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門戶化”的一種可能
編輯導語:微信作為一個大眾化產品,其發展更新總是備受人們關注。而在微信更新的背后,是否蘊含著某種可能與發展趨勢?本篇文章里,作者對微信Windows 3.3.0內測版上線后的更新做出了解讀,討論了未來微信“門戶化”的可能性。
最近,微信 Windows 3.3.0內測版上線,迎來了一次大的更新:
-
- 支持PC端瀏覽朋友圈;
- 搜一搜支持搜索公眾號、小程序、表情、視頻、文章等內容;
- PC版支持打開看一看;
- 支持微信多開。
除了此前微信MAC版3.0.0已經更新過的朋友圈功能、深色模式外,后三個功能是Windows版微信特有的新功能。
關于微信搜索,我們在《搜索,微信的自我博弈》中,有過較為詳盡的解讀,也是下文展開的基礎:
- 微信搜索具備著豐富的、乃至超越一般通用搜索引擎的能力,這是繁榮的微信生態決定的;
- 對微信來說,搜索是去中心化的重要工具;
- 微信做大搜索的基礎,是通過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構建的“微信化的官網”(顯性表現為目前的品牌專區);
- “一股腦塞給用戶訂閱”的模式即將過去,微信內企業服務的觸達將更倚賴搜索;
- 微信搜索試圖打造的,是一個融合線上線下的微信生態內連接用戶和品牌(企業)最短的官方路徑。
上篇還提及,對于微信搜索未來的變化,在用戶側會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微信輸入法帶來的變數;二是微信PC端搜索能力何時強化。
目前,內測版微信輸入法的特點更多體現在兩種“隱私模式”,作為搜索入口(除表情搜索)的一面暫時還沒有看到,而微信 Windows 3.3.0 版中,搜索能力的強化已經向移動端趨同(微信PC端搜索功能前后對比) 。
再有看一看,這個一度被外界視為“微信信息流”的功能(官方并不認可是信息流),在張小龍看來是社交推薦改善閱讀效率、優化內容選擇的有效路徑。
在過去的幾年間,看一看在社交推薦和機器推薦上也在不斷優化,移動端的“精選欄目”改版為“熱點廣場”,向公共空間更進一步。?這點在PC版“看一看”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PC版“看一看”沒有移動端的“好友在看”,內容由要聞、熱點話題、個性化欄目,以及根據用戶關注、本地熱點、社交推薦等“推薦內容”構成。
正如小程序沒有中心化分發的應用商店,PC版的“看一看”在內容呈現上也沒有中心化分發,優先級為,將基于用戶行為自動生成的個性化熱點話題和專題內容排在首位。?
熱點話題與專題的設置,就是連接個人興趣的公共議題,在形式上多少有了些簡化版的“資訊門戶”的特點。?
當年,馬化騰力排眾議上門戶的理由是:騰訊的核心價值是用戶,騰訊必須做一個用戶黏性超強的平臺,把這些用戶盡可能黏住,產生相互關聯,因此必須上門戶。
如何維持并提升用戶粘性,正是當前微信面臨的難題,視頻號、直播等基礎功能都有這種導向,那么“門戶化”也是一個解決方向。?
PP Foresight 的保羅?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認為,iPhone仍然是一款核心產品以及進入蘋果世界的門戶。
同理,這里講的微信“門戶”也并非傳統資訊門戶,而是包括搜一搜和看一看在內的“微信搜看門戶”——?“看一看”強化的“內容效率”以及“搜一搜”觸達一切的能力,構成了用戶通往微信生態服務的“門戶”。?
而“搜看門戶”的核心價值則是,在維持去中心化生態的前提下,提高微信調控流量的能力。
一、從“私域”走向“公域”
在微信內調動流量調配能力,是長期以來微信官方比較欠缺的能力,簡單的講就是“微信在微信內存在感不高”:
- 即包括產品層面的能力,在搜看之前,微信的入口基本都是承接內外部“第三方業務”的,如“游戲”、“購物”、以及支付中的微信九宮格入口;
- 也包括微信組織職能上的能力,微信的產品技術團隊掌握著比業務部門更大的話語權。比如,馬化騰的在線協同文檔需求也在微信產品 waiting list。
以公眾號為例,張小龍的理念是“用戶沒有關注任何公眾號的話,可能看不到任何公眾號的存在,看不到公眾平臺的存在”(在“訂閱號推薦”功能上線后已不是) 。
正是張小龍和微信團隊在“去中心化生態”上的堅持,造就了如今“微信約等于私域”的結果,“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微信所有商戶、第三方服務商自己可以組織資源、沉淀用戶,因此微信用戶的多維度凈值是最高的。
然而所謂生態,既包含新事物的生長,也蘊含舊事物的淘汰。
微信生態的問題則是新事物生長爆發期過去,舊事物還在自然淘汰,在公眾號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自然生長的生態既會面臨外部挑戰,如被更高效 kill time 的短視頻擠占時間、乃至社交;也會面臨內生問題,如今的訂閱號、服務號等已然模式固化,新生代創作者以及品牌玩法更多在微信之外生長出來。
“現在大家打開一個朋友的微信名片,往往除了名字頭像,什么也看不到?!?/p>
張小龍曾用這樣的話來解釋為什么要做視頻號、微信狀態,“人人都能很容易通過視頻化的方式去公開表達內容”。
用戶在發朋友圈的時候,默認對象僅僅是自己的微信好友,此外還有定向屏蔽、時效設限,因此,朋友圈表達天然是一種較為私密的“有限傳播”。?
