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私域電商”發展史深度對比

1 評論 9285 瀏覽 26 收藏 38 分鐘

編輯導語:私域電商指擁有私域流量,能夠不再依賴擁有公域流量的平臺,借助社交媒介用社交方式與客戶溝通并完成交易的商戶。隨著私域的重要指數逐漸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對私域電商產生了興趣,本文作者深度對比了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的任務是給大家拆解一個熱詞“私域電商”并找尋可以復用的增長機會。

作為一名生物系畢業的同學,學術研究對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個概念不可能憑空誕生,它必然基于已有的事實或者前人的觀點。

電子商務已經有超過20年歷史了,幾乎沒有什么新鮮事了。今天我將通過對比中美互聯網的現象和數據,來詳細解讀一下“私域電商”的發展史,以及我們從今天開始要做哪些準備,目錄在下面,Enjoy!

  1. 概述:企業做電商的兩種選擇
  2. 中美電商對比研究
  3. 解密美國電商現狀
  4. 解密中國電商現狀
  5. 中國企業從0到1啟動數字營銷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一、概述:企業做電商的兩種選擇

盡管公域和私域這兩個詞在是中國人造的,但中國人并沒有創造新的概念。從目前大家通俗的理解來看,公域和私域電商的分類差異點在于銷售渠道。

1. 私域電商是什么?

一句話描述就是:企業自建商城網站去賣貨。從這個角度來看,私域電商其實就是國外企業的官方商城。

私域商城形態包括:PC端網站、移動端H5網站、小程序、移動端APP。企業可以自己定制開發電商網站,也可以使用通用的建站工具。國外的建站工具有Shopify、woocommerce、Opencart等等;國內的建站工具有有贊、微盟等等。

2. 公域電商是什么?

一句話描述就是:企業去平臺電商的網站上開店賣貨。平臺電商上有各家的貨,所以對于每個商家來說平臺電商就是一個公共的營商環境。

美國的平臺電商有亞馬遜和Ebay等等;中國的平臺電商有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等。所以,企業去平臺電商的網站賣貨就是在做公域電商,企業在自建的電商網站賣貨就是在做自己的私域電商。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什么電商,網站或者APP才是互聯網中最基礎的建設,承載各種數字化的內容和商品。

企業可以去平臺電商賣貨,也可以自建商城賣貨,兩個分類是互斥的但并不沖突,也必然各有優劣。既然是研究電商,我們就先來看一下中美之間的電商環境的對比。

二、中美電商對比研究

1. 中美零售電商的對比研究

中國和美國在2019年的社會零售總額都接近5.5萬億美金,美國略微領先中國。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在2019年,中國的電商滲透率是36.6%,而美國的電商滲透率僅10.7%。這組圖表中最震驚我的數據是:中國的電商滲透率預計將在2023年達到63.9%。毫不夸張的說:中國會成為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數字化文明。

與此同時,美國的電商率在2023年預計僅為16.2%。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代表著美國的線下零售非常之強,而中國的線下零售基礎薄弱,很有可能被電商徹底顛覆,從而產生新物種。既然中美電商的差異看上去這么懸殊,那么中國的電商網站數量一定秒殺美國吧?

很遺憾,事實完全相反!

2. 中美網站數量的對比研究

我們首先看下全球網站的數量!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全球目前有17.2億的網站,數量非常龐大,但增長的勢頭已經停止(全球APP數量只有1000多萬,我們就先忽略不計了)。

從網站域名的維度去看網站的歸屬地,美國有近1億的網站。而中國目前只有不到500萬的網站,除此之外中國還有近500萬小程序(BTW小程序增長的勢頭挺強)。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假設網站和小程序的域名沒有重疊,中國網站的總數也不超過1000萬,仍然和美國有10倍的差距。再從另一個維度來看,全球流量排名前100萬名的網站里,中國的網站只占約5%,而美國網站占43%。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要知道中國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高流量的網站數量明顯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甚至不如德國。

這邊就出現了兩個顯而易見的矛盾點:

  1. 為什么美國電商看上去不發達,但是美國企業的網站那么多?
  2. 為什么中國電商看上去很發達,但是中國企業的網站那么少?

下面請讓再我用5000字來詳細解釋一下這兩個問題!

