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播客嗎?聊聊最近大火的聲音經濟
編輯導語:當“看”的經濟在如火如荼發展時,“聽”的經濟也逐漸為人所重視。播客的興起與發展便是其相關體現。然而,聲音經濟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維度、做出更好、更吸引用戶的產品?本篇文章里,作者就闡述了他所理解的聲音經濟。
播客,節目,電臺,訪談。
我們聽播主的幽默才華,聽異業的碰撞聊天,聽大佬的見解訪談,聽自己的內心情緒。聲音經濟,是正在被爭奪的注意力焦點。
最近有朋友陸續在小宇宙開通了音頻播客,五一旅行的路上我嘗試聽了幾天。但聽了一段時間后,發現跟心理預期有些許落差。
為什么會產生落差,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嗎?借此問題,我就站在產品的角度聊聊對聲音經濟的看法。
01
我是在以價值的維度聽播客,但音頻的價值并沒有文字高。
一是價值的產生層面。音頻偏向于臨場及時的反應,文字則是深度思考的輸出。兩者各有利弊,但從價值層面肯定是有條理的文字輸出更有價值。
音頻在于靈性、機智,是鋪墊之后的快速反轉,好比郭德綱夸完于謙之后的“你信嗎?”。文字在于條理、結論,是娓娓道來的闡明觀點,好比劉潤文章的“觀點+論點”。
二是獲取的效率層面。文字的效率最高,其次是視頻,最后是音頻。
文字很好理解,我們可以詳讀、略讀、邊思考邊讀。視頻的效率在于可視化的快進跳躍、找到熱播時段。但音頻是一個脫離了控制的背景聲音,識別后續時長中 high 點成本較高。
三是吸收的共鳴層面。好的內容能引起共鳴,我們在看到聽到后能有所反思,反思我們遇到的問題,回想現在的工作形式。
但音頻比視頻更讓人不要思考,只需填鴨式吸收即可,比如聽書「結論+故事」的表述,簡明達意才能達到聽了就是看了的節目效果。
02
我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聽播客,碎片化就代表著集中度不夠。
跑神,是我面臨的最大問題。聽著聽著就不知道聽到哪了,也回想不起前面聽了啥。這是背景音必須面臨的尷尬。
用戶似乎不會專門預留時間來「聽」。我們在開車的時候聽電臺,在睡前關燈的時間聽情感,在上班摸魚的時候聽于謙,在下班走路的間隙聽樊登。這都是背景音的存在,我們還有主軸的事情要做。
一個需要辯論的問題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聽書學習、聽訪談漲見識的人是勤奮還是懶惰呢?沒有答案,但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我已經忘了五一期間諸多播客的論點,在聽的當時覺得好有道理,但事后似乎并沒有給我造成些許的思維轉變。
聽播客或音頻也成為緩解焦慮的形式了嗎?作用生效在聽的當下,不是詩和遠方。
于是,我就明白了,碎片化無法等于價值,我的出發點在一開始就錯了。
03
以價值效率的維度聽播客是不對的,問題錯了,答案肯定也錯了。
播客的核心是故事。別人的故事,你我的故事,網易云音樂的評論故事,微博熱搜的風口故事,知乎該如何看待的故事,脈脈匿名爆料的故事。
播客表達的是情感。我們自己的情感寄托,深夜形單的溫馨陪伴,追逐大佬的灌頂仰望,動感音樂的人性搖滾,梁建章的人口隱憂和周國平的哲學神往。
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寄托情感,姿勢就對了。這個時候才能正確的看待播客電臺,聲音真好聽、嘉賓真有趣、選歌真好聽、觀點真新穎、辯論好激烈、性格好活潑。
不要嘗試理解他,而是用心感受他。諾蘭信條的這句話也適用于播客,我們要放下偏見感受這股潮流。
基于此,我們才會愛上播客,那什么樣的播客值得我們期待呢?
04
一期一會的播客才值得用戶期待。
播客不適合連續劇。一個觀點不能劃分幾期來講,要讓用戶所聽即所得,這個「得」主要在情感層面,開心、滿足、了然的諸多情感。
播客不適合思考。不要拋出問題,要解決問題。用戶沒有時間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一期就做一個說教。
好的播客類似西游記,采用章節+主線的藝術形式,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主線劇情,每一集每一段都精彩。舉個恰當的例子,羅翔說刑法就特別適合做播客,聲音就夠了,在故事會中夾帶主線刑法的私貨。
一期一會。用戶分心也好,忙碌也罷,讓用戶傾聽背景音都能夠快速沉浸,知道現在「聽」的意義。
更進一步的播客是一期中營造更多的一會,并用故事呈現。對用戶來說,一個播客幾十分鐘就是一個「總分結構」,聽總有感受,聽分有感受,聽節點故事也有感受。
除了上述播客結構的形式,播客也要必須世俗化、大眾化,聊聊家常,聽聽互動的個人故事,獵奇有趣才能給忙碌的生活一絲寬慰。
但如果播客產品真的破圈,面對的競爭有哪些呢?
05
沒有未滿足的需求,只有替代的需求,這是產品剩余的年代。
我們在什么場景聽播客?顯而易見是聲音場景,喜馬拉雅的相聲、騰訊視頻音頻播放、網易云的音樂、微信的浮窗。播客發展要擁抱部分平臺,競爭部分平臺。
第二個競爭在碎片化場景,焦點在注意力和用戶時長爭奪。聲音視頻化,視頻聲音化。戰爭硝煙,在眼睛到不到的地方,形態轉換、精彩紛呈。
第三個競爭是走向情感,走向用戶的使用感受。緩解焦慮的產品、帶來快樂的產品、獲取新知的產品,這些產品之間相互競爭又相互配合,組成了我們存在的有機生物體。
我們產品經理肯定會參與這場戰爭。聽播客就是參與,關注播主就是推力,傳播APP就是戰斗。資本之下,沒有一個產品經理是無辜的。
我只是有點擔憂被洪流裹挾罷了。
#專欄作家#
王海,公眾號:產品經理大百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易產品專家,對產品增長和商業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看到競爭分析那一部分有一種被點透了的感覺!
播客作為一種信息分發的方式,要和視頻、文字一起競爭,作者大大用場景區分出三種競品,十分受教。
播客強有力的競品,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