投放了那么多車輛下去,使用率都那么低。如何解決車輛少使用率高,至少gps是個很好的方案。一個是線性點對點,一個是網絡效應。你再想想吧

      來自北京 回復
  6. 據說ofo已經在copy mobike,第三代(以車鎖更迭來記)基本上和mobike靠攏了很多
    Mo Lite1代基本上就是共享單車的基礎模型了..不過還有能優化的地方,比如明路剎車線,車座對150左右女性不友好,車輛仍然偏沉,傳統車鏈結構可能不可靠的因素…..
    2代投放了還沒騎
    說起來ofo就是智障,比如他在安卓利用手機定位,完全可以記錄一下用戶鎖車的地方來找車。就比較好奇ofo運營人員怎么去尋找壞的車輛。
    同時也比較好奇已經投放的ofo損耗成本和利潤率能成正比么

    來自北京 回復
    1. 摩拜二代的升級版體驗非常棒。輕便,車胎也軟了,騎行也輕了。ofo的優勢瞬間化為烏有。

      來自北京 回復
  7. 分析透徹,學習了,超級贊!

    來自上海 回復
  8. 摩拜單車的反饋速度很快,切身感受

    來自廣東 回復
  9. “我連續觀察了好幾天,發現都沒人維護”

    為連續觀察點贊。。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