三、美國的電商現狀研究

1. 美國的電商的格局是啥樣的?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中美的電商網站的市場集中度: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這是2018年的中美電商市場份額的數據,反映的情況還是很明顯的:

  • 美國前10名電商網站的市場份額占70%,11名開外的所有電商網站占30%,市場集中度相對低。
  • 中國前2名的電商網站就占了74%了,前10名的電商網站占86%,11名開外的所有電商網站占14%,集中度非常高。

這里可以有一些推測:

  • 美國企業確實自建了很多電商網站,并且分散了平臺電商的市場份額;
  • 中國因為有人口紅利加持,且文化統一、智能手機普及,所以平臺電商更加壟斷。與平臺相比,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的能力相形見絀,自建電商網站的數量和質量都比較堪憂,市場份額也相對小。

全球有大量的網站爬蟲數據可以交叉驗證這些推測。

1)為什么美國的企業那么喜歡自己搞個電商網站賣貨呢?

要知道企業自建網站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 自己做內容
  • 自己去運維
  • 自己去做數字營銷推廣網站

2)美國企業的人力成本那么貴,去平臺電商賣貨不方便嗎?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錢的緣故。美鈔上的男人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一句話:唯有稅收和死亡是人生無法避免的。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這個真的是他說的,我反復確認過,大家還可以學習下英文原版:

“Our new Constitution is now established, and has an appearance that promises permanency; but 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 – Ben Franklin

經過對比研究,我認為美國企業自建電商網站的主要原因就是:歐美平臺電商高昂的稅收。

2. 平臺電商的稅收就是企業自建電商的動力

商家在平臺電商上賣貨是要付租金的,就好像去線下開店要付店鋪租金一樣。企業在平臺電商上銷售產生的成交總額(GMV)都會按一定比例去給平臺交過路費。

以下概念基本上都是租金的同義詞:

  • 平臺電商財報里經常提及的平臺貨幣化率(monetization rate);
  • 商家們常說的平臺抽成(take rate)、平臺稅收(tax rate)或者叫平臺過路費。

在美國,平臺整體的抽成都比較高。

  • 亞馬遜的平均貨幣化率:13~15%
  • Wish:15~20%
  • Ebay:11~12%
  • 沃爾瑪:12~15%

我還找了份中金公司2019年的統計數據做參考,對比了一下國內的平臺電商。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可以看出來,國內的電商平臺的抽成還是少了一截的。但是,國內的電商平臺正在迎頭趕上。

以阿里巴巴為例,平臺整體的貨幣化率從 FY2018 的 3.66 %提升到 FY2019 的 4.32%,FY2020年的貨幣化率從公開數據來看已經接近5.2%。(阿里巴巴2020財年的數據,490億美元的電商和服務費營收,對應9300億美金的GMV,算下來貨幣化率大概是5.2%。)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事實上對國內商家而言,看似電商平臺的抽成和營銷費用比率的絕對值不高,但最近幾年每年都要固定增加個20%,體量還是很驚人的。且存在二八定律,頭部品牌一定被抽取的更嚴重。

而拼多多2019年度貨幣化率在3%左右,之前更低。這就能理解為什么很多中小商家出逃到了拼多多,因為整體的過路費相對較低,門檻自然也就低了。

順便提一下,美團的綜合貨幣化率是14.1%,不過其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跑腿費。所以,很多線下的商家也在強烈地表示,想要構建私域來降低成交的成本。要知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才剛剛開始見識到:什么叫人口紅利的消失。

中國的平臺也必然會逐步提升自己的稅收,以此來對抗成本的上升,而這部分費用也自然而然加到了商家的身上。不過,再怎么升高也還是不及美國平臺的電商,所以美國的商家也早就開始學著怎么搞私域電商了。

3. 歐美私域電商繁榮的秘密

之前我們曾經搭建過跨境電商的網站向歐美銷售生物領域的科研用品。當時我們還是沒有任何創業經驗,既不會寫代碼也不會做電商。除了鉆研的精神和幾萬塊錢起步的資金,啥都沒有。

令我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我們在1個月內,就搭建了一個十萬SKU的電商網站,然后又圍繞網站組建了自動化的營銷系統,理論上已經能實現千人千面的商品展示和營銷觸達。