但是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組織等,都有在微信內做公共傳播的需求,公眾號的效率又在降低,于是普遍而言,微信群、朋友圈的“營銷內容含量”就越來越高了。
微信不開放能夠跳出朋友圈的公共傳播,就會使“朋友圈微商化不斷加深”。
微信給出的解決方案則是:視頻號,承擔的是用戶發布“非朋友圈內容”的功能,也就是可以“公開表達”的公共性內容,看一看的“熱點廣場”則是在這個基礎上的機器推薦。
實際上,朋友圈的營銷內容過重,在微信上線看一看、視頻號后也無法完全逆轉的,只能慢慢治理。
?“讓朋友圈的歸朋友圈,視頻號的歸視頻號”,這樣的預想需要一些基本不現實的條件:單用戶的微信好友圈足夠私人、用戶可以講私人表達和公共表達分開、用戶對朋友圈有完全的自主性等。
對此,微信其實沒有多少辦法,乃至于基于產品策略和商業化,微信自己也放不過朋友圈。?
我們在《視頻號直播向何處去》中曾提及,去年年初視頻號推出的初期,是支持好友/群、及朋友圈的,但在年中的一段時間視頻號好友/群、朋友圈的選項關閉了,其后又再次開通——再次開通分享的時間大概就在張小龍公開視頻號日活過2億的時間前后。
在朋友圈自然地發生“非私人”的變化后,才會有“微信狀態”這個比之朋友圈更私人的設計,只有主動地打開一個人的微信名片才能看到具體“狀態”。
雖然張小龍講作,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但在微信找到同類并不比陌生人社交、興趣社區更容易,顯性的問題就是微信關系的持續累積:在一個用戶的好友數量達到乃至超過5000人后(實際上數百人就會),還能找到多少同類?如何找到?
訂閱越來越多后,公眾號閱讀效率的難題,也是如此。
這其實關系到微信生態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如何在不打擾用戶的前提下更高效地分配流量?
搜索與社交推薦,是微信一切內容、服務等直達用戶的核心邏輯,占比增加的機器推薦也是基于此。
基于社交和機器推薦的導向,就是“不認識也無需加好友的同類”,這也是視頻號賬號獨立于微信賬號,乃至設計隱藏點贊這種功能的原因。
用戶需要“公開表達”,微信也需要“公域化”。
二、為什么是搜看
區別于朋友圈,用戶在通過視頻號發布內容時,默認對象是所有的微信用戶。因此,更多公開內容,是微信在補齊“短內容”(視頻號)后已然發生的現實。
但視頻號是一套與此前基于公眾號的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體系,閱讀效率的優化如何解答?
除了已然疲軟的訂閱和社交傳播外,“看一看”和“搜一搜”就是微信還在不斷加強的傳播通道,并且指向的都是不做中心化分發的“公域”。?
最早,張小龍在解釋“看一看”時曾表示,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看一看”是對已有訂閱內容的篩選,但“在看”之后,這部分被篩選出的內容,一方面兼容了“非訂閱內容”,一方面產生了“話題廣場”的效果。?無論“看一看”還是搜一搜,都更倚賴用戶行為的主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通過“搜看”觸達的信息對用戶來說是可控的。
張小龍在講到小程序時提及,“不能因為擁有流量,就要分發流量”,因此,小程序更倚賴用戶側的主動性:搜索能滿足更強的確定性服務,而社交是鏈式傳播的關鍵,這兩者的流量足夠大且不會過于集中。
但另一方面,在無法產生裂變的情況下(是大多數)社交分發的效率比較低,并且容納的內容更有限——個人的豐富性是有限的,“信息繭房”會被“社交有限”加深的。
因此,無論是看一看還是視頻號,微信都在加強“機器推薦”。?1:2:10,是張小龍對視頻號“關注、好友推薦、機器推薦”比例的設想。
此前提及:微信標簽的兩重特征,既包含社交要素,也包含數據世界的“可視化”,后者是微信算法的基礎之一。?
