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留言區終于可以蓋樓了,聊聊這次微信改版背后的邏輯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微信開始內測公眾號留言區蓋樓功能,網友們終于不用再隔空喊話了,可以對留言進行直接回復了。本文作者對這次微信改版背后的邏輯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上周三,微信開始內測公眾號留言區蓋樓功能,這可以說是又一喜大普奔的改版。這次主要改動有以下幾點:
- 讀者回復其他用戶的留言,無需被作者精選就能直接上墻;
- 讀者可以對留言進行直接的回復,而無需再隔空喊話;
- 留言下回復分為一級回復和多級回復,按照一級回復內容聚合,且一級回復有獨立詳情頁,里面的多級回復內容按照時間倒序排列;
具體見下圖:
和菜頭「槽邊往事」留言區內測回復功能
用戶針對留言的蓋樓不亦樂乎
可以說,這個微信網友呼吁了很久的功能,終于也算是有眉目了。
01 公眾號蓋樓,一個久違的三贏功能
我認為這次更新不論從普通用戶、作者還是平臺角度,都無疑是一件大快人心且三贏的好事。
首先,對讀者而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留言既不必須要作者手動精選才能上墻,也不需要再隔空對小伙伴進行喊話了。
這樣橫在讀者和作者及其他用戶之間的互動藩籬就被大大拆除了,用戶留言的時效性和自由度都會比之前有大大提升。并且多級回復的蓋樓模式對于留言和閱讀體驗均有不小提升。
而對作者而言,不管是流量小號還是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的大號,每次發布文章后都要手動操作精選上墻留言,其實對誰都是一個不小的管理成本。
而留言自動展示,無疑大大降低了這部分時間的消耗,作者可以把更多時間用于和讀者就文章進行交流。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質疑,覺得放開之后作者「控評」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挑戰。我其實不支持這種觀點。
一方面,我認為絕大多數文章的用戶留言中負面信息天然會比正面信息要少,極端情況除外。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畢竟這種低概率事件的操作成本要比必須要做的大批量精選留言上墻的工作要小的多。
另一方面,其實作者擁有刪除、僅關注后留言、舉報等多種針對負面言論的處置手段。總的來說,這種負面評論是可控的,控制成本也肯定要比對留言一個一個精選上墻要少且輕量的多。
通常社區還會為作者提供針對極端情況可以關閉評論等功能。這次微信公眾號的改版,就支持作者設置不開啟多級回復。
連岳的公眾號就關閉了蓋樓功能
當然對于平臺而言,用戶蓋樓的好處就更大了。一方面,最直觀的是打破用戶隔離,信息通路更為順暢,這樣用戶互動和活躍數據的必然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當前社區文化內容,評論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消費內容,是社區文化或粉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很多代表性的社區產品,像網易云音樂、微博等往往都會有大量的神評,不僅豐富了社區內容消費,更能帶來指數級的互動和傳播。
這么說來,微信放開留言區蓋樓,是一件三贏的事。
02 微信盤錯了留言的邏輯
那為什么微信之前一直沒有放開留言區蓋樓呢?為什么還是會出現之前那種半殘式的留言功能設計呢?
我推測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考慮到用戶留言不可控,需要做「控評」,這個方案就是針對「控評」而生的。
針對「控評」,內容社區運營通常有大致兩條思路:
- 或者基本上平臺自己做,用戶投訴為輔助手段;
- 或者轉交給KOL主導,平臺為輔。
其實絕大多數社區平臺,采取的都是第一種思路,因為「控評」涉及到信息安全,做不好平臺是要擔責任的。平臺自己做有保障,手段也非常多,大體可歸為機審+人審兩種,這里不做贅述。
另外采用后者思路的也有,代表產品是「貼吧」,把維護社區內容的權力轉嫁給了吧主等KOL。吧主替平臺在內容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像制定社區規則、確立運營機制和操作實際運營及處置動作,對于「控評」起的作用非常關鍵。
而微信也屬于后者這種。
我想微信之所以選擇這么做,肯定不是說其機器算力不行,或者缺乏審核機制。更多在于,微信在公眾號建立和運營初期,向來不傾向于投入更多內容運營和審核人力的習慣做法,導致了他最終選用了把「控評」轉嫁給作者的思路。
這樣的選擇和做法,對于平臺和作者來說,尤其是運營初期,都是更為保險和穩妥的。但是,虧的就是普通用戶了,帶來了各種的不便。
其實,普通內容社區用戶向來對簡單粗暴的「控評」和反黑措施是反感的,認為擾亂了他們正常的交流環境。所以從普通用戶角度來看,這種長達多年的半殘式的社區互動功能,可謂苦之久矣??!
并且,做內容社區的一個通識,就是我們一方面要為80%以上用戶的正?;幼鍪鑼Ш图?,而對于另一部分20%的言論以及更少的違規行為做嚴厲打壓,維護社區氛圍和信息安全。
微信肯定是深諳此道的。但即便如此,微信最終并沒有選擇這么做。
很可惜。
還讓這個對平臺、作者和讀者都不利的三害功能延續到了今天,且至今都不敢快速全量。
03 產品策略的選擇要基于用戶+企業價值判斷
微信這個案例,給我們能夠很好傳遞出一種我們做產品策略的路徑和推演邏輯。就是你怎么看待一個事情,會決定你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和措施。
也正是那句老話說的,「如果你手里拿著一把錘子,那任何東西在你眼里都像是釘子」。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微信當初錯誤的選擇,就是把釘子看得太重了。
更多是站在了平臺和作者「控評」上,自然而然地認為留言只有交給作者才更可控。
但凡轉換一個角度,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普通用戶互動和內容運營上,就肯定會選擇另外一種思路,那樣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了。
總的來說,產品策略選擇的判斷和路徑,一定要基于對用戶和企業價值的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推向正確的方向,而不是一上來就先選一個最保險。
現在,只希望這個改版能盡快全量吧!
#專欄作家#
阿外,微信公眾號:波悟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互聯網產品經歷,關注社交/教育和新消費領域,聚焦行業分析和產品力建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精選留言的所有評論都會顯示嗎?那會出現不容易管理的現象嗎?蓋樓留言是否可控
這個改版和他的整體戰略部署有關系吧,從熟人社交放開口子做泛社交再到陌生人社交
這叫啥邏輯,別人早有的微信才會一步一步慢慢跟上,包括視頻,蓋樓,個性化推薦,別人玩爛了他才來,微信就是被神話的軟件,不是工作和家人親戚的剛需我早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