更關鍵的是,在實現這一復雜的工程中:我們唯一的知識來源就是GOOGLE搜索攻略,且在建站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寫任何代碼,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了開源的建站系統WordPress和數十款營銷科技(MarTech)。

雖然我們每個月訂購營銷軟件就需要上千美金,但他們運轉起來后可以給我們帶來近萬美金的銷售額和大量的銷售線索。

所以,我們深深感到在國外做私域電商的門檻是非常低的,總結一下主要就三點:

  1. 費率低:相比于國外平臺電商苛刻的要求和高昂的稅收,自建商城的要求相對較低;
  2. 攻略多:歐美數字營銷的體系非常成熟,有大量的攻略和體系化的理論幫助企業建立并推廣網站;
  3. 軟件齊全:海量的數字營銷軟件(MarTech)降低了自建商城的技術門檻,零技術基礎也能用技術和數據驅動增長。

下面我展開介紹一下這三點。

1)繁榮點1:自建商城的過路費低

相比于歐美平臺電商動輒十幾個點的稅率,企業自建網站賣貨的過路費要低得多。自建網站的過路費主要交給誰呢?那就是交給支付平臺。

美國的支付體系很大程度上是靠信用卡去支撐的,用戶通過信用卡向企業支付商品費用,信用卡平臺會抽商家2~3%的費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手續費都是千分之六,我想這也是中國電商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所以,就算使用免費的建站工具去建立企業自己的商城,只要收費系統接入了歐美信用卡體系,還是會有2~3%的過路費,不過這也比歐美平臺電商12~20%的過路費要好一些。

以目前國外最流行的私域電商建站工具Shopify來說,它不僅提供傻瓜式的電商建站的軟件服務,還提供自有平臺的支付系統,抽成大概是2.7%,所以很多企業愿意使用他。

全球大概有50萬活躍的商戶在使用Shopify建站并售賣商品,2019年總計產生了611億美金的GMV。Shopify在建站工具里的市場占有率是31%,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地主。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有意思的是:Shopify這家公司和拼多多不僅貨幣化率相似,連估值都一樣,目前市值都在1200億美金左右,而真正在國內去對標Shopify的有贊和微盟的估值僅為30億美金。

所以說,平臺電商高昂的稅收與自建商城超低的門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國外的企業大都有一個屬于自己企業的商城(不妨礙自己在平臺開店)。

2)繁榮點2:歐美私域電商的理論體系充實

用戶增長里最常提到的模型就是Dave McClure在2007年提出的AARRR模型,中國的數字營銷圈子也只是在幾年前才依靠“增長黑客”這個概念引入了這個模型。當你審視這個模型的時候,你會發現:哪怕過了十幾年,依舊可以套用在當下的運營環境里。

畢竟絕大部分中國企業才剛剛開始擁有自己的H5和小程序(對應上圖中的website.com),并開始圍繞H5和小程序推送各種數字營銷的活動。所以,不夸張的說,歐美企業在數字營銷的平均水平上領先中國企業5-10年。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歐美的私域電商如何推廣并獲取新客戶?

答案幾乎是唯一的:內容為王。這里的內容的形態比較多樣:可能是圖文、視頻、直播等等。這些內容可以組合成多種網站形態:電商站、博客站、導航站、論壇站等等有了優秀的內容和更好的內容體驗,推廣網站才能事半功倍。

網站流量基本分為兩種:

1. 自然流量( Organic traffic )

  • 忠實用戶會去自然傳播你的內容,并帶來新的用戶(社交分享);
  • 其他網站也會轉載你網站內容的鏈接,從而讓更多人看到你的網站內容(外部鏈接);
  • 搜索引擎也會收錄你的網站內容,按照你的網站內容質量,把他推給更多的用戶(SEO)。

2. 付費流量(Paid traffic)

  • 付費給搜索引擎,例如Google,讓它把你的網站內容放在搜索結果的上面(SEM);
  • 付費給其他媒介,讓他們幫忙展示你的網站(media buy)。

在這件事情上,國內的H5和小程序的推廣邏輯其實是非常相似的。

以微信生態為例:

1. 自然流量

  • 社群、朋友圈等社交分享
  • 其他公眾號轉載
  • 微信的搜索也會收錄小程序里的內容

2.付費流量

  • 騰訊廣告
  • 投放軟文

歐美的私域電商如何維系老客戶的關系?