微信的“標簽”,最早是對微信好友進行標簽(分組),到2020年初公眾號上線“專輯”,后來改作“話題標簽”,其后,聊天框、朋友圈、視頻號都加入了“標簽功能”。
這意味著,在前端和后端,微信“標簽”是可以全面打通的,全面“標簽化”后,微信的標簽完成了從人際關系向全內容的拓展,“標簽”既成為了無處不在、直達搜索的入口,也是搜索與機器推薦算法訓練的必然。
這種標簽化,不僅僅是對內容打標,同時也是在對用戶進行打標,比如,微信“看一看”內的搜索服務中的“圈內精選”就是如此。
看一看內的搜索服務
除了發布微信消息或朋友圈、視頻號內容時,用戶主動打標的行為外,機器打標也會越來越成熟。
在微信悄然給所有的用戶打上了越來越多的標簽,標簽功能的每一次主動或被動使用,都會讓微信的機器推薦更成熟一點。?
看一看基于內容,搜一搜基于服務,這些都會促進微信在內容效率和服務觸達效率上更進一步。?“搜看門戶”,也就成為了進入微信生態的“門戶”。
三、品牌門戶的未來
從個人意義上講“門戶”,無非是獲取信息、服務,并從中獲益的效率會更高。
但微信“門戶化”更顯性的特征則是,流量越來越向品牌傾斜。?
這在搜一搜中體現的更為明顯,搜一搜的“品牌專區”就是一個簡易的品牌門戶,這是百度等搜索引擎多年前就實踐的策略。
微信搜索編輯配置
此外,在搜索關鍵詞,有相關企業或企業提供的服務時,小程序、公眾號的層級,要排在文章、朋友圈之前。
對微信來說,需要更多商戶、服務商來滿足微信用戶更全面的需求;而對品牌來說,如何獲取微信用戶并做好留存、互動、轉化等客戶管理,也尤為重要。
這方面,基于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的“微信內官網”是重要的,而基于搜一搜的品牌門戶,對長期觸達效率的提升也很關鍵。
微信搜索已經無處不在了,相比之,由于看一看更倚賴社交關系、互動行為,看一看的內容池,要比搜一搜更小,但會更精準。?
微信開放社區
簡單來說,除了“要聞”“熱點”等內容,看一看的內容時效會比較弱,公眾號的傳播仍需要訂閱關系、主動社交傳播,在“熱點廣場”目前微信機器算法在文章內容上的效率還比不過視頻內容。
“訂閱號不做信息流”,但看一看可以,看一看的“熱點廣場”在文章、尤其是視頻內容上的信息流形態已經非常明顯。
大量未訂閱公眾號的內容可以通過“下滑”不斷刷新。
搜看的組合效果,就是微信向打破社交壁、公開傳播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更加公共化。
而走向公共化后,也就很難講清,是讓品牌主體(含各類組織)成為用戶獲得服務的入口,還是讓海量微信用戶成為品牌實現商業化的入口?
“門戶化”的另一重含義是,通過擴大訪問量來擴大內容、廣告、服務乃至電商方面的收益,對品牌方和微信來說是一致的。
12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攝影師李政霖在微信視頻號進行了一場“陪你去看雙子座流星雨”的直播,當晚這場直播累計在線人數過百萬,成為第一個破圈的爆款視頻號直播案例——而這距離視頻號上線直播功能才剛剛過去兩個月。
這個案例,被張小龍稱為“沒有做任何中心化的流量分發去推它,它自然就吸引了100萬人。”
爆款當然是會永續存在的,這也顯示出,微信“仍然不會做中心化分發”,不分發個體案例,只是優化基于用戶的推薦效率。?
視頻號橫空出世后,與相比之,微信對文章內容和創作者的重視的靠后就很明顯了。
比如,在搜一搜中,新發布的合規內容最長可能需要48小時后才能被搜索到。
創作者的難處在于,絕大部分文章的傳播周期或許都不會超過48小時,那么,來自搜看的流量對閱讀效率的優化能有多好?
內容的淘汰,本來就比品牌要更快。?
一個預期則是,在公眾號上,大規模的基于個體愛好的內容創業,或許真的迎來了尾聲。
這與早年間爭論的自然“流量紅利”消退不同,而是微信生態要走向品牌起舞的時代了。
#專欄作家#
程如先生所云,微信公眾號:程如先生所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TMT、新消費與泛文娛。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是不是逐漸變得像微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