答案也幾乎是唯一的:就是和用戶建立私人觸點,并通過推送(Push)召回用戶。想要能給用戶持續推送營銷信息,那就必然得讓用戶在你的網站注冊留下聯系方式。通常是留下郵件或者電話,然后,就可以開始郵件營銷或者電話營銷了。

當訪客在自建的網站上使用電子郵箱或者電話進行了注冊,企業就有了精細化運營的基礎:

  • 識別用戶并記錄用戶行為:企業可以識別每個具體的用戶在訪問什么頁面、對哪些內容感興趣、看了哪些產品,用戶信息和對應的行為數據都可以由企業自行存儲、分析和使用;
  • 精準營銷或者精準銷售:企業可以通過郵件或者電話營銷精準地私聊用戶,并且根據用戶的訪問行為去千人千面地推送營銷活動和銷售信息,提升用戶的內容體驗。就和你去看抖音或者今日頭條一樣,每個人的內容體驗都是不一樣的。

郵件和電話至今仍是國外企業做精細化運營最主要的觸點(Touchpoint),郵件營銷打開率可以高達30%以上,且四分之三的郵件用戶熱衷于用郵件訂閱各種營銷信息。當然,這也因為國外有相對嚴格的郵件發送規范和禁止騷擾電話的法案。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所以,在國外,CRM幾乎都是基于電話和電子郵箱的。電話和電子郵箱不僅可以唯一地去識別用戶,也可以高效地去觸達用戶。郵件營銷并不是國外最性感和新潮的營銷方式,但一定是最穩健的。

3)繁榮點3:營銷科技降低自建網站的技術門檻

私域電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對企業的要求較高,需要企業:

  • 自建網站并制作結構化的內容,提供差異化的內容體驗;
  • 自建CRM和觸點,基于郵件、電話等觸點去自動化營銷,從引流到轉化全程提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
  • 自建數據工程,收集用戶行為數據,為千人千面營銷和精細化運營提供支撐。

這些聽上難度好高科技呀?中小微企業也能做到嗎?

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營銷科技(MarTech)低成本實現。由于海外企業自建私域電商的需求旺盛,大量共性的營銷需求被做成了軟件,也就是營銷科技(MarTech)。企業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調用這些工具,低成本地實現各種營銷功能。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隨著歐美網站數量的大爆發,MarTech的數量也快速上升中。但隨著全球網站數量的見頂,MarTech的數量增長也放緩了,很多MarTech公司開始了互相并購。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而在中國,很多企業都還沒有到私域電商的那一步,就更別提MarTech的市場了,歷史的進程其實才剛剛開始。而國內運用MarTech最嫻熟的公司大概就是字節跳動了。

他們在2015年成立了一支增長團隊,把市面上的MarTech都用了一遍,后來逐步成為了公司的增長中臺。這并不是偶然,翻一下張一鳴的微博,你會發現他相當重視工具的使用。圖中所說的Google Analytics就是數萬款MarTech當中的一款,用來分析網站數據。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四、解密中國的電商現狀

1. 為什么中國企業建立的網站那么少?

之前我有羅列數據說中國的網站數量加上小程序最多也就1000萬個,遠不及美國,甚至不如德國??赡苡信笥言谙耄耗侵袊遣皇茿PP數量多呢?其實不然,APP數量已經呈現減少趨勢了,且馬太效應越來越嚴重。

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67萬款,比上年減少85萬款,下降18.8%。更重要的是:9成用戶平時只用10款APP,只有3%的用戶日常會用到15款以上的APP。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中國的巨頭平臺不僅壟斷了APP這一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在網站這個基礎建設上,巨頭的壟斷也同樣存在,但要稍微好一些。小程序和H5事實上都是網站,開發和維護成本比APP要低,所以網站的推廣其實是比APP要容易很多的。

對于絕大部分企業,小程序和H5才是私域建站更加理性的選擇,而APP幾乎已經成為寡頭集團才有資格使用的工具。不夸張地說,移動時代APP層面百家齊放的狀態已經結束了。

哪怕是拼多多,也是先在微信生態內去做H5和小程序去傳播商品并獲取早期用戶的。早期獲客成本不超過10元,并且形成了網絡效應,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主力推廣APP,同時獲客成本也是從這時開始激增的,比H5和小程序時代高了十倍以上。

好了,那為什么中國企業建立的網站這么少呢?

個人認為在流量紅利時代,平臺企業發展的太迅猛了。大量資本的涌入,使得他們的數字化程度遠超其他企業,線上流量紅利全部被平臺吸走了。而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數字化能力遠遠沒有跟上平臺的發展,所以企業更傾向于去吃平臺的紅利,而不是直接去追逐流量紅利。

中國的企業清一色都是去天貓、淘寶、京東或者拼多多建立商城,所以,這些平臺上的商戶數加起來估計要超過1000萬個。另一方面,個人或者企業要寫博客內容就去微信開個公眾號,據統計微信公眾號的數量有2000萬個。

光這兩個平臺就讓中國企業少建了很多網站,所以說,超級平臺代償了中國企業建站的能力,無論是電商站還是博客站,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國網站的總數量就少了。這也導致馬太效應就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平臺,平臺的供應鏈越來越強,消費者去平臺的心智就被不斷增強。

據說,手機淘寶APP有70%的打開行為是用戶自發的,也就是說用戶一旦想起來需要買點什么,就不自覺地打開了淘寶。但是,紅利不會永遠存在,智能手機出貨量和互聯網用戶時長都已經飽和,平臺增長和盈利的壓力正在逐漸向商戶端傳遞,市場進入存量的爭奪。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此時商戶們發現,自己在平臺賣貨不但利潤越來越薄,而且用戶的數據也不在自己手上,更沒有辦法低成本地反復觸達自己的客戶,隨時可能失聯。企業不得不考慮開始考慮自己去建H5和小程序,并且嘗試去直接連接終端用戶。

要知道去小程序商城里成交只有千分之六的支付手續費,和平臺電商動輒5%的過路費相比,已經有非??捎^的利差在了,情況已經越來越接近歐美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建站工具上體現的直接差異:

  • 全球最火的電商建站工具Shopify,目前有50萬活躍的商戶在使用它建站并售賣商品,2019年總計產生了611億美金的GMV,其中美國是他們很大一塊市場。
  • 中國與之對標的建站軟件供應商主要有“有贊”和“微盟”,其中“有贊”的付費商家有8萬多家,2019年的GMV大概在90億美金。就算算上“微盟”也還是和shopify有很巨大的差距,可以說,中國企業重走數字化之路的征程才剛剛起步。

2. 中國企業在觸達用戶上的手段上很被動

中國整體的數字化發展非常激進,電子郵件在中國還沒完全普及,就已經跨越到移動社交時代了。

而郵件和電話等私聊手段是海外私域電商反復觸達用戶的關鍵渠道,如果沒有這樣一套觸達機制,企業根本無法和終端用戶建立1對1或者1對N的聯系,自然也就無法精準地傳達營銷信息并持續轉化用戶。

要知道海外電子郵件打開率是30%,那在中國各種觸點的打開率如何呢?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我收集了一些中國的數據作為參考(數據源于某次嘉賓的分享,實際出入可能很大):

  • 短信打開率0.1%
  • 電子郵件打開率0.2%
  • APP通知推送打開率0.5%
  • 公眾號打開率3%

理應成為用戶主要溝通工具的電話和短信,也因為海量的騷擾信息,逐漸喪失了作用,打開率越來越差。實話實說,這種水平的打開率比在國外發垃圾郵件打開率還要低,根本沒有辦法有效觸達客戶。

Alan和Yolo在2017年才開始研究中國本土的數字營銷環境,我們當時就發現,中國企業不僅沒有網站,也沒有產生實質作用的CRM。此后,我們就開始研究中國本土企業是如何管理客戶,直到有一次和北京教育機構做增長的小伙伴聊天時,我們才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教育公司負責增長的小伙伴說他們公司操控數百臺手機,并且將微信作為主要營銷工具,手機里有十萬個微信群和百萬級的微信好友數。

那還是2018年春天,雖然我當時只有幾百個好友和幾十個群,但我們在海外做數字營銷的時候,維護了一份幾十萬用戶的電子郵件訂閱列表,所以我立馬就建立了對應關系:微信可能就是中國的電子郵箱。

那么,微信是否就是中國人的電子郵箱呢?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 2018年,全球每天要發出2800億封郵件;
  • 2018年,微信每天要發出450億條信息。

中國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從信息的數量來看,基本可以認為中國人使用微信聊天代替了國外的電子郵件。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和實踐,微信私聊的打開率可能高達35%,完全可以媲美國外郵件的打開率。

畢竟,微信之父張小龍從1997年開始就在做郵箱軟件Foxmail,后來被騰訊收購,整合出了QQ郵箱,而后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出了微信。不夸張的說,張小龍做了23年的郵箱。

微信也確實占據了用戶的心智,就好像老外每天都要檢查郵箱未讀郵件一樣,中國用戶每天也都要檢查微信信息,把各種小紅點都清空掉。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無論是微商、淘寶客或者是社交電商,他們都通過所謂的“私域流量”不斷地挖掘著金礦,進行商業變現。那是因為他們一直在使用中國打開率最高的觸達方式在直接維護客戶關系,所以能夠做出一定的效果。

當你對比國內外觸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國外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叫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基于電子郵件和電話去觸達用戶。在中國的企業里誕生了一個新的概念叫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基于微信服務號、微信個人號、微信群、企業微信等去觸達用戶。

但這種通過微信個人號去和用戶建立聯系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業一旦用戶規模變大,就需要有群控手機的操作來輔助運營,這樣很容易被微信判定為灰色產業而遭到封殺。

其中很多“微商”只是把客戶粗暴地當成流量在對待,并沒有千人千面的內容體驗,大多是暴力推送,所以效果也是越做越糟糕,口碑也越來越差。而微信從去年開始猛推企業微信,就是希望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建立企業和客戶之間高效溝通的橋梁。

五、中國企業想要從0到1啟動數字營銷需要做什么?

這個話題其實非常的大,我想從“道、術、器”的層面各簡單概述一下。

1. 道:認清平臺格局

無論任何企業都要認清中國平臺數字化的格局,然后再基于平臺構建全渠道營銷(Omni-channel)的終局意識,不要被單一的平臺渠道所迷惑。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說,中國的數字化基礎建設已經被巨頭瓜分完畢,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已經長在了平臺上面。對于企業或者品牌來說,利用好超級平臺的數字化基礎建設已經是必要條件了。企業不僅要用好一個平臺,還要試著去用好每一個平臺,組成一個平臺的組合去分散風險。

我們先來認識下超級平臺的陣營:

  • 媒體渠道:抖音、快手、微博、今日頭條等等;
  • 社交軟件:微信、QQ;
  • 電子商務:天貓、淘寶、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等。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這些平臺匯聚成四大集團的話就是BBAT:字節跳動、百度、阿里、騰訊,企業不僅要學會如何游走在四大集團之間,還要能夠專心將品牌的差異化和價值做足。

2. 術:用科學和工程思維去做數字化的增長

無論是數字營銷還是企業增長,都是非常系統的工程。想要駕馭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有科學的思維和工程的能力。

圍繞“私域工程”更新了新的增長工程學模塊,我們總結了系統中最通用的三個模塊,將其總結為了“內容”、“觸點”和“數據”三大工程模塊。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3. 器:廣泛使用工具,不要重復發明輪子

還記得我之前提到我們在海外的建站的故事嘛?兩個不懂代碼的人,也可以在很低的成本下搭建一套自動化營銷的系統。這個中間的核心就是不要重復發明輪子,使用已有的工具,先去業務上做快速的迭代。

同理,我們使用各種工具,低成本地搭建了一套私域工程配套的技術解決方案。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幾乎不用寫代碼,就可以完成CDP、營銷自動化、制作網站、微信機器人、內容洞察爬蟲等等多種軟件功能。

10000字深度對比中外“私域電商”的發展史

使用工具去讓自己的商業想法快速落地,可以說是這個時代創業者必備的技能。

文章的最后,我再來簡單地總結下本文的核心結論:

  1. 美國企業的數字化跑在中國的前面,我們還需要努力地學習
  2. 中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會將更加激進,不要掉隊
  3. 中國企業要嘗試去用好各個平臺,同時要發展自己的數字化建設,不限于網站、SCRM、CDP等等
  4. 企業的數字化增長是個系統化工程,需要用科學思維和工程能力去不斷開拓

 

作者:Angryalan,公眾號:增長黑盒Growthbox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JXH7LhTM36iJxP1RSGmFA

本文由 @